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法制理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法制建设的启迪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转型期法治进程是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结合型的长期过程。现代法治并不仅仅是制度问题,而且与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和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只有发挥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推进中国法治进程.保障民主政治目标的实现;确定和培养法治精神是转型期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的真谛是良法之治并以规约权力保障权利为首要目标;多元化的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土壤.它能构成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分解、平衡和制约,使现代法治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和发展:公民意识是构成法治的文化土壤.它奠定法律信仰的基础.构成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并在依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建设法治政府的宪法条件、制度条件、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环境。可以通过分散政府公共职能、完善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和程序机制、促进司法审查制度与国际接轨、提倡法治主张观念化等途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我国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南京有个小学生,在埃及神庙的浮雕上刻下了“×××到此一游”七个字。一时舆论哗然!围绕此事,被提及最多的是“神庙涂鸦丢了中国的脸”!静下心来想想,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某些国人的文明素养确实让人汗颜。而发达国家的文明素养,与其说是在长期法治环境下养成的,还不如说是靠依法管理“管”出来的。中国民航60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飞行安全同样是“管”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要求。交通运输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抓好“两个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地实施,不断开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新局面。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要建设更多更先进的航空枢纽、更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建设以民航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为重点内容,对民航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成为“新一代”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民航特色以及民航“新一代”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一套民航技术创新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贯标”,增强了企业全员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了各项管理的职责和工作的程序,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人治”转向“法治”,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实现了“以预防为主”,规范了企业的作业程序,明确了各部门和全员的职责和权限。预防并控制了不合格事件的发生,降低了企业质量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五四”先进分子“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科学和民主精神,推动了我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革开放中,要学习先辈们科学和民主的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念,建设现代化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陕西省国防科工委、中国贸促会陕西分会主办的“2006中国国防科技制造设备采购洽谈会”和“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论坛”于4月26日-28日在西安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响应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落实国防科  相似文献   

9.
日本爱知世博会,以“自然的睿智”为主题,展示了人的睿智。中国馆“上海周”活动展现的“精彩上海,和谐生活”,为中国馆、为爱知世博添上了难忘一笔。当汇入世博园“全球环路”的滚滚人流共同燃烧激情时;从2205万参观人数、271项场馆建设环保认证、70多个临时洗手间中50个有残疾人专用设施等细节,感受爱知世博会的成功时;在世博会闭幕式上目睹上海市领导接过世博会会旗时,我们对这一“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巨大魅力有了更深感悟!世博,已从爱知走进上海。一个世纪梦想,将在2010年中国化为现实。迎着世界殷切期盼,中国定会以“成…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辨证地联系在一起的。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尤其是要构建和谐社会,更是二者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中国湿度网”的建设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我国“十四五”规划专篇布局数字中国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任务。近年来,民航局先后印发了《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机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民航的任务,在机场领域以智慧机场为抓手。由此可见,未来将“智慧”融入机场全生命周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利用切实有效的智慧化手段解决机场运行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任。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上海地区航空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民肮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提出以浦东国际饥场为核心构建上海航空枢纽,把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中国空中门户、亚太地区核心枢纽和世界航空网络重要节点。这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推动中国由“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綦琦 《大飞机》2023,(1):23-25
<正>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新机场建设时提出,北京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明确该机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提出了民航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民航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的定位更加清晰,其在交通强国建设和全国现代化蓝图中的“开路先锋”作用更加凸现。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国务院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重点领域品牌,持续扩大品牌消费,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促进质量变革和质量提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久久为功促进品牌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用航空》2003,(12):31-3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海航创立之初,海航领导人就提出“内修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外兼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在海航领导人和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下,海航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深化,逐渐培育出了中西合璧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注重吸收西方文明成果,形成了开放的、和谐统一的文化,实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可谓独树一帜,这是许多国内企业所孜孜以…  相似文献   

17.
为实施大集团战略,建设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近日发布了航党组[2004]29号文《关于集团公司品牌建设的决定》,文件要求:◆集团公司开展品牌建设。集团公司的品牌名称统一为“一航”,集团品牌徽标沿用现集团公司的司徽。◆集团公司现用名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英文全称:ChinaAviationIndustryCorporationⅠ)的全称不变,简称更名为“中国一航”(英文简称:AVICⅠ),原中文简称“中航一集团”废止。◆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在对外宣传、展示、发布、…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一航“三大规范”编制工作技术支持组与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王东处长和中国一航科技发展部姚俊臣副部长等领导于2005年3月15日对成都航空仪表厂和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两单位2003年度编制的设计、工艺、制造规范(简称“三大规范”)分别进行了检查验收。迭标志着中国一航“三大规范”编制工作技术支持组的工作正式启动。验收组成员在认真听取了两单位“三大规范”编制工作汇报,仔细查阅了有关资料、文件和规范,并就规范编制情况与有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和质询后,对两单位“三大规范”编制工作表示满意,认为:两单位领导对“三在规范”编制工作认识到位,组织有力;负责规范编制的职能部门工作积极认真、踏实、过程控制严谨,确保了规范的编制质量;所编制的“三大规范”技术内容丰富、科学,水平先进,操作性强。验收会上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王东处长对两单位的编制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对中国一航“三大规范”编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他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三大规范”编制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一是“积淀”应用中的新技术,二是充分吸收和采纳国外先进标准和规范,三是进一步抓好“三大规范”体系建设,落实“三大规范”宣贯任务,并明确表示国防科工委在“十一五”期间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在新发展理念中居于重要位置,应深刻认识到它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而并不是排斥经济发展的生态中心主义。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并非坦途,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形势依旧严峻,特别是在资本逻辑的视野下,经济理性遮蔽了生态理性。因此,辩证全面地看待“资本”这一因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趋利避害,在通向“美丽中国”的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首先本文认为当前的基本路线是几十年来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其次,本文用大量事实论述“基本路线”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客观规律的科学反映。第三,“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法宝,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谈到了苏欧巨变应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