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蓝牙无线测控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蓝牙技术应用于测控领域可设计出无线测控系统,给出了蓝牙无线测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温湿度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理量,多路温湿度的远程测控应用十分广泛。无线多路温湿度测控系统利用Labwindows/CVI 2012开发平台,以C8051F350单片机为数据采集控制芯片,通过ESP8266无线WiFi模块将3个DHT11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3路数据送往上位机,上位机对3路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6路继电器模块对负载进行控制。系统具有对3路温湿度进行检测、无线传输、控制、存储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微型飞行器飞行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云峰  韩煜  游学 《航空电子技术》2003,34(2):26-30,37
根据微型飞行器(Micro Aerial Vehicle-MAV)飞行测试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飞行监测系统。系统主要由操纵输入数据记录、地面监测计算机和无线测控链路三大部分组成。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功能和设计方法,最后探讨了一种基于nRF401的测控链路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模型机闭环飞行无线测控系统的设计思想、特点,主要技术难点,系统组成及主要技术性能,预测了设计该系统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风洞试验现场,特别是大型连续式风洞试验现场的电磁环境非常恶劣,而风洞实验中的测量信号又是毫伏级的微弱信号,采用传统测量方式难以克服恶劣的电磁环境对测量系统的干扰。对于运动物体或无法布线的试验环境进行参数测量时,传统测量方式完全不起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风洞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和无线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ZIGBEE技术实现了风洞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和基于该网络的无线测量模块。极大地增强了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风洞试验的精细化程度,降低了测量系统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未来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VRTCS(虚拟无线电测控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以通用高性能计算机作为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分层结构模型设计系统体系结构,使得航天测控系统具备更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阐述了VRTCS的基本概念和总体结构,对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组成和用途进行了分析;对测控系统中构件进行分层设计,开发原型软件实现测控系统的核心应用;以统一载波测控系统为模型,通过测控信号接入试验,验证了VRTCS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天测控领域中上行遥控业务的协议体系选择与可靠性设计问题,在对我国现行国军标技术指标要求与现有航天测控系统天地基遥控技术特点进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段信息传输无线链路特点与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标准规范,研究给出了适用于我国航天测控任务的空间段遥控协议体系与可靠性措施,利用梳理统计方法对上行遥控体制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并与CCSDS给出的应用算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涉及的上行遥控体制与CCSDS标准规范的工作效能基本相当,能够满足我国航天任务上行遥控任务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测控环境下的实时通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面向服务于航空试验的测控系统,提出了通过构架分布式测控环境的方法实现航空测控系统集成的构想,分析了航空试验测控系统中实时通信的特殊性,设计了基于以太网络的实时通信协议,并在此协议之上实现了分布式测控环境下的实时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9.
国际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控通信系统是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测控通信系统是确保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的基础。对国际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国际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的组成,梳理了国际空间站中继S系统、中继Ku系统、空空通信系统的链路特性与工作方式,并总结归纳了国际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多手段备份、采用高性能编码等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能够为我国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基测控系统应用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中继卫星的天基测控系统将在我国航天测控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天基测控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对支撑天基测控系统发展、引导技术及应用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基于中继卫星的天基测控系统应用需求分析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天基测控系统应用现状,对我国天基测控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和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今后应加强中继链路设计分析与模拟验证工作,建议重点开展抗干扰抗截获技术、更高码速率传输技术以及多用户网络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JPEG2000抗干扰性能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数字图像经过压缩编码后通过无线信道传输,必须考虑信道中各种噪声对编码数据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了两种常见的无线信道模型,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总结,然后分析了JPEG2000的编码原理,重点对其在带有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容错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说明,JPEG2000的抗干扰性能要优于传统的图像压缩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基于DSP的嵌入式无线图像压缩及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系统采用JPEG国际标准.下位机实现图像采集、压缩以及图像数据无线传输;上位机接收图像数据并完成与PC机的通信.通过DMA在图像采集、压缩及数据传输中的应用,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和DTD465无线数传模块设计了多路温度双向无线遥测系统.温度测量采用铂电阻;无线数传模块基于FSK调制,采用高效前向纠错信道编码技术;系统为低功耗设计.介绍了测量站和主控站的软件,以及数据通信协议.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汽车导航实验中,使用结果表明,本系统软硬件设计完善,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用户终端测试仪采集体温、血压等生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远程管理中心,远程管理中心接收并保存用户终端发送来的数据并在数据库中以电子档案和电子病历形式存储管理。传统远程医疗数据都是通过公共电话网或Internet网等有线网络进行远程传输的。基于GPRS网络传输的远程医疗信息支持系统采用无线蜂窝网络,优于有线网络,蜂窝网络不受网络接口、地理位置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远程医疗系统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电子侦察一体化的需要,对无线信息共享系统传输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无线信息共享系统结构。网络节点硬件主体由嵌入式111央控制模块与无线收发模块组成,并在巾央控制模块巾集成了多种接口用来外接信息采集模块。应用了IEEES02.11g协议和Ad—hoc网络路由方式,在WindowsCE平台上实现了网络节点间的数据文件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等一些环境下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由于地理环境恶劣、节点数量多等原因很难更换电源电池,因此有效地降低系统各层的功耗、提高系统的生命周期尤为重要.文中在论述传感器节点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对传感器节点的动态电压调度、MCU能量消耗控制、动态功率管理、收发模块节能等硬件电路以及对MAC层、网络层的软件协议降低系统耗能.  相似文献   

17.
CAN总线作为现场总线的一种,已在多个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针对机电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及综合化的设计需求,设计和实现基于冗余CAN总线的分布式机电管理系统的系统构型,重点阐述了系统的容错管理、机电CAN总线的容错及总线调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协作通信能够抵抗无线信道衰落,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但是,其性能优势的发挥受信道时变的影响。文章研究了连续时变信道下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为了准确反映信道连续时变情况,采用内插滤波高斯噪声法构建连续时变信道模型,选取误包率作为性能指标。仿真结果表明,连续时变信道下,随数据传输逐渐加重程度的过时信道状态信息将导致协作通信误包率性能大幅恶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民用飞机会在飞行各阶段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的利用及处理将提升飞机运营的经济性、安全性与舒适性。为了适应未来互联飞机对海量数据交换与传输的迫切需求,满足民用飞机对无线通信服务质量(QoS)的要求,有必要充分利用并合理分配多种现有和未来的空天地无线通信链路资源。分析了互联飞机的概念、生态系统及其对空天地网络的网络需求,研究了地面异构移动互联网采用的紧耦合和松耦合两种融合方法,采用了网络体系融合、IP网络和非IP网络融合及终端融合等多种融合手段,提出了适应于多种通信链路与网络体系特点的一体化空天地无线通信链路的融合架构,并对网络协议栈、网络安全以及集成验证提出了初步考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两种常用的冲击波场超压测试方法,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新型冲击波测试系统的总体方案,即具有无线数据传输与控制功能的爆炸冲击波场超压测试新方法。介绍了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包括存储模块与无线通信发射与接收模块;介绍了测试系统的软件总体设计思路;最后介绍了测试系统的应用环境并给出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测试系统工作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