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座椅垫是民航飞机座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工具,又是保障乘员安全的部件。本文根据航空座椅垫的适航要求,从满足腰椎载荷的动态特性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动态试验,以研究替换国外16g座椅垫的可行性,从而为广泛替换16g座椅垫找出一种可行的试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直-9系列直升机机械师座椅使用现状的调研,提出了新型机械师座椅的改造方案,使新型机械师座椅具备抗坠毁性能,并能满足乘员使用舒适性要求,从而保护乘员的人身安全,保障作战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3.
以典型三联旅客座椅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经试验验证的航空座椅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安全带刚度和安全带形式等参数的变化对座椅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在水平冲击下,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对乘员运动轨迹和椅腿受载的影响显著,后左椅腿和前左椅腿Z向受载均随着安全带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对安全带载荷的影响较小。安全带刚度对乘员运动轨迹、安全带载荷和椅腿载荷的影响均显著。随安全带刚度增大,其自身承受的载荷增加,乘员前移距离和椅腿受载均减小;此外,与两点式安全带相比,Y型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效果更好,可减小头部X向峰值位移63 mm,头排座椅中可以考虑安装Y型安全带以减少座椅与隔板的安装距离。  相似文献   

4.
民机机身段和舱内设施坠撞试验及结构适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典型民机机身段和内部设施的适坠性,设计并制造了7个框距的全尺寸机身段结构,安装了典型的舱内设施,包括3排航空座椅和2套行李架,建立了机身段结构和舱内设施的撞击有限元模型,通过预试验分析,确定乘员可生存的垂直坠撞速度为7 m/s.坠撞试验中,撞击平台材料为木质,撞击平台下方放置了12个载荷传感器,乘员由15个假人模拟,其中4个假人安装了传感器,行李用配重替代.撞击载荷、结构和假人的加速响应由动态数据采集设备(DAS)测量,并与图像测量同步,给出了数据处理方法和典型的结构、假人响应曲线.通过对撞击过程中机身段结构的能量吸收过程和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3条提高机身结构适坠性的设计思路.根据适航条例对结构适坠性的要求和人体伤害指标,提出了综合适坠性评估指数(ICI)的概念,可对民机结构适坠性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该评估方法和试验结果,对典型机身段的结构适坠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坠撞环境下,机身段结构的适坠性满足适航规章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典型航空座椅/乘员系统的水平冲击特性和载荷传递规律,基于结构水平冲击实验台系统,综合考量脉冲波形、假人响应和座椅响应,模拟座椅/乘员系统水平动态冲击过程,测试和分析假人运动过程和运动轨迹、假人内部加速度和载荷响应、座椅结构典型部位加速度和典型部位应变等,并基于实验结果研究座椅/乘员系统动态冲击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假人头部运动显著,假人内部响应变化趋势与加速度脉冲波形相近,且假人骨盆加速度和腰椎载荷最大,受损概率最大;座椅和假人均具有两条载荷传递路径,载荷主要经过座椅后椅腿和假人腰椎部位;座椅结构整体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典型加速度的变化趋势与加速度脉冲波形相近,后椅腿及其与后椅管和扶手架连接处受载显著应变最大;座椅内部加速度和应变与对应标记点的Z向距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解江  马士成  贺永龙  杨永攀  冯振宇  王亚锋  杨欢 《航空学报》2020,41(5):223489-223489
为研究水平冲击下不同参数对于头排乘员损伤的影响及不同保护姿势的保护效果。首先进行水平16g动态冲击试验,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验证模型有效性;其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参数研究,揭示头排座椅间距、安全带刚度、隔板刚度、安全带固定点位置对于乘员损伤的影响;最后研究直立式、抱脚式、手顶式3种姿势对于头排乘员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头排座椅间距以及隔板刚度对乘员头部损伤影响显著;头排乘员头部、颈部、股骨、胫骨损伤对安全带材料特性及安全带固定点位置不敏感;抱脚式、手顶式保护姿势均对头排乘员头部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在水平冲击下采用头部前倾的抱脚式保护姿势可使头排乘员头部、颈部、股骨及胫骨损伤均小于限定值。  相似文献   

7.
