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杭仁 《航天员》2009,(4):35-37
“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脉络 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始于1961年5月。1969年7月20日首次实现了登月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的静海区,并相继走出舱外,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引起全世界震动。  相似文献   

2.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夫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先后踏上月球,迈出了人类在空间探测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大步。此后,直至“阿波罗”登月工程结束,美国又相继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进行过多项有效的月球探测和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3.
读书     
《航天员》2011,(2):80-80
"一个好的科学作品,应当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新思想,能有助于我们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科普书籍激发了人们从事科学工作的热情,同时也给其他领域的人带来快乐和灵感。"——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马丁·里斯《第一入:尼尔·A·阿姆斯特朗的一生》(First Man:The Life of Neil A.Armstrong)简介: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  相似文献   

4.
易林 《航天》2013,(11):24-25
9月23日 ~27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过首次登月任务的美国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莅临大会,并像旋风一样出席多场青少年活动,推广他的太空梦。在2013年世界空间周庆祝会暨科普报告会上。奥尔德林与上千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登月历程,阐述了火星任务构想,介绍了他参与或发起的青少年航天活动计划。他说:“我人生最大的事业是探索和开发太空。全球宣讲我的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国际合作,并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航天,为人类共同的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歌 《航天》2012,(7):50-51
理查德-尼克松曾任美国的第37任总统,他就任的1969年正是阿波罗计划“瓜熟蒂落”的阶段。同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载有三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飞船,随后尼克松参与了航天员成功登上月球和安全返回的有关活动。7月20日,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踏上月球时,尼克松在白宫与他们通话,祝贺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相似文献   

6.
多少年来,人类对绕地运行的月球有着无尽的好奇,遥寄了种种联想和梦幻,希望能够亲眼去看一看“广寒宫”的真面目。历史定格在1969年7月20日,在这一天,人类终于踏上了这个让许多人魂牵梦绕的星球:美国著名的阿波罗11号飞船将两名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这次行动无疑是人类对太空探索里程碑式的活动,从此开辟了人类向宇宙进军的新阶段。在37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次激情燃烧的登月之旅时,仍然能感觉它的经典和辉煌。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之际,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这一壮举的3名字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得到了美  相似文献   

8.
1969年7月20日,迈克尔·柯林斯在指挥舱“哥伦比亚”号中环绕月球飞行,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驾驶的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发表感慨:“对个人来说那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这个伟大的举动同时发生在他们人生的第39个年头,他们胜任了这个伟大的任务。我们从他们的档案故事中明白,成功者自有成功的道理。在他们返回地球后的讲话中,我们更看到3个优秀航天员身上所具备的崇高理想、宽阔胸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1961年,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8年以后,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茨·奥尔德林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的表面。这是至今为止人类所到过的最远距离。  相似文献   

10.
李盼 《航天员》2013,(6):28-29
“本次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航天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知名的现役、退役航天员及相关人员3500多人参会,可谓群英荟萃。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飞行乘组成员巴茨·奥尔德林,欧洲资深航天员托马斯·莱特,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37年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踏上月球的一小步,圆了人类几千年的登月梦想,随后的航天员在月球表面所进行的各种研究活动,再次夯实了这个伟大的梦想,那么,我们可以说,将航天员送上月球的阿波罗号系列飞船犹如一艘艘载梦之舟,带着人类的梦想和祝福驶向遥远的月球……  相似文献   

12.
日月 《航天》2009,(6):56-57
只比阿姆斯特朗迟19分钟踏上月面的是布兹·奥尔德林,他于1930年1月生于新泽西州的一个飞行员之家,父亲还与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兄弟相识,所以他很早就对飞机情有独钟。1951年他以年级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在朝鲜战争后,他重返校园,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载人航天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温燕 《中国航天》2013,(11):10-12
被誉为“宇航界奥林匹克”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于9月23~27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吸引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国航天部门负责人以及众多航天界知名人士的参加。作为首批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之一,与会的巴兹.奥尔德林在北京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温燕的专访。  相似文献   

14.
翘首望月球     
月上中天,清辉满地,惹骚人墨客无数遐想。对于这个与人类相伴千万年的自然天体,—直以来,我们都赋以感性情思,理性上却知之甚少。至唐代诗人张若虚一句“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表现的淡淡的宇宙意识,才算是较早的对月球的叩问。如今,诗人已逝,诗情退却,将疑问留与后人探索。随着科学时代的到来,登月器的降临,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人类在月球取走的样品,使我们终于对月球懂了一点点。这一点点让我们知道月球上也有山,它们比地球上的还高;月球上有宝藏,它们比地球上的还珍贵。也就是这一点点,激励着人类再次向月球迈出理性而坚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子衿 《航天员》2009,(3):68-70
1971年,人类进入太空的第11个年头。 彼时,美国已经有5批航天员小组抵达月球并安全返回。一系列成功使得苏联在这一点上似乎难以望其项背。然而,阿波罗计划将于1972年终止,用余下的阿波罗登月硬件开发的天空实验室将成为美国的第一个空间站,作为去月球和火星的跳板。在美国的刺激下,苏联也将重心转向了“空间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仝爱莲 《中国航天》1995,(6):41-43,45
世界各航天国家再次把目标对准月球仝爱莲在人类首次登月25年后的今天,世界上的一些主要航天国家再次把目标对准月球,对月球探测又重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专家认为,现在探测和开发月球其意义远比阿波罗时代深远。而且,当前进行月球探测的目的和所采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日月 《航天》2009,(12):54-55
1971年的“阿波罗”14号登月任务中,航天员除了指令长谢波德外、还有指令舱驾驶员罗萨少校,以及登月舱驾驶员米切尔少校。有了谢泼德这样出色的同伴,埃德加·米切尔感觉心里踏实多了,他说,他们一路上特别轻松,“从地球到月球的路很漫长,也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平稳地着陆了。”  相似文献   

18.
自美国20世纪70年代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载人登月后,人类再也没有踏上过月球表面。近年来随着深空探测活动的再次兴起,美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载人登月计划,即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这项由NASA主导、多方参与的登月计划,目标不仅是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还要在月球建立长期运营基地,并为后续的载人探火行动奠定基础。文章对这一计划所涉及的战略部署及任务要素进行了概述,涵盖登月着陆点选择、运载火箭与飞船、着陆器与有效载荷、“门户”绕月空间站以及商业航天的参与。最后讨论了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对我国未来探月工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曦 《航天员》2013,(3):66-69
2013年4月,第20届全球月球车大赛在美国太空和火箭中心拉开帷幕。持续举办了几十年的月球车大赛项目,在培养一代代热爱航天的学生的同时,也让月球探索之路更加大众化和科普化。不过,你是否知道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是始于“阿波罗”15号登月任务呢?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阿波罗”15号航天员第一次在月球“开车兜风”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20.
日月 《航天》2009,(5):56-57
20世纪人类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就是人登上了月球,真正第一个踏上月面的“月球人”正是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于1930年8月5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在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的一个晚上,6岁的他独自一人在庭院中玩耍,而她的母亲正在厨房中洗碗,她当时听到院中传来了蹦蹦跳跳的声音,于是她忍不住问儿子:“宝贝,你在干什么?”他则大声回答道:“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这位年轻的母亲听后,没有责怪他想入非非,也没有斥责他顽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