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了探索火星着陆器缓冲着陆技术,以\"火星探路者\"登陆系统的全向式气囊缓冲装置为对象,采用大型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实现气囊结构和着陆过程的数学和力学建模,获得全向式缓冲气囊着陆的动态过程仿真;同时得到重要结构部位的过载、重点部位的位移和速度、气囊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以及气囊结构的动态应力分布等重要指标性参数和变化曲线,确定了\"火星探路者\"登陆系统的缓冲特性及其仿真分析方法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缓冲系统的性能是决定对接过程的动力学特性、对接机构的性能以至对接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尚不具备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对对接过程做动力学仿真是检验和校正所设计的缓冲系统性能参数、评定所设计的缓冲系统性能的有效方法。文章以具有机电混合缓冲系统的内翻式异体同构周边对接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着重研究了缓冲系统的性能对对接过程的影响。所得结论为缓冲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童旭东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3,13(3):64-69
着陆缓冲技术在航天器回收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文章对着陆缓冲过程所使用的两种发动机推力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着陆缓冲过程中影响系统最终性能的因素。认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初始条件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对此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控制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初始条件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着陆缓冲装置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行星着陆装置实现着陆器在小行星表面的着陆,其动力学及着陆性能研究对着陆装置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腿式小型着陆装置,在对其结构特点及着陆策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二维着陆动力学模型,模型对着陆及翻转阶段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其计算结果与仿真验证较为接近且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在最大允许倾角为30°的着陆面上,采用仿真分析方法对着陆装置在不同着陆速度及偏航角下的着陆性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着陆装置具有良好的着陆性能.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载人飞船座椅缓冲机构介绍了功能和主要故障模式,建立了座椅缓冲机构的可靠性模型,给出了座椅缓冲机构的可靠性特征量,基于计量型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座椅缓冲机构的可靠性试验方法并给出了应用示例,为载人飞船座椅缓冲机构可靠性验证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8.
为了验证月球探测器的软着陆性能,建立了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由于探测器着陆地点及初始着陆条件的不确定性,采用蒙特卡罗法对探测器的着陆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蒙特卡罗模拟的效率,采用了基于均值估计相对误差的蒙特卡罗模拟终止准则,从而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减少计算成本.通过着陆仿真试验,获得了探测器在给定坡度的月面上着陆时,各着陆性能参数的分布均值、方差及相应的置信区间等统计学结果,并计算了探测器安全着陆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9.
10.
11.
卫星电源系统的母线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以母线为核心的分流器,蓄电池充电调节器(BCR),蓄电池放电调节器(BDR)和太阳阵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导出母线动态阻抗、稳定性、瞬态响应和纹波的分析法,并利用该方法举例分析了革一电源系统的性能。此外,还利用Power Simulation(PSIM)电源系统仿真软件对该电源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无菌水是载人航天器生命健康的保障条件.灭菌模块安装在水处理系统末端,向净化水释放规定浓度的银离子,起到杀菌和长期保存作用,使净化水达到饮用水质标准.水流过金属壁面,根据交换流域采用标准k-ε模型标准壁面函数,针对600mL·min-1流量工况建立流场和银离子浓度场的计算模型.灭菌模块阴阳电极30s交替互换牵引浓度变化.为符合实际工况,建立模型时通过反复迭代的方式进行求解.对流速和银离子产生速率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银离子浓度最高部位均出现在阳极表面附近,阴阳极反复转换可有效降低电极表面附近的银离子浓度.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可知,灭菌模块工作过程中不会有AgOH沉淀析出,从而确定工艺参数,指导工程设计.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给出了灭菌模块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航天器被动隔振系统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用变形的三次多项式函数描述粘弹性隔振器的非线性刚度,用分数导数阶算子表征隔振器的阻尼特性,建立了微重力状态下被动隔振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用谐波平衡法对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行求解,计算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然后探讨了隔振器以及隔振对象的刚度、阻尼、质量对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隔振器非线性阻尼项对系统隔振效果影响很大,被隔振对象的质量对隔振系统共振峰值的影响与非线性阻尼系数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在未来航天器上进行科学实验和空间探测的有效载荷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综合传输和数据管理需求 ,研制了中国第一个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 ;该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了具有 90年代国际水平的多项先进技术 ,如采用先进的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标准进行数据传输、以 15 5 3 B总线构成系统通信网络、大容量固态存储技术、高速多路复接器和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介绍了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及其技术特点 ,系统主要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以及由主要关键技术构成的缩微系统的在轨试验情况和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天器近距离操作中的动态障碍物规避问题,研究了一种燃料较省、精度较高的规避动态障碍物的自适应人工势函数制导方法。首先,对于引入高斯函数形式斥力势会使势函数在收敛点处的值不为零的情况,对斥力势乘以修正项,使得在收敛点的势能为零,消除了平衡点的偏离;在规避静态障碍物的基础上,研究了规避动态障碍物的人工势函数制导。其次,根据速度与引力梯度之间的关系,设计负反馈,使引力势梯度“适应”速度的变化,研究了规避动态障碍物的自适应人工势函数制导。最后,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所设计的制导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与传统的人工势函数制导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势函数提高了收敛精度;自适应人工势函数制导控制脉冲作用施加更加合理,相比人工势函数而言,总速度脉冲消耗可节省30%,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综合导航系统中的故障检测与隔离问题, 提出了子系统机内自检测(BIT)、直接合理性检测、子系统输出相关性检测、卡尔曼滤波量测检测和间接合理性检测的五级综合故障检测算法。此算法简捷有效, 计算量小, 已成功地应用到了综合导航系统中, 有效提高了综合导航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卫星无线电测控的特点,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宜元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9,19(6):27-32
从卫星无线电测控发展进程可知,由于早期卫星是在各国火箭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早期卫星的测控带有火箭测控的烙印。美国由于电子技术先进,较早发展了适合于卫星特点的测控;前苏联则由于技术和体制机制的原因持较长时间受火箭控的影响;中国实际上亦为如此。该文阐明了卫星测控的特点变化及发展趋势。认为测控系统在射频及视频的综合性是技术发展必然也是由卫星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研制部门的体制和业务项目的分工应适应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