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车间于一九七五年开始应用数控铣床加工镁合金零件。一般加工精度可达0.1毫米。到现在为止,共加工了28项计1万多件零件。一、典型零件加工举例当前,我车间的数控铣床主要用于批生产。取代原来硬式靠模加工工序,以及新机研制中的复杂零件的加工。加工的典型零件如: 1.长板条形零件(见图1) 原来按划线分三道工序加工,单件铣工工对75分钟,钳工工时30分钟。采用数控加工后,单件铣工工时降为20分钟,钳工工时降为4分钟。 2.封闭曲线形零件(见图2)  相似文献   

2.
管子接头的喇叭口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形状。我厂生产的一种带喇叭口的零件如图1。管子材料为20钢。我们曾先后采用车床上顶尖扩口和钳工手工冲头扩口,结果都不理想,最后,设计了一种滚挤工具在车床上扩口,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工具 1) 采用三滚锥结构如图2。 2) 弹性夹头如图3。 3) 阴模如图4  相似文献   

3.
导向型材是装在飞机机翼上的一种长条型材零件,用0.6~0.8毫米厚的不锈钢板滚压成型,全长4米多,220多个φ2.6毫米的小孔不等距地分布在零件的两侧。零件图如图1所示。按原工艺方法加工导向型材上的这么多小孔,首先要按样板划线、打样冲、上钻床钻孔,然后打毛刺,完成这四道工序每根需花1.5~2小时,工作量大,往往拖延生产进度。一九七六年初,我们自行设计和制造了一台“导向型材自动冲孔机”(见图2)。实现自动化冲孔后,把原来的四道工序合  相似文献   

4.
我厂在生产中遇到一种球形接头零件(如图1所示),材料是30CrMnSi,球面光洁度要求为▽6。过去,我们厂从未大批量地生产过这种大球径的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分析、对比了几种加工方法,最后制成了一种简易的车球面刀架,成功地解决了大批量、高效率、并要确保较高精度、光洁度的球面加工难题。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过去,我厂在加工某些批量较少或不宜冲制的薄圆零件时,多以钳工锅坯,车工车制的方法加工,不仅工序长,劳动强度大,而且费材料,质最也不好。后来,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薄板割圆工具(如图1所示)。利用它,可在一般立钻或工具铣床上直接切割出合乎要求的薄圆零件。经多年使用,效果甚好。图2所示零件是“某某——3”上的有机玻璃护盖,原需钳工锯坯,车工车圆  相似文献   

6.
泵轮冷挤压     
我厂铝合金泵轮,原工艺采用锻压毛坯,然后经1小时20分钟的铣削加工,再经50分钟的钳工修正,方能加工一件。现改用冷挤压方法加工,大大提高了工效,效果很好。挤压后的零件组织呈纤维状,没有任何缺陷,钎焊后拉力试验,强度优于机械加工件。经高低温试验及装于产品中试用情况良好。每件可节约材料30%。泵轮材料为LD2。挤压后的零件如图1。毛坯见图2,系由棒料车制。现就其挤压工艺和他用的模具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如图1所示机身隔框典型Π形变切面平板板弯件,材料为LY12M,料厚为2毫米,按常规此类零件一般都采用液压成形。但此类零件采用液压成形是弊多利少,尤其是零件外缘的凸弯边尺寸较高(~60毫米),毛料又是扇形料(排样如图2),在Π307液压机上成形,  相似文献   

8.
锻模的燕尾形部位是用来装夹于模锻机上定位和固定的重要部位.我们的大中型锻模燕尾部分,过去的加工方法是:在龙门刨床上加工好毛胚后卸下机床,将模块放置于平板上,用游标高度划线尺划出如图1所示的B/2中心线和燕尾形的大端L尺寸线,划后将模块转90°划H尺寸线,然后用角度尺和圆规分别划出α角斜线及R半圆弧线,划线后再装夹于龙门刨,校正原基准面后才加工燕尾形状.如此加工方法工作效率较低,也很麻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重复装夹和减轻劳动强度,我们将锻模燕尾形的加工方法进行了改进,并设计制造了如图2所示的锻模燕尾划线卡.  相似文献   

9.
钣金零件的制造,目前仍然是以手打模成形为主,因此,提高手打模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是生产钣金件的重要一环。 我公司制造手打模,大多数都是以钣金零件的外形样板(图1a)及有关标准作为制造依据,所以在手打模加工过程中,首先要按钣金零件的外形样板划出外形线,然后划外形实际加工线,再按样板上的加强槽端、减轻孔、弯边孔中的工具孔找正中心点,划出实际加工线。  相似文献   

