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丹 《太空探索》2010,(8):10-10
<正>"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间隙,本刊记者对竞赛评委会主席、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和探索项目高级教授和协调人、印度"月球初航"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德瑞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他对月球探测和国际合作都有很独到的见解。记:作为评委会主席,您对本届竞赛作品的总体评价如何?班:总体水平不错,其中两个作品让  相似文献   

2.
阿波罗工程的前世今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谷 《太空探索》2009,(8):30-31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美苏开展的激烈太空竞赛中,苏联连续获得数项第一: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把世界第一位航天员送人太空…….美国朝野上下均深感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3.
《飞碟探索》2007,(5):5-5
科学家认为月球表面在特殊的太空天气下,会带有数千伏特的电压。月球表面的带电与放电现象将成为未来月球探勘活动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太空风化作用普遍发生在月球、小行星等一些无大气层的天体表面, 主要包括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等作用. 通过对真实月球样品太空风化作用的研究成果以及低能离子和激光照射等地面模拟实验结果的系统综述和分析, 重点分析了月壤颗粒中非晶质层和纳米铁的成因, 指出太空风化研究中存在的太阳风离子辐射和微陨石撞击贡献难以区分及模拟实验模拟效果尚不充分的问题.进而提出月球太空风化研究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天体的模型, 并建议未来开展更多月球和陨石样品的精细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月球上的车     
杨璞  王鹏 《太空探索》2001,(9):28-29
月球上也会有车吗?当然有!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登月大竞赛中,共有5辆月球车光临月球,其中苏联2辆,美国3辆。这些月球车既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能干的机器人,更是航天员最得力的助手。 月球车1号 1970年11月17日,苏联发射月球17号探测器把世界上第一台无人  相似文献   

6.
正1961年至今,世界载人航天走过了 60年的历程。从加加林首次飞天到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从航天飞机巡游太空到和平号空间站的长期运行,从多国联合建造"国际空间站"到载人登月计划的提出,载人航天取得了诸多重要的成就,能力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1发展历程美苏"太空竞赛",苏联取得首轮胜利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相似文献   

7.
1998年1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重新将目标瞄准了月球,“月球探索者”腾空而起,飞向月球。“月球探索者”非常小巧,完全可以放在汽车后座上。体积小型化是1998年太空探测器的主要特点。同时,1998年的太空发射规模也大大缩小,所携带的设备也很精简。即便是...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15日,在德国航空航天协会于不来梅召开的研讨会上,德国主要航天研究机构和企业代表呼吁欧洲在月球架设射电望远镜,并最终建立有人驻守的科学考察站,以便在太空竞赛中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美国积极布局太空资源开发,并在"阿尔忒弥斯"(Artemis)载人登月计划的推动下,开始加速推进包括月球资源在内的太空资源开发。特别是在2020年4月签署了《鼓励国际社会支持太空资源回收和利用》行政令[1],从政府层面全面鼓励美国加快太空资源开发工作。美国此举将引发新一轮太空竞赛,并对国际太空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争夺登月的第一,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竞相发射了大量的月球探测器,其中前苏联发射了32颗,美国发射了21颗,下面介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月球”3号(前苏联)1959年10月4日发射,首次拍到月球背面的照片。 “徘徊者”7号(美国)1964年7月28日发射,7月31日抵达月球,将月球表面情形以电视传回地球。 “月球”9号(前苏联)1966年  相似文献   

11.
飞出地球村     
神秘的宇宙浩瀚无垠。为了认识、开发和利用太空,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起源之谜,人类已进行了四十多年的空间探测活动。随着各种空间探测器相继升空,人类逐渐摆脱了地球的约束,飞向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并向着更遥远的星际迈进。从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到1998年11月7日美国77岁的宇航员格伦等7人乘“发现”号航天飞机从太空归来,美、俄两国已进行载人航天活动90次,共有700余人次宇航员升入太空,其中先后有12人登上了月球。月球、火星成为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重点。开发月球月球是…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12月11日,日本i太空公司(ispace)的首次商业月球着陆任务——“白兔-重启-任务1”(HAKUTO-R-M1,简称白兔-R-M1)搭乘猎鹰-9 (Falcon-9)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预计将于2023年4月在月球着陆。白兔-R是ispace公司研制的商业月球着陆器,以将用户的有效载荷交付至月球表面为主要目的,此次任务的用户包括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商业公司等。白兔-R-M1是全球首次以商业目的为核心的月球探测任务,正式拉开了商业月球探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载人航天的成就是人类登上月球、发展航天飞机和建造大型空间站;21世纪,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是重返月球和飞向火星。所谓重返月球并不是重复美国阿波罗航天员的登月活动,在月球上停留几个小时或几天,而是将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要在月球上作长期或永久性停留,就必须建造月球基地。所谓月球基地就是航天员在月面上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保障航天员在月球恶劣环境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建造月球基地首先要了解月球,特别是月球表面的环境和地形,否则就不可能为月球基地正确选址,也不可能很好完成基地建设和在月球上的…  相似文献   

14.
<正>1前言俄罗斯在理论和地基实测天体物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随着美苏太空竞赛的展开,苏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部署空间天文台,起初是通过在礼炮号空间站等轨道站上搭载望远镜的方式开展天文观测,随后相继发射了“天文”(Astron)紫外天文望远镜(1983-1989年)、“石榴”(Granat)空间望远镜(1989-1998年)[1]和“伽马”(Gamma)空间望远镜(1990-1992年)[2]。进入新千年,  相似文献   

15.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探测月球必然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首选目标,也是人类探测太空并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前哨站与中转站。  相似文献   

16.
闻新 《太空探索》2023,(2):74-75
<正>人类文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终于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飞天的梦想。1957年,苏联科学家成功地让人造地球卫星周而复始地环绕地球运行,标志着人类进入航天时代,与此同时,美苏太空竞赛也拉开了帷幕。钱学森先生从国外归来(1955年9月)1955年6月,钱学森在一封寄往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一封给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要求协助他回国。信件马上转到周恩来总理手上。当年8月中美在日内瓦举行会谈,中方提出以11名战俘飞行员换取钱学森回国。  相似文献   

17.
正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另一位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也紧随其后,踏上了"华丽而苍凉"的月球表面。与性格稍显内向的阿姆斯特朗相比,另一位航天员奥尔德林则显得较为外向,属于霸气外漏的类型。没错,奥尔德林确有一大笔骄傲的资本: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太空航空学博士学位;他所研发的技术,比如航天器的对接技巧,是美国  相似文献   

18.
民力 《太空探索》2014,(6):38-39
<正>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38万千米的征程,于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45年过去了,那么月球在当年登月的2位航天员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9.
<正>苏联时代曾在航天竞赛中一路领先,却在载人登月的竞赛中一败涂地,月球也成了俄罗斯人念念不忘的心病。21世纪,俄罗斯借着新一轮探月登月的热潮,也提出了自己的载人登月计划,其中月球空间站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月球空间站的发展建立月球轨道空间站并不是21世纪的新思维,早在1959年美国的冯·布劳恩就提出在月球轨道上建立燃料补给  相似文献   

20.
正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仅仅"失重"这一个问题,就会给航天员带来不少麻烦,影响着航天员的思维和活动,如方位上下颠倒、入睡困难、游动费劲等。甚至航天员刚刚从太空回到地球来的一段时间里,还经常用太空环境下的条件来控制自己的行动,导致一些物品损失,或闹出笑话。低头看月球,抬头看地球月球表面有平原、高原和山地等,这与地表景观有一定相似之处。航天员在登月之前进行的模拟训练也常选在与月表环境相似的沙漠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