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动态新闻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商业航天发展计划据《中国航天报》2018年9月28日报道,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长尚志介绍了公司商业航天发展情况和未来计划。未来3年,公司将在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优势领域陆续开展商业实践探索,重点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卫星应用产业以及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等,促进公司商业航天全面、深度发展。商业发射方面,公司将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我国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鼓励航天军民融合新型产业资本进入航天领域。同年,首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正式开启了我国商业航天时代的大门。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一大批商业航天创新型企业纷纷涌现,进军原本封闭的航天领域,商业航天也渐渐成为行业新的"风口"。纵观国际商业航天领域,其中较为活跃的细分方向为发射服务以及通信、导航、遥感卫星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商业通信卫星业务作为卫星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当前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价格竞争日趋激烈,2017年全球商业通信卫星市场呈现持续低迷的趋势,根据统计,全年商业通信卫星新签订单数量仅为11单,通信卫星采购的"长时间放缓"甚至造成了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开始裁员,国际运营商纷纷做出调整,探索新型商业路径。与此同时,当前通信市场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全球新签约商业通信卫星合同绝大多数为高通量卫星(HTS)专有卫星或带有HTS载荷,高通量卫星时代已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4.
在激光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及商业卫星组网应用迫切需求的背景下,小卫星激光通信技术逐步发展成为商业卫星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小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性能指标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归纳出轻小型化、低功耗、模块化、低成本四个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四项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小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1988~1989年(截止至9月1日)期间,世界上共发射了30颗通信卫星,其中欧洲9颗,日本7颗,美国6颗,国际卫星组织5颗,其它国家3颗。这些卫星当中有16颗作为国内通信系统,6颗为国际或地区通信系统,6颗为电视直播系统,2颗为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至1988年底,世界上共有约1850个36MHz的转发器在使用,其中国际通信组织占33%,美国占36%,加拿大占6%,欧洲占8%,日本占4%,其它国家(不包括苏联和中国)共占13%。据分析,到1992年,投入使用的转发器数量可能增至2500个,国际通信组织将占31%左右,美国可能占29%,加拿大占5%,欧洲  相似文献   

6.
<正>巴黎世界卫星商业周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23届,在全世界航天界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世界主要航天企业的关键首脑几乎都会参加会议活动,突显其高端化、社交型和商业性的特点。作为欧洲航天界的盛会,巴黎世界卫星商业周(WSBW)每年都会亮出一些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观点。2019年,第23届巴黎卫星商业周议题包括卫星市场投资、产业增长路径、通信与遥感市场、安全与自主可控、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7.
周武 《航天》2010,(5):10-13
相关背景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一声轰鸣,将"亚洲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震惊了国际航天界。有外电评论:"中国这次成功发射的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  相似文献   

8.
周威 《中国航天》2003,(2):27-30
中国航天自1985年宣布对外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以来,已历经17个春秋。从早期艰难的市场开发,抓住市场机遇,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到积极开拓市场和在逆境中求发展,曾达到7%-9%的市场份额,再到商用运载火箭供大于求,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直到当前美国全面禁止美制卫星出口至中国发射,使中国商用卫星发射服务濒临被挤出世界发射服务市场的边缘,笔者认为,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始终影响着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1968年发射实用国际通信卫星Ⅲ号以水,虽然只有短短十七年时间,但通信卫星的发展却非常迅速。不仅通信容量越来越大,而且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甚至发展成为某一分支,一种专门的通信一广播卫星;或者一种兼有通信、广播、导航、气象等能力的多功能卫星。初期的通信卫星,如国际通信卫星Ⅱ号和交响乐等卫星,功率小,转发器数量少,通信容量不大,仅有几百路电话或一路电视。而现在的通信卫星,如国际通信卫星 V 号,装有43个行波管放大器,通信容量达24000个话路和两路电视。  相似文献   

10.
许勃 《中国航天》1995,(4):7-11
世界航天市场十年展望世界各国的航天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的。商业航天市场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来说规模尚小,且常常有赖于政府的商业采购计划。国际航天交易目前还很有限,主要涉及发射业务和通信广播卫星。一、1994年世界航天市场概况1.引...  相似文献   

