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对飞行程序设计与运行的安全性进行定量分析,需建立评价指标测度模型。从超障安全和飞行冲突风险水平两方面分析了影响飞行程序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飞行程序运行的近地风险模型、飞行程序运行交通流内部以及不同飞行程序运行交通流之间的冲突强度和累计风险模型。以实际的进离场飞行程序为例开展仿真实验,提出了安全指标量化分析的方法,揭示了飞行程序构型、布局等影响安全性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客观地反映飞行程序安全性且有计算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飞行程序轨迹的矢量化绘制技术是电子飞行包(EFB)研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飞行程序的矢量化绘制需,研究了飞行程序编码、导航数据存储、航段解析转换等技术问题,并采用DELPHl7.0开发工具予以编程实现。最后以西安咸阳机场为例,通过对纸质进离场程序图的编码解析,得到飞行程序航段数据;然后用本文开发的计算软件,实现了对飞行程序的矢量化绘制,可为民航飞机电子飞行包、飞行仿真训练设备等系统中矢量化航图显示的研究提供必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每一天,全世界有数千架航空器在执行着仪表离场、进场或进近程序,但大多数航空旅客并不知道仪表飞行程序的存在。飞行程序是日常飞行运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它们的质量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每一国家的空中航行服务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考虑到该体系中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终端区的空域利用效率,探讨提高终端区离场导航精度的可行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通过将从雷达数据中获得的航空器航迹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处理、计算,建立了改进的航迹偏差相似度模型,并运用层次聚类法和正态分布参数分析法,分析了使用现有导航设备导航条件下的雷达航迹点数据,证实了在实际的离场飞行阶段,航空器飞行误差远小于现行的导航精度规范规定的导航误差要求,从而证明了提高现有的离场程序的导航精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进近程序是航空器根据飞行仪表,对障碍物保持规定的超障余度所进行的一系列预定机动飞行。这种飞行程序是从规定的进场航路或起始进近定位点开始,经过进场、起始进近、中间进近和最后进近,到能够完成自视着陆的一点为止,包括失误进近的复飞程序。所有的民用航空器使用的可供仪表飞行的机场,都必须设计仪表飞行程序,制定机场运行最低标准。建立机场仪表飞行的自的,是保证航空器在机场区域内按规定程序安全有秩序地飞行,以避免在起飞离场和过近着陆的过程中,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肮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相撞。确保飞行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6.
程序管制条件下进近模式与飞行容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在程序管制条件下,不同进近程序模式(直线进近或推测航迹程序、基线转弯程序、直角航线进近)影响飞行间隔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进近程序模式、机型比例及飞机速度与飞行容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达到量化机场飞行容量的目的。为终端区的容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以一个机场的进近程序为例,计算出其小时最大容量限制。  相似文献   

7.
一、PBN的概念 基于性能的导航(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PBN)是国际民航组织在结合各国区域导航(RNAV)和所需性能导航(RNP)的运行实践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运行概念。它将航空器机载设备能力和卫星导航及其他技术相结合,涵盖了航路、终端区进离场、进近、离场等飞行的各个阶段,提供更加精确、安全的飞行方法和更加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今年一月,民航总局通过了《中国民用航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渡高度层改革方案》,各管理局根据方案制定的原则,对本管理局内的机场飞行程序进行了修改,过渡高度层改革对飞行程序的修改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总局《改革方案》规定,大多数机场标高较低的机场(如华东地区)过渡高度层改为3600米(QNE),过渡高度改为3000米(QNH),这本身非常简单,但在飞机运行、管制实施中将场面气压高度改为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就会对飞行程序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对航线手册中所有标准仪表进、离场图,仪表进近图作修改。下面以一个机场标高25米的机场来举例说明场面气压高度变为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对整个飞行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民航总局于2000年以咨询通告的形式下发《关于制定一发失效应急程序的通知》以来,各航空公司对此普遍反应冷淡,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例如缺乏程序制作人员、历史欠债过多以及对制作一发失效应急离场程序的认识模糊等,但这其中对于制作应急程序的必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因此,我们不妨从两种程序的异同点入手,对制作单发应急程序的必要性进行探究。一、一发失效应急离场程序与标准仪表离场的相同点(一)目标和要求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而言,标准仪表离场程序和一发失效应急离场程序都是为航空器…  相似文献   

10.
一、天津地区空域现状天津空管负责北京飞行情报区内天津进近管制区、进离场航线和渤海湾海上代理管制区的管制服务工作。区内执行仪表飞行规则,在具备目视飞行规则条件下,由飞行员申请,经进近管制室批准,方可按照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同时接受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天津进近管制区覆盖了标准气压高度3600米(含)以下的空域范围,现有3条国际航路,6条固定和临时国内航线,7条进离场航线。渤海湾海上代理管制区覆盖标准气压高度1800米(含)以下的空域,海上直升机航线达到40余条。  相似文献   

