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复杂曲面逆向渐进成形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渐进成形的运动轨迹。渐进成形的运动轨迹是按照成形件的等高线来进行加工的,传统的渐进成形是按照曲面已有的CAD模型,利用现有的后处理加工软件生成等高线加工轨迹进行加工。但由于复杂曲面没有已知的CAD模型或者已知的曲面方程,等高线图无法直接获得,因此,复杂曲面的逆向成形首先要解决等高线图的生成问题。本文通过对复杂曲面已知的离散点进行拟合获得曲面方程,从而得到逆向曲面的等高线图,并综合运用Java及MATLAB的编程优势对实物进行逆向CAD建模,由等高线图再编译成数控加工信息来完成复杂曲面的逆向渐进成形加工。文中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算法,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实际曲面的逆向渐进成形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飞行器速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对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需求,高超声速气膜冷却技术已经成为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主动气膜冷却技术研究,对于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的热防护问题,突破防热技术瓶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主动冷却热防护技术原理、分类及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两个维度,对二维槽缝气膜孔工艺、离散气膜孔工艺和高超声速逆向喷流技术等高超声速气膜冷却技术以及影响气膜冷却效果的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进而提出了高超声速气膜冷却技术的防热材料研制、材料制备工艺、多气膜孔特性实验研究、逆向喷流气膜孔冷却技术实验验证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企业逆向物流外包及其优势的基础上,从企业选择逆向物流外包合作伙伴的步骤入手,构建了一套逆向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备选的逆向物流外包的合作伙伴进行评价和选择.  相似文献   

4.
逆向思维的创新加工技术确立了埃马克的行业领先地位。1992年,埃马克首次推出构思巧妙的倒立式车床,颠覆了传统的自动化概念。此后,埃马克再接再厉,如今在全球拥有220项世界领先的制造专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倒立式机床举足轻重的制造商,同时埃马克致力于ECM/PECM研发,并成功应用于航空制造领域。  相似文献   

5.
作为失效分析和预防分支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和失效分析的专家,您是如何定义这个学科的,失效分析具有怎样的重要性?钟群鹏:1958年,被认为在设计、制造、材料上都万无一失的美国北极星导弹壳体,在实验时爆炸,震惊了世界科学界,由此断裂力学迅猛发展,"断裂分析"和"失效分析及预测预防"成为了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理论上讲失效分析是研究产品失效的模式、原因和机理,采取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预测预防措施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客观本质和发展演化规律的一种逆向思维和探索方法,是对  相似文献   

6.
樊伟杰  周进  李世斌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176-2185
采用基于shear stress transfer(SST) k -ω双方程湍流模型的数值方法研究了等面积多孔逆向射流对超声速来流条件下半球头体减阻性能的影响。基于等射流面积设计原则,在半球头体驻点附近进行多孔逆向射流喷注,通过改变射流总压比、射流孔数量,分析各变量对减阻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多孔逆向射流间的相互影响。仿真发现:逆向射流能有效减小半球头体受到的阻力,随着总压比的增大,多孔逆向射流回流区增大,射流减阻性能提高;随着射流孔数的增多,射流减阻性能先提高再降低。在研究范围中,双孔逆向射流取得最优的减阻效果,其减阻比高达29%,双孔逆向射流间的相互影响是其取得良好减阻性能的关键。多孔逆向射流展现了取得优良减阻性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双排孔顺-逆射流组合方式对气膜冷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挖掘逆向射流气膜冷却潜力,数值模拟研究了顺向射流和逆向射流不同组合方式的双排孔气膜冷却叠加特性。吹风比变化为0.3~1.4。结果表明,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偏差小于9%。逆向射流在气膜孔出口产生的回流涡强化了气膜展向扩散,吹风比越大,强化效果越明显。吹风比为1.4时,与顺向射流+顺向射流组合结构的叠加区气膜冷却效率相比,上游顺向射流+下游逆向射流组合结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17%~233%,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64%;逆向射流+逆向射流组合结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0~410%,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62%;上游逆向射流+下游顺向射流组合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16%~70%,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44%。  相似文献   

8.
一种减小涡轮叶尖泄漏流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叶尖逆向涡流发生器减小叶尖泄漏流的方法,利用压力面和叶顶面的压力差,将气流从压力面引入,从叶顶面逆着叶尖泄漏流方向高速射出减小叶尖泄漏流.对某典型毫米尺度涡轮叶栅进行了有/无逆向涡流发生器流场的数值对比分析,分析了不同进口条件下逆向涡流发生器对叶尖泄漏流和周向载荷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典型进口条件下,逆向涡流发...  相似文献   

