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降低数控电解铣削时阴极流场的波动和不均匀性,提高工件的电解铣削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针对叶轮电解铣削中螺旋线刃阴极结构,建立其流场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对叶轮加工时铣削阴极流场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内部流道结构和加工工艺参数对电解液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并结合模拟结果对阴极结构进行了改进。最后以叶轮为加工对象,在数控复合电解铣削加工中心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铣削用电解阴极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立的三维多相流模型及间接耦合多物理模型(热电耦合和热流耦合),以螺旋孔电解加工为研究对象,对电解加工间隙中的电场、流场、温度场进行分析,掌握间隙参数变化规律,包括间隙电解液的流速与温度、间隙氢气气泡率分布、材料表面电流密度分布等。进而对影响材料去除的主要因素——电导率进行研究,确定了电导率在整个加工间隙内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材料去除的影响,并提出了增加电解液出口背压以改善工件材料去除的一致性。最后,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螺旋孔电解加工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纳秒脉冲电流进行微细电解加工时,极间加工间隙很小,因此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关系,建立了试验系统,设计了电解液轴向正流供液的电极喷嘴,利用电流传感器检测加工过程状态,采用短路对刀法确定电极初始间隙,进行了加工参数对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的平缓流动更新比保持电解液静止的加工状态更加稳定。当脉冲宽度小于25 ns时,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会显著下降。脉冲宽度为40 ns,电压幅值为4 V,占空比为1∶10时,可以实现稳定的加工状态,并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4.
辅助阳极掩模板电解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掩模板电解加工精度,本文采用辅助阳极法改善掩模板电解加工过程中侧面间隙电场的分布,减少杂散腐蚀.建立了未采用辅助阳极和采用辅助阳极电解加工的数学模型,模拟过程中考虑非线性电解液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分别对未采用辅助阳极和采用辅助阳极电解加工的蚀除过程进行了模拟和数值求解.结果显示:辅助阳极法有效地减弱了凹坑侧壁的电场密度,降低了侧向蚀除速度.以电解加工微小群孔结构为例,进行了未采用辅助阳极和采用辅助阳极电解加工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辅助阳极能有效地抑制发生在侧壁的杂散腐蚀,减小孔的锥度,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加工TC4、TC9钛合金的电解液进行了初选试验,着重研究了TC4在八种电解液中加工时蚀除速度V_1与电流密度i的关系,得到V_1=ai的直线方程式.研究了低电流密度区点蚀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并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点蚀的表面形貌。初步讨论了钛合金压气机叶片在电解加工中出现的一些表面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6.
难加工材料整体叶轮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采用传统切削加工存在刀具磨损快、加工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某型号复杂整体叶轮,提出大切深五轴数控电解铣削预加工方法。通过设计锥形螺旋刃阴极,分析不同旋转角下单、双螺旋刃出口流场分布,得到旋转角720°的单螺旋刃阴极出口压力和流速分布均匀。同时开展大切深数控电解铣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取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加工平衡间隙和进给速度随着加工电压升高而增大;较低的电解液温度有利于实现小间隙加工,可显著提高加工精度;主轴转速达到1 500 r/min后对加工速度影响较小。得到大切深数控电解铣削整体叶轮加工叶片,一次最大切深可达65 mm,余量误差控制在0.5 mm范围之内,提高了整体叶轮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机匣是航空发动机重要的连接、承载部件,它结构复杂、刚性弱、材料难加工,目前存在加工变形严重、壁厚精度差等制造难题,已成为制约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的瓶颈。针对薄壁机匣的制造需求,本文提出了旋印电解加工技术,该技术采用回转体电极作为阴极工具,通过工件与工具的同步对转对阳极工件逐层精确溶解去除,实现薄壁机匣的无变形精密加工成形。研究揭示了旋印电解加工阳极成形规律、难加工材料脉动态溶解机理、电解液流场分布特性等基础科学问题,突破了阴极工具设计、钛合金点蚀抑制、流场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旋印电解机床,实现了大型薄壁机匣的高效精密加工,为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采集方料毛坯叶片电解加工整个过程的电流信号,用小波变换法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得到一条电流随间隙减小而呈增大趋势的光滑曲线。设计了一种二维M andan i型模糊控制器,以所得光滑电流曲线作为标准曲线,以加工电压的增量为模糊控制器输出,控制实际加工电流,使其在多种扰动下跟踪标准电流曲线。在M atlab的S im u link模块中,通过对由模糊控制器和电解加工系统组成的联合模型进行仿真试验,整定模糊控制器的3个增益参数。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使电解加工系统较好地重现预设的加工过程,实现对电解加工全过程的控制。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解加工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9.
榫槽是航空发动机涡轮盘上的重要结构,电解拉削是实现该结构高效、低成本制造的潜在解决方案。为了掌握电解拉削加工参数对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电解拉削多场耦合模型,阐明了工具阴极长度对加工间隙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优选的工具阴极长度参数。开展了平面电解拉削加工试验,探究了进给速度和加工间隙对工件表面质量和型面进出口去除量差的影响规律,确定了较优的加工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加工参数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并有效控制了型面进出口去除量差。最后,采用优化的参数开展了典型涡轮盘榫槽结构单元件的电解拉削加工试验,试件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和轮廓重复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两方面介绍了用几种典型电解液电解加工TC_4钛合金的复制精度的试验:在NaCl、NaNO_3、NaClO_3为基的三类电解液中蚀除速度和电流密度的关系试验;阳极析出氧气的试验;TC_4及软钢分别在NaNO_3及NaCl溶液中加工型孔的精度对比试验。结果均证明NaNO_3或NaClO_3溶液与NaCl溶液比较并不能明显改变TC_4的复制精度,但能改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介质溶液中圆柱体侧表面附近分布的电磁场产生电磁力可有效改变流体边界层及尾涡结构。本文以减振为目标,对电磁力控制涡激振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转动水槽中进行,通过吊杆将装有电磁激活板的圆柱插在槽内液体中。吊杆上的应变片用于测试圆柱的升力,注入适当的染料用来显示流场。结果表明:对称电磁力作用下,脱体涡被抑制,从而使升力的振荡受到有效抑制,进而抑制圆柱的振动,双排方向相反的涡变为单排正负交错的涡。当电磁力足够大时,圆柱的振荡被完全消除,流场达到定常。  相似文献   

