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空空域飞机高度保持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开泉  张军  张学军 《航空学报》2009,30(4):726-731
飞机高度保持性能是影响空域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总结飞机高度保持性能定义、要素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推导了高空空域飞机高度保持性能的求解公式。针对高度保持偏差样本分布尖峰厚尾的特征,提出了基于指数幂分布和高斯 双指数混合分布拟合区间化的高度保持偏差数据的方法,并利用似然比检验法检验两类分布的拟合优度。实例评估表明,中国现行高空空域内飞机的整体高度保持性能满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飞行员与驾驶舱自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用飞机驾驶舱的高度自动化提高了飞行员对各种信息的获取能力,也改变了机组的操作的理念.驾驶舱自动化的设计初衷是帮助飞行员克服一些人类自身的弱点,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和飞行安全.但同时,飞行员对于高度自动化的驾驶舱需要一个适应期,对系统的理解和操作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错误,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总结.本文以飞行员的眼光,从增强系统安全角度分析了自动化对飞行运行和飞行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报告对“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做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并明确提出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这个规划纲要是在党的十六大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中央维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飞机中央维护系统各项功能及LRU故障诊断如何实现,同时对飞机的维护功能设计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先进的中央维护系统是一个高度综合的飞机状态监控系统,可以提高飞机的使用效率,缩短维修时间,节约维修成本,提高飞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氦氙混合工质离心压气机,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叶顶径向间隙与轴向间隙高度的独立变化和不同间隙形态分布对压气机内部流场流动状态和性能产生的影响,总结氦氙混合工质离心压气机叶顶间隙不同高度和形态分布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叶顶间隙高度的增大会降低氦氙离心压气机的近喘振工况和设计工况效率。单独增加径向间隙(01~04 mm)使堵塞流量范围拓宽了388%,堵塞工况性能有所改善;单独增大轴向间隙对堵塞工况性能则无影响。渐缩式叶顶间隙分布使离心压气机效率较均匀分布提高023%。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涡轴发动机自吸油特点,对比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涡轴发动机自吸油能力的评定要求和方法。研究了涡轴发动机油泵自吸油工作机理,总结出合理可行的自吸油试验方法,并进行了飞行试验验证,以确定影响飞行试验方法的各种因素,包括自吸供油的高度边界、各个高度自吸供油的速度范围和发动机状态。试验表明,影响发动机自吸油边界的主要因素为发动机状态和飞行高度,所提出的试验方案经验证可行且能够较为充分地验证发动机自吸油能力。  相似文献   

7.
黄沛霖  刘战合  武哲 《航空学报》2008,29(2):399-404
 通过系列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研究了单台阶板随台阶高度变化的规律,分析了多台阶板电磁散射与其高度、间距、极化方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将台阶板散射结果与金属平板结果进行比较,定量总结了各参数对台阶板散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台阶高度增加导致散射增强;多台阶间距增大引起曲线振荡增强,说明台阶间耦合作用加强,但RCS均值相对于平板均值增幅不变;多台阶散射表现为各台阶在不同相位上相互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归纳、分析了机载软件所特有的实时性、反应性、嵌入式、高度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的特点,并依据其特点提出了机载软件的测试策略。在综合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进行机载软件测试的原则和方法,对保证机载软件质量,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航空发动机研制的各个阶段需要对零件进行结构强度和寿命设计、分析试验验证,而零件的材料及其性能数据是研制先进发动机的基础。这些数据的获取是一项系统工程,耗资费时,需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数十年发动机结构设计与强度工作的经验,从设计准则与工程实用观点出发,对发动机主要承力件的材料性能数据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便于使用的材料性能数据要求明细表,同时,对供新机使用的材料性能数据的获取与组织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飞行冲突检测与调配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中国空中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空域拥挤。飞行冲突变得日益严重,解决飞行冲突和潜在冲突的有效方法是改变飞机航向和高度。提出了水平检测和距离法检测飞行冲突的方法,总结了检测程序,给出了解决冲突的方法,推导了相应的算法,量化了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压气机来流普遍存在端区附面层扭曲问题,前期研究证实可采用叶片端区前缘边条(Leading Edge Strake Blade,LESB)技术解决,因此,进一步进行前缘边条几何影响和变工况适应性的参数化数值研究。选用折转角为60°的NACA65叶栅为例,对前缘边条高度、前伸长度以及在-5°、0°、+5°攻角下的性能进行了参数化研究,对其规律、机理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前缘边条高度、前伸长度选取存在最佳值,边条高度选取略大于来流扭曲附面层厚度为宜,而边条长度在不同工况下好坏影响各异,需折衷考虑;所设计较优方案揭示了前缘边条对端区流动的调控作用,表现出良好的变工况性能。  相似文献   

12.
