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饶殷睿  殷建丰  韩潮 《上海航天》2014,31(3):1-10,38
基于严格定义的相对轨道要素,考虑非球形引力、大气阻力和三体引力等摄动力的影响,用拟平均根数法添加相关摄动项,推导了椭圆轨道摄动条件下无奇点的卫星近距离相对运动模型。分析了考虑摄动力的影响时相对轨道要素的特性,并据此分析了各摄动力对卫星相对运动轨道预报精度的影响,比较了有无摄动的相对运动模型与精确解间的误差。算例验证了方法与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完善了相对轨道要素的基本理论,并将其适用范围拓展至摄动条件下的椭圆基准轨道卫星相对运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关于非开普勒轨道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了非开普勒轨道问题的形成、提出及其应用。首先引述了开普勒三大定律,说明了其作为天文观测结果的创造性概括能够描述行星的运动学原理;然后提出了非开普勒轨道问题,它是人造卫星可控性的必然结果。叙述了典型的非开普勒轨道问题,包括航天器在单心引力场中的运动(即二体问题)和多心引力场中的运动(即多体问题),作为特例研究了螺旋变轨爬升轨道和悬挂轨道。最后提出了非开普勒轨道的应用,包括动能拦截问题,多星编队、组网与重构问题,系统整体组合优化机动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冻结轨道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在对地观测卫星系统的设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冻结轨道,因为它能使卫星(作为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通过同一纬度时具有相同的运动特性,这就使得卫星在不同时刻经过同一地区所得到的遥感图片具有相同的几何特性。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冻结轨道条件、性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考虑J2项摄动的星座相对运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轨道某些要素(偏心率,升交点赤经和倾角)的差别可以构成由一颗中心星和几个环绕星组成的近距离星座。在理想中心引力场下,环绕星运行轨迹在水平面投影可以呈现封闭圆形。在地球引力摄动时,这种空间形状将逐渐发散。为此,本文考虑J2项摄动的影响,设计了对其具有鲁棒性的环绕星相对轨道;进而导出了带有J2项摄动的环绕星相对运动方程,并给出了基于惯性笛卡尔坐标系运动学变量的相对轨道控制方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星座相对运动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5.
近地卫星简化轨道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对轨道动力学模型简化,以保持模型精度,同时降低计算负担.某些简化的天文学模型包括岁差、章动、恒星时模型等.针对轨道坐标系统、轨道动力学模型等,利用引力加速度估计函数(GAAF)代替传统的计算量过大的球谐引力场函数模型.其它简化技术包括日月解析星历模型代替DE405模型、简化的大气密度模型以及用于轨道积分的Bulirsh-stoer·积分器等,可进一步减少计算负担.算例表明,本方法作为一种高精度的轨道积分器,可用于星上计算或者轨道蒙特卡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其计算时间远小于全尺度模型的1%,而精度相当.算法由CHAMP卫星的真实星上GPS观测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6.
用于对地观测定位的编队飞行卫星群轨道构形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军  肖业伦 《宇航学报》2003,24(6):563-568
编队飞行卫星群是一组小卫星,它们具有短的相对距离、相等的轨道半长轴和微小差别的其它轨道要素,它们形成相互伴随运动,并且具有一定的构形。提出将编队飞行卫星群的轨道设计技术应用于对地观测定位卫星系统中。根据设想的要求,针对由四颗伴随卫星围绕基准卫星(或一个虚拟的中心)飞行的轨道设计案例,初步分析了编队飞行卫星群的构形保持,地球引力和大气阻力的摄动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火星探测器的运动可分为 3个阶段 :绕地心 (地球质心 )运动阶段 ,绕日心 (太阳质心 )运动阶段 ,绕火心(火星质心 )运动阶段。在飞行时间最长的绕日心运动阶段 ,火星探测器相对于日心的运动轨道视其飞出地球引力作用球 (半径约 930 ,0 0 0km)时相对于日心的速度不同 ,可以为以日心为焦点的椭圆或抛物线或双曲线。当速度量值小于该处逃逸太阳的速度 (指从该处出发能飞离太阳引力场的最小速度量值 )时 ,轨道为椭圆 ;等于逃逸速度时 ,轨道为抛物线 ;大于逃逸速度时 ,轨道为双曲线。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为两个基本同面的椭圆。地球公转轨…  相似文献   

8.
1.引言星际飞行是行星际飞行和恒星际飞行的统称。航天器(或称空间飞行器)具有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时,可以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行星际飞行轨道;具有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时,可以脱离太阳引力,进入恒星际飞行轨道。也有人把行星际飞行(包括绕地球轨道飞行)称为航天,把恒星际飞行称为航宇。  相似文献   