12.
机械加工对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孔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烧结金属多孔材料连通孔隙形成的模型,通过控制机械压制压力获得了一定孔隙率的金属多孔材料。为了拓展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了放电线切割、水切割和磨削加工对材料表面孔隙结构及材料透气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和显微镜分析了材料加工后表面上孔隙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放电线切割、水切割和磨削对烧结金属多孔材料加工之后,材料被加工的表面孔隙被部分堵塞,材料的透气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材料内部的孔隙仍有较好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镀方法制备了Zn/纳米CeO2复合镀层,分析了镀液中CeO2颗粒悬浮量、阴极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等因素对复合镀层中纳米CeO2复合量和膜层质量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各工艺参数。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浸泡法研究了Zn/纳米Ce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对于纯镀锌镀层,复合镀层晶粒细小,平整光滑,显微组织均匀、致密,并且镀层耐蚀性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催化剂的化学镀锡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化学镀锡液中的络合剂,还原剂和催化剂等因素对沉积速度和镀液的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可在金属锡表面吸附的贵金属络合物K2[PdF6]的催化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沉积速度,并得到了较厚的化学镀锡层。  相似文献   

15.
M46J高模量碳纤维预浸QY8911纤维束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航空发动机应用为背景,研究了M46J/QY8911缠绕复合材料的预浸纱制备方法及性能,根据M46J特性,对现有的GB3326中纤维束力学性能测试试样的加强方式进行了改进,制作了M46J浸渍QY8911树脂的纤维束试样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同时与M46J浸渍环氧树脂的纤维束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不同树脂特性,不同固化工艺以及制造中所施加的张力都会影响到纤维束的纤维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已显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利用太阳为驱动力的光催化降解技术具有充分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可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的降解以及微污染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文中还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SiCp/Zn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显微组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颗粒增强低熔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扩大锌合金的应用范围,本项工作采用旋涡搅拌法制备了SiCp/Zn基复合材料,并讨论了搅拌工艺参数,增强颗粒表面处理对复合效果的影响。显微组织观察表明:SiCp分布均匀程度取决于颗粒的表面处理以及复合工艺参数的控制。SiCp经高温焙烧后,其表面获得一层稳定的SiO2,从而有利于改善SiCp与基体锌合金的浸润性能。在基体中加入Mg等金属粉末,对于Si  相似文献   

18.
MTPS金属蜂窝夹芯结构尺寸效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蜂窝夹心结构是可重复使用金属热防护系统的主要子结构,优化其结构参数,是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修正Gibson公式与最小势能、余能原理推导出蜂窝夹芯层的9个等效弹性参数。考虑金属蜂窝夹心结构总质量与沿厚度方向的挠度值多指标要求,采用有限元正交数值迭代模拟方法,对结构的尺寸效应进行分析,并优选出良好的结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结构参数依次为金属蜂窝的高度、蜂窝的壁厚、面板厚度及蜂窝内切圆直径。  相似文献   

19.
Though water electrolysis is effective in generating high-quality hydrogen gas,it requires effective electrocatalyst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CoS_2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HER electrocatalyst because of its high ctalytic activity.However,the key limitation for CoS_2 nanomaterial as HER electrocatalyst is its poor stability,which may be due to the structural breakdown of CoS_2 nanostructure or the evolution of S during H_2 evolution in acid media.Coating porous carbon thin layer for protection from structural breakdown and evolution of S is a good way to improve catalytic stability.In addition,coating carbon layer can chang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CoS_2 for the moderated hydrogen adsorption energy,leading to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Here,CoS_2 yolk-shell spheres coated with carbon thin layers exhibit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HER with low overpotential,small Tafel slope,and excellent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
内环向加筋圆柱形金属膜片变形数值仿真与失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贮箱金属膜片特性的研究现状,结合内环向加筋金属膜片的地面排放试验,利用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膜片的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对比表明,数值模拟能比较准确的反应膜片变形的过程,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膜片的变形规律及变形机理,发现加筋结构处翻转时产生的失稳是膜片失效的主要原因,为改进膜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