11.
据《航天新闻》1992年1月27日~2月2日报道,太平洋地区对新卫星的需求正引起亚洲、美洲和欧洲十几家公司的竞争,并促使它们在今后三五年内要发射新卫星。 目前有29个卫星系统(计划中的或正在使用的)正在争夺太平洋地区的市场。 在过去二三年间,全世界经营卫星通信商业服务量每年都增长20%,而太平洋沿岸在这期间增加了25%的卫星电话通信量。据有关方面透露,90年代中期,该地区大约需要70个转发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政府的支持对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的发展,商业运作模式的培育和市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GeoEye公司和DigitalGlobe公司是全球运营最好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美国国防部的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是这两个公司商业遥感数据的最大用户。美国政府通过以NGA作为用户,购买GeoEye公司和DigitalGlobe公司的产品和业务的运营方式,培育了美国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虽然两公司已于2013年完成  相似文献   

13.
1990年 4月 7日 ,中国首次实施对外商业发射服务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获得成功 ,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休斯公司称赞这次发射是在此之前发射的31颗休斯制造的卫星中 ,入轨精度最高的一次。对外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不仅可以为本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 ,而且也是发展和增进国际航天科技交流的良好机会 ,对于促进本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以及以法国为主的欧洲空间局等少数国家和航天机构有能力提供商业发射服务。发射能力获美…  相似文献   

14.
<正>一发展现状在民营商业航天初创公司出现之前,我国的火箭和卫星测控历来由国家航天测控部门提供,定位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和政府航天项目安全运行,具有测控资源广泛、知识经验丰富、技术发展先进和人才储备雄厚等特点。随着国际商业航天形势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航天商业化进程也进入快车道,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的  相似文献   

15.
航天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全世界,非洲大陆在利用卫星进行通信和陆地遥感方面也初具了规模,目前有10余个国家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的转发器进行国内通信和电视转播,有两个接收美国陆地卫星数据的地面站在工作,接收、处理和传递卫星遥感数据。 非洲国家大多地域辽阔、资源分散、政局动荡、经济发展面临困难,但也许正是这些国家,才更迫切需要航天技术的帮助。现在,那里正酝酿着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建立泛非的、地区性的,甚至国有的卫星通信系统;建立利用美国陆地卫星、法国斯帕特卫星等资源卫星数据和图象的新的地面站。当然,非洲国家要实现这些计划,在技术、财政和管理上都将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6.
周威 《中国航天》2005,(8):30-31,36
2004年10月19日,我国长征3A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2C气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此次发射的成功不仅是我国气象卫星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航天保险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因为风云2C卫星的保险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航天首次按照商业化模式和国际商业航天保险市场的惯例运作的商业航天保险。商业航天保险主要包括发射前保险、发射保险、卫星在轨保险和第三方责任保险。笔者长年接触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业务,积累了商业航天保险的相关经验和资料。现以风云2C卫星保险项目为案例,就商业航天保险中发射保险和卫星在轨保险的相关问题及其发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0,(2):73-73
据美国spaceflightnow网站2010年1月22日报道,欧洲航天局希望确定一项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议案,确保2010年有足够资金建造这个网络。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网络包括两个安装在商业卫星上的通信有效载荷和至少一颗专用卫星。这些卫星平台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飞行,几乎能对全球进行覆盖。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的第一个用户将是“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GMES)计划,  相似文献   

18.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6,(3):47-47
波音公司和移动卫星风险公司(MSV)1月11日宣布.两家签订了包括3颗L波段卫星和相关地面系统在内的一笔大型商业合同。这是波音1997年以来拿到的最大一笔商业卫星订单。1997年.波音曾从一家国际用户那里得到了两颗大型区域移动通信卫星的订单。根据合同,波音建造的这3颗“静地移动”(GEM)型卫星将使全球第一项同时采用空间和地面设施的商业移动卫星服务得以开展.该网络以MSV公司已获专利的?辅助地面组件”(ATC)技术为基础.融合了最先进的卫星和蜂窝技术.将向整个北美和南美提供可靠且覆盖广泛的高级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前两颗星MSV-1和MSV-2将覆盖加拿大、美国、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墨西哥和加勒比盆地,第三颗MSV-SA将把服务引入南美。卫星定于2009年和2010年发射。每颗卫星将通过由5块板组成、采用高效三结砷化镓电池的太阳能电池翼来提供11千瓦的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50年来中国航天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近年来由军工研制生产行业,逐步转变成为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技术产业。航天产业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开拓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市场,形成了6个应用卫星系列及其卫星应用领域,对外商业发射服务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航天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产业要实现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展商业航天的重要意义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标志着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正式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开启了我国商业航天元年。多年来,商业航天对我国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商业航天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