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2.
李士明  陈矛章 《航空动力学报》1992,7(4):319-324,391-392
本文构造出一套新的统一表示湍流和二次流径向掺混作用的多级轴流压气机子午通流流场的模型方程组。除了掺混系数外,新的方程组没有其它的未知关联项,使得含径向掺混的多级轴流压气机子午通流的计算简单得多,相应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时间只是无粘计算机时的约1.5倍。新方程组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以及与则Gallimore掺混理论结果比较,表明新方程组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新方程组有严格的理论基础,不仅能用于亚音压气机,还可能用于跨音和超音压气机。   相似文献   

3.
杨晓飞  蒋永松  潘若痴  孟德君 《航空学报》2020,41(3):123515-123515
为了满足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预估需求,在一个流线曲率程序基础上开展了经验、半经验关系式研究。通过对文献中的损失模型进行校验及融合,建立了相匹配的损失计算模块,并改进了端壁损失计算方法;研究了利用S1流面计算修正S2正问题的方法,解决了基于传统平面叶栅试验数据的攻角、落后角模型与先进技术叶型之间不匹配的问题,继而发展出了一个高精度的S2正问题计算方法。为了验证计算方法,利用3个不同负荷水平的、经试验验证的多级压气机进行了校验计算。对比表明,发展的程序对多级压气机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可用于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4.
单级轴流压气机叶端区二次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某单级压气机非设计转速下影响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该压气机动、静叶通道内的二次流动随工况(即叶片负荷)的变化规律.对于转子,大流量工况叶端区的二次流主要以泄漏流/泄漏涡和轮毂角区分离为主,而到了峰值效率和近失速工况,整个叶高基元的过度扩压导致的叶片失速抑制了轮毂角区失速的发生.静叶叶尖端区的二次流动虽然具有三维性,但到了近失速工况它依然没有发展成为角区失速.静叶叶根的泄漏流动虽然对端壁附面层的低能流体向轮毂吸力面角区的汇聚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它对角区失速的控制效果却受到压气机不同流量工况的影响.近失速工况叶根泄漏流动抑制角区失速的能力不足是导致压气机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而转子叶尖的二次流动造成的对整个叶尖通道的阻塞是限制压气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适应较大叶型弯角范围的轴流压气机落后角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多种落后角模型进行研究对比,选出其中一组,并对设计状态落后角模型重新修正,在此基础上结合S1流场计算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轴流压气机落后角预测的模型.另对非设计状态落后角计算采用了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程序在一定的攻角范围内,对S1流场的预测结果是比较准确的,通过多组平面叶栅验证,在叶型弯角较大或者较小时,设计状态落后角模型预测精度均提高,误差范围控制在1°以内;建立的轴流压气机落后角预测模型,对多组轴流压气机设计状态落后角预测,误差都不超过2°,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工程实用的多级轴流压气机特性二维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二维(轴对称)数学模型, 应用流线曲率法求解多级轴流压气机特性.各种不同因素对落后角和损失的影响以分量的形式表示.该方法通过了大量试验数据的校核, 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一台多级轴流压气机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 该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多级轴流压气机的特性和非设计工况下级间参数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多级轴流压气机静叶转角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永明 《航空动力学报》1992,7(1):77-80,10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多级轴流压气机性能优化调整试验最佳静叶转角计算的方法,此方法采用一个二次泰勒级数展开式作为近似优化性能模型,利用压气机性能模型确定压气机调整试验的初始静叶转角,应用数值优化计算技术确定压气机静叶转角调整的逼近方向和步长。具有收敛速度快、迭代次数少和适于处理试验数据带有测量误差的问题等优点。与目前的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方法相比,此方法可缩短压气机性能调整试验周期。   相似文献   

8.
曹人靖  陶德平 《航空动力学报》1994,9(3):313-314,337
对轴流压气机设计中落后角的选取作了分析, 并对影响落后角的气动和几何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归纳总结, 提出了一个新的落后角估算公式, 通过对压气机轴流级的验算表明, 该公式能较准确地确定落后角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小流量多级高负荷轴流压气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亚东  单鹏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9):2113-2121
以增压比为6的国外某小流量5级轴流压气机为设计原型,在不超过其前3级的轴向长度的条件下,设计了3级轴流压气机,研究其最大增压能力.在采用了正预旋、静子端弯、第2、3级转子叶尖适度斜流等措施后,3级轴流的设计点流量为5.80kg/s,增压比为5.445,效率为0.8272,喘振裕度为11.8%,3级平均级增压比为1.759.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轴向长度限制下,小流量3级轴流压气机虽可以达到5.5量级的增压比,但其流量特性曲线已经变得很陡峭.   相似文献   

