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从1987年民航总局在机务系统开展适航管理工作以来,适航司以维修单位管理为突破口,首先颁发了《维修单位许可审定规定》(CCAR145)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维修单位许可审定制度。1995年5月中国民航总局颁发了《民用航空运行适航管理规定)(CCAR12lAA),自此适航司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民用航空器运行适航管理工作。经过10年的努力,可以说,在我国适航、机务维修全行业的人员中都已经或多或少地有了适航意识;各营运人也初步建立起了适航管理机制。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某些同志的头脑中却又形成了“适航管理就是维修单位…  相似文献   

2.
<正>万众期待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于2023年6月28日发布,并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民用航空局(简称“局方”)制订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也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于今年1月1日公布并实施,这两份法规性文件规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简称“无人机”)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的要求,将对我国无人机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最引起关注的是中型和大型无人机纳入适航审定许可范畴。局方在推进无人机发展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适航审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本文分享了有关无人机适航审定方面的思考,供业内专家一起探讨相应的适航审定。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于1987年5月4日正式颁布《中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同年6月1日实施。今年是该《条例》实施10周年,也是我国适航管理工作开创10周年的纪念年。此前,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民航总局适航司张永生副司长,请他谈了10年来我国适航管理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打算。本文是这次采访的整理稿。  相似文献   

4.
本刊1995年第9期发表了本刊记者专访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元康的文章,其中沈副局长详细阐述了我国适航管理工作在“以干促建,以外促内”的方针指导下历时8年从无到有所走过的创业道路。然而,今后适航工作应该如何去做,有何打算和计划?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民航总局适航司副司长张永生。  相似文献   

5.
张正国 《国际航空》2011,(12):32-32
11月30日至12月1日,“2011年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与中美航空合作项目(ACP)适航研讨会”在京召开。中美两国的适航当局、民用飞机制造商以及飞机系统供应商的代表就民用飞机适航取证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了研讨,其中,C919飞机的审定工作进展引起了本刊记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借鉴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经验,对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进行初步探索。首先探讨了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的定义和目的,并考虑其适航管理工作主体的职责及工作分工,浅析了研制方开展适航管理工作的要求,明确了军用发动机适航工作组织系统及相关职责;同时,对军方开展适航管理工作提出了想法和建议,论述了军方开展军用发动机适航审查工作的流程;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军用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本研究对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适航管理工作的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1987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的民用航空器严格地置于适航监督之下,成立了适航管理机构;建立了适航法规和文件体系;培训了适航检查人员;开展了民用航空器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维修全过程的适航审查和监督,使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走上了国际上先进的科学的程序化的适航管理轨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已颁布十年了,这十年来,经过适航部门的努力,使国产螺旋桨逐渐纳入了适航管理的轨道。当初适航管理工作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适航部门本着边学边干,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又结合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一些型号合格审查、生产许可审查和证后管理等工作的经验,逐渐模索出了一套我国螺旋桨适航管理工作的路子。我国螺旋桨的生产只有保定螺旋桨制造厂进行,当初工厂也是刚刚接触适航管理,适航部门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又耐心地去宣传帮助,使制造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适航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彭震 《国际航空》2011,(11):78-79
目前,国内关于民机风洞试验适航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根据某型飞机风洞试验适航管理的经验,对风洞试验适航管理进行了初步梳理,将风洞试验适航管理工作划分为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国家适航法规要求、适航管理机制、民机研制过程、适航审定过程的基础上,对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过程相关适航工作要求开展分析,明确了民机起落架系统随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适航合格审定一起批准(随机适航)过程中的适航工作目标和主要适航工作内容,并对起落架系统持续适航工作进行了简要论述。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随机适航工作虽然属于航空器适航取证工作的组成部分,但起落架系统研制单位仍承担其产品适航性的“第一责任”,研究内容对民机起落架系统研制单位开展项目策划和研制体系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适航标准产生和发展历史的回顾,着重从各次修订的独特背景、修订项目内容及各修正案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阐述了20年来中国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的演变历程.同时结合当今国内航空技术发展现状,对适航标准的未来发展作出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监控和测试程序(测试控制和被测单元)在PPC目标机上执行,覆盖率在机器码级获得。由于目标系统提供printk函数,可在串口打印数据输出,通过超级终端或其他串口监控程序获得数据结果。一个测试运行以后,收集的覆盖率数据通过串口上传到宿主机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近年来中国民航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大航空公司在积极建设自己的维修队伍。但是航空公司自有维修单位目前普遍的问题是维修深度不够,只能做简单的航线代理以及小字母检,深度维修依然被少数几个大型MRO所掌握。因此,航空公司自有维修单位转型的关键在于构建深度维修能力,尤其是飞机改装能力,而进行飞机改装就要求相关人员了解并熟悉飞机适航管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MR(审定维修要求)在民机适航审定中的应用,分析了CMR在SSA(系统安全性评估)中的作用和形成过程,最后结合实例给出了CMR候选项及对应检查间隔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用航空发动机向高涵道比、低噪声方向发展,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飞机被鸟撞的概率加大,世界各国适航当局需要不断更新鸟撞适航标准来保证飞行安全。跟踪研究航空发达国家航空发动机的吸鸟适航标准,把握新的适航条例和验证技术,将有益于我国大型客机和民用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研制。  相似文献   

16.
李岩  王春生 《国际航空》2009,(12):58-60
适航性不仅是民用航空器的固有属性,同样也是国家航空器(包括军用、警用、海监、应急救援等航空器)的固有属性。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军方均已开展了军用航空器的适航性工作。并设立了相应的技术与管理要求。我国装备型号项目管理亦正在研究引入适航性管理要素,构建国内军用航空器适航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机型从设计到投入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公众最关心的就是航空安全问题。航空事故调查与适航管理的共同目标是更好地保证航空器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全寿命过程的安全性。本文将重点讨论航空事故调查与适航标准的关系,以及对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彬  周燕佩 《国际航空》2010,(11):85-87
航空器的噪声审定源于公众对航空环保的要求,是航空器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详述了民用航空器的噪声机理和噪声合格审定的适航要求,并对衍生型航空器的噪声审定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面向适航审定的飞行场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行场景是分析、测量、确定和验证机组-飞机-环境各种复杂动态关系下机组工作量的必要前提。针对适航审定中的飞行场景,提出了开发飞行场景的原则及要求,确定了飞行场景的核心内容及组织结构,明确了飞行场景必须涵盖的功能及因素,给出了飞行场景的开发步骤,提出了面向适航审定的飞行场景开发方法,给出了飞行场景的应用环境和应用方法,为飞行场景开发及驾驶舱人为因素的适航审定提供有效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