<正>波峰焊接金属表面应清洁,具有良好可焊性;要正确选择助焊剂和焊料;正确控制预热温度、焊接温度、传送速度、波峰高度和相应作业时间;还有器件本身含低铅、高铅和无铅器件,它们的焊接温度是有差异的。对出现问题要不断分析总结,以提高波峰焊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提供弹射座椅多模态控制输入参数选择的理论依据,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分析了俯仰角、滚转角、滚转角速度、下沉率、迎角、侧滑角等弹射启动时飞机状态参数对弹射轨迹(垂直方向)和安全救生高度的影响。参考评估期刊的影响因子,提出了安全高度影响因子法,并计算出在同等弹射条件下(速度和高度)各参数的平均影响因子,得出各参数对救生高度的影响程度及变化规律,确定了俯仰角、滚转角和下沉率是影响救生高度的三个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战术互联网络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数字化战场的战术通信需求出发,针对传统战术通信系统存在的缺陷以及发展趋势,从网络体系结构的高度总结出了战术互联网的3个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四维轨迹预测与优化功能成为了飞行管理系统(Fligh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FMS)技术的研究热点。航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飞机的参数指标,同时也关系着飞机运行的经济性,甚至决定飞机的安全性。从飞机运行的成本角度出发,根据运行成本建立飞机运行的代价函数模型,分别对巡航阶段的速度和高度建模,将代价函数作为优化对象对四维航迹预测结果进行优化,总结出一套最经济巡航速度以及最经济巡航高度的计算方法,为民用飞机四维航迹预测的优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战斗机综合热能管理系统稳态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浩  崔利  赵竞全 《飞机设计》2010,30(3):51-55
建立综合热管理系统稳态仿真数学模型,在SIMULINK软件平台上搭建仿真模块,对系统同一高度不同马赫数及同一马赫数不同高度进行了稳态仿真,得到系统中关键部件的进出口温度和流量,并分析了马赫数以及高度变化对各状态点温度的影响。分析得出马赫数增加各状态点的温度基本是增加的,只有燃油冷却出口温度先减后增;各状态点的温度随高度的增高基本是减小的,只有燃油冷却出口温度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7.
微/纳米级台阶高度的精确测量是纳米计量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工作。文中提出了一种以精确定位为前提的多区域坐标组合台阶高度测量法,应用纳米三维测量机实现了标称高度1mm的微/纳米级台阶样板高度的精确测量。结合实验数据,对影响测量结果的环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该技术内容对研究台阶样板的精确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无人机发动机使用要求以及膜片式化油器高度供油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过压力差来调节针阀升程的高度调节器,有效地改善了高度变化对化油器空燃比的影响,提高了发动机的高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高度调节器能够对空燃比随高度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增加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并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潘巨龙  闻育 《航空计算技术》2007,37(2):124-126,130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低成本、高度集成和自组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会逐渐普及.首先总结归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性的几种表现形式,如计算能力异构性、节点能量异构性、链路异构性及网络协议异构性,然后介绍了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网络体系结构和两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最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普勒激光雷达在琼州海峡北岸徐闻地区从2018年9月15日12:28到2018年9月17日13:53对1822号超强台风山竹外围风场进行实测,获得台风登陆前29个小时至登陆后21个小时时间范围内每隔10min一次的近地层风速剖面演变数据。总结台风远端风场演变过程的4个阶段:外围小风、登陆前强风切变、登陆后低空急流、台风远离时风速衰减;发现台风远端风场S形和反C形2种风剖面形态;总结距离台风中心230~750km范围内最大风速高度沿台风半径向外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发现台风登陆前远端风场平均最大风速高度约360m,平均风剖面幂指数0.41,登陆后平均最大风速高度约800m,平均风剖面幂指数0.28;验证Vickery提出的对数律修正模型对台风远端风场风剖面形态的适用性,发现该模型对反C形风剖面拟合度较好,对S形风剖面上部重现度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