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6年1月7日,由国内测控界著名厂商——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2006“泛华”测控系统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九华山庄胜利举行。此次研讨会以现代测控系统技术应用为核心,结合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NI)的虚拟仪器产品的热点应用与系统集成案例,由泛华、NI和其他应用方案提供商的专家向来自各行业的测控应用工程师们介绍了虚拟仪器系统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市场和应用案例,为测控行业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控系统作为一种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结合模块化测试测量设备的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2.
11月8日,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携其全线产品参加了“虚拟仪器技术盛会”NIDays2006,来自该公司销售部、开发部和DAQ事业部的经理及技术人员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泛华测控在测试测量领域取得的长足进展。作为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泛华测控一直致力于推广虚拟仪器技术和产品应用,同时不断推动着虚拟仪器技术向前发展,实现了从测控系统到测控产品的转变,为我国虚拟仪器技术向产业化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以现代测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融测控系统产品销售、开发、集成于一体的泛华测控积累…  相似文献   

3.
冯信 《航天控制》2000,18(3):76-80
战略导弹武器系统采用了快速机动使用方式,控制系统实现了全数控方案,地面各种勤务工作的设备做到了智能化.对地面测试发射控制系统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测控系统采用了"弹测"和"地测"相结合,以地面计算机控制为主的体制,采用了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方案,自动化测试系统在"三化"方面也有很大进展.测控系统功能扩大了,系统更为复杂,测控软件在配套设备中的份量越来越大,越显重要,测控系统自检尤其是测控软件的测试尤显突出,文中提出采用导弹模拟器解决测控系统自检和测控软件测试问题,还可作为部队模拟训练装置,提出导弹模拟器的组成和设计方法以及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通用化设计对于卫星测控分系统研制试验手段的完善和整星测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发展过程和设计需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出了利用通用测试仪器集成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思想,并结合实践五号S频段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论述了覆盖S频段和C频段的通用化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梁海波  姜苹  王尚  李浩  董世茂  李岩 《航天控制》2021,39(2):69-75,82
为了提高地面测控系统自检的测试效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并行测试技术的系统信号回环自检测试方法.将地面测控系统的所有对外接口信号通过回环测试电缆接入到系统内部的故障诊断计算机上,在对所有接口信号进行分析、归类的基础上,利用故障诊断计算机现有硬件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号自检测试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并行测试技术的系统自检测...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24~27日在北京怀柔区召开。此会由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主办,北京航天测控公司、中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社协办,来自航天、航空、兵器、总装备部、总参、海军、空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相似文献   

7.
多向碳/碳复合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系统地运用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理论,通过对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的改装,建立了高达2800℃碳/碳复合材料加热、测控温、加载、数据采集和处理一体化的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着重介绍了各分系统改装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综合测试技术将面临从传统的基于"实物航天器"的测试技术到基于"实物航天器+数字航天器"的测试技术的转变。文章从航天器综合测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需求出发,以测试技术发展为主线,以测试基本原理方法为重点,从航天器综合测试技术体系架构、测试设计与实施要点、测试技术发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航天器综合测试技术基本内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为对象,提出了在分系统测试和卫星总装测试中进行系统开路动态测试和实时闭路仿真测试的方法。介绍了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及其采用 CAMAC 标准接口的地面测试系统,讨论了动态测试中姿态模拟的手段和实时测控技术,并介绍了正在进行中的关于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建造“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第一颗欧洲遥感卫星(ERS-1)于1991年7月17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在各地面站的测控监视下,用了18天的时间,成功地完成了ERS-1入轨初期各部件和有效载荷的启动和测试工作,于8月3日进入试用阶段。 一、试用阶段主要任务 ERS-1试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对星上实验仪器及用户数据产品进行校正/验证,支持有关的实验活动; ——逐步启用准实时工作的地面设备; ——支持本阶段进行的科学项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收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基础上,介绍不同类型天线的组成,技术性能,发展概况以及它们在航天测控系统中的应用;同时还扼要介绍了主要航天测控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5,(6):129-133
为了提高卫星测试效率、降低卫星测试成本,提出了一种并行测试的卫星测控前端通用化设计方案。卫星测控前端采用通用化数据结构,可满足多颗不同卫星并行建立独立数据流的需求;采用通用数据处理流程和通用的模块化接口封装方法,同类功能模块采用统一接口,数据处理流程通过动态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完成不同测试状态下的卫星测试工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卫星测控前端通用化设计在多颗不同卫星并行测试过程中,能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减少人员数量需求。  相似文献   

13.
国产化高可靠多路绝缘电阻测试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刚 《航天控制》2005,23(4):60-63
国产化高可靠多路绝缘电阻测试仪是采用单片机87C51控制技术设计的新一代高质量产品,属于多路点对点之间绝缘电阻检测的通用自动化测试设备。本产品在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经过了全面而严格的试验验证,满足了航天工业标准方面的严格要求。它不但适用于航天领域各种武器及运载工具的自动化测控系统,也适用于其它工业自动化测控领域。  相似文献   

14.
"质谱分析与检漏技术及真空校准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真空学会质谱分析与检漏专委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真空校准专委会拟定于2009年5月底在安徽合肥举行第15届/第10届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21,30(1):115-123
在直接序列扩频(简称直扩)体制抗干扰测试中,传统的抗干扰测试系统通常只涵盖了同频异码多址干扰与同频单载波干扰2种干扰信号,无法充分验证航天器测控通道的抗干扰能力。为此,文章提出一种适用于直扩体制的抗干扰通用化测试系统设计,将干扰信号的种类扩充至8种。同时,利用虚拟仪器与远程技术,实现对地面测试设备的集中式管理、程控与实时监视的功能,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抗干扰通用化测试系统具备干扰信号种类全面、通用性强的特点,能够提高测试效率,可应用于后续航天器测控通道抗干扰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QFD技术的飞行器测试发控系统设计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飞行器测试发控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质量工程技术——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简称QFD),采用ASI阶段分析法和相关矩阵形式进行分析计算,从飞行器测控、发射需求,逐步转化为技术需求、工艺特征,确定测试发控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将飞行器测控、发射需求转化为测试发控系统特征。通过详细地分析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希 《航天》2010,(10):4-4
9月13日~14日,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成立30周年暨第25届测控学术年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将在未来20年里重点发展天基测控、高速数据传输以及高精度测量技术等6大关键测控技术。  相似文献   

18.
喷雾场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成虎  刘犇 《火箭推进》2010,36(4):16-23
喷注器的喷雾质量直接影响推进剂在燃烧室中的燃烧效率。为了准确获得其喷雾特性,以收集法、PDA及PIV为代表的喷雾场测试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其中PIV技术与数字全息技术相结合发展的DHPIV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的喷雾场测试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各种测试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喷雾场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雷达的特点及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测试在现代雷达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体制雷达的发展和完善,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将具备综合化、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文章详细分析了现代雷达系统对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的要求,分别从MC^3一体化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网络测试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四个方面对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微带天线测试的TRL测试校准技术,给出了这种校准技术的理论依据,推导过程及误差分析。由于这种校准方式测试误差较小,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