10.
祝启鹏  高丽敏  李瑞宇  刘波 《推进技术》2014,35(10):1342-1348
为了研究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的性能分析问题,采用流线曲率法结合损失落后角模型,发展了一种利用反问题方程求解正问题的数值方法。在NASA低速平面叶栅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考虑三维效应的修正,根据激波结构随工况的变化发展了一种新的激波损失计算方法,整理了一套适合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的损失落后角模型。对两级跨声速轴流风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设计工况的校核计算和全工况特性预测,并将计算结果与NASA试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设计点计算误差在1.1%以下,非设计点也能得到与试验值吻合的趋势,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和模型可以有效地对跨声速多级轴流压气机进行全工况特性预测。  相似文献   

11.
李士明  陈矛章 《航空动力学报》1993,8(3):213-216,305
径向掺混计算在高级负荷和低展弦比结构的多级轴流压气机流场分析和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已用严格理论表明 ,这一掺混是由湍流和多种三维流动因素作用决定的。本文给出将这一严格理论转化成为工程计算程序的方程组、数值方法及有关细节。其中 ,给出耗散项的关联项、压力—速度关联项、密度周向非均匀变化量的处理方法 ,同时 ,引入一个新的转焓表达式以简化问题。计算结果与 5台压气机的试验结果相吻合 ,而且表现为优于其它理论的结果。此程序计算速度快 ,收敛性好。在一定的亚音流范围内可以投入实际应用并可望能获得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诊断方法, 只要测量了多级轴流压气机的进出口流场及外端壁若干个静压值, 在不依赖于任何叶片排的冲角和落后角以及计算站的堵塞因子的经验系数或模型的情况下, 就能够诊断出多级轴流压气机的重要部位流场参数的径向分布。方法本身不受设计工况和非设计工况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朱年国  陈矛章 《航空动力学报》1987,2(2):165-166,190
压气机试验研究的重要目的是发现其内部工作不好的部位,为修改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实际测取参数的位置和数量有限,希望通过实测数据与计算机计算相结合进行详尽的气动分析,从而能够对整个流场作出仔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多级轴流压气机非设计性能及喘振边界的预测,在公开文献中尚未见到有比较实用的方法。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此方面的资料,比较了现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套便于工程应用的新方法。其中对级失速点、非设计转速下的级特性及压气机喘振边界的确定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并扼要描述了整个计算步骤和方法。用该方法对一台单级和一台三级压气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吻合程度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多级轴流压气机喘振边界预估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虎  廉小纯  崔建勇 《推进技术》1997,18(2):75-77,116
基于多级轴流压气机的逐级特性,建立了一种预估多级轴流压气机在均匀进气和周向压力畸变进气条件下的喘振边界的新方法,基于动态压缩系统模型,对8级轴流压气机喘振边界进行了数值预测。结果表明,新方法不仅能较准确地预估多级轴流压气机的喘振边界,而且还能同时给出不稳定临界级。通过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两种预估多级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边界方法。前者把关于单叶排的半经验准则推广至多级压气机。取前一级的出囗条件为后一级的进囗条件,每级进行类似运算,对比各级的失速起始流量来判别多级压气机的失速起始边界。预估结果得到了实验验证。后者以小扰动理论为基础,应用非定常二元不可压流的流动模型,导出了双级轴流压气机的旋转失速起始判别准则。利用 Newton- Raphson方法求解特性方程根据设计的程序完成了几个实例的理论估算。预估值和实验值的吻合证实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并对比不同情况下衰减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各叶排损失随进口相对气流角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士明  陈矛章 《航空动力学报》1992,7(2):181-185,198
本文研究轴流压气机流场周向非均匀性的动量输运和能量输运作用。作者发展了一个多级压气机的周向非均匀作用模型。模型的主要基础及初步的试验对比表明了模型的可靠性。模型的数值结果表明:周向非均匀的动量输运作用不显著,但其能量输运作用很强、具有与湍流作用相同的量级;周向非均匀的动量输运作用能否忽略不计以及周向非均匀能量输运作用与湍流作用的相对大小,都决定于压气机的几何结构、径向位置和运行工况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严传俊  唐明  朱慧龄  孙惠贤 《航空学报》1989,10(11):565-572
 本文给出一种模型燃气轮机燃烧室中三维气相反应流流场的数值计算结果。计算中采用了著名的SIMPLE算法,改进的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湍流扩散燃烧模型。研究了燃烧过程对流动图形的影响。计算结果经过实验验证,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