9.
逆向喷流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阻力和强烈的气动加热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设计研究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为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逆向喷流因其在减阻防热方面的良好效果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逆向喷流技术在不同外形飞行器上的应用,梳理了其技术发展情况,包括逆向喷流的压比、质量流率以及冷却剂等关键参数的研究,逆向喷流可有效应用于高速再入体的防热,钝头体和升力体的减阻。对其自身表现出的典型物理现象,如流动模态转换、自激振荡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介绍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在逆向喷流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飞行器升阻比的提升效果以及滑翔状态下逆向喷流的周期性振荡特性,为此技术在未来的进一步工程化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气膜冷却射流的控制微分方程。采用Fluent对不同组合方式下双排孔射流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根据实际工况,分析了不同吹风比下,上游孔顺向射流+下游孔顺向射流、上游孔顺向射流+下游孔逆向射流、上游孔逆向射流+下游孔顺向射流、上游孔逆向射流+下游孔逆向射流共4种不同组合结构的气膜冷却特性。结果表明,吹风比为0.3时,上游孔顺向射流+下游孔顺向射流组合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较高,达到0.15左右;吹风比为0.8时,上游孔逆向射流+下游孔顺向射流组合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较高,达到0.18左右;吹风比为1.4时,上游孔逆向射流+下游孔顺向射流组合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可以达到0.24左右。研究结果对涡轮叶片气孔结构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标准对工艺设计和工艺控制的要求入手,分析了标准的内涵,给出了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开展工艺设计活动提供了基本思路,对几种主要的工艺文件如何编制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对主要的工艺控制活动如何开展给出了方法,最后指出做好工艺工作对组织生存和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忧  徐旭  陈兵  杨庆春 《航空学报》2021,42(z1):726359-726359
横向喷流和逆向喷流广泛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与气动热控制。采用格心型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求解基于三温度热化学非平衡模型的全Navier-Stokes方程,对高空、高马赫数来流条件下二维圆柱状构型飞行器的喷流干扰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仅存在横向或逆向喷流以及横/逆向喷流同时存在时的复杂流场结构以及喷流降低热流、减阻、改善升力的具体效果。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了不同参数(马赫数、静压)的喷流对流场结构及飞行器的气动力、气动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当逆向喷流与横向喷流同时存在时,下游的横向喷流可以影响到上游的逆向喷流流场结构;逆向喷流可以显著减小高超飞行器阻力,并降低头部壁面热流峰值,而横向喷流对高超飞行器的升力特性有一定提高;在横向喷流已用于飞行器姿态控制的情况下,一定条件下可以同时使用逆向喷流,既可以减阻、又可以降低热流峰值,还可以提升升力。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速逆向喷流的减阻与降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兴  裴曦  陈志敏  徐敏 《推进技术》2010,31(3):261-264
利用流动控制技术改变流场结构的方法,对逆向冷喷流将激波推离物体表面以达到减阻减热的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计算给出了钝头体在超声速流场中有无逆向喷流的压力场和温度场的比较,结果表明,逆向喷流对钝头体表面的减阻和减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逆向喷流对双锥导弹外形减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泽江  李杰  曾学军  王洪亮  李志辉 《航空学报》2020,41(12):124116-124116
逆向喷流是一种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具有减阻降热特性,可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以典型双锥导弹外形的球头、单锥、双锥(全弹)为研究对象,将喷流发生器和弹体固连,采用CFD方法对逆向喷流的减阻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喷流马赫数、喷流压比等参数对不同对象减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逆向喷流流场存在长、短射流穿透两种模态;球头在小压比长射流模态时的减阻效果最佳;单锥和双锥在大压比短射流模态时的减阻效果更好。存在一个最佳压比,使得逆向喷流的减阻效果最佳;喷流压力过大,减阻效果变差,甚至出现阻力系数不降反增情形。逆向喷流减阻效果对控制体选取敏感,若将逆向喷流对头部的减阻特性(超过40%)直接推广至飞行器整机(6%左右),评估结果过于乐观。综合最佳减阻效果、最佳喷流压比、流量与所需储气瓶体积等影响因素,工程应用时逆向喷流应优先选用声速喷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带逆向喷流激波针在非设计点状态下对钝头体的减阻防热性能,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并选用SST k-ω湍流模型,分别对不同迎角和马赫数下带逆向喷流激波针钝头体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0°~6°迎角范围以及不同马赫数下,带逆向喷流激波针均能起到较好的减阻效果,改善了驻点区域热环境,但随着迎角的增大,逆向喷流激波针对钝头体肩部区域的防热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本讲讨论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主要特点及由创造性思维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创造能力,讨论如何将创造性思维用于工程设计问题的求解,并分自由联想和结构化两大类讨论多种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逆向重建三维模型导入到常规CAD系统后生成可参数化驱动模型,对逆向重建模型采用CSG/B-Rep混合模式表达,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描述的数据交换格式,可将CAD模型所需的参数信息包含在数据格式中,通过对CAD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导入XML文件,实现了以CSG/B-Rep混合模式表达的逆向重建三维模型与常规CAD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飞机结构数字化逆向设计流程的缺失性,以及现有逆向工程方法的不适用性,本文结合飞机结构典型的装配设计理念与传力受力特性,提出了一套涵括外形测量、结构分析、CAD建模与装配等多个方面的新型飞机数字化结构逆向设计流程,并在外形测量中提出了选取测量机翼剖面的关键数据,比对现有翼型进行匹配的方案,在结构分析中通过外部铆钉位置确定结构内部承力件。依照该流程完成了TB200飞机整机结构的数字化逆向设计,充分证明了该逆向设计流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制造业中产品回收的问题,在分析逆向供应链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逆向供应链中的产品回收过程、产品回收网络和产品回收的难点,为进一步定量分析产品回收网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以模拟量飞机改型设计与数字化制造的具体要求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阐明了以综合切面模线为基础的零件逆向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平板式扫描设备扫描零件的切面模线形成二维光栅图像,并通过正交网格线对二维光栅图像进行失真校正和矢量化处理,最终通过矢量化的切面模线对飞机零件进行逆向建模。结合飞机零件的逆向建模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