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蔡强  鲍福廷  丁林  刘旸 《固体火箭技术》2011,(3):300-303,310
固体火箭发动机翼柱形药柱燃面拓扑结构复杂,现有燃面退移仿真算法存在耗费时间长、燃面面积计算不准确及算法通用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变量化约束草图驱动的设计方法,通过执行图形比例变换,缩小药柱尺寸规模,还研究了一种新的颜色标识燃面算法,避免燃面统计疏漏与重复,并提出了适合单组翼、大小翼、前后翼等多种翼柱形药柱燃面退...  相似文献   

2.
复杂星孔球形药柱燃面近似解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形星孔药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广泛采用的一种药型,多呈现复杂的三维特性。为进行设计参数的快速选择与优化,以一种具有复杂星孔的球形药柱为基础,给出了药柱燃面变化规律的近似解析计算方法,依据该方法能够在设计初期快速计算药柱燃面的变化规律,并能依此进行发动机工作性能预估,进而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和初步优化;近似解析方法与三维CAD方法所得到的燃面变化规律基本吻合,燃烧面积最大偏差小于4%。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体造型方法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三维复杂内腔推移的仿真和燃面计算,为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设计分析手段,减少了计算的繁琐和困难.这种方法能够分析的装药结构形式十分广泛,与现有的燃面计算方法(内弹道计算法、有限元素法、边界拟合坐标法)比较,具有输入简便灵活、几何燃面计算准确、输出信息完备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固体发动机药柱CAD及燃烧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固体发动机药柱CAD燃烧模拟分析系统(CAPBAS).该系统使药柱设计直接从三维实体造型开始,模拟药柱燃烧过程,得到药柱燃面退移的图象显示,获得不同燃烧距离下的药柱几何参数和动力学参数,供内弹道性能分析使用.CAPBAS建立了5个数据库,作为图形数据和外界专业计算程序的传输共享界面.应用该系统软件,对两个实际发动机药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燃面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佑彪  张岗  苑博  武渊 《固体火箭技术》2016,(4):488-491,502
通过引入残值函数记录燃面位置,在笛卡尔离散网格上运用惠更斯原理进行燃面显式推移,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三维复杂药柱的燃面推移模拟和燃面计算功能;采用此算法分别对具有复杂几何构型的药柱和由不同燃速特性的推进剂构成的药柱进行燃面推移模拟。结果表明,此算法精度高、稳定性好,可准确捕捉燃面交汇、分离、消失等复杂拓扑结构变化,适用于复杂装药的燃面计算。  相似文献   

6.
固体发动机内弹道计算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固体发动机一维混合内弹道计算模型,提出了提高内弹道预估精度的工程方法.采用系统辨识法建立燃速模型、计算药柱初温分布和预估药柱真实燃面,建立了内弹道性能散布分析方法.算例应用研究表明,燃速模型参数不确定性是影响发动机内弹道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除燃速模型参数外,对总冲变化的显著影响因子依次是燃气比热容比、推力系数因子、特征速度因子和药柱密度,对工作时间变化的显著影响因子依次是特征速度因子、药柱初温和药柱密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翼柱药型结构特征简化,研究了药柱在固化降温和工作内压工况下结构变形规律。以药柱内外径和翼倾角作为变形特征参数,对药柱实体模型进行修正,实现药柱变形状态的燃面退移仿真计算,并分析了内弹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药柱使用工况内径扩大、翼倾角减小,从而造成肉厚减薄、初始燃面增大,压强曲线会出现前高后低的现象。该文采用的基于药柱变形的内弹道算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计算精度高,可供药柱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药型设计,随着固体导弹技术的发展,多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动态,我们希望通过综述有关资料,再结合我们的实践,把一种称之为锥柱槽型的药柱做一次较全面的分析讨论。整个分析讨论包括:新型药柱的结构、名称及燃面计算,分析药柱性能的主要依据,药柱性能的分析讨论和结论等部分。通过分析讨论得出了各部分的燃面计算公式、最佳长径比以及最佳长径比内的增面比、装填系数和药柱强度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研完了多孔药柱燃气发生器的燃速变化特性。对几种装药量为0.5~150kg、有19~235个平行圆孔的药柱的设计进行了评价。主要讨论了多孔药柱与通常的中孔内部燃烧药柱燃速变化曲线的形状和大小的差别,不同的多孔药柱之间的差别,这些效应与弹道预测的关系,多孔药柱的压力一时间曲线重现性分析。分析采用了燃速和燃面的点火前及点火后的弹道性能评估,也考虑了侵蚀燃烧、侵蚀和沉积引起的喉面变化及特性速度变化的影响。从多孔药柱燃气发生器的点火后分析,推导出多孔药柱一般燃速变化曲线,使性能预测精度提高达3%。多孔药柱燃气发生器的性能重现性很好。高燃速发生器最大压力偏差小于3%,低燃速发生器最大压力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0.
基于ACIS几何造型平台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三维几何造型内核软件ACIS为平台,采用实体造型法进行装药设计,提出了偏移操作复杂燃面和分段控制燃面退移过程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装药燃面退移时商业软件无法克服的自相交和特征形体消失等问题。同时,总结了在该平台上进行装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即消除几何尖锐点,确保几何形体间相对独立和间接构造复杂结构的装药等。另外,还提出了一个以图形系统为核心,综合装药药形设计、内弹道计算、结构完整性分析和报表输出功能的装药集成设计方案。最后,给出了一个星槽管形装药算例。  相似文献   

