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述了军用飞机新机调整试飞应具备的条件、调整试飞内容、调整试飞目的、调整试飞基础文件、调整试飞应完成的工作、调整试飞结果文件,同时对调整试飞质量、调整试飞效益、新机调整试飞特点和有效开展军用飞机新机调整试飞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可调式仪器工作台的结构、调整原理和调整方法.并以立式光学计的三点支承工作台和锥面支承工作台与测量轴线垂直度的调整为例,具体地阐述了调整方法、步骤和调整细节与技巧.  相似文献   

3.
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原使用起动供油量调整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保证某型发动机在高原地区能安全可靠地起动,在该型发动机进驻高原机场使用前,通过地面台架试车得到地面起动供油量调整变化规律,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采用trainbr训练算法估算高原起动供油量调整规律,研究确定了该型发动机在高原使用条件下,起动供油量调整旋钮、起动放气嘴直径、起动补油量调整螺钉的匹配调整方法。经高原使用实践证明,该调整方法可保证一次调整成功,使该型发动机高原起动快速、安全、可靠,为飞机的快速出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武装直升机的调整试飞工作主要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平台(直升机本身)的调整试飞;第二部分为航电、武器火控系统的调整试飞。在这两部分都调整到位后才能达到鉴定技术状态。本文就武装直升机的平台和航电、武器火控系统的调整试飞流程和方法设置做几点阐述,通过交流积累经验,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飞行时间架次,缩短调整试飞周期,为武装直升机的调整或鉴定试飞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可调结构仪器工作台的结构、调整原理和调整方法,并以三点支撑结构、锥面支撑结构仪器工作台表面与测量轴线垂直度的调整为例,具体地阐述了调整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直升机发动机燃油调节器调整钉所在空间位置狭小、需借助多件工具调整的难题,研制了复合式调整工具,显著地提高了维修工效.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建设对民航发展的预期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提速期 2008年10月31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以下简称《调整方案》)经国家批准正式颁布实施。《调整方案》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电化率由50%调整为60%以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飞机数字化水平调整中广泛采用公共基准点建立全局坐标系,基准点维护频繁、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无公共基准点的飞机水平调整方法。构建了无公共基准点的水平坐标系数学模型,通过高精度可移动式双轴倾角传感器及其安装底座建立水平坐标系,以此为基准,进行飞机水平姿态的解算,然后由数控定位器协同运动实现飞机水平状态的调整。构建了飞机水平调整试验系统,并在某型飞机装配现场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的水平调整精度优于0.4mm,建立的水平坐标系可为整个调整过程提供准确的调整基准,该方法可有效完成飞机水平调整过程,提高了测量、调整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常规试飞应把握的三个环节(做好试飞准备、掌握试飞方法、严格试飞标准)和常规试飞的主要项目(测试和调整旋翼与尾桨震动度、检查和调整旋翼自转转速、检查和调整操纵系统间隙与摩擦力、检查和校验发动机功率)及方法,为直升机试飞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多级轴流压气机静叶转角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永明 《航空动力学报》1992,7(1):77-80,10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优化调整试验最佳静叶转角计算的方法,此方法采用一个二次泰勒级数展开式作为近似优化性能模型,利用压气机性能模型确定压气机调整试验的初始静叶转角,应用数值优化计算技术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的逼近方向和步长。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和适于处理试验数据带有测量误差的问题等优点。与目前的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方法相比,此方法可缩短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周期。   相似文献   

11.
使用DP83640 IEEE 1588精密时间协议(PTP)收发芯片设计实现了一款秒脉冲精密移相器,它能与外部的标准秒脉冲(1 PPS)进行同步并进行精密相位微调,可应用于高精度相位微跃器。秒脉冲移相器采用DP83640芯片进行级联实现秒脉冲精密移相:利用ARM微处理器控制第二级DP83640实现与外部标准秒脉冲的相位粗调,控制第一级DP83640实现相位微调。相位调整时将外部输入的相位偏移量换算为8 ns整周期倍数的相位粗调值,以及不同时间长度档位的相位微调值,分别写入第二级和第一级DP83640共同实现高精度相位微跃。由于硬件电路特性和器件综合噪声的影响,经测试平均相位微跃准确度可以达到0.1 fs。  相似文献   

12.
尹文娟  宋涛  魏延明 《推进技术》2019,40(10):2343-2349
为了解决双组元推进系统的并联贮箱推进剂消耗不平衡问题,根据气路系统的压力输出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平衡排放主动调节方法。引入多方方程,建立了调节模型,首先使用先进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了修正参数的优化选取,然后通过参数优化后的调节模型对预调节参数进行了求解。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调节前后的压力及调节量等参数的相对误差在千分之五之内,该并联贮箱平衡排放调节计算方法正确、有效。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贮箱压力及气体容积对平衡排放控制能力的影响,计算表明,推进剂的消耗有益于提高单次平衡排放调节幅度,调节时间主要与调节量及贮箱压差相关。  相似文献   

