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因特网三种网络的不同特点入手,说明了三网合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探讨了三网合一中关键的接入网技术.  相似文献   

2.
仇放文  权凤玲 《空载雷达》2007,(2):62-66,46
本文论述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鉴定机载火控雷达(FCR)EL4032的空中试验大纲。叙述了大纲规则、试验方法、试验阶段、试验计划、被试系统和试验数据处理专用设备。被试雷达具有空对空(A/A)上视(LU)和下视(LD)能力以及空对地(MG)金天侯能力。EL-2032FCR空中试验在满足计划节点和预算方面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依赖于采用了完善的空中试验计划系统(FTPS)、高度专业的机载数据处理系统(ADAS)以及集成和兼容实时标定地面数据处理系统(GDAS)。这些工具集成为完整的工作系统是试验大纲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高重频状态下,PD雷达一般采用脉冲法测距,但一般变PRF法解模糊需要三重或更多重PRF才能解决。线性频率调制测距(LFMR)可以避免解距离模糊的问题,但测距精度较低,且需三种斜率来解决波束中有两个以上目标时的虚影问题。本文讨论使用两重PRF线性调频测距,解决距离模糊问题和虚影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测得目标的精确距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液体火箭发动机运动循环参数通用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琨  张宝炯 《宇航学报》1996,17(4):26-33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和图论的数学方法,建立起一个能计算各种动力循环方案参数的通用计算模型;同时,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顺利进行,提出了控制参数的概念。最后编制了一个实用的通用计算软件,并用它对不同动力循环方案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对幂律过程(PLP)数据等效折合成齐次Poisson过程(HPP)数据提出了三种方法,经比较后选择了工程上可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空对地观测任务(如环境监控、边境巡逻或侦察与监视任务)越来越多地由无人机(UAV)完成。目前小型UAV(MUAV)达到了高度成熟阶段,并被频繁地部署和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无人机有限的重量负载能力是这些平台的主要缺陷,它们只能装载光电探测设备。因而MUAV任务的先决条件是良好的天气状况,但这在与安全相关的应用中是不现实的。为了克服这个限制,特地为这些小型平台设计了微型SAR探测器MISAR,设计时考虑了典型MUAV负载的限制、飞行特征和任务剖面。本文阐述了MISAR探测器系统的设计考虑、实施和飞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Peter  Hoogeboom  Hans  Hommel  任万霞 《空载雷达》2007,(1):20-23,29
鉴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空对地监视要求,由6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美国)的多个公司共同进行了研制先进SAR/MTI雷达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该系统的结构设计是以目前这些国家的雷达项目经验为基础的。本文给出了TCAR项目的计划和技术概述。还讨论了总的技术要求、平台构造和可缩放性、SAR和MTI同时运行的技术方法、雷达总体框架、处理和雷达模式。  相似文献   

8.
要研究二项分布随机变量的预测问题,给定过去样本,给出了未来样本成功数的Frequentist(经典方法)预测子,并给出了Frequentist、BayeSian(贝叶斯方法)以及Fiducial(信赖方法)预测区间。  相似文献   

