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涂层热电偶测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测温难题,设计了一种与叶片一体化集成的涂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利用热喷涂技术进行温度传感器的原位制造与微加工,并对样品进行了静态标定试验、高温高速燃气冲击试验、高速旋转轮盘试验等系列性能考核,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讨论了涂层对测温结果的影响规律。试验及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涂层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精度达到Ⅰ级标准热电偶允差等级,并能在高温、高转速、复杂的气动激振力及大离心载荷下可靠稳定工作。该技术可实现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实时监测与精确测量,为叶片设计定型及改进提供了1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使用热电偶测量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数据结果与真实温度的偏差,确保数据准确和有效使用,针对在涡轮叶片综合冷效试验中应用较多的侵入式热电偶敷设测温方式,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提炼出与涡轮叶片表面温度测量准确度有关联的操作工序引入额外热阻、热电偶埋入深度和热电偶埋入间隙等工艺影响因素.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获取了热电偶埋入...  相似文献   

3.
轴流压气机效率测量两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压气机试验系统中影响效率参数测量的主要因素,开展了出口热电偶反串测温和前置齿轮箱机械损失标定试验,验证了热电偶反串测温方法应用于压气机低压比小温升工况效率测量的有效性,获取了齿轮箱机械损失改进修正系数随转速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温升工况下,压气机温升效率对出口总温测量误差的变化非常敏感。与常规测温方法相比,热电偶反串测温方法实现了压气机温升的直接测量,在低压比小温升工况效率参数测量上具有明显优势。齿轮箱机械损失对于压气机扭矩效率测量具有显著影响,中低转速时简化修正系数会导致安装齿轮箱后的压气机扭矩效率测量结果偏高,采用改进修正系数可以提高压气机扭矩效率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头罩热试验是热试验中经常进行的试验项目,头罩热试验中的加热及加载问题是试验中的难题。针对头罩试验件材料多为陶瓷材料,试验温度高,且要求热与载荷同步施加的特点对试验中的加热、加载方式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试验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振动监测在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加速度值在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中,是判断轮盘是否产生较长裂纹的一个重要指标。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其SB804轮盘低循疲劳劳动试验器上进行过多个轮盘的低循环劳动试验,其中有2个压气机盘和3个涡轮盘产生了较长的裂纹。根据这5次疲劳试验中实际记录的振动加速度的变化值说明:在轮盘的低循环疲劳试验中,可以通过监测振动峰值的变化来判断轮盘是否产生较长的裂纹。  相似文献   

6.
采用示温漆和热电偶两种方式,在全温全压试验中对航空发动机阵列预混燃烧室火焰筒壁温进行测试,获得火焰筒的壁温分布,并对不同峰值时间下示温漆判读结果与热电偶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阵列预混燃烧室火焰筒壁温小于所用材料的许用工作温度;火焰筒试验峰值时间是影响示温漆测温判读的主要原因,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要求试验峰值时间与示温漆标定的峰值时间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某航空发动机空气涡轮起动机包容结构对其包容性的影响,采用 LS-DYNA 软件对空气涡轮起动机的包容性进行数值仿真,并在高速旋转试验台上开展了多次包容性试验。试验中采用涡轮盘预制裂纹的方式,使涡轮均匀破裂成 3 块,针对不同厚度的包容结构和不同的包容环支承结构分别进行包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厚壁包容结构试验中轮盘碎块飞出,包容效果不理想;在薄壁包容结构试验中轮盘碎块击穿内层壳体并撞击包容环,轮盘碎块无飞出,包容效果较为理想;在薄壁包容结构试验中采用螺钉固定支承结构,第 1 次试验成功包容,第 2 次试验中涡轮盘被包容但组件倒翻,在第 3 次试验中采用凸台加固支承结构成功包容,表明选用合适的包容结构及其支承结构对确保其具备有效的包容能力十分重要。研究结果对空气涡轮起动机的包容结构设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试验中存在的低压比温升效率评估问题,构建了常规测温方法与反串测温方法测量的温升效率不确定度数学分析模型,并采用某单级压气机真实试验数据进行了两种测温方法不确定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测温方法,反串测温方法不仅消除了热电偶冷端环境温度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还大幅降低了进口温度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使温升效率测量不确定度减小幅度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9.
带有微型涡轮的旋转盘腔局部换热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带有微型涡轮的转-转系涡轮盘腔进行了换热试验。微型涡轮的主要作用是使冷气通过上游涡轮盘的反旋喷嘴推动涡轮盘转动,从而降低气流的总焓,同时改变气流的旋转速度,形成更好的冷却环境。试验采用热膜加热、热电偶测温和遥测仪采集数据的方法进行,上下游转盘同时加热。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无量纲质量流量、旋转雷诺数和浮升力的增大,努赛尔特数增大,换热效果增强。这为进一步的数值计算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航空发动机试车过程中,通过试验研究找出热电偶测温系统的缺陷,确定了科学的校验方法,提高了测量系统精确度。此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热电偶测温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多层复合式薄膜热电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薄膜科学的最新发展和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思路,成功地解决了金属基体表面沉积薄膜热电偶时的交叉绝缘和连接强度问题,从而研制出系列高性能的瞬态温度测量用薄膜热电偶测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热电偶的测温精度,在对热电偶进行数学建模时,结合粒子群算法对PID神经网络进行优化,并设计了实际多路电偶数据采集电路对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粒子群算法的运用加快了PID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从而得到了更加精确的热电偶模型,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13.