13.
调整参数误差对齿面接触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从齿面接触分析(Toothcontactanalysis,TCA)内含的啮合信息分析机床调整参数误差对齿面接触质量的影响,研究机床调整参数误差与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之间的关联规律.以SGM(螺旋锥齿轮,大轮展成法,小轮变性法加工)调整卡加工的弧齿锥齿轮副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到各个调整参数误差引起的齿面接触质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对齿面接触质量有较大影响的机床调整参数.   相似文献   

14.
以无人机对地定位为应用背景,在GPS辅助确定机载摄像机光心位置条件下,用改进的准线性平差法从序列图象求解地面目标点的三维位置。首先简要介绍经典平差法和准线性平差法,然后详细阐述了改进的准线性平差法原理、实现步骤,并用仿真数据和真实图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准线性平差法不仅对定位精度有所提高,而且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速度。如果运用于GPS辅助无人机获取的图象分析,可实现实时对地定位和基于视觉的导航、着陆等。  相似文献   

15.
反射镜的复用减小了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体积,但也增加了其调腔难度。传统调腔技术沿用单轴激光陀螺的调腔模式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步骤复杂且耗时较长。针对此问题,结合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结构特点,分析了传统调腔技术效果欠佳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种双通道调腔技术。最后搭建了实验样机,利用双通道调腔技术对空间三轴激光陀螺进行调腔,并与传统调腔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失准误差的要求下,利用双通道调腔技术可使空间三轴激光陀螺的调腔时间减少约70%。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开通服务以来,已经广泛为通信、电力、金融等诸多领域提供授时服务,但是在2015年6月30日和2016年12月31日两次闰秒调整期间,也出现了部分北斗授时时钟时间显示错误问题。从北斗时钟授时基本原理入手,详述了北斗系统的闰秒调整策略,闰秒调整前后各个阶段的BDT与UTC转换方法,以2016年12月31日的闰秒调整为例,分析了部分北斗时钟闰秒过程时间显示错误的原因,并给出了正确的算法,为用户正确应用北斗授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多程放大技术成为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主要发展方向,对激光光路进行调试和维护,建立光路准直的数学模型和调整方案很有必要,采用矩阵光学方法,建立了多程放大自动准直系统数学模型,得出了远、近场光斑偏移量与调整量的解析表达式,验证了该自动准直系统光路原理及调整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小轮齿面误差与调整参数误差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SFT(spiral format tilt)加工法加工的弧齿锥齿轮小轮齿面误差与调整参数误差之间的敏感性关系.给出含刀倾法加工的弧齿锥齿轮齿面模型建立方法,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建立调整参数误差敏感性分析模型,推导了弧齿锥齿轮小轮的理论齿面方程和误差齿面方程,继而推导了机床调整参数误差作用下的齿面任一点加工误差的解析表达式,并提出了机床调整参数误差对齿面误差的影响系数概念,依此判断各项机床调整参数误差对齿面误差的影响程度.通过理论齿面和误差齿面的比较,确定了各项机床调整参数误差作用下的全齿面法向误差的变化规律.由解析法和数值法求解共同确定了弧齿锥齿轮加工过程中对齿面误差影响较大的调整参数误差项.研究结果可为弧齿锥齿轮齿面误差补偿修正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合适的亮度能够帮助驾驶员更加准确有效地获取机载显示器上的信息。为了使显示器亮度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光照度,提出了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步进式亮度调节算法,将显示器亮度与环境光照度的对数成正比,同时根据人眼能识别的最小相对亮度变化量将显示器亮度进行分级,以人眼明暗适应的不同要求调整步进大小,使显示器亮度能够在环境光照度变化时自动而柔和的调节。为了满足不同驾驶员的个性化要求,还考虑了手动调节介入的影响,使自动亮度调节曲线能够实时更新,达到自适应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晶  汪超  谢鹏  周超英 《航空学报》2020,41(9):223678-223678
仿昆虫微型扑翼飞行器(FW-MAN)可以模仿昆虫悬停、垂直起飞以及侧飞等飞行姿态,从而适应复杂多障碍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功设计研制了一款重23.8 g,翼展18 cm,扑动幅值180°,扑动频率可达22 Hz的可垂直起飞的仿昆虫微型扑翼飞行器。采用曲柄摇杆与滑轮的组合机构作为样机扑动机构以解决原有样机扑动方案存在高摩擦及结构复杂等问题,样机翅翼设计为具有扭转角度的柔性翅翼从而使样机具有更高的气动效率。考虑到现有的姿态调节机制存在增加机构复杂度问题,基于翅翼扭转的姿态调节机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调节机构,并搭建了样机气动力测量平台和姿态调节平台。气动升力与姿态力矩测量结果表明,样机翅翼可提供足够升力,姿态调节机制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选取PD (Proportional Differential)控制律作为样机控制方式,为解决参数调定耗时及直接试飞样机不易观察控制效果问题,基于姿态调节平台获取了初始控制参数,然后对样机进行了多次试飞实验,并多次调定参数,最终实现了样机稳定垂直起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