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用二阶迎风 TVD格式求解层流 N- S方程 ,数值模拟了超声速主流与横向喷流相互作用复杂干扰流场 ,得到了合理的涡系结构 ,计算波系结构及沿物面压力分布也与实验结果一致。计算还表明 ,TVD格式不但具有较强的捕捉激波的能力 ,而且用来模拟复杂涡系结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六类高超声速激波-激波干扰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粘性全N-S方程,利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离散,对Ⅰ到Ⅵ六种类型的激波一激波干扰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采用了二阶Harten-TVD格式,LU隐式算法以及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每种类型都得到了清晰的干扰流场结构,其中Ⅳ型干扰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指出,由入射位置差异引起的不同类型激波-激波干扰结构有很大不同,对壁面压强分布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ENO格式在射流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ENO格式的特点,并应用于全NS方程的迁移项和压力顶,模拟了轴对称和三维射流。首先对轴对称自由射流为算例比较了高阶TVD格式和ENO格式,证实了ENO格式捕获复杂激波波系的能力;其次计算了四喷管湍射流干扰流场,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最后计算了四股射流流入圆管内的流场,给出了物理量沿壁面和截面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陆雷  王翼  闫郭伟  范晓樯  苏丹 《推进技术》2019,40(12):2655-2664
为了探究来流参数对混合管道流场结构的影响,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马赫数、静压来流参数条件下的背景流场和激波串流场结构。试验采用高速纹影和压力测量设备分别进行流场的观察和测量,采用喷管支板结构将来流分为上侧二次流、一次流和下侧二次流。试验与数值结果均表明,背景流场中的背景波系、混合层均由支板后缘处产生,背景波系在壁面间反射并与混合层发生干扰作用,背景流场结构较为复杂。一、二次流的静压关系影响混合层的初始发展方向,导致θ从-9°~7°变化,而马赫数决定起始激波与混合层的夹角。依据前缘激波的反射类型、亚声速区面积等特征,混合管道的激波串流场可以分为规则反射型、临界反射型、正向马赫反射型和反向马赫反射型四种典型结构。临界反射型的波后流场在垂直流动方向上具有"亚-超-亚-超"间隔流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入射激波边界层干扰易导致边界层分离,为了分析其局部流场结构,捕获局部高压、高热区,掌握分离泡的大小,本文针对入射激波导致的边界层分离流场,构造简化模型,辅助以极曲线理论分析描述,结合自由干扰理论、激波关系式以及分离区长度工程估算首次给出完整的理论求解。该理论模型可快速获得流动图画,给出流场参数分布,便于分析整体流场结构,并得到了很好的数值验证。运用该理论模型对分离泡高度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分离泡高度随来流马赫数的增大先略有减小再增大,同时是外压缩角以及飞行高度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6.
对吸气式飞行器进气道唇口处三维曲面激波/弓形激波干扰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利用典型三维气动干扰试验对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利用拼接网格技术及逆距离加权插值方法获得入口处流场的非守恒变量,作为激波干扰研究的入口边界条件。数值模拟表明,唇口处激波干扰流动的三维效应十分显著,曲面激波与弓形激波产生斜交,尽管唇口前缘半径很小,但Edney提出的6类激波干扰类型可能沿唇口展向方向同时存在;第Ⅲ和Ⅳ类激波/激波干扰的诱导使得唇口热流分布异常严酷;激波相交处形成斜向“伤疤”状局部高热流条带,峰值热流达到参考热流的4~6倍,可能引起唇口结构的局部烧蚀或破坏。   相似文献   

7.
谢宗齐  余陵  武晓松 《推进技术》2003,24(5):417-420
从二维轴对称Euler方程出发,应用隐式有限体积TVD格式和分区技术数值模拟来流马赫数Ma=2 0,攻角α=0°时超声速绕流与底排装置空腔内的火箭燃气流相互干扰的复杂流场,计算得到了清晰的流场波系结构,包括底排装置空腔中的激波,火箭燃气流在底排装置空腔外底部与外来绕流作用后形成的相交激波、反射激波等,其结果可为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丸的结构设计和气动特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阶ENO格式在复杂流场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理论上可以达到任何阶的精度。本文采用二维高阶ENO插值方法,构造了高阶AUSMPW格式,并对包含复杂激波结构的激波涡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了高阶ENO插值下的AUSMPW格式具有较高的激波分辨率和较低的数值耗散。  相似文献   