10.
整体天窗骨架气密槽,按照常规加工是非常繁琐的,特别是位于圆柱面上的四段气密槽,主要依靠钳工划线修锉,劳动强度大,加工周期长。我们在进行了详细分析后,认为可以在带转盘的2 1/2坐标机床上实现数控加工。通过程编、工艺等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优质、高效地加工出整体天窗骨架气密槽。见图1。  相似文献   

11.
快速攻丝法     
我厂研制并经长期成批生产的某发动机,其曲轴后部是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该零件的盲孔螺纹M18×1.5毫米的要求见图1所示: 此零件材料为45Mn,是一种弹簧钢,最后热处理为淬火和回火,其强度高,淬透性较大,脱碳倾向性小,但有过热敏感性,易出现淬火裂纹,并有回火脆性,硬度HB=250~302。我厂自生产该发动机以来,加工曲轴后部的盲孔螺纹一直采用钳工——手工攻丝的方  相似文献   

12.
划线转台     
飞机骨架和舱门框等镁合金大件,都具有理论外形(不规则的双曲型面)并带有空间角度,外廓尺寸为1200~1500毫米,对于这些零件需要划全线检验几何尺寸和工序线。过去划线用千斤顶把零件支承起来,甚至用铅锤吊线,或用一个大的九十度弯板(弯板不能转动)找正,工作笨重,又不准确,效率低,有时一天两个人还划不  相似文献   

13.
对于钣金零件的制造来说,目前手打成形仍是常用的加工手段之一,因此确保手打模的制造精度至关重要。我厂制造手打模,大多数是以钣金零件的外形样板作为制造和检验的主要依据,如图1。我们革新成一种手打模测量尺,如图2所示。此尺配合320°万能角度尺,用来检查和测量手打模(按钣金零件外形样板)的实际尺寸和角度。  相似文献   

14.
某型副油箱整流罩是一种极限半锥角较小的曲母线旋转体空心零件,其形状尺寸如图1(a)所示。以前采用两次强旋方法加工比较顺利,随着生产的发展,我们开始试用一次强旋方法加工成形,由于零件极限半锥角较小,因此给加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生产实践的摸索,我们得到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众所周知,为了保证曲母线零件有均匀壁厚,毛料可按正弦律设计成斜削变厚度,其剖  相似文献   

15.
我厂在加工材料为 LD5的某零件时(如图1所示),因形状特殊,尺寸较大,需加工部位又为奶头状,且数量较多(圆周分布30个)。用一般加工方法成形较困难;因此,提出用专用刀具在铣床上加工。要求刀具既要保证产品成形,又要装夹  相似文献   

16.
我厂CrWMn制的人部分模具基本上都采用如下的工序: 锻造→退火→刨加工→平磨→划线→钳工打孔→热处理(淬火+回火)→二次子磨→线切割→钳修→装配。 但是,不少模具都在第二次平磨时发现裂纹。为了找出原因,我们对比较典型的一块模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湘江—125摩托车上的一种六方螺母套筒搬手其形状尺寸如图1所示。加工这种零件,按传统的工艺方法一般采用模锻方法加工。重量重,用材多,加工复杂,生产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采用了半挤压成形工艺的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半径较大的弧形面零件(例如光学透镜的研具样板等),加工这种较大半径形面的方法,一般采用一种与零件等半径的摆动机构的机床或夹具来完成当半径值很大时(例如 R800毫米、几米、十几米),用上述等半径的摆动机构就不容易实现。即使制造了庞大的机器,往往受到其刚度的限制,使零件精度难于达到要求.并且操作十分困难。以至无法达到加工标准。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大半径圆弧面的加工,也只能用长尺放大样画线,然后由铣工、钳工修锉而成,其精度和工效很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零件表面上划圆弧线,是在机械加工中常遇到的。通常划圆孤线是使用划规。用划规划圆弧的特点是:首先要找正圆弧的圆心点,然后划圆弧线,如遇如图1所示零件R_2和R_3凹凸不平或图中R_1圆弧的圆心点位置在空间时,工作起来就较麻烦,且工作效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20.
ZL501铝合金在压铸过程中,发现部分压铸件经硫酸低温阳极化后,加工表面上出现了白亮色的斑点(简称白点),而且出现白点的零件内径尺寸比正常零件要小。鉴于产品有绝缘性能的要求,不允许再进行研磨加工,致使该类零件超差报废。针对这个问题,西北工业大学与秦岭公司共同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查清了白点产生的原因及各工艺参数的影响。一、白点特征及成因分析 1.宏观特征自点的数量、大小不一,均略微向外突出,表面比较粗糙(图1),部分亮点表面有裂纹(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