9.
中低分辨率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监测一直是研究的难题。现提出的方法解决了中低分辨率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器MTF监测的关键技术。考虑到卫星遥感器的最终产物是遥感图像,从图像信息理解的三要素出发,即灰度、纹理和边缘,分析图像三要素与遥感器MTF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不仅对多组原始数据进行了简化,而且对图像参数进行了降维。通过与其它方法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降维的有效性;同时实验结果亦表明了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建立了图像单个综合参数与MTF的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说明,此模型能较好地表达图像参数与MTF之间的关系,这将为在轨运行条件下的建模提供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运载火箭的电磁兼容(EMC)环境(电磁干扰源及传播途径),并根据构成电磁兼容问题的三个要素对箭载电子设备的EMC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某箭载电子设备的EMC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箭载电子设备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EMC设计方法及相应的EMC测量和试验工作,切实做到在加强设备抗电磁干扰性能的同时保证其高可靠性能;最后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仿真软件在整机电磁兼容设计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量子级联技术基于多量子阱或超晶格结构中的子带跃迁和共振隧穿理论,既可以产生光源,又可以探测光信号,是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和量子级联探测器(QCD)的理论基石,在检测、遥感、通信、雷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最近三十年的研究,量子级联技术在基础研究、产品性能以及应用系统研发和场景试验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量子级联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史,随后阐述了量子级联器件子带能级结构和电子输运动力学计算思路,接着重点综述了量子级联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远红外高功率QCL、中远红外宽调谐QCL、太赫兹QCL、高性能QCD,以及QCL和QCD的单芯片光子集成方面的内容,最后介绍了QCL和QCD的产品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PDM与CAPP系统,采用基于SOA思想的松耦合的集成接口方式,分析了系统集成方面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以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为核心,与工艺规划管理(CAPP)系统紧密集成的基础数据平台。通过采用统一产品结构树,由PDM系统管理CAPP的工艺数据,在CAPP中存储工艺数据,实现了不同系统的数据互通,同时为实现企业各系统之间的综合集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空间机构集成技术对空间机构的可靠性至关重要。随着大型桁架展开机构、大面积柔性太阳电池阵、长寿命高性能伺服机构、大型空间机械臂、空间智能探测器等新型部件的出现,对空间机构集成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空间机构集成技术日益成为制约空间机构技术发展的难点之一。文章对目前空间机构集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指出重点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氙气供给系统组成与分类基础上,将传统氙气供给系统和先进氙气供给系统按照机械减压型、开关控制型和比例控制型三种类型进行梳理,提炼了氙气供给系统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如建模与仿真技术、流体控制部件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氙气供给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国内外氙气供给技术的差距进行分析,给出了我国电推进氙气供给系统的发展建议。首次全面、系统地对面向空间电推力器的氙气供给系统进行综述、总结和展望,对于氙气供给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面向下一代运载火箭分布式模块化电子系统(DIMA)的集成技术及系统架构。针对下一代运载火箭复杂电子系统的特点,按照系统集成的路线,对系统设计目标、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系统抽象机制、系统综合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根据电气系统功能获得系统需求,采用功能抽象和层次抽象定义系统抽象模型,提取出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子功能模块,并对模块的属性、交换关系、时序约束关系等进行定义;然后采用可视化表征方法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利用系统综合技术实现了从系统功能到硬件资源的映射,从而给出了集成控制单元和模块的种类;随后采用分时分区的设计理念对系统节点分区划分方案及容错架构进行了定义,并对分区操作系统的调度模型和交换式的数据交互网络进行了论述,最终给出了系统软硬件架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动驾驶、精密农业等领域的发展,各领域对高精度导航定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地基增强技术、高轨星基增强技术和传统非差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低轨卫星增强的非差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研制了基于低轨导航增强技术的低轨导航增强载荷,开发了基于低轨卫星增强的地面自适应卡尔曼滤波非差高精度定位软件,并进行了全球首次基于低轨卫星的信号信息一体化导航增强在轨试验。试验表明:经低轨卫星增强后,地面终端用户定位精度优于30 cm。最后,给出了该技术的后续研究方向,为未来低轨导航增强系统与其他增强系统协同工作,实现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John C. Mankins   《Acta Astronautica》2009,65(9-10):1208-1215
Systems that depen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evitably face three major challenges during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schedule and budget.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programs are typically advocated based on argument that these investments will substantially reduce the uncertainty in all three of these dimensions of project management. However, if early R&D is implemented poorly, then the new system developments that plan to employ the result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will suffer from cost overruns, schedule delays and the steady erosion of initial performance objectives. It is often critical for senior management to be able to determine which of these two paths is more likely—and to respond accordingly. The challenge for system and technology managers is to be able to make clear, well-documented assessments of technology readiness and risks, and to do so at key points in the life cycle of the program.Several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technology maturity and risk in order to better anticipate later system development risks. The “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s” (TRLs), developed by NASA, are one discipline-independent, programmatic figure of merit (FOM) that allows more effective assessment of, and communication regarding the maturity of new technologies. Another broadly used management tool is of the “risk matrix”, which depends upon a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 and consequences. However, for the most part these various methodologies have had no explicit interrelationship.This paper will examine past uses of current methods to improve R&D outcomes and will highlight some of the limitations that can arise. In this context, a new concep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RL method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the “risk matrix” will be described. The paper will conclude with observations concerning prospective future directions for the important new concept of integrated “technology readiness and risk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技术在卫星总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当前国外数字化装配技术的现状,并从建立卫星数字化装配协调体系、面向装配的并行数字化技术、建立包含数字化装配的仿真过程、数字化装配仿真与协调、装配生产线的工装设计制造技术、装配现场的数字化应用技术和数字化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卫星数字化装配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指出了卫星装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卫星集成技术能力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利用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海洋波谱仪和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观测海面风、浪等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针对现有单星多传感器体制存在的重量大、稳定性差、功耗高、整星系统复杂等缺点,首先对以上四种海洋微波遥感器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随后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模式一体化设计方法并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对未来星载海洋微波遥感器的多模式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海洋微波遥感器的多模式一体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核热推进具有比冲高、推力大等特点,在载人深空探测和星际货运任务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核热推进技术的研发需要进行大量地面试验。首先回顾了美国与俄罗斯的核热推进地面试验技术的发展,对地面试验技术进行分类总结。然后基于一种小型核火箭方案,研究了燃料元件非核试验、燃料元件辐照考验试验和带核整机地面试验等关键地面试验技术,并提出了初步试验方案。最后对我国核热推进地面试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