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结合后摆式轴对称矢量喷管的运动结构 ,对矢量喷管的矢量运动控制参数及控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供航空发动机FADEC控制系统与推力矢量技术结合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航空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站在信息角度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阐述了航空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展演变趋势。同时,借助于对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的简要分析,与二元推力矢量喷管作了对比,对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客观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型发动机推力矢量喷管研制的实际工作,确定了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的控制方案,建立了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此作了数字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某型发动机推力矢量喷管控制方案是可行的,可满足发动机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4.
公司计划1998年初为EJ200发动机试验这种喷管,其飞行试验将在2000年初进行.西班牙涡轮发动机工业公司已为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制定了一项全尺寸技术验证计划.该喷管由3个同心环和4个标准的EJ200的喷管作动筒控制,并可安装在现有的安装结构内,它可提供所要求的俯仰和矢量控制以及独立  相似文献   

5.
固定几何气动矢量喷管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喷管实施方案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质量重和可靠性设计难度高等问题,而固定几何气动矢量喷管技术因具有不变的几何结构和巧妙的流体控制方式,有望得到结构简单、质量轻和高可靠性的矢量喷管。综述了该技术的设计原理、特点以及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认为先进推力矢量喷管技术的设计和应用应从深入研究主次流参数对喷管性能的影响、引气对发动机主机的影响、喉道调节范围的合理确定、应用技术研究和新型流体控制技术的开发等多角度进行固定几何气动矢量喷管的技术研究。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S/VTOL(short/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战斗机用推力矢量喷管是飞机实现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摆脱对跑道的依赖,减小航母的设计难度,及显著提高飞机机动性能的关键技术,已成为第4代战斗机和战斗机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标志。结合不同时期推力矢量喷管的特征和不同战斗机对推力矢量的技术要求,对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用矢量喷管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及总结。详细提出了S/VTOL战斗机用推力矢量喷管的关键技术,并对开展S/VTOL战斗机用矢量喷管技术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引射效应的流体推力矢量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中云  顾蕴松  江雄  陈作斌 《航空学报》2012,33(11):1967-1974
流体推力矢量是一种利用流动控制技术实现推力转向的方法,针对现有二次流动控制推力矢量方案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引射方式的新型流体推力矢量技术,该技术在喷管套管内利用引射作用产生低压区使主流方向偏转,实现推力转向。并且可以通过限制流量的方法调节主喷流对单侧套管的抽吸程度,使得在喷管套管内产生不同的横向压力梯度,达到了矢量化控制推力转向的目的。运用这一概念设计了矩形矢量喷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喷管的推力转向效果,探讨了该矢量喷管内喷流转向形成的流动机理,从推力损失、转向效率上对喷管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矢量喷管的最大推力转向角度达到24°,对应喷流附壁状态,在喷流附壁之前可以矢量控制的推力转向角为0°~13°,推力损失在1.5%~7.0%之间变化。最后根据该计算外形以1∶10比例加工了矢量喷管,运用高压气源进行了尾喷流偏转试验。试验表明该矢量喷管在设计状态能够实现射流矢量偏转,从原理上验证了该推力矢量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喷管气动参数对推力矢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占学  李志杰 《推进技术》2008,29(2):187-193
以二元收扩喷管为对象,开展了基于二次流喷射的流体推力矢量技术研究。基于CFD技术,分析了激波矢量控制技术实现推力矢量的机理。重点分析了喷管落压比NPR,二次流总压比SPR,自由流马赫数Ma∞对流体推力矢量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推力矢量的大小与斜激波的位置、角度以及流动分离区的大小有关。在所计算的参数范围内,推力矢量随喷管主次流的变化规律是:推力矢量角随NPR的增大逐渐减小;随SPR的增加,推力矢量角单调增加;在大落压比时,自由流马赫数对推力矢量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在低落压比时,自由流马赫数增加,推力矢量角减小。  相似文献   

9.
龚东升  顾蕴松  周宇航  史楠星 《航空学报》2020,41(10):123609-123609
流体推力矢量喷管型面固定、活动部件少、结构重量轻,能够为高机动飞行器提供有效的飞行控制手段,但无源流体推力矢量喷管热喷流的偏转控制规律尚未完全掌握。为了推进无源流体推力矢量技术的实用化,本文设计研制了适用于微型涡喷发动机的耐高温喷管模型,对该喷管在微型涡喷发动机热喷流状态下的控制规律进行研究。利用非接触光学显示和测量手段——红外热成像拍摄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主射流流动特性进行研究,获得流动矢量角随二次流控制阀门闭合度变化的控制规律;利用六分量盒式天平测力实验研究无源流体推力矢量喷管的力学特性,获得推力矢量角随二次流控制阀门闭合度变化的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构型喷管在微型涡喷发动机热喷流下主射流连续可控偏转,最大流动矢量角为-12.3°/12.3°,最大推力矢量角为-12.9°/12.8°,控制规律接近线性,不存在主射流偏转突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次流喷射控制推力矢量喷管的实验及数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应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推力矢量喷管—基于次流喷射控制的二维推力矢量喷管的推力矢量性能和流场进行了研究。实验是在西北工业大学小型超高速吹气式风洞中进行,测量了在不同的二次喷流情况下,推力矢量和流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时间推进求解N-S方程的方法数值模拟了二维推力矢量喷管内流场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次流喷射控制主流流动可以实现较大的推力矢量转折,但是,二次喷流必须具有足够的压力值;如何从推力矢量工作方式恢复到轴向流动工作方式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推力矢量控制与推力矢量喷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彦玺  金长江 《飞行力学》1995,13(2):1-5,12
叙述了推力矢量控制的分类、发展过程,说明了推力矢量控制的重要性,推力矢量控制是未来战斗机提高敏捷性和获得过失速机动的重要手段。介绍了目前世界上航空发达的国家推力矢量控制和推力矢量喷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采用推力矢量控制和推力矢量喷管后使飞机所获得的效益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飞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综合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给出了飞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综合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控制逻辑,提出了研制飞机/发动机推力矢量综合控制系统对矢量喷管控制的要求和实现方法,最后对研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气动矢量喷管二次流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动机处于推力矢量的工作状态时,二次流引气和喷射均会对发动机的部件匹配和性能产生影响.将气动矢量喷管置于发动机环境下,综合考虑了从风扇/高压压气机引出二次流,及二次流在喷管扩张段与主流的掺混等过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基于发动机部件匹配技术及CFD技术,对二次流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选取风扇或高压压气机引气实现气动矢量喷管,均会使发动机性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满足二次流压力需求的前提下,宜采用风扇引气作为二次流气源.  相似文献   