11.
针对繁重机场日益严重的航班延误问题,以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和减少航班滑行时间为目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停机位分配模型。模型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以最少航班被分配到远机位和航班滑行时间的均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模型可以用于在机场航班时刻已知的情况下,对不同时段的航班的停机位进行高效快速分配,通过国内某大型机场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计算及对比分析表明,模型和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和运营航线的不断扩大,在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时,航空公司需要快速计算出最优的航班恢复方案。为了提高运行控制效率,探索一种优化控制的方法,根据经济效益、航班正常等不同的目标要求,计算出最优的运行方案,最终达到快速、高效地调配航班。分析了大型航空运输企业不正常航班恢复的主要场景,在此基础上筛选了制约航班恢复的关键约束条件,设计了航班恢复和校验的基本逻辑,通过应对台风处置的实际案例,验证了某大型航司和美国世博公司的航班恢复系统(RM)在实际案例应用中的效果,总结了该航班恢复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风险及短板。实践表明,该系统可缩短2 h航班运行恢复时间,平均每个受影响航班减少延误30 min,减少相应的成本2万元,提升整体航班正常率3%~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利用航路资源,减少飞行延误总成本,建立了改进的航路交叉口汇聚排序模型。为加快求解速度,分析了影响航班延误成本的因素,给出了权重赋值表,改进了现有算法,并用FCFS算法与改进算法进行了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通过对交叉口航班各属性赋权值可有效进行优先等级划分,完成时隙分配和航班排序的快速计算。采用改进给出的优化排序策略可减少延误飞行的总成本,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涡轮风扇发动机减推力起飞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推力起飞(也称灵活推力起飞)是目前大型、重型民航飞机较为常见的起飞方式。在飞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减推力起飞可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行成本,大大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发动机空中停车率,对确保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It is common that airlines encounter a disruption of a flight schedule,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resource shortages. In case of a disruption, subject to scarce resources, most of airlines lose flexibility of performing aircraft recovery on the basis of business interest priorities and need to delay, swap, and cancel flight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ir-rail inter-modal strategy to incorporate a High-Speed Rail(HSR) transport mode into an aviation network for aircraft recovery. The air-rail inter...  相似文献   

16.
基于航路耦合容量的协同多航路资源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勤  胡明华  张颖 《航空学报》2011,32(4):672-684
针对中国当前航路空域拥挤日益严重的问题,分3个步骤进行解决:第1步,对空域管制单元之间存在的交通流耦合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空域管制单元耦合因素的航路容量模型;第2步,为反映不同类型航班对计划到达时间变动范围的不同接受程度,定义了航班的延误成本函数和改航成本函数;第3步,在上述两步的基础上,为充分利用可行的航路空域资源...  相似文献   

17.
解决机场到达航班的排序与调度(ASS)问题是保持空中交通通畅、减少航班延迟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ASS问题的特点,建立了以航班总延误时间为目标函数的排序模型,提出了基于格里芬斯塔特编码和滚动时域优化策略的遗传算法,并对排序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先到先服务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能显著减少航班总延迟,同时较常规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一起暴雨天气引起航班备降而延误的损失计算与成本管理问题。这起备降理应更早地在最近机场实现,实际上最后也是这样的,但却在空中绕了一圈,多耗费了一些时间,直接的后果是成本增加,间接的后果是安全压力增加。根据所设计的备降方案和有关费用做出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需通过提前信息沟通,增强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飞机在天空多飞而产生过多的损耗,以此提高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飞机经常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飞行,为使机内的设备不受损害,除了保证机载设备具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外,还应提高蒙皮的屏蔽效能。本文在分析机体屏蔽特性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飞机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并介绍了提高机身屏蔽效能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Determination of failure causes of the control systems and navigation electronic elements of space flying vehicles (SFV), observed in the process of long-time flights, is of current importance. Failures of the control systems in the process of long-time flights considerably reduce their reliability and, consequently, raise expenses in this field. In particular, this requires an additional backup of satellites-retransmitters, which results in an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SFV launches. At present, experts are actively elabora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one of the most probable causes of the SFV electronic system failures are the flows of the space dust particles, moving in the near-Earth and interplanetary space, and possessing velocities from 7.8 km/sec to 16 km/sec. The flows of the high energy (Galactic) ions, for a number of case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basic cause of the destruction of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 This, in particular, makes it possible to explain the failures in flights to Mars of the autonomous space modules performed by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space agencies. The optimum flight route to Mars passes through agglomerations of dust clouds, which necessitates a high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for the flying vehicles with dust clots. Therefore, the success of the American research module is quite logical, which was done with the highest deviation from the optimum ro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