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多胺-硫脲缩聚物对环氧-聚酰胺固化体系的促进作用。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对改性前后固化反应动力学多种参数进行了计算,说明了这种增强作用是由于多胺-硫脲缩聚物的加入使体系动力学反应的前置因子和反应速率常数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研制的环氧树脂/聚酰胺/缩聚物胶粘剂具有高强度,高耐湿热性,室温下可快速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了多胺-硫脲缩聚物对环氧-聚酰胺固化体系的促进作用。通过示差扫描量热,对改性前后固化反应动力学多种参数进行了计算,说明了这种增强作用是由于多胺-硫脲缩聚物的加入使体系动力学反应的前置因子和反应速率常数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研制的环氧树脂/聚酰胺/缩聚物胶粘剂具有高强度,高耐湿热性,室温下可快速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以无色透明双酚A环氧树脂为基体树脂,以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和甲基四氢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通过调整固化剂和环氧树脂的比例制备了8组环氧胶,并采用135℃/1 h+150℃/4 h的固化工艺对其进行固化,对所得试样的吸水率、弯曲强度和模量、透光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测试表征,通过对比分析得到该固化体系性能较佳的配比。研究结果证实:环氧树脂体系随着固化剂用量的增多,黏度随之降低;当m(MeHHPA)∶m(EP)=1∶1时,黏度为570 m Pa·s,硬度为25.50HBa,弯曲强度为93.3 MPa,弯曲模量为2.4 GPa,吸水率为0.20%,透光率86.68%,其综合性能均优于市场产品。  相似文献   

4.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刚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得复合材料中,当聚氨酯含量不高时,其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耐热稳定性能同时得到提高;若刚性聚氨酯含量超过一定范围,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比较了聚酰胺、咪唑、三乙胺、三乙烯二胺四种固化剂的固化效果,结果表明,聚酰胺固化效果最好,咪唑的固化效果次之,三乙胺固化改性后的力学性能较差,而三乙烯二胺不能完全固化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得了拉伸强度为54.6MPa,冲击强度为12.025KJ.m-2的高韧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并且因为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来测试折射率 ,方法简单、灵敏。本文介绍了利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使用这种方法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固化监测。文中对不同折射率的溶液进行了折射率测试的研究 ,并设计了一种用于折射率测量的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光纤传感探头及整套的测试系统 ,用以对固化过程中环氧树脂在不同阶段的折射率变化进行实测。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测试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聚合制备了系列不同含氟单体结构和不同氟含量的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进行表征。运用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含氟单体的表面富集行为,并对含氟单体结构和含量对固化漆膜水接触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优选了G06树脂进一步和SiO_2和ZrO_2无机溶胶复配制备了光固化含氟杂化涂料,对固化漆膜的摩擦系数、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氟单体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固化漆膜的摩擦系数,与高硬度的无机溶胶复配显著提高了有机玻璃的耐磨性,涂覆了不含氟的有机/无机杂化涂料的有机玻璃磨耗量从2.9 mg/50转降低到0.7 mg/50转,涂覆了光固化含氟杂化涂料的磨耗值进一步降低到0.5 mg/50转。  相似文献   

7.
采用环氧树脂对水性聚氨酯接枝,再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石墨烯表面含氧基团反应,得到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氧化石墨烯,最后使两者复配得到稳定性良好、耐蚀性能优异的氧化石墨烯/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GO/EPWPU)乳液。研究分析了不同环氧树脂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涂膜物理性能和耐介质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涂层的耐蚀性能和防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用量为7%时,涂层力学性能、耐介质性能优异;与原始样品对比发现,添加改性石墨烯明显提升了涂层的耐蚀性能,此外,当改性石墨烯用量为1‰时,涂层耐蚀性能最好,通过观察涂层浸泡腐蚀过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石墨烯用量的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的防腐蚀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进紫外固化技术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修补中的应用,制备了紫外固化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紫外固化复合材料对含人工缺陷的层合板试样进行了修补。结果表明,与热固化复合材料相比,采用紫外固化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复合材料中树脂基体与纤维之间结合良好;紫外固化复合材料制成的修补贴片对缺陷试样的修补效果显著,修补后试样的拉伸强度可以达到标准试样的84.1%,是缺陷试样的1.21倍。实验证明采用紫外固化复合材料修补贴片对缺陷进行修补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损伤的微波扫描固化快速修补,提出选择吸波性能优异的Fe3O4作为环氧E51+DDM体系的微波吸收剂,利用超声设备对Fe3O4粉体进行分散,研究了Fe3O4添加量对微波扫描固化速度的影响并探索其增速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备Fe3O4体系的玻纤/环氧复合材料试验件,研究了添加Fe3O4对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3O4的加入提高了体系的吸波能力进而加快体系的反应速率,且在添加量为1%时对体系的增速效率最高,与纯环氧体系相比其固化时间缩短了24%;与未加Fe3O4纯体系相比,添加1%Fe3O4环氧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1.5℃,拉伸模量提高了5.8%,但两者的拉伸强度相当,弯曲强度及短梁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9.0%和6.5%。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氧化锆基陶瓷烧结温度和提高其力学性能,在氧化锆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纳米铝粉并采用在不同微波烧结温度使铝发生原位反应生成氧化铝弥散强化氧化锆基体的方法制备了Al_2O_3/ZrO_2复合陶瓷。通过XRD物相分析、SEM显微结构观察和力学性能等测试,得到了纳米铝粉含量和微波烧结温度对Al_2O_3/ZrO_2复合陶瓷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rO_2基复合陶瓷素坯较适合的排塑温度为400℃。在保温时间30 min条件下,纯ZrO_2陶瓷和Al_2O_3/ZrO_2复合陶瓷的较佳微波烧结温度为1 350℃。纳米铝粉添加体积含量为0.5%的Al_2O_3/ZrO_2复合陶瓷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其致密度为98.56%,硬度为14.92 GPa,抗弯强度为607.07 MPa,断裂韧性为15.09 MPa·m~(1/2),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10.46%和16.62%。  相似文献   