9.
二维双楔外形穿越激波流场特性及其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数值方法求解非定常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双楔外形物体超音速穿越与之同向运动激波以及逆向运动激波两种穿越激波的全过程,给出了穿越过程中流场与运动激波产生剧烈的干扰所形成的复杂波系结构,两种穿越情况的激波干扰都呈现双马赫反射的特征。在追击穿越中,楔形物体追上激波后所受阻力急剧的变小;而在碰撞穿越过程中,物体碰到激波后阻力急剧增加,两种穿越情况楔形物体的气动力都发生的剧烈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侧向喷流与外部来流的干扰流场相当复杂,流场内会出现弓形激波、再附激波和分离旋涡等复杂的物理现象。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对导弹的侧向喷流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讨论了采用空气冷喷流进行喷流干扰模拟的相似模拟准则,通过与燃气喷流的对比,验证了喷流干扰模拟准则在导弹侧向喷流干扰数值模拟中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侧向喷流模拟方法,对某导弹外形的多喷口耦合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侧向多喷口耦合干扰下的放大因子及流场结构,相关结论可为导弹喷流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于爆震引燃的激波聚焦无反应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  司徒明  韩肇元 《推进技术》2003,24(2):156-159
通过对用于脉冲爆震引燃的内楔表面激波聚焦冷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角度内楔表面在激波聚焦时流场结构的不同特点。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对于大内楔角的情况,激波进入内楔角之后产生规则反射,温度的大幅度升高发生在激波于内楔顶点反射之后;对于小内楔角的情况,激波进入内楔角之后产生马赫反射,温度的升高在入射激波到达内楔顶点之前就已经发生,而在入射激波于内楔顶点反射之后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还对不同角度内楔的反射激波后气流温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弹体超声速绕流与底喷流干扰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VD有限体积格式数值模拟了弹体超声速绕流与底喷注相互干扰的复杂流场。采用四步Rung-Kutta时间推进多步法及“冻结粘性”技术,加速了迭代收敛,节省了计算机时。  相似文献   

13.
Theintensiveresearchonthesubjectofsweptshockwave/turbulentboundarylayerinteractionshasbeenconductedandsupportedformanyyearsb...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使用多块网格的嵌合体技术,计算了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跨声速流场。将机翼-机身-吊架-短舱流场分为机翼-机身和吊架-短舱两个子区域,根据嵌套网格结构建立机翼-机身-吊架-短舱的组合网格,分别对这两个子区域根据相应的边界条件独立求解,然后采用嵌合体技术传递两个子区域的干扰信息,通过两个流场的耦合迭代得到机翼-机身-吊架-短舱流场的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航天飞机机翼前缘的简化模型,即楔-后掠柱模型,在大后掠、高超声速条件下,提供了一种计算柱体前缘激波干扰流场和热流的工程计算方法。在中国科技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的激波风洞中取得了激波干扰的流场显示结果。计算的结果与国内外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激波诱导矢量喷管流场的数值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辉  邢玉明 《推进技术》2011,32(4):544-549
为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激波诱导矢量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及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对激波诱导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模型进行了壁面测压试验,采用二阶精度Roe格式和k-ωSST两方程湍流模型求解强守恒型Navier-Stokes方程对矢量喷管复杂干扰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喷管内主流和次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复杂流场结构,比较了在不同喷管落压比NPR和次主流压力比SPR下喷管壁面静压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喷管落压比,增大次主流压力比可以增大喷管周向壁面静压差,提高喷管的推力矢量偏角。  相似文献   

17.
过膨胀单边膨胀喷管试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杰  金捷  杜刚  季鹤鸣  徐惊雷 《推进技术》2009,30(3):292-296
在低落压比4~10下,对高速二维单边膨胀喷管模型试验件的壁面静压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模拟气体为高压空气;用三维数值计算得到了喷管性能参数,丰富了流场信息。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处于深度过膨胀状态下的单边膨胀喷管内部出现了自由激波、分离激波、两种激波相交及相互影响、自由激波分离和激波诱导分离等复杂现象;上膨胀面大面积的气流分离而形成的低压区使喷管轴向推力系数Cfa仅为0.78~0.87;此外,推力矢量角pδ为18°~25°,这对飞行器的配平和控制面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二维流场进行结构/非结构混合网格划分,在靠近物面处生成结构化网格,在结构化网格以外和远场之间以非结构化网格填充。使用间断有限元方法(DGM)离散Euler方程。在混合网格混合算法中,结构化网格区域使用结构DGM,非结构化网格区域使用非结构DGM,保证结构/非结构对接面处的通量守恒,并加入moment限制器消除激波前后伪震荡。对NACA0012和RAE2822翼型跨音速无粘流动的数值模拟结果说明了混合算法的有效性以及在捕捉间断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有旋特征线法设计了一种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两道入射激波交于中心体起始点,入射激波和反射激波通过给定激波径向总压恢复系数分布进行反设计,壁面通过给定轴向马赫数分布规律进行反设计.该基准流场分为“三波四区”且压缩效率较高.基于该基准流场设计了圆形进口内收缩进气道并进行了黏性修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内收缩进气道设计点核心区的流场特征和激波形状与基准流场基本一致;在来流马赫数为4.0~7.0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设计点喉道截面增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17.7和0.729;来流马赫数为5.0~7.0时内部总阻力系数变化平缓,从0.23下降为0.22.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经典Busemann设计方法和特征线反设计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基准Busemann流场的气动截短,构建了一种具有基准Busemann流场截短压升规律的可控消波内转基准流场.通过数值模拟对可控消波内转基准流场及其追踪得到的“糖勺”型进气道进行了无黏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特征线和CFD计算结果相吻合,可控消波内转基准流场设计合理可行.该基准流场继承了Busemann设计方法的高效压缩特性,且反射激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消波,性能优于传统的截短Busemann流场.在设计点马赫数为7条件下,喉部截面参数均匀,增压比为18.32,总压恢复系数为0.878,压缩效率为0.936,隔离段内几乎无损失,出口气流匀直,气流角均在±0.4°以内.流线追踪得到的“糖勺”型进气道出口形状更加饱满,流动特征与可控消波内转基准流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