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模型旋翼试验得到了合理的直升机涡环边界判据,并由此计算得到了直升机通用涡环状态边界。为验证该边界,进行了试飞验证工作,并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综合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和试飞结果,提出了直升机下降飞行的“两线三区”的概念,便直升机涡环边界图更加合理,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涡环状态是一种危险的飞行状态,影响着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直升机驾驶员要深入理解涡环状态发生的机理,能提早发现涡环征候,避免出现这种危险的飞行状态,而且能有效安全地处置,防止发生致命的航空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3.
直升机涡环状态速度边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直升机作带功率下降时,若操纵不慎,容易陷入涡环状态,如果没有足够的高度,就会造成坠地事故。目前,与涡环现象有关的飞行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中国民航与南航直升机所合作开展子‘直升机如何避免涡环事故’的课题研究,模型试验研究是在南航直升机研究所自动研制的大型试验设备-旋臂机上进行的。本文介绍了继垂直升降试验之后的斜下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出涡环状态的旋翼气动力和力矩的非定常特性以及不同下滑角的影响,尤其  相似文献   

4.
在旋臂式模型旋翼试验机(简称“旋臂机”)上模拟直升机的垂直下降和斜下降飞行,试验中首次发现了旋翼进入涡环区域的特征现象——旋翼轴扭矩的异常变化。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确定涡环区域的方法,对美国Peters教授提出的涡环边界判据进行了试验修正,进而建立了一套通用的半经验算法,计算出了涡环区域的速度边界包线。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以旋翼涡环状态试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桨叶负扭度对直升机涡环状态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负扭度变化对旋翼扭矩、拉力平均值及脉动幅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桨叶负扭度对直升机涡环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旋翼涡系理论与旋翼噪声计算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新的适用于桨-涡干扰(Blade-vortex interaction,BVI)噪声简化计算的方法。一方面,为推导桨-涡干扰噪声的解析表达式并简化运算过程,气动计算采用了基于实验的Beddoes修正涡系模型,噪声计算则使用Farassat 1A声学公式的载荷噪声项,并通过紧致源假设,实现了旋翼BVI噪声的解析推导;另一方面,为了分析直升机飞行参数对旋翼桨-涡干扰噪声的影响,将旋翼的飞行姿态与直升机旋翼气动计算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受飞行参数影响的BVI噪声声压计算模型。然后,进行了相关的算例计算,并与可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研究了桨-涡干扰状态下飞行参数对桨盘入流、桨-涡垂直间距这两个重要参数的影响,着重计算分析了斜下降飞行时出现强BVI噪声辐射的飞行航迹角和前进比范围,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外有关参考资料,对直升机丧失尾桨推力导致意想不到的右偏进行了讨论分析,介绍了直升机低速飞行时的四种飞行特性(风标稳定性、尾浆涡环状态、主旋翼桨盘旋涡影响、丧失前飞升力)在意外右偏中的作用、特点及改出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飞的直升机悬停状态地面效应研究方法,该方法在建立无量纲形式的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飞行试验实测直升机在不同重量和不同离地高度悬停时的发动机扭矩、大气条件等参数,利用参数辨识的方法确定无量纲形式直升机悬停需用功率模型中的相关空气动力参数及地面效应模型.采用本文所述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直升机有、无地效时的悬停性能拓展.  相似文献   

9.
降雨作为一种气象条件,与飞机尾涡相互作用,改变自身与尾涡的动力学特性。高强度的尾涡导致后机难以着陆、复飞甚至坠机等后果,因此尾涡的演化进程对评估后机的飞行安全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尾涡与降雨的相互干扰,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研究了降雨条件下的尾涡演化特性。对于多相流模型中的空气相模拟,采用大涡模拟湍流模型,雨相通过两个标量方程控制其动力学输运,两相间的耦合利用动量源项实现能量的传递。分析了降雨对环量、涡量和涡核附近速度分布、下沉速度等尾涡演化特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加速了环量的衰减,减小了涡心最大涡量,使速度分布趋于平滑,改变了尾涡下沉规律。另外,尾涡也影响了雨滴的下降轨迹和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应用PIV技术研究"零质量"射流的非定常流场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次采用PIV瞬态流场测试技术对“零质量”射流激振器近出口处附近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定量测量,应用相位锁定采样技术,测到了激励周期内不同相位时射流出口的瞬态流场,由200幅瞬态流场图像的平均得到了射流流场的平均流动特性。通过对射流出口涡环的产生、发展及运动特性的分析,认识到涡环之间相互作用是形成“零质量”射流的流动机理。  相似文献   

