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遥感卫星及应用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海洋卫星能够对全球海洋大范围、长时期的观测,为人类深入了解和认识海洋提供了其他观测方式都无法替代的数据源。海洋遥感卫星通过搭载各类遥感器来探测海洋环境信息,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水色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目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功能的对地观测卫星近百颗。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建立了  相似文献   

2.
国际动态     
正NASA发射ICESat-2卫星探测极地冰层当地时间9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ICESat-2卫星。该卫星设计用于精确测量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层厚度的变化,目标轨道位于太平洋上空。该卫星仅搭载一件科学仪器:高级地形激光测高仪系统,这台仪器观测精度在5mm以内,使其能获得地球冰层地形的细粒度视图。这是当前分辨率最高的高程监测卫星。(新闻来源:太空网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用一枚运载火箭携带两颗欧洲科研卫星——“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研究”卫星以及“普罗巴2号”小型卫星,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顺利升空。火箭在3小时内分别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4.
《航天》2013,(11):F0002-F0002
据欧洲空间局的官网报道,已经酝酿11年的“蜂群”卫星星座(Swarm)将于11月14月由俄罗斯“轰鸣”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蜂群”是欧空局继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任务卫星(GOCE)、土壤湿度和海洋盐度研究卫星(SMOS)和“克里塞特”2极地冰层探测卫星后实施的第四个地球探测项目,主要用于研究地球磁场变化规律,为研究气候变化和地球内部演变过程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地球观测系统"又添两颗重要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次推迟,“地球观测系统”(EOS)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星”和“卡利普索”(CALIPSO,全称为“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观测”)终于在4月28日由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它们可对地球的云层和浮质进行新型的三维观测,用以了解全球云层怎样影响地球大气和全球变暖,获得有关云层全球分布和演化的新知识,回答云和浮质如何形成、发展并影响水资源供应、气候、天气和空气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2009,(5):7-7
9月14日,欧空局宣布将于2010年2月28日发射“克里塞特-2”号极地冰层探测卫星,对极地冰层及海洋浮冰进行精确监测,以此推动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云 《中国航天》2012,(5):31-36
随着新型卫星的陆续升空,美国、欧洲、俄罗斯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下一代侦察预警卫星也正在酝酿或成形中,并陆续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重大计划。这些计划通过集成新技术,将使下一代侦察预警卫星获得新能力。一、国外下一代侦察卫星发展分析1.美国下一代侦察卫星装备(1)发展概述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8.
庞之浩 《航天员》2009,(4):38-42
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日本、中国、印度和美国纷纷发射月球探测器,从而使全球月球探测活动掀起了新的高潮。此外,俄罗斯、英国、德囿和韩国等国也在积极研制月球探测器,并将于不久以后升空。  相似文献   

9.
士元 《中国航天》2004,(2):14-16
2003年12月28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又叫“极轨卫星”)也将于2004年发射,并将成为我国首次飞越两极高空的空间探测卫星。这两颗  相似文献   

10.
刘欢 《中国航天》2012,(9):11-12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自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发射升空至今,已在轨运行300多天.其间天宫一号开展了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复合胶体晶体生长等三方面的科学实验,并获得大量珍贵实验数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日前发布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成果,其中大部分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国土资源、林业、农业、油气、矿产、海洋、城市热岛、大气环境探测、材料科学等科研领域.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2,(5):5-5
中国国家海洋局3月30日举行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海洋二号卫星数据产品,介绍数据产品申请的规则与流程。据介绍,海洋二号卫星(HY-2)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其主要使命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获得包括海面风场、浪高、海流、海面温度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可直接为灾害性海况预警预报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刘健  高云  咸迪  徐喆 《卫星应用》2012,(4):61-67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自1978年开始接收、处理、存档各类卫星数据,至今存档数据已近1000TB。每日接收、处理和存档的实时卫星数据近2TB,丰富的数据为用户的科研和业务提供了数据基础。随着卫星的发展,已累计了一定观测时间的卫星观测数据,使得卫星数据在气候变化监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让卫星数据在气候监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对长时间序列的卫星数据进行再处理。在再定标和精定位处理的基础上,根据气候监测需求研制稳定算法,获取气候监测所需的大气、陆地、海洋参数,是卫星数据用于气候监测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中国气象局现有的卫星数据资源,国际卫星气候数据集构建的发展现状,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处理生成形成长时间序列卫星的产品在气候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自从Sputnik一号于1957年发射升空,已有数千颗卫星进入太空用于观测地球,收集数据。今天,气象气候预报、自然灾害预测都在很大程度依靠卫星观测技术。一个正在形成的飓风会在哪里登陆?大气臭氧层的状态如何?海平面会上升多少?没有哪一个观测方式能像运行于绕地轨道的卫星一样为这些以及许许多多的地球科学问题提供答案。50年来从气象预报、高技术导航系统到解答地球气候基本问题,卫星观测在众多科学研究领域和实践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俄罗斯出现小行星爆炸,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类威胁。加拿大航天局(CSA)及时地作出了回应,将其"近地目标监视卫星"(NEOSSat)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世界上首个探测和跟踪小行星、卫星、太空碎片的太空望远镜。  相似文献   