9.
建立航天器非开普勒运动理论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提出了一类非开普勒轨道——共振轨 道。共振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当发生共振时,很小的输入可以使系统的状态产生较大 变化。研究表明航天器在推力作用下的非开普勒运动在参数平面内可以视为一种受迫振 动,也会发生共振现象。因此,可以利用共振原理来研究航天器的运动,称这样一类非开普 勒轨道为共振轨道。首先通过合理地选择轨道描述参数、时间尺度和推力描述方式建立 航天器共振轨道的动力学模型。然后讨论航天器在推力作用下轨道运动的振动规律,并给出 共振轨道的概念及轨道方程。最后提出基于共振轨道的机动轨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平面动力系统的ω(α)极限集在轨道有界时的一些性质,并对轨道无界情形下其极限集的结构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一种两颗卫星相对运动的表达式.首先,它描述的是一颗真实的卫星相对一颗在理想轨道上运动的虚拟卫星的运动,而这正是研究编队飞行所必须的;其次,这个表达式将真实卫星相对虚拟卫星的三维位置表示成虚拟卫星的Brouwer平根数及两卫星轨道根数之差的函数.据此便可以充分应用已有的关于轨道摄动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基本模型,首先讨论了一颗真实卫星相对虚拟卫星形成椭圆型地面轨迹的飞行方式.基于轨道长期摄动的已有结果可以很容易地揭示这种飞行方式的长期变化,从而可以毫无困难地制定出轨道调整的策略.最后还研究了三颗卫星以同一条椭圆轨迹飞行的轨道设计和控制问题,该椭圆以虚拟卫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升交点经度进行轨道设计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西强  张育林 《上海航天》2000,17(2):16-20,33
以升交点经度的范围来描述所有能覆盖到目标的轨道。利用球面三角方法详细讨论了在考虑地球形状J2项的摄动影响时,各种情况下能覆盖目标点的轨道的升交点经度范围,并将其推广到对区域目标的覆盖,给出了完整的解析表达式。结合实例给出了利用该表达式进行有连续覆盖、覆盖次数及过顶时间要求时的轨道设计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进行轨道读物计算,仅用解析表达式即可快速地设计出满足覆盖要求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两圆轨道之间的双共切转移轨道是其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在这两个圆轨道上的椭圆轨道。本文用两次冲量法给出了沿双共切椭圆轨道实现从一圆轨道向另一圆轨道转移的最优方案,并考虑到地球扁率造成的轨道摄动。文中的所谓圆轨道指的是变轨时刻的密切轨道为圆形的轨道,是对近圆轨道的近似替找。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ve equilibria of a two spacecraft tether formation connected by line-of-sight elastic forces moving in the context of a restricted two-body system and a circularly restricted three-body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For a two spacecraft formation moving in a central gravitational field, a common assumption is that the center of the circular orbit is located at the primary mass and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formation orbits around the primary in a great-circle orbit. The relative equilibrium is called great-circle if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formation moves on the plane with the center of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residing on it; otherwise, it is called a nongreat-circle orbit. Previous research shows that nongreat-circle equilibria in low Earth orbits exhibit a deflection of about a degree from the great-circle equilibria when spacecraft with unequal masses are separated by 350 km. This paper studies these equilibria (radial, along-track and orbit-normal in circular Earth orbit and Earth–Moon Libration points) for a range of inter-craft distances and semi-major axes of the formation center of mass. In the context of a two-spacecraft Coulomb formation with separation distances on the order of dozens of meters,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equilibria deflections are negligible (less than 10?6°) even for very heterogeneous mass distributions. Furthermore, the nongreat-circle equilibria conditions for a two spacecraft tether structure at the Lagrangian libration points a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5.
卫星轨道摄动频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Lie级数的方法对卫星轨道摄动进行了频谱分析。这种摄动是由地球引力场的所有带谱调和项和田谐调和项引起的。为了适用小偏心率轨道,采用了Hill变量来描述卫星轨道,并在所获得的谱分析式中保留了所有与偏心率e无关的项。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简单的变换给出了卫星位置摄动三分量的谱分析式。  相似文献   

16.
编队飞行卫星群的轨道动力学特性与构形设计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编队飞行卫星群由一些相对距离近的小卫星组成,在严格的条件下,若干颗伴随卫星环绕一颗中心卫星作相对运动,相对轨道为特别性质的椭圆,本文研究了编队飞行卫星群的轨道动力学特性,提出了编队飞行的轨道构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嫦娥一号卫星航天使命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及月地空间进行多种遥感探测,航天使命设计的主要和基本的部分是卫星飞行轨道的设计,其中包括在飞行过程中的轨道控制策略的设计。嫦娥一号的这条飞行轨道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绕地飞行的调相轨道,它们由周期为16h、24h、48h的三段轨道组成;第二部分是关键的地月转移轨道;第三部分是200km高度绕月飞行的使命轨道。文章给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8.
谭天乐 《宇航学报》2016,37(7):811-818
面向大椭圆轨道航天器交会对接、编队伴飞以及在轨操控等空间应用的需求,对大椭圆轨道上航天器间的相对运动进行了分析与建模,采用幂级数法分别在脉冲推力和常值推力作用两种情况下对系统进行了近似求解。通过对系统解的变换以及对系统状态的重构,给出了大椭圆轨道上的三种交会制导律。脉冲推力作用假设下的脉冲制导类似近圆轨道的Hill制导方法。常值推力作用假设下的全状态反馈制导律则在交会制导、相对悬停和循迹绕飞控制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同步控制。通过构造新的系统状态,改进的变系数全状态反馈制导律提高了相对速度的制导精度,降低了相对制导过程中的最大轨控加速度。三种制导律的制导效果通过数学仿真进行了校验和比较,文中给出的方法实现了椭圆轨道上相对交会制导、悬停保持和循迹绕飞控制。  相似文献   

19.
刘勇  刘磊  曹鹏飞  张尧 《宇航学报》2022,43(11):1444-1453
针对自由返回轨道求解过程中地心轨道类型变化造成的B平面参数方法计算失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平面参数的自由返回轨道快速设计方法。首先,基于轨道半通径参数的普适性,给出了不同轨道类型的P平面参数定义,建立了以P平面参数为求解目标量的自由返回轨道求解模型。其次,给出了基于P平面参数的自由返回轨道快速设计方法,在构建的瞬时地月惯性系下,以平面双二体自由返回轨道作为初值,实现了高精度力模型下的自由返回轨道快速求解。对8种构型自由返回轨道的设计结果表明,P平面参数具有类似于B平面参数的大收敛域,且有效解决了轨道类型变化对计算的影响,可直接应用于中国后续月球探测任务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