11.
APREDICTIONOFTHEVORTEX-RINGSTATEBOUNDARYBASEDONMODELTESTS¥XinHong;GaoZheng(DepartmentofAircraftEngineering,NUAA29YudaoStreet,...  相似文献   

12.
飞行进近中尾流的大涡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流间隔是增大跑道容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在保持安全水平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大跑道容量,应制定安全高效的尾流间隔.对尾流流场和尾涡消散物理过程的研究,是制定准确、恰当的空中交通中尾流间隔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三雏机翼简化模型的尾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来流速度、迎角和定解条件等重要参教以航空器尾流事故高发的进近阶段为依据,计算结果验证了涡核的进裂消散、涡对的连接消散和涡对的下沉现象,发现了在涡对卷起之前的不对称性和Crow关联发生后涡对消散的不对称性,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前飞状态直升机旋翼的自由尾迹计算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应用时间步进方法,建立了一个前飞旋翼的全展自由尾迹模型。该模型采用圆弧涡元作为基本涡元,并依据自由尾迹涡线确定远尾迹形状以使远尾迹更接近实际和自由。为表明方法的有效性,分别以UH-1和H-34两种直升机旋翼为算例,计算了不同前飞状态的自由尾迹形状,展示出小速度时尾迹畸变和叶尖涡卷绕的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由尾迹分析,对前飞桨叶气动载荷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计及尾迹畸变对改进载荷计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潘翀  王晋军  伍康 《实验流体力学》2007,21(1):41-45,58
应用流动显示的方法研究水槽中上游圆柱绕流尾涡与平板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发现边界层外的尾涡可以诱导边界层内流体产生新的二次涡结构,对二次涡的产生条件、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尾涡/二次涡的相互作用是尾涡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核心,尾涡涡脱落St数的变化、尾涡反弹现象、边界层内二次涡的产生和尾涡/二次涡相互作用的不同形态等均与无量纲参数yc/D有关(yc为圆柱距离平板的法向位置,D为圆柱直径),并可以此参数对尾涡/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特性进行分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旋翼非定常载荷计算精度,将基于黏性涡粒子方法(Viscous vortex particle method,VVPM)的尾迹计算引入至旋翼综合分析(Comprehensive analysis,CA)中,建立了一个新的旋翼VVPM/CA耦合计算模型。该模型中,旋翼VVPM基于第一性原理,可模拟尾迹的畸变和扩散而不引入经验参数,而旋翼CA则可以有效地进行桨叶弹性变形及非定常载荷计算,通过采用松耦合策略,可以高效地实现两者的信息交换。在此基础上,以SA349/2直升机为算例,针对其低速和高速两种典型前飞状态进行了深入分析,计算表明,本文建立的VVPM/CA耦合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旋翼尾迹形状及非定常载荷。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自动过渡悬停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实现直升机自动过渡悬停功能,在具有优良操纵特性的直升机显模型跟踪控制系统(MFCS)基础上,开发了自动过渡悬停控制系统。根据过渡悬停机动模态的基本要求,设计了高度控制回路,以实现高度通道按抛物线下降,接着进行线性下降并最终过渡到指数拉平。设计了纵向速度控制回路,使速度先按指定的减加速度线性减速,再按指数规律减速至悬停,且两通道之间协调控制,保证当直升机高度接近悬停高度时,纵向速度同步地趋近于零。文中给出了系统结构配置及参数设计方法。仿真表明,本文直升机自动过渡悬停系统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某部件飞行状态的载荷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直升机的飞行载荷特点及使用要求,采用某型直升机动部件飞行测量载荷数据,经过“三峰谷点”雨流计数法统计处理,对飞行中实测到的183个飞行状态分别进行统计处理,假设检验及回归分析,确定了每个飞行状态的载荷分布类型及飞行状态的损伤,最后压缩归并成对直升机某动部件产生较大损伤的18种飞行状态,并提出了飞行状态中载荷的分布类型对直升机动部件的寿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PIV测量舰船空气尾流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获得了舰船空气尾流场特性,介绍了试验模型及PIV设备的安装方法和试验方案.试验表明:舰船机库及上层建筑物对飞行甲板上方区域的流场影响较大,使尾流场形成了死水区、U形脱体涡及下冲气流等,对直升机舰上起降以及临近舰船作业时的操稳性能有很大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直升机的进场方向及舰船航向或打开机库大门有利于直升机舰上起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