15.
正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于2018年2月2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圆极地轨道。卫星轨道高度约500km,轨道倾角97°,降交点地方时为14:00,重访周期为5天。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中国全新研制的国家民用航天科研试验卫星,也是中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卫星总质量约730kg,设计寿命5年,采用CAST2000卫星平台,  相似文献   

16.
国外主要通信卫星技术计划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中国航天》2007,(2):38-43
近年来,国外通信卫星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军事还是商业领域都不断有新型高质量、大功率、长寿命的卫星发射升空。目前国外最先进的通信卫星技术仍掌握在包括波音、洛马、劳拉、休斯以及阿尔卡特等美国和欧洲的几大卫星制造商手中。欧洲正在通过研制开发新一代大型通信卫星平台阿尔法舱缩短与美国存在的差距。俄罗斯则是通过与欧洲和日本的国际合作来大力推进本国通信卫星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水客 《航天员》2009,(3):56-57
双星升空,“将颠覆对宇宙的认识” 格林尼治时间2009年5月14日13时12分(北京时间14日21时12分)。欧洲“阿丽亚娜5-ECA”火箭搭载双星: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及普朗克巡天者,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两颗探测卫星,将被送上距地球约150万千米,也就是比月球距离远3倍的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的深空轨道,成为围绕太阳旋转的航天器,以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对宇宙进行持续观测。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7,(2):121-129
分析研究了公开发布的全球重力场模型,根据已有真实卫星数据的重力场反演结果,依次分析了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重力卫星和测高卫星用于地球重力场探测的特点和局限性,并针对上述缺点和局限性,进一步介绍和分析了当前出现的可用于地球重力探测的新型载荷,如激光测距仪、原子干涉绝对重力梯度仪、干涉SAR高度计等,以及新载荷可能产生的探测效益。以上研究可为地球重力场探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据报道,欧洲哨兵(Sentinel)系列首颗卫星Sentinel-1A已由联盟号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发射升空。Sentinel系列是ESA针对哥白尼(Copernicus)全球对地观测项目专门研制的一系列卫星,总造价达17亿欧元,包括5个卫星,Sentinel-1是雷达成像卫星,Sentinel-2、3分别为陆地和海洋监测卫星,Sentinel-4、5将分别搭载在MTG-S卫星和第二代MetOP-B卫星上,用  相似文献   

20.
聚焦新一代国产极轨气象卫星微波载荷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掩星临边观测的探测机理,及其各自仪器的性能指标和在轨运行的特点,利用2019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的全球数据,开展基于GNSS掩星资料的风云气象卫星微波观测亮温对比和反演廓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在匹配数据时间分辨率为30 min和经纬度分辨率为0.5°的情况下,亮温偏差小于5 K,大气温湿度探测精度分别为1.92 K和22.8%,同时分析了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大气温湿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风云气象卫星微波辐射计具有全球全天候探测大气温湿度的功能,在近地面具有丰富的反演数据,而对于GNSS掩星探测资料,3 km以上探测精度优于微波湿度计,近地面数据较少,两者联合,既可以互相补充和验证,又能以青藏高原为例,分析长时间序列气象和气候数据,为后续的气候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