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牌坊、楹联、牌匾、石雕、石刻、石缸、雕花门窗、长廊、徽派建筑风格……这不是在广袤原野的古村落,而是在大都市上海的闵行区内,荟萃于上海齐九思收藏会馆。在上海齐九思收藏会馆里,不经意间,处处会发现古文化的痕迹。围墙上嵌有红砂石的清代的石雕,刻画着《二十四孝之百里负米、卧冰求鲤、恣蚊饱血》的故事。迈入牌楼,进入深深庭院,水池中喷泉而出的雕刻精细的龙头则是明代的建筑。精致的宅院风景独特,翠竹摇曳,盆景点缀,曲径通幽,长廊蜿蜒。  相似文献   

2.
《航空港》2018,(5)
挂在山崖上的江西婺源篁岭古村落"地无三尺平",数百栋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排布,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房屋晒架上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这里春晒茶叶、夏晒山蕨、秋晒果蔬、冬晒乡俗……一年四季延绵有续。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传统建筑共存了几千年,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文章从东西方建筑所选材料的不同来对两类建筑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阐明东西方传统建筑的发展变迁,为今后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融会古今与现代建筑材料相契合的时代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4.
复杂截面高层建筑角对角布置的气动干扰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两栋角对角布置、横截面复杂的实际超高层建筑的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数据,分析了综合体型系数以及风压系数分布特性,详细讨论了建筑间的气动干扰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栋塔楼在气流方向上串列布置时,其间可能产生恒定的旋涡,使得上游建筑背风面和下游建筑迎风面的平均风压都表现为较高的负压,上游建筑的平均风荷载会大大超过单体建筑的情况;两栋塔楼在气流方向上大致并列布置时,建筑两侧可能产生周期性的旋涡脱落,导致横风向响应的均方根值较大。此外,建筑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以平均风荷载为主,且建筑的自由振动频率远远大于气动力的卓越频率,脉动风荷载以背景分量为主而共振分量较小,这使得结构刚度的增加无法显著降低建筑的等效静力风荷载。  相似文献   

5.
彼得.卒姆托是当今世界建筑界深受关注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简洁、独特、精致而闻名。文章对卒姆托及其作品进行了合乎当代建筑语境的解读,从建筑形体、功能、材料、空间和场所等方面对其作品和思想进行了分析,以期唤起人们对建筑本质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台风作用下我国沿海地区超高层建筑表面的风压特性,于2010年在台风"凡亚比"登陆前后对厦门沿海某超高层建筑的风场和建筑表面风压状况进行了同步监测,并开展了建筑模型风洞试验,获得了超高层建筑表面的实测瞬时风压、平均风压、平均风压系数和脉动风压系数的相关特性和分布规律。现场实测与风洞试验的对比研究表明:现场实测和风洞试验所揭示出的超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特性及其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的现场实测值明显大于风洞试验结果,而背风面和侧风面平均风压系数的现场实测值与风洞试验结果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门理论的发展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建筑理论也不例外。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建筑理论“是由过去的传统建筑理论发展而来,我们今天的“现代建筑理论“也终将被“传统化“,逐渐的成为未来建筑理论的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杨 《机场建设》2009,(2):3-7,23
前言 2007年11月底至12月初,笔者有幸前往欧洲考察学习国外机场建设的优秀成果。考察过程中,我们先后经过了荷兰阿姆斯特丹、海牙,德国法兰克福、海德堡、曼彻斯特、慕尼黑以及法国巴黎7座城市(建筑图如图1-图5所示),这些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些城市之中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并存,共同谱写着每个城市中凝固的建筑艺术乐章。由于专业原因,笔者借此机会对欧洲所见到的西方建筑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结合我国的建筑文化特征,对中西方的建筑文化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屋面系统采用铝锰镁合金屋面面板,面板之间采用直立锁边咬合方式使板与板之间形成密合的连接,不仅使屋面系统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和抗风压能力,同时使屋面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降噪和抗风雨性能。目前铝合金屋面面板不仅作为建筑外维护系统材料,而且以其良好的可塑性能够满足各种建筑形式展示其新颖、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和造型的要求,在国外机场建筑特别是机场航站楼建筑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引言 绿色机场的概念就其本质来说包含节约和环保两个方面,节约就是指对水、地、能、材等资源的节约,环保即尽可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而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机场范畴内如果要讲绿色建筑的话,最典型的就应该是绿色航站楼,实质上,航站楼节能降耗的研究是绿色机场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机场绿色环保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计算风工程中几个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近几年进行建筑计算风工程的实践与体会,并参考国内外的一些文献,本文给出了合理选取建筑数值风洞大小、最好采用SSTk-ω或BSL雷诺应力湍流物理模型及在建筑模型中的不同区域应按不同的网格尺度要求划分网格的建议;在CFX5软件平台中,对复杂的建筑体型,可选用非结构化网格和四面体单元,对流项的插值格式宜采用接近二阶的混合格式。还选取一立方体建筑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风洞实验结果的比较对建议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未受扰动数值风洞中入口边界条件的保持,给出了适用于我国建筑工程中A、B、C、D四类地面粗糙度类别的入口湍流边界条件,可参考采用。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正>2013年12月19日,全球最大的可移动建筑专家及制造商劳斯伯格在北京首次召开媒体见面会。劳斯伯格中国区德方总经理弗兰克·加泽尔和中方总经理陈亦滨向媒体介绍了国际新型移动建筑产品的市场应用及发展趋势,并展示了劳斯伯格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可移动建筑解决方案。总部位于德国的劳斯伯格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铝合金篷房和可移动建筑制造商之一,其产品应用范围包括:厂房、仓储库房、民航机场建筑、军事基地、野战机场、临时展馆、体育赛事与重大活动庆典篷房等。会后,本刊记者询问了该公司产品在航空、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目前机场建筑规划的现状,对机场的各个建筑功能区规划进行了研究,归纳了机场建筑层次结构,建立了机场建筑规划的模糊综合评定方法,为机场建筑规划从传统经验型转向数学方法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建筑和艺术、文化、宗教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建筑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并应人类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而建筑的发展又极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类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建筑要解决的是体现社会各方面要求的问题,它的最终形式也必定会反映出社会的各方面。建筑与社会的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密不可分,而社会形态、民族传统,以及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别性,也决定了不同地域建筑的异彩纷呈。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帕蒂依神庙,从古印度的方尖碑到古罗马的斗兽场,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中国的紫禁城……这些世界建筑的优秀遗产都成为所属时代社会文明的象征,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雪雨后,虽都已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它们却仍然在向后人默默地述说着当年伟大文明的兴衰。  相似文献   