以民用飞机典型机身舱段下部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坠撞有限元模型,利用Pam-Crash软件进行了结构能量吸收特性仿真分析,得到机身舱段的变形、零组件吸能情况及座椅滑轨处的加速度计算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飞机在9m/s的垂直速度撞击地面时,原机身结构设计乘员处的过载超过了人体加速度的耐受极限,不满足垂直撞击适坠性要求;而加装副框缘后的机身结构,乘员处的过载在人体可承受的加速度范围内,地板以上的生存空间不小于原来空间的85%,更改后的机身舱段结构设计满足垂直撞击适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火箭弹射座椅中央拉环是乘员启动应急离机程序的操纵手柄,同时还承载着对乘员手腕的防护功能。中央拉环的外形影响了抓握的姿势,而不同的抓握姿势,也直接决定了人体手臂的气流吹袭载荷。文中先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弹射座椅中央拉环的外形和使用特点,通过对乘员不同姿势握持中央拉环的耐受力实测,提出了一种有利于乘员做出对抗动作的抓握姿势和外形,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为后续弹射座椅的中央拉环改进设计和乘员上肢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抗坠毁座椅是提高直升机坠落时舱内乘员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某直升机座椅抗坠毁试验调试分析为例,着重阐述了直升机座椅抗坠毁试验技术,并对试验调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坠撞环境下的机身框段和客舱乘员的动态响应以及乘员伤害情况,开展了大型飞机典型机身框段(含2套三联座椅及4名乘员假人)在6.02 m/s速度下的垂向坠撞试验,获得了机身框段结构坠撞及乘员坠撞响应数据,进行了机身框段结构坠撞破坏及乘员伤害分析,并通过可生存空间、系留强度、乘员损伤、应急撤离4个方面对飞机适坠性进行评估。坠撞试验结果表明,客舱地板下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形与破坏,在货舱地板下部结构中间支撑件区域和两侧客舱地板支撑立柱与机身框连接处产生3处塑性铰;客舱区域基本保持完整,可生存空间得到保持;座椅与客舱地板导轨的连接保持完好,且乘员安全带保持在原位;乘员假人头部伤害判据最大值为31.47,腰椎压缩载荷最大峰值为3 997.2 N;乘员假人向过道倾斜,过道仍保持通畅。通过飞机适坠性评估,在6.02 m/s的垂向坠撞速度下,乘员伤害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1.
冈武民 《飞行试验》1998,14(3):34-39
“弹射座椅座垫的人体工程学要求”座垫的鉴定一节规定,应根据人体动态响应大小鉴定座垫,用冲击或弹射的方式进行人体动态响应试验,用人体试验的方法对弹射座椅座垫进行鉴定,考虑到人体参数,座垫下的支撑物的差异和加速度传感器在人体骼部安装不便与测量误差等的影响,及人体试验对工程研制部门是困难和不便的,本文提出使用假人代替真人并将该试验系统简化为假人一座垫-一座椅系统模型,用弹射的方式进行试验,通过分析计算获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K-36ДМ-Ⅱ弹射座椅是K-36ДМ的改型,其主要特点是使用了座椅固紧系统、导流板装置和稳定系统。 座椅固定系统 该系统将乘员紧固在座椅上,弹射时强制固定,拉紧乘员的肩部、腰部和腿部,并限制手臂被吹开。 导流板装置 在飞行速度超过800~900公里/小时下弹射,导流装置的气流辅助防护系统工作以保证乘员头部、胸部免受速压作用。 稳定系统 该系统可保持座椅从座舱内弹出后的稳定性。座椅离开座舱后,座椅背上的两根套管连杆中的两个稳定伞张开,以保证座椅稳定。这样,在直到5000~6000米的飞行高  相似文献   

13.
