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身技术已经成为战斗机划代的重要指标。目前,美国的隐身飞机发展最为成熟。通过在飞机外形上的独特设计和喷涂具有吸波功能的隐身涂料,使得F-117、B-2、F-22A 和最新的 F-35等隐身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大大减小。不过,美国人以外形隐身为主的方法无疑要损失飞机的机动性能,可以说是一种被动的隐身。和美国不同,俄罗斯将隐身技术的突破重点放在了等离子隐身上。近年来,俄  相似文献   

2.
飞机隐身技术及隐身材料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彭艳萍 《航空学报》1999,20(3):287-288
美国隐身飞机及隐身技术发展状况美国的飞机隐身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杰出代表是F-117A隐身攻击战斗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和F-22先进战术战斗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隐身飞机结构、材料与涂层质量的探测方法和探测仪器的选择,隐身性能的测试方法与评价,以及隐身飞机的质量维修体系等内容,探索并确立了隐身飞机的质量探测、维修体系。  相似文献   

4.
隐身飞机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身兵器的出现使得现代战争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隐身飞机在多次局部战争中的成功使用使得反隐身技术成为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隐身飞机的低可探测性使得普通雷达的探测效果大大削弱,但是这种先进技术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何利用它的弱点发展相应的反隐身技术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该文介绍了隐身飞机的隐身机理和隐身技术的局限性,并结合目前装备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一些可采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洛马公司为研制比以往隐身飞机隐身性能更好、使用维护更方便的F-35所采用的创新方法,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美国空军的F-117A和F-22A两种隐身飞机的首次服役已相隔23年,两种飞机的共同特点是将武器置放在舱内,因为导弹、炸弹,特别是武器挂架以及弹射机构都是十分强的雷达反射源.  相似文献   

7.
隐身是21世纪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突出特征之一,其军事优势和威慑力从美国的F-22上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与隐身技术相伴而生的反隐身技术也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以雷达反隐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为主线,特别对未来反隐身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一一描述。  相似文献   

8.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身飞机现代战场的出现带来了航空技术的另一场革命。本文综述了美国的各种雷达隐身技术;介绍了雷达反隐身技术和提高雷达对隐身目标测能力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朱荣昌 《国际航空》2011,(12):18-22
以美国F-22/F-35和俄罗斯T-50为代表的新型战斗机已经或者接近列装,它们标志着当今世界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趋势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飞机隐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军用飞机上,本文分析了隐身飞机所采用的主要隐身技术,如反雷达探测隐身技术和反红外探测隐身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谢文娇 《飞机设计》2008,28(2):77-79
从经济可承受性、进度、海上作战需求和航母适配性等方面,论述F-22未能成为舰载战斗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姜浩  昂海松 《飞机设计》2010,30(6):1-10
以F-35战斗机为研究目标,对目标体进行三维外形重建,并对重建后的模型进行气动及隐身特性的计算和分析,首先采用了基于飞机三视图进行轮廓线提取来重建F-35全机理论外形的方法,引入了基于草图跟踪的CATIA三视图的标定,大大地提高了模型重建的精度。其次采用非结构网格对F-35的计算区域进行网格划分,采用EULER方程完成了F-35在亚声速、跨声速及超声速等飞行条件下的流场计算,分析了不同状态下的升力、阻力和大迎角气动特性。最后利用曲面像素法对F-35全机高频雷达目标特性进行了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IGS数据转换格式的隐身计算网格生成方法,比较了不同俯仰角及方位角下的RCS特性曲线,分析了对RCS影响比较大的部件。  相似文献   

13.
F-22战斗机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洪霞  吕剑 《飞机设计》2009,29(3):37-42
F-22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国防武器采办项目,其管理工具和方法确保了F-22项目能够成为有序的、管理良好的项目并取得成功.本文主要介绍了F-22项目的团队组成及职责、阶段划分及任务管理、创新管理和存在的问题等,以期能为我国武器装备项目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促进我国武器装备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梁爽  张斌  聂暾 《飞机设计》2020,40(4):5-8
为对隐身飞行器的探测手段进行研究和指导隐身飞行器的研制,研究其电磁散射特性。采用外形逆向建模、理论预估和散射测量、强散射源减缩相结合的手段,对隐身飞行器的隐身性能进行预估。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适合在隐身飞行器研制方案设计阶段使用。  相似文献   

15.
F-22机载火控雷达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翔  朱荣昌 《飞机设计》2003,(1):42-46,52
通过有源相控阵技术、低噪声接收部件、紧凑布局和高级模态开发 ,F - 2 2雷达系统实现了在性能、可靠性和低可探测性方面的大幅提升。本文基于载机综合航电系统概念 ,在分析APG - 77雷达系统硬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 ,探讨了F - 2 2雷达在生存性、杀伤性、可靠性和保障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讨论了有源相控阵技术在低雷达散射截面战斗机上应用的折衷考虑。  相似文献   

16.
先进战斗机的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进战斗机具有超声速巡航、隐身性、敏捷性和短距/垂直起降(STOVL)等技术特征。这要求先进战斗机不但在气动外形和推进系统与传统战斗机不同,而且还必须改善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首先详细分析了F-22战斗机和联合攻击机(JSF)的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组成和结构,并对它们的典型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根据中国目前的微电子工业技术和软件技术水平,探讨了研制适合中国的下一代战斗机飞控计算机系统的多项关键技术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飞行器同雷达对抗时的不同威胁情况下,分析了在雷达仰视照射下飞行器的隐身性能。通过绘制雷达仰角图,得到了目标飞行器在某典型雷达照射下的暴露与隐身区域,从而量化了目标飞行器的隐身性能。通过CATIA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CAD模型的便捷修改,为优化外形隐身特性提供支持。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算例验证种方法的效果,并说明方法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隐身技术对飞机作战效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完善的飞机,火控和武器系统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应用分布式仿真原理的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了隐身飞机对实规第三代战斗机作战效能的仿真研究以及常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对作战效能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未来的隐身飞机较常规第三代战斗机在 超视距作战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可以提高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身技术是提高军用飞机生存力、作战效能的有效手段。航空发动机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是飞机隐身的重点和难点。在对航空发动机红外、雷达隐身技术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对航空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指出了航空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和管理应重点开展发动机隐身要求和作战效能分析,加强发动机隐身专业体系建设,梳理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流程和路线图,注重发动机隐身技术研究配套保障条件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Three new control factors are presented for calculating the multipole mode number (MMN) efficiently and precisely. The effects of these control factors on the number of integral samples and the precision of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 (MLFMA) are investigated.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control factors which is proven to be able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needed memory significantly as well as ensuring the proper precision. For three aircraft models, the improved MLFMA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ir multi-frequency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It is found that aircraft shape can influence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in different frequency zones. Both the multi-frequency RCS re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pe stealth aircraft and the conventional aircraft with stealth design taken into account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hape stealth exhibits significant RCS reduction in the resonance and high-frequency zones, and with a weaker influence in the Rayleigh zone. Compared with radar absorbing material (RAM), shape stealth yields a wider multi-frequency RCS reduction. 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stealth design for multiple frequencies or even for all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