14.
次流喷射控制推力矢量喷管的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次流喷射控制二维推力矢量喷管的性能,用时间推进求解N-S方程的方法数值模拟了喷管的流场,数值格式用中心有限体积格式,借助于当地时间步长和隐式残差光顺技术加速收敛,得到了在不同二次喷流压力下推力矢量喷管内流场的变化特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有满意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应用次流喷射控制主流流动可以实现较大的推力矢量转折,但是,二次喷流必须具有足够的压力值。  相似文献   

15.
马会民  樊思齐  卢燕 《推进技术》2001,22(5):376-379
利用流场计算结果建立了轴对称矢量喷管的实是数学模型。将发动机部件热力参数间的关系用显式的解析式关系表示,从而去掉部件计算机的迭代过程,以此方法建立了涡扇发动机实时数学模型。在以上两个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带轴对称矢量喷管的涡扇发动机数学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了矢量喷管对涡扇发动机工作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完成带推力矢量的涡扇发动机静态及动态计算,并可用于推力矢量控制研究。矢量喷管的偏转对涡扇发动机工作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矢量喷管偏转对发动机推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轴对称矢量喷管数学模型和带这种矢量喷的发动机数学模型,研究了矢量喷管偏转时引起的发动机推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喷管有的效矢量角与几何矢量角近似成正比;喷管偏转角较小时,喷管的流量系数及发动机的总推力几乎不同几何矢量角变化,喷管偏转角较大时,喷管的流量系数及发动机的总推力随和何矢量角的增大三小;发动机的轴向推力随着几何矢量角的增大而减小,发动机的侧向推力随着几何矢量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三轴承推力矢量喷管运动学建模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向阳  朱纪洪  刘凯  郑意 《航空学报》2014,35(4):911-920
三轴承推力矢量(3BSD)喷管是实现大角度偏转的推力矢量主要形式,主要应用于垂直/短距起降(V/STOL)飞机。喷管由3段组成,相邻两段通过轴承连接,喷管与发动机出口也通过轴承连接,因此形成了3对转动副,通过3对转动副的转动喷管可以实现偏转到特定的角度及方向。三轴承推力矢量喷管运动学模型是其控制器设计及应用的前提,通过喷管固联坐标系逐级坐标转换的方法得到喷管运动学模型。通过几何关系分析说明了三轴承推力矢量喷管的基本原理,对推力矢量偏转大小/方向与三级喷管转角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在3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喷管逆运动学控制规律,并利用一个缩比喷管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可以反映喷管运动学特性,逆运动学控制规律可应用于喷管开环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结合塞式喷管的结构特点,选用流体二次喷射的方法,在应用迎风格式求解N-S方程的基础上,对固体塞式喷管发动机的推力矢量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工作压比、流体二次喷射的角度和流量对固体塞式喷管的高度特性以及流体二次喷射产生的侧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二次喷射的推力矢量控制方法可以增加塞式喷管的轴向力;流体二次喷射产生的侧向力与二次喷射的流量和角度成正变关系;塞式喷管轴向力的增加随着二次流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二次流对轴向力的增加与二次流喷射的角度成反变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战斗机推力矢量关键技术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海峰 《航空学报》2020,41(6):524057-524057
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可极大地扩展战斗机使用包线,提升飞行安全性,增强飞机作战能力,是航空领域的重要关键技术,是先进战斗机的典型标志之一。该技术涉及气动、进排气、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等多个领域,其综合实现是一项跨领域、紧耦合、高风险的系统工程。本文回顾了战斗机推力矢量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关键技术体系,结合中国首架轴对称推力矢量验证机的工程实践,阐述了大迎角内外流气动设计、推力矢量发动机、综合飞/发控制和战斗机过失速机动飞行验证等关键技术,展望了推力矢量技术对作战效能的贡献及未来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0.
АЛ - 31ФП发动机是由АЛ - 31Ф发动机衍生而来的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它的性能与原型机非常接近 ,除了增加了推力矢量喷管之外 ,在结构上还有以下不同 :   1)车制的主火焰筒和焊接的燃油总管 ;2 )加强的高压涡轮盘 ;3)新的带特殊涂层的高压涡轮工作叶片 ;4 )改进的高压涡轮后支撑部件。  该推力矢量喷管在与发动机轴向对称平面呈32°的平面内偏转 (其偏转的角度范围为± 15°) ,从而得到垂直方向以及侧向的推力矢量。喷管偏转控制系统的工作介质为封闭在发动机自动燃油系统中的航空煤油。但是采用推力矢量喷管 ,使发动机质量增加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