11.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不确定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不确定性优化设计思想和方法,考虑装药优化设计过程中推进剂性能参数不确定性,开展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不确定性优化设计研究。采用Powell方法和并行遗传算法组成的混合优化方法,提高了优化问题求解的效率和质量;采用Taylor级数一阶展开近似计算性能参数的均值和均方差,通过可靠性指数计算满足约束条件成功的概率。与确定性优化设计结果相比,不确定性优化设计结果更可靠、更稳健,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一代高集成度、高复杂度通信卫星系统应用背景,以通信卫星平台长寿命、高可靠设计需求为牵引,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的系统级潜在故障识别与分析方法,在总体设计早期即提出对卫星平台各分系统的可靠性设计需求。以某地球同步轨道(GEO)通信卫星为例介绍该方法,通过构建系统控制逻辑架构自上至下地分析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过程,通过检查控制与反馈回路的各环节确定故障发生场景,提出对控制过程的约束条件以消除或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最终形成有针对性的分系统可靠性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固体发动机药柱在长期自重载荷作用下的位移水平,采用加速老化试验,得到该推进剂松弛模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考虑固体导弹发动机的实际贮存情况,探讨了有限元计算中处理发动机滚转的方法;应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贮存一定时间后的发动机进行了数值仿真,从中获得发动机药柱在长期自重载荷作用下的位移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固体发动机每0.5 a定期翻转,蠕变基本回复到原来的3%以内,药柱的位移增加不大,说明贮存过程中每0.5 a翻转1次是一种好方法,可为固体发动机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高速时序工作的特点,从实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利用软件调整时序的新方法。在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利用数字时钟管理器(DCM),通过模块化和增量式设计思想达到对高速时序信号的精确调节。最终实现了一个20MHz速率的时序控制,调节精度达到100ps。  相似文献   

15.
基于螺旋锥齿轮副中大轮采用的半滚切法加工原理,提出一种螺旋锥齿轮建模方法,推导出内、外齿顶线方程。应用MATLAB求解齿顶线方程,将结果导入SolidWorks软件生成曲线,基于扫描切除特征得到螺旋齿面,建立了螺旋锥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实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螺旋锥齿轮副中大轮采用的半滚切法加工原理,提出一种螺旋锥齿轮建模方法,推导出内、外齿顶线方程。应用MATLAB求解齿顶线方程,将结果导入SolidWorks软件生成曲线,基于扫描切除特征得到螺旋齿面,建立了螺旋锥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实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三维粘弹性响应面随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了一种三维粘弹性响应面随机有限元法(VRSSFEM),并对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进行了随机结构分析。首先基于近似不可压粘弹性有限元方法和中心复合设计(CCD)技术获得输入、输出随机变量多组试验点,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响应面函数的各项系数,最后以显式的函数表达式代替实际药柱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Monte Carlo方法完成了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不修改确定性有限元分析程序,效率较高且精度,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特别适用于大型复杂粘弹性结构的随机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为吉  辜曦 《宇航学报》1990,15(2):35-44
本文提出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的一种新的多级优化设计方法。在系统级优化中用优化准则法得到满足约束要求的最优复合材料迭层板厚度。在元件级优化中用线性规划技术使结构应变能最大,得到最优分层厚度,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 本文给出算例研究复合材料悬臂盒式梁和翼面结构,在给定外载作用下满足强度要求和挠曲变形规律要求时的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计算简便,收敛迅速,具有较高的效率易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