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介绍一种二元进气道模型在非均匀超音来流中的初步研究结果。试验在DLR小型超音风洞上进行。为造成非均匀来流条件,试验中将部分或全部试验段顶壁附面层引入进气道模型。结果表明,进气斜板产生的头激波与来流附面层相互作用的性状在不同的附面层隔道下变化极大。随隔道高度增加,激波附面层相互作用距离L起初亦增加,当全部附面层被排移后,L大幅度下降。与均匀来流试验结果相比较,当来流顶壁附面层全部被进气道吞入时,该进气道总压恢复σ及质量流率m分别降低18%及15%(M_∞=2.19),同时出口面总压畸变大幅度增加。文章分析了原因及对进气道性能影响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6.
针对超声速簇央求充的非均匀性对物体的气体动力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作了研究,本研究评主要讨论的是尾流型非均匀流动,重点为研究它们的实际方法和理论方法,气流中物体的热和动力特性的普遍相似关系,以及非均匀流的分类和特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8.
超声速进气道内特性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张涵信院士提出的无波动NND格式计算了某二级斜板可调的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的内部湍流流场 ,较好地模拟了激波间的干扰及激波 -附面层的相互作用 ,并在解法上运用了矢通量分裂算法 ,提高计算的效率、精度和稳定性。通过数值模拟 ,预测了其内流场主要性能参数 ,并分析了飞行条件、几何尺寸调节参数等因素对其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二级斜板可调的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的内流场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数值模拟二元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内流场的计算结果,得出每个网格点上的压力,温度,速度及密度等参数,从而求出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并归纳出进气道主要性能参数与状态参数和几何调节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进气道的特性曲线,建立了二元超声速进气道的数学模型,利用此数学模型,可确定进气道在不同状态下的主要内容特性参数值,并作为建立带进气道、矢量喷管的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建模基础,对进气道、发动机、矢量喷管的一体化控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把TEACH计算机程序推广到三维,用定常,绝热,不可压的时均三维N-S方程和连续方程,并运用紊流动能和紊流耗散率的微分输运方程封闭雷诺方程,模拟计算了非均匀来流稳定畸变流场。数值计算中除了对通用变量进行欠松驰,还对修正压力通过惯量进行了欠松驰,惯量取为压力修正方程中的系数|b|,保证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在进口马赫数小于0.35时,流场畸变指数的计算值和试验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12.
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某飞机设计了机身两侧进气的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Bump进气道),进行了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的三维内外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进气道的流场图谱,比较了唇口方案对附面层排移效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带隔道的斜板式进气道与无隔道进气道的流场特征及附面层排除特点的差异。根据设计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斜板式及Bump进气道模型的风洞试验,通过试验对比,选择了较优的Bump进气道方案,并将不同模型比例和风洞、高空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计算条件、模型比例都与风洞吹风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最好。研究结果表明,Bump进气道气动性能优于斜板式进气道,采用“双斜切”唇口方案设计的Bump进气道能进一步增加排除附面层的效果,按高空条件计算得到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比按地面风洞条件计算值高0.02~0.03。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解决航空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和匹配问题,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2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的优化设计.以流场数值计算结果为基础,分析了该进气道在不同来流马赫数、背压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和流场特性,并得出该不可调2元超声速混压武进气道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下对流量系数φ的特性曲线图,将其特性数据导入某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总体计算程序中,完成了进-发匹配分析,同时给出了进-发匹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可调2元超声速混压式进气道在设计点具有较好的匹配性能,但具有良好匹配特性的工作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4.
定几何混压式轴对称超声速进气道气动特性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针对一种Ma4一级定几何混压式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并和风洞实验结果进行对照,验证了本文所采用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利用CFD方法获得了进气道激波系分布、内通道流场分布和沿程静压分布并对Ma4下稳定亚临界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超临界状态下,随着进气道出口反压的提高,结尾激波系向喉道方向移动,结尾激波损失减小,总压恢复系数提高;(2)攻角的增加对进气道的迎风侧和背风侧影响增大,结尾激波系由对称分布向一边倾斜的趋势增大,背风侧的承受反压能力下降,总压恢复系数随着下降;(3)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加,激波损失加大,总压恢复系数随之下降,同时由于激波角变小,激波也越靠近外唇罩,溢流减小,流量系数增大,在激波贴口后流量系数基本保持不变;(4)通道内的静压分布曲线清晰的反映了内通道沿程激波系情况;(5)在大于贴口Ma数工作时,结尾激波系被推出唇口的情况下,由于滑流层作用出现一个类似外压缩式的气动通道从而存在稳定的亚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15.
进气道载荷的预示和限制是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典型颌下进气超声速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气道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不同马赫数、攻角、侧滑角及余气系数条件下的进气道压力特性;针 对进气道压力工程估算及设计需求,使用无量纲和解耦的方法,对进气道压力经验公式进行拟合;反算飞行试 验中的进气道压力,并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进气道压力随马赫数增大而增大,随余气系数增大而 减小;正常工作包线内,较小的攻角、侧滑角对进气道压力影响不明显;进气道压力经验公式计算值与飞行试验 测量值符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冲压发动机外压式二元进气道流场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冲压发动机二元外压式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方法,并使用有限体积法,TVD二阶迎风格式,k-ε湍流模型,对所设计的二元外压式超声速进气道设计状态和非设计状态的粘性流场和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出口反压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典型二元超声速进气道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了内收缩段中泄流位置对进气道自起动性能及抗反压能力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泄流腔改善进气道自起动性能和抗反压能力的内在机制不尽相同,泄流腔位置决定了进气道在临界不起动状态下的泄流量、临界不起动模式和临界反压状态下的泄流量,其中临界不起动状态下的泄流量和临界不起动模式共同影响进气道的自起动性能,而进气道的抗反压能力则主要由临界反压状态下的泄流量决定。在本研究范围内,当Lc=0.31时,进气道自起动性能最好,而当Lc=0.15时,临界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8.
煤油在超声速气流中非定常横向喷射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目的是研究煤油在超声速气流中非定常横向喷射问题,并与静止和亚声速气流中的结果进行对比。改造普通油嘴并采用单次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得到不同延时的流场阴影照片。结果表明:在超声速气流中,射流柱破碎是由迎风面的表面波引起的,破碎点位于表面波的波谷。雾化过程过分四个区域。射流激波由近射流柱的迎风面,并在人壁反射,非定常喷射的波系演化复杂。煤油在亚声速气流中喷射,不存在射流激波,破碎点沿射流柱上移,穿透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