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士元 《太空探索》2008,(1):48-51
继2007年6月8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首颗意大利军民两用遥感卫星"宇宙-地中海"之后,多次推迟发射的德国首颗军民两用雷达卫星--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也于2007年6月15日由俄罗斯第聂伯-1火箭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2.
德国“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15日10:14,德国军民两用“陆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卫星系统的首颗卫星——TerraSAR-X,由俄罗斯“第聂伯”火箭从拜科努尔顺利发射升空,这是德国继2006年12月19日发射首颗军用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1(SAR-Lupe-1)之后的又一颗雷达成像卫星。按计划,卫星将在轨进行为期4个月的测试,并在11月份之前投入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3.
即将升空的德国"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昊 《国际太空》2007,(3):10-12
□□德国军民两用雷达卫星--"陆地合成孔径雷达-X"卫星(TerraSAR-X,也译为"土合成孔径雷达-X")将于2007年由俄罗斯第伯聂-1火箭发射.该卫星是德国航天局(DLR)和欧洲阿斯特留姆(Astrium)公司联合研制的首颗卫星,其中德国航天局负责卫星数据的处理,阿斯特留姆公司负责提供研发、建造和部署卫星的经费,Infoterra GmbH公司负责卫星商业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19日,德国"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星座的首颗卫星--SAR-Lupe-1,由宇宙-3M火箭从俄罗斯普列谢茨克发射到了太阳同步轨道(见图1).  相似文献   

5.
天兵 《太空探索》2007,(6):38-41
欧洲现正在努力建立和发展自己独立的军用卫星系统,特别是侦察卫星。在发展了两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之后,欧洲于2006年12月19日用俄罗斯宇宙-3M运载火箭发射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它也是德国的第1颗侦察卫星,可为德国提供天基军用侦察能力,使德国在构建本国太空侦察体系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21日,以色列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TECSAR,见图1),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入轨,这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第2次进行商业发射任务,也是以色列首次用印度火箭发射卫星。该卫星质量只有300kg,载有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  相似文献   

7.
梁巍 《国际太空》2006,(8):10-13
德国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卫星将于2006年第4季度发射.它是德国雷达侦察卫星项目的首颗卫星,将作为德国军方的战略侦察资源,为军方提供全天候空间侦察和监视能力,特别是对冲突、热点及灾害地区进行观测.该卫星的发射将创造多项军事领域的"第一":它是德国第一个军用侦察卫星系统,欧洲第一个军用雷达成像卫星系统,也是目前世界上质量最小的军用雷达成像卫星.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12月11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QL型运载火箭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雷达成像卫星"(RISAT)2B系列的第二颗卫星,即RISAT-2BR1,并搭载了9颗微小卫星。这是捆绑了4台固体助推器的PSLV-QL型火箭第二次发射。RISAT-2B系列包括3颗卫星。这些卫星配备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设计寿命5年。首星今年5月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HTS)—实践-13由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该卫星采用了Ka频段、激光通信和电推进等一系列新技术,具有较高的性能。这是长征-3B火箭的第43次发射。今年,我国还将发射首颗采用新一代大容量试验卫星平台东方红-5的实践-18通信卫星、首颗国产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A和中星-6C通信卫星等5颗通信卫星,从而掀起中国通信卫星发射的新高潮。1多个"第一"记者从国防科工局了解到,实践-13卫星工程于2013年4月27日由国防科工局与财政部联合批复立项,是  相似文献   

10.
晓宇  潘晨 《国际太空》2016,(8):22-23
2016年8月10日,高分-3卫星由长征-4C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分辨率达到1m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同时也是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高分-3的成功发射和应用,标志着我国低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研制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雷达成像卫星全面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时代来临,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龚燃 《国际太空》2014,(5):41-44
2014年4月3日,哨兵-1A(Sentinel-1)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发射场由联盟-ST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是欧洲“哥白尼”计划[Copernicus Programme,原名“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GMES)计划]专用卫星的首颗星,由欧洲航天局(ESA)设计和研制,欧洲委员会(EC)投资。“哥白尼”计划共规划了哨兵-1A和1B两颗完全相同的卫星,卫星装载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以接替欧洲刚刚失效的“环境卫星”(Envisat),保持高分辨率雷达成像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23日,俄罗斯用闪电-3火箭发射1颗质量2吨的"眼睛"(Oko)导弹预警卫星,以加强轨道上军用航天器部署.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26日5时47分,印度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成功发射了首颗国产雷达成像卫星——雷达成像卫星-1。卫星运行在高609千米、倾角97°的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5年。卫星重约1858千克,其中自主研发的星载C频段合成孔径雷达等有效载荷质量约950千克,此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采用5种扫描模式和多种极化系统设计,分辨率为2米~50米、幅宽30千米~240千米。卫星能够穿透云雾,  相似文献   

14.
月球探测卫星--月球初航-1□□继日本和中国近期分别发射了本国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月女神"和嫦娥-1之后,印度计划在2008年10-12月发射其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月球初航-1(Chandrayaan-1,见图1).  相似文献   

15.
正1前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规划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能力,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和"资源"之后的第四大民用卫星系列。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2颗光学小卫星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迈  相似文献   

16.
<正>1概述2010年6月26日,韩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由欧洲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并于7月6日成功定点,7月13日发回首批遥感图片。它名为通信-海洋-气象卫星-1(Communication、OceanMeteorological Satellite-1——COMS-1,又称"千里眼"),是一颗多用途卫星。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首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TecSAR)已于2008年1月21日,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升空.TecSAR卫星在升空后19min进入了近地点450km、远地点580km、倾角41°的预定初始轨道,最终机动到高约550km、倾角143.3°的太阳同步圆轨道,每天绕地球飞行15.22圈,重访周期为36天.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6月23日3时51分,"哨兵"-2A(Sentinel-2A)卫星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由"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是欧洲"哥白尼"计划专用"哨兵"系列卫星中的首颗光学成像卫星。2015年6月27日,"哨兵"-2A卫星发射后的第4天,便成功传回第一批卫星图像。从图中可看到地球充满着各种色彩,俨然斑斓的仙境一般。  相似文献   

19.
慧闻 《国际太空》2006,(6):9-16
□□2006年4月15日,中国台湾的6颗"福卫"-3卫星由1枚"人牛怪"(Mino-taur)火箭从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火箭升空后一切正常,并在飞行14min25s后分离出第1颗卫星,尔后每隔大约1min分离出1颗卫星,直到发射后19min20s,6颗卫星都按计划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7h52min后第1次经过台湾上空.  相似文献   

20.
星讯 《国际太空》2010,(8):F0003-F0003
2010年8月1日05:30,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将第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8月5日进入最终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这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也是首颗运行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北斗"导航卫星,它对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