乘员救生推进系统是弹射座椅的关键部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弹射座椅的升级模式。例如,第一代弹道式弹射座椅以弹道式弹射筒为主要特征;第二代火箭弹射座椅以助推火箭为主要特征。目前世界各国军用飞机普遍采用的第三代弹射座椅的推力系统有三种型式:一种是弹射筒和火箭包(椅盆下面)的组合动力;一种是弹射筒和椅背火箭的组合动力;第三种是火箭弹射器,它把弹射筒和助推火箭组合成一个整体,如ACES弹射座椅。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美国海军陆战中心印第安分部(IHD/NSWC)负责美国三军乘员救生推进系统和推进作动装置的试验和验收。该分部装备有基斯特勒(Kistler)推力测量试验台、奥蒙德(Ormond)多分量推力试验台、高速电子记忆成像系统等先进试验设备。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海军1976年~1989年飞机发生的应急弹射离机事故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如果乘员具有滑翔选择着陆地点的能力,将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伤亡。美国海军乘员通用弹射座椅(NACES)的预研产品改进(P~3I计划也要求乘员的救生伞具有滑翔操纵的能力,使乘员弹射离机后能操纵滑翔救生伞避开敌人的威胁,或避开飞机的火球区及其他障碍物。双态救生伞系统的研究开始于1992年,这项由美海军航空作战中心武器救生系统部参与的研  相似文献   

15.
应急救生时成功地廓清弹射通道非常重要。它是导致成功弹射和回收乘员的第一步。现有三种方法廓清弹射通道,即弹盖、破盖和穿盖。其中以对穿盖过程了解得最少。而穿盖却在提高救生性能和降低飞机复杂性方面最起作用。很多装备有弹射座椅的美国海军的飞机,不是以穿盖弹射作为基本救生模式,就是作为以弹盖或破盖为救生基本模式的备份装备。穿盖方式的研制通常是采用“试行错误”试验的结果,进行这种试验须试验不同的椅装穿盖器和不同的椅—盖行程,直到得到可接受的结果为止。显然这样的试验既费钱又费时。穿盖问题之所以复杂是由于其涉及的因素较多,诸如穿盖器的材料、形状、安装位置;舱盖几何形状、材料、厚度;舱盖温度以及座椅速度都必须考虑。现行海军救生系统试验计划(海军航空兵通用弹射座椅NACES的换代)非常重视开发能较好地预测优化弹射座椅穿盖能力的方法,通过努力,确定了预测不同弹射座椅成功穿盖能力的试验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来,大多数飞行员救生系统是根据1971年的美军标MIL-S-9479B研制的,称之为第三代弹射座椅。乘员救生技术(CREST)发展计划集中于研究2000年以后的飞机(诸如多功能战斗机)救生系统的要求,即第四代弹射座椅的要求。而CREST的MARS计划则是研究这个任务的范围和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下一代弹射座椅的操作环境和所要求的性能提出看法,即根据将来飞机的需要进行分析,以确定是肯定还是修改第四代弹射座椅的要求。为了与将来的DoD飞机(2000年以后的飞机)预期的性能相比较,在研究中要收集第三代弹射座椅系统的性能资料和改进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头部损伤判据HIC的概念、适航要求及影响运输类飞机客舱头排旅客座椅HIC的相关参数;叙述了旅客座椅头排距、头部撞击壁板的刚度、安全带织带伸长率、乘坐摩擦系数等参数的影响和重要程度;对如何设计符合HIC要求的经济舱头排旅客座椅和壁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空间碎片在动能物体的撞击下可以改变轨道,这可用作保护大型航天器安全的一种应急措施,其中发射动能物体的瞄准方法是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简化Hill方程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给出动能物体与空阃碎片实现碰撞的相对运动方程,并进一步给出一种“线性化加修正”的初始速度方向求解算法。仿真表明,得出的初始速度方向可以满足对一定大小与距离的空间碎片的撞击要求,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轰炸机多乘员救生技术,重点介绍了B-1A轰炸机乘员逃生舱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设计初期阶段和设计阶段所做的一些更改,介绍了B-1B多乘员弹射的指令顺序、座舱乘员布置、座椅调节方法等,对比分析了两种救生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多乘员弹射救生仍需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詹明望 《飞行试验》2002,18(4):13-18,37
某型弹射座椅是为某些飞机设计的新型救生系统,通过空中鉴定弹射试验,验证该座椅在实际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和救生性能,6次空弹试验,先进行了平飞中速弹射试验,然后进行俯冲、横滚、下沉,倒飞和平飞大速度机动状态下的弹射试验,机动状态下的弹射试验在我国是首次进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课题组认真分析技术难点,使问题逐一解决,最终使鉴定弹射试验安全优势完成,试验证明,该座椅在机动状态下的弹射,工作程序正常,救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