15.
<正>民用机场航站楼属于公共交通建筑,这种特定领域的建筑类型作为城市与空中交通的连接点,在机场运行发展乃至城市运行发展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航站楼建筑的功能与形式更加复杂,既要解决空侧与陆侧的合理衔接和高效运行,又要满足航站楼建筑内部为进出港旅客提供服务的功能需求,同时还要在其形式美学方面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建筑风格与象征含义。由于航站楼建筑具有这些特殊的属性,其建筑功能与形式的设计一直在引发着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思考。一、关于航站楼功能与形式的设计概论功能与形式,是建筑设计领域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讨论也出现在了相对。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在不断提  相似文献   

16.
一、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筑特征 作为特殊的一类公共交通建筑——机场航站楼,即机场航班候机楼,安全、便利、美观是对航站楼的基本需求。近几十年来,随着航空业的迅猛发展,乘客数量大幅度增加,机场航站楼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办票、候机、登机)逐步发展成为功能多样、面积巨大的建筑集合体。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建筑立面装饰现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重要性,并对此从“形式“和“意境“两个角度论述了建筑立面装饰的设计手法;指出了从形式美和意蕴美两个方面进行建筑立面设计和调整是一种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西安夏季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调房间和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特性存在诸多不同,相应的热舒适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别。本文针对西安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特征,以实际居住建筑中的人体主观感觉为研究对象,伴随客观参教测量的问卷调查手段.以模糊评价方法给出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房间热感觉的模糊评判模型。针对居住建筑空调开启特性,根据住宅自然通风与空调临界转换条件,提出能耗修正系教以便对此类建筑的能耗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建筑火灾风险评价体系权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对影响建筑火灾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素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得到其对最终目标的权重排序.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更加客观地描述专家判断的模糊性,并且计算过程简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模型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各个指标相对于建筑火灾风险的重要性,对于有重点地降低建筑火灾风险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提供必要的量化数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引用外国建筑中的一些实例,对空间与环境、人的心理精神的需求、结构、尺寸、材料及时间等因素这间关系进行论证,从中学习建筑大师是如何认识空间、创造空间,利用空间满足人的需求的经验和方法,从中理解空间在建筑与环境中的重要性、所占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