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爱因斯坦曾这样比较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一论述表明了想象力在人类的科学进程中是何等重要,缺乏想象力,科学之树就会枯萎,思想之花就会凋零,文明之路就会中断。  相似文献   

2.
庾晋  子荫 《飞碟探索》2002,(6):32-34
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会有一天,人类往返于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一些观点,其中之一便是人类将移民太空。在未来的第四次浪潮中,人类开始越来越认真地考虑迁到宇宙其他星球上去,并在那些星球上繁衍生息。人类的紧迫任务(1)替地球减负。196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杰拉德·奥尼尔认为,地球已经到了承受人类发展的极限。要永久性地解决生态、资源、人口等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太空中建造太空城,…  相似文献   

3.
1 引言1.1 为什么要航天□□同人类开发大陆、海洋和大气层一样,人类进行空间探索对于人类本身来说是地球生命进化的重要一步。航天飞行是探索和利用空间的手段,这是人类了解周围环境的需要,也是渴望了解未知事物的自然延伸。在探索和利用空间过程中,人类作为整体及个体开始越来越深入地认识了空间和时间的特征,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远景,使人类能更全面地定义人类在世界中的作用。只要宇宙中存在其他智能形式,那怕他具有最渺茫的可能性,若不去探索关于这类生命形式的信息而等待他们来拜访我们,这对人类来说不是明智…  相似文献   

4.
飞碟启示录     
飞碟启示录孙凤武飞碟现象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未解之谜。UFO作为一个未被揭开的谜,引起许多人的探索和研究。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它已经成为了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人类所处的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它必然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也使我们有必要从社会科学的角...  相似文献   

5.
刘岩 《飞碟探索》2010,(1):37-37
世界是非线性的,但是,人类对它的认识却是从简单的线性开始的。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发现了自然数是按照均匀的线性关系增加的。到了18世纪,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首先认识到,自然界也许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世界。他曾说,如果世界是线性的,则一旦初始条件确定,则世界就按简单、均匀的规则发展,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简单、太单调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的城市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联合国最新发表的《世界城市展望》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4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美国的军事专家估计,到了2025年,全世界85%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里。这种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加上信息化技术在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也使得城市在未来战争中越来越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重心。  相似文献   

7.
海洋在召唤 蔚蓝色的海洋,烟波浩淼,碧绿清澈,曾给人类无限的遐想和取之不尽的宝藏。 在今天的世界上,由于资源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海洋。海洋,将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向海洋进军,是人类进入新千年吹响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茫茫宇宙,星空浩瀚。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无数先行者扪心白问:在这个无边的世界中,哪里还有其他生命?人类文明难道是唯一的?就人的智慧本质而言,在逻辑上很难推出人是唯一的这个结论,从感情上也不甘心承认人类生命的孤独。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视野的开阔,人们开始从数学概率上认知其他形式的生命及文明存在的可能。生命是如此美妙,更是如此神奇,人类至今也无法完全了解自身、感知生命。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但是人类对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的认识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目前,在人类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事物,有待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待于地球人类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解开其中的奥秘。而频繁出现在地球或陆地或海洋的不明飞行物,给了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类以充分的想像空间。这些常常出现在地球上的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它们从有史料文献记载到今天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然而人们真正将它们投入科学研究的历史也只是近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0.
刘念 《太空探索》2005,(5):32-33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太空轨道飞行一圈并返回地球,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那时到现在的40多年里,世界各国共有300多名航天员进入了太空,人类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此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一个新栏目——航天员相册,将按一定的内容进行分类,介绍世界各国航天员的生活、工作及成长经历,使读者对他们能有一个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地图的历史     
楚杰 《飞碟探索》2011,(8):40-41
从古巴比伦的黏土地图到今天的遥感地图,从哥伦布的航海图到现代化的GPS导航,如果不是人们对远方执著的向往,地图的历史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很难说清,是探险造就了地图,还是地图推动了探险。翻开那些记录着探险脚步的图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地图的过去,还有人类探寻世界的印迹。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今“异人”到UFO现象(上)李兆华大自然深藏玄机奥妙,留给人类的谜团重重,千百年来,尽管人类文明的历程已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谜底,但与人类形体相近或属于人类同等生命的“异人”却依然存在。近年来,人们在大量的目击案例中,不仅发现有时隐时现的“野人...  相似文献   

13.
魏喆 《太空探索》2004,(8):40-4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而地球可供人类生存需要的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创造人类的第二家园,是人类研究的一大课题,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航天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未来十年,世界各国将加速发展航天技术,从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它们将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思维方式产生影响。运载火箭大小通吃由于一个国家进入太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空间活动能力以及空间应用水平,所以世界各国将研制新型运载火箭来满足更多的需要。运载火箭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污染,提高可靠性和运载能力。其主要措施是简化设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与移动终端、3D打印、量子通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尖端科技内容走出人们的想象,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存在。在这个世界过去的近20年里,人们从一开始因科技改变世界而兴奋,到逐渐开始感慨生活变化的节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脚步,而当堪称变幻最为繁复、最为考教人类思考能力的围棋界冲进来一只阿尔法狗"大师",并以  相似文献   

16.
从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MAP)新近得到的数据来看,宇宙的精确年龄是137亿年,误差不超过两亿年。在这137亿年的时间里,恒星、星系、生命、文明、人类得以产生,并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本期《太空探索》是杂志创刊以来的第300期。自1981年由聂荣臻元帅题写刊名的《航天》杂志问世以来,本刊始终坚持"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办刊宗旨,跟踪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翔实介绍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汇集了人类航天飞行和太空探索的重大实践和发展进程,引领读者到太空世界漫游,为获取航天知识、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曾预言,1999年行星出现“十字架”排列时,人类将面临大劫难———8月18日将是世界末日。而今已进入2002年,火红的太阳每日依旧从东方升起,人类和地球安然无恙。事实证明,预言和神话不是科学。日食、月食、彗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均属正常现象,不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只有小天体撞击地球才真正是人类应该防范的潜在威胁。1998年3月12日,美国一天文学家报告:在未来30年内,将有一颗彗星与地球相撞。虽然科学家后来经过反复计算否定了这一可能,但这个消息仍然震惊了世界。1999年8…  相似文献   

19.
空间科技在人类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992年国际空间年被世界各国视为人类跨入太空时代的标志。下面介绍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空间年期间,为纪念人类跨入太空时代而将举行的一些活动。欧洲共同体研究中心(JRC) 欧洲共同体研究中心(JRC)参加领导组织了国际空间年“地球使命计划”中的两个项目。一项是全球海洋产出率研究;另一  相似文献   

20.
拒绝孤独     
1999年第1期《飞碟探索》刊载了一篇题为《太空孤旅》的文章,该文从宇宙空间的遥远距离和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出发,否定了星际旅行和找到地外文明的可能性。这一结论显然忽视了人类科学技术和理论水平的发展,是宇宙探索中的不可知论。诚然,宇宙空间是巨大的,而且认识中的宇宙越来越大。今天,人类可以探测的宇宙半径已达160亿光年。地球、太阳系,甚至直径达10万光年的银河系,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这茫茫沧海、亿万星河中,某个地方或者很多地方,也许正在孕育着与我们类似的,或者远远超过我们的智慧生命。与他们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