舰船机舱内测温系统准确性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舰船机舱内测温系统的工作情况,对两型舰船的热电阻测温系统和热电偶测温系统进行了试验。分别在机舱环境内和实验室环境内对相同的测温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热电阻测温系统受机舱环境影响较小,能够准确地监测温度;热电偶测温系统受机舱环境影响较大,测量结果在高温段产生了失真,本文分析了热电偶测温系统产生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某航空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涡轮盘在预定转速范围内破裂后涡轮机匣的包容能力,在高速旋转试验器上进行了涡轮机匣的包容性试验.试验采用轮盘周向3个对称位置预制裂纹的方式,使轮盘在预定转速范围内破裂成均匀3块,得到了轮盘碎块撞击涡轮机匣的高速摄影照片.试验结果表明轮盘碎块击穿机匣撞击包容环,包容环发生大塑性变形,包住轮盘碎块.采用LS-DYNA软件对涡轮机匣包容性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对航空发动机轮盘包容性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供快速提高轮盘超转破裂裕度方法,满足适航对超转相关要求,基于极限应变法开展了轮盘超转分析和试验验证。轮盘破裂转速分析与试验结果符合性较好,轮盘起始破裂位置、应力应变分布特征通过轮盘碎片断口及残余变形获得了验证。根据轮盘起始破裂位置,给出了适航超转要求中最不利尺寸公差的确定方法和通过局部结构强化提高轮盘破裂转速的方法。分析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极限应变法用于超转破裂分析的合理性,整个过程也为充分利用超转试验结果对分析进行验证提供了范例,提出的提高轮盘破裂裕度方法和最不利尺寸公差确定方法具有较强操作性,可为航空发动机轮盘超转设计和适航取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气流温度是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由于测温元件的热辐射和热传导损失等因素在测量高速、高温气流温度时,影响测量准确度。本文介绍的双屏蔽抽气式热电偶具有独特的优点,热辐射和热传导的影响很小,实际上可以忽略不计,总温恢复系数是定值,与气流速度无关。在确定热电偶热辐射修正试验中可以作为测定气流总温的参考受感器,在航空发动机试验中也有不少场合采用该型受感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超声速飞机结构试验中大范围快速升/降温加载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的宽温度区间快时变热载荷模拟方法。首先,形成了一种基于平板式石墨加热元件的超高温环境设计流程,提出了考虑加热环境的加热元件厚度设计与强度校核方法;其次,针对快时变热载荷模拟需求,提出了基于加热元件与试验件解耦的快速升温方法,分析了封闭环境中强迫对流换热降温效率;最后,基于前述方法研制了大范围快时变热载荷模拟试验系统,并针对炭气凝胶试验件开展了超高温快速升/降温试验验证。研究表明,试验件表面温度响应与设计要求基本一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滞后与变化缓慢现象。针对碳基材料平板试验件,试验系统可实现500~1 800℃范围内的可控多次快速升温与快速降温,升/降温速率可达到10℃/s,为高超声速飞机结构热试验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8.
陈定芳 《推进技术》1993,14(5):72-74,16
该温度传感器采用直径Ф1,5mm的碰地型铠装热电偶作测温元件,其金属外套管由高温合金GH30制造。这种铠装热电偶短时工作上限为900℃,长期工作上限为800℃,时间常数小于0.3s,能经受发动机振动和高温气动力的作用而可靠地工作。信号放大器采用差动输入式,可与碰地型的热电偶输出信号相配工作,放大器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紧凑,电气性能好。该系统经飞行试验证明,性能稳定,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高温条件下发动机内部部件的温度测试,研制了1种耐温1500℃的高温包覆热电偶。通过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材料选取、包覆工艺的研究,确定了1500℃高温包覆热电偶的材料及制作方法。通过耐高温试验、绝缘电阻试验、相容性试验及检定校准与验证,证明了1500℃高温包覆热电偶的发动机测温工程实用性。将包覆热电偶使用温度提高到1500℃,可以部分代替铠装热电偶,解决发动机内部一些高温部件和复杂结构细径铠装热电偶无法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求解燃气温度,利用双变量迭代法和赫夫法求解根据物质守恒、化学平衡、压力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的非线性方程组,通过算例验证了2种数值解法求解化学平衡成分和温度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燃烧室出口温度场试验中,2种数值解法都能很好地满足测试需求,但双变量迭代法的计算收敛更快。试验结果表明:燃气分析的温度计算结果与热电偶的测温结果沿着燃烧室周向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燃气分析计算的温度基本大于热电偶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