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液压传动系统”课是液压传动与装置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教学活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主要在课内进行。为了开拓一个新的学习园地,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上学期我在液—302班开展了液压传动系统课外学习小组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兴趣很浓,有30余人报了名。考虑到活动的内容和指导能力,学习小组由八名成绩较好、对活动有兴趣、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每周活动一次,一个学期中集体活动时间共计26个小时。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四有”合格人才,而教师在完成这一项任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教师就肩负着教书又育人的重任。近年来,我连续担任了液压专业“液压元件”和“液压传动系统”两门主要专业课及机加专业“机床液压传动”课的教学任务;还先后担任了机923、机125、液410班的班主任。不论是担任教学工作,还是兼任班主任,我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培养“四有”合格人才而不断探索改进,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3.
《液压传动》是机制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和基础课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能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机制专业开设《液压传动》这门课以来,我们便根据课程特点,在课程进展的相应时期同步进行液压元件的拆装训练,到目前已历经十余届学生,实践证明它是工科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校自八五年实行“四、五”套办以来,始终坚持“培养工程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方向,注意突出工程技术专科教育的特色,着重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及外语能力的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本人曾担任过液压专业三门主要专业课中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办学指导思想付诸实践.下面就自己在液压专业专业课教学中有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谈一点初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能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并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学习作风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双向活动。在教与学上,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要发挥主体能动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程的特点组织好制图教学,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探讨教学法,加大改革力度,使制图教学适应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现就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作法和想法谈谈教学环节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6.
民航学人     
王立文教授,男,九三学社社员。u62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平泉县,l()8年8月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并分配到天津市机床厂从事磨床的设计与研究工作。l[)86年9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3月分配到天津液压气动技术研究所从事液压元件与系统的研究工作。1991年9月再次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4月进入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并于当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7年12月出站并分配到中国民航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被聘为中国民…  相似文献   

7.
由于液压传动和液压控制特有的优点,使液压系统在飞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对飞机液压系统首要的要求是安全可靠。然而目前液压系统故障较多,对飞机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  相似文献   

8.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我校电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由于课程性质的变化,学生在学习中也就出现了一些特殊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课程的工程性较强。 学生从入学开始所学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一些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他们已经习惯于象数学、物理等一类课程的学习, 这些课程的解题是一步接一步地进行运算,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却有着不同特点,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我校金工教研室自83年开始,对机加511班首先采用口试考试法。84年后其他专业的金工课也已陆续全部用口试。六年来已有几十个班级实行了这种考试方法,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通过对学生进行考核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他们掌握本课程知识的水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作了些探讨,以与老师们切磋。 一、为什么我们要采取口试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专业课教师,讲授《机床夹具设计原理》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教学工作使我感到,丰富的实践知识,是专业课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而我们大多数青年专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虽经过有关教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后,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但生产实践知识的缺乏,讲课时难免照本宣科,难能与实际生产相联系,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那么青年教师如何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呢?下面是我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简称"中心")是我国航空机载机电系统产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机电液压工程专业技术的研发中心,具有完整的预先研究、型号研制、设计制造、试验交付和维修服务的能力。中心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中航工业机载5大中心之一,主要从事飞机机载机电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其专业研究领域涵盖:飞机机电控制系统、飞机液压操纵系统、飞机环境控制系统、飞机燃油系统、飞机第二动力系统与飞机电源传动系  相似文献   

12.
螺旋压力机除了用摩擦传动(即摩擦压力机)外,还有用液压传动(即液压螺旋压力机)。它属于半冲击性的模锻设备,工作速度比锤要慢,滑块行程的最下位置不封闭,压力及能量可以调节。目前已广泛地生产各种类型的模锻件,还可以生产许多精密模锻件。它的模锻工艺与锤基本相同,但是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课程设计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我校课程设计的实践性项目,简要介绍了读图练习选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程设计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培养造就合格的“应用型、工艺型”的一线人才,必须加强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环节,而课程设计的选题对学生巩固理论课知识、综合应用实验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想、提高学生热爱专业的兴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热工测量及仪表》课程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工测量及仪表”作为热类专业和仪表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已在全国各工科院校中得以普遍开设.近年来,随着仪表、计算机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以此作基础的热工测量仪表学科对学生的知识面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多年从事本门课程的热类专业和电类专业学生教学工作,尤其对非电类学生如何学好本课程,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知识累积特点,因势利导扫清学习上的障碍等方面有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校内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系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仪表教研室克服了资金、器材及无专职实习指导老师等困难,开设了专业实习并取得了初步经验,现汇报如下: 一、明确目标,搞好校内专业实习。 目标明确,能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在系领导支持下,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认识到专业的整个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尚缺乏专科特色,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实践训练  相似文献   

16.
飞机起落架液压收放系统的传动性能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参数、工作条件参数以及负载参数等有关.文中在对收放系统传动时间、传动速度等传动性能计算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比较其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探讨了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以直升机型号研制和直升机技术预先研究为使命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单位。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20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00余人。研究所拥有总体气动、结构强度、旋翼设计、航电火控、飞行控制、液压传动等40多个专业和国防重点实验室等16个设计及试验研究室;拥有覆盖13t级以下军、民用直升机常规设计、试验的手段和设施,设计和试验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相似文献   

18.
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在专业课教学中更要凸显。笔者在《工厂电气自动控制设备》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在熟悉机床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加入具体的控制电器制作的教学实验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7月17日至19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器工程系机械基础教研室赵敏、周仙娥、唐伟峰三位教员赴兰州参加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该项赛事是由教育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军队院校图学与机械基础教学协作联席会、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交通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机械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需要多学科的基础,也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代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较差,面对实际问题更是理不清头绪。因此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这些问题?怎样才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当代教学改革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对这些问题做简要分析,并对未来可实施的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