11.
以NOL环试样的拉伸强度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对T700/E-51复合材料的固化制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固化工艺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 a)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固化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可以大大减少试验次数;b)后固化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对试件力学性能影响最大;c)目前采用的固化制度不是最优组合,需要进一步寻求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2.
溶剂蒸发法微胶囊固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胶囊固化剂是一类新型的环氧树脂固化剂,利用其潜伏性可以提高树脂的储存稳定性,从而解决了两相固化体系的一些弊端.文中用溶有芯材的二氯甲烷(DCM)作为溶剂相的溶剂蒸发法制备了热塑性树脂为壁材的改性固化剂微胶囊,通过粒径分析和SEM观察微胶囊的表面形貌来确定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的蒸发温度过高或速度过快则不能形成微胶囊;选择8%的聚乙烯醇(PVA)表面活性剂、900 r/min乳化转速、芯壁比1∶1时制得的微胶囊表面光滑致密,微胶囊粒径1 μm之内,并且分布比较窄.  相似文献   

13.
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固化成型是一个力、热与化学反应相互耦合的过程。文中就其热固化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 m ing)技术实现了对复合材料固化过程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讨论了板厚、升温率等因素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固化过程的升温速率应根据复合材料层板的厚度加以合理地选择,以保证温度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热固性复合材料构件应用广泛,但其在加热固化成型过程中易产生变形。通过优化铺层设计,可以减小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细长杆件固化过程的变形,但是忽略了截面形式对固化变形的影响程度。本文提出在复合材料大长径比构件设计时应采用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方法进行热变形分析,充分考虑截面对称性对产品固化变形的影响,有效降低该类产品固化过程中的变形。  相似文献   

15.
泡沫驱油对石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温下泡沫的稳定性是关键技术之一。首先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月桂硫醇为链转移剂、丙烯酸为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酸(PAA)水溶液,再与聚乙二醇(PEG)复配,制备了PAA-PEG稳定泡沫体系;其次用表面活性剂α-烯基磺酸钠(AOS)和乙烯基化烷基硫酸钠(AES)配制为AOS-AES发泡体系;配制AOSAES/PAA-PEG发泡-稳泡体系,按标准测试其半衰期,以评价所制备稳泡体系的不同温度下的稳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高温下有一定的稳泡效果,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即:在75℃左右,有稳泡体系的半衰期提高14倍,而在30℃左右,仅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加筋面板结构形式的耐高温复材工装从加强筋结构形式、成型方法、固化工艺参数等方面开展成型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选用XT200-C(t)200-1250和XT200-C(t)650-1250复合材料工装模具专用预浸料,面板预固化时加压时机从室温至55℃之间,面板后固化时的固化温度200℃和保温时间2h,面板后固化升温速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TiO2/ZrO2复合晶核剂制备出Li2O-Al2O3-SiO2(LAS)微晶玻璃,研究了复合晶核剂组分对其光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不同MgF2含量的LAS微晶玻璃析晶动力学和热处理工艺.当TiO2/ZrO2比例为1.5/2.5时,微晶玻璃颜色最浅,晶化温度较低.随MgF2含量增加,微晶玻璃析晶活化能和晶化指数都有所提高,玻璃容易析晶,且热处理温度降低.MgF2含量为0.5wt%时微晶玻璃透明度最高;含量高于0.5wt%时微晶玻璃出现分相开裂和乳浊现象.随着预核化温度提高,DTA曲线晶化放热峰出现宽化,最佳热处理温度应取预核化后晶化峰出现宽化时对应的预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  相似文献   

18.
在温度为 3 65~ 5 65℃和应变速率为 2 .0 8× 1 0 - 3~5 .2 1× 1 0 - 1 s- 1 的范围内 ,测试了 Si Cp/ AZ3 1镁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在温度为 5 2 5℃和应变速率大于 1 0 - 1 s- 1的条件下 ,得到延伸率 2 2 8%和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m>0 .3 ,温度提高到 5 40℃时在更高的应变速率 (5 .2 1× 1 0 - 1s- 1 )下得到延伸率 1 95 %。 Si Cp细化了复合材料基体组织 ,在超塑性试样断口上观察到了丝棒状物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表面打磨,80℃、接触压固化的方法,利用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预固化补片对边缘裂纹的铝合金厚板进行双面胶接修补,测试修补前后的静态和疲劳性能,并结合高低温老化和常温油浸试验考核其耐煤油性。结果表明:修补后平均破坏载荷由94.313 kN增加到143.593 kN,提高了52.25%;疲劳寿命由2 019次循环增加到34 698次循环,提高了16.19倍;临界裂纹长度由13.5 mm增加为27.5 mm;裂纹扩展速率由2.72 mm/1 000循环降低为0.59 mm/1 000循环。在300次循环高低温油浸及180 d的常温油浸试验条件下,燃油对试验件疲劳性能无影响,同时修补试验件对煤油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十八烷基伯胺(十八胺)作为斥水剂掺入重塑膨胀土中,配置了不同含水率和十八胺含量的改性膨胀土.采用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了改性膨胀土的斥水等级,开展了相应的无荷与有荷膨胀率试验,获得了十八胺含量、含水率对膨胀土膨胀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十八胺含质量分数为0.8%的改性膨胀土具有极度斥水等级,且斥水性保持稳定.随着含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