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空间碎片环境、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可靠性的影响、空间碎片地面模拟试验技术,以及空间碎片的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空间碎片环境现状与主动移除技术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概述了空间碎片环境现状和对航天活动的影响,讨论了空间碎片主动移除对保持空间碎片环境稳定的必要性。空间碎片研究重心先从防护转向减缓,再转到主动移除,最终是清洁空间。评述了空间碎片主动移除技术现状,指出天基激光主动移除空间碎片技术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第36届COSPAR会议空间碎片专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COSPAR)下设空间碎片专题交流分会。为便于了解当前国际上空间碎片研究的动向,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专题会议的概况,然后将会议交流的26篇文章分为空间碎片观测与预警、空间碎片探测与数据库、空间碎片防护、空间碎片减缓4个部分进行了简要总结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开展了空间碎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空间碎片观测活动。文章根据国内外空间碎片观测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进行空间碎片观测的有效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观测手段的优缺点,对空间碎片的进一步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空间碎片现状与清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分析了空间碎片的严峻现状和空间碎片的10个来源,指出轨道碰撞是产生碎片最多的因素;介绍了空间碎片的观测方法、原理和观测系统的概况,包括正在兴建的观测系统——“空间篱笆”。最后,根据不同轨道高度和空间碎片的数量与大小,提出空间碎片清理原则、要求和9种清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调研国外碎片研究活动基础上,分析了空间碎片的类型、增长及空间分布规律,根据气体动力学理论,估算了航天器与轨道碎片的碰撞几率和碰撞速度,介绍了NASA的“PIB”近地轨道空间碎片环境予示模型,关于空间碎片问题的对策,综述了国际上已采用的一些予防措施,清除空间碎片的各种技术方案正在深入研究之中,该文只作了一般概念性介绍。  相似文献   

7.
空间碎片减缓标准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空间碎片的属性及形成的过程 ,论述了研究空间碎片减缓标准的必要性 ,介绍了国外空间碎片减缓标准的现状 ,并在充分研究国外成果的基础上 ,对制定空间碎片减缓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十五"期间中国在空间碎片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涉及空间碎片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碎片减缓三个方面;然后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空间碎片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航天发射活动的日益频繁,空间碎片环境随之恶化。为了应对空间碎片的撞击威胁,人们提出了用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系统实时监测航天器在轨遭受空间碎片撞击的情况。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的调研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在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各国基于超高速撞击声发射技术的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述,重点介绍了国内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国内航天事业需要,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SDEEM2015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碎片高速撞击研究中心"十二五"期间发布的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SDEEM 2015)。该模型可实现LEO空间碎片环境描述,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以及地基探测结果仿真,还可输出LEO航天器不同轨道位置处空间碎片撞击通量随撞击方位角、撞击速度及碎片尺寸的分布规律,地基探测设备探测区域内空间碎片空间密度及通量的分布情况等信息。SDEEM 2015适用轨道高度范围为200~2000 km,时间范围为1959年—2050年,所考虑的空间碎片来源包括解体碎片、Na K液滴、固体火箭发动机喷射物、溅射物和剥落物。  相似文献   

11.
量子级联技术基于多量子阱或超晶格结构中的子带跃迁和共振隧穿理论,既可以产生光源,又可以探测光信号,是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和量子级联探测器(QCD)的理论基石,在检测、遥感、通信、雷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最近三十年的研究,量子级联技术在基础研究、产品性能以及应用系统研发和场景试验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量子级联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历史,随后阐述了量子级联器件子带能级结构和电子输运动力学计算思路,接着重点综述了量子级联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远红外高功率QCL、中远红外宽调谐QCL、太赫兹QCL、高性能QCD,以及QCL和QCD的单芯片光子集成方面的内容,最后介绍了QCL和QCD的产品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升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标准化、通用化设计能力以及智能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开放式模块化星载综合电子系统,通过了工程型号的实际应用验证。该综合电子系统以层次化的总线体系结构以及通用化的硬件模块、软件构件为基础构建形成一套标准服务功能包,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场景按需选装所需的功能单元,显著提升综合电子系统的货架式集成组装研制能力,同时借助统一的信息通信服务网络和软硬件基础组件,为综合电子系统的模块化升级扩展、设备级的功能重构与重组、系统级的故障容忍和恢复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航天器整体的高质量、高效率、效益研制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网电空间认知电子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探讨了网电空间与认知电子战的内涵与联系,阐述了认知电子战属于网电对抗领域的观点,即认知电子战通过学习、评估、决策的融合,构建信息对抗的闭环,进而引导网电空间内的感知与攻防;随后,结合认知电子战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闭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战场网电认知的信息对抗平台架构,分析了平台功能需求与关键技术;最后,展望了研究成果在网电对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模块化设计一直是弹载测控设备主流的实现方法。然而,模块间的信息交互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研制单位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信号特征进行定义,其定义的方式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弹载测控设备实现的难易程度。为研发一种高效的弹载测控设备内部互联技术,使得在弹载测控设备性能要求越来越复杂的当下,让模块的连接更简单更高效,通用化程度更高,本文从功能上及硬件上对弹载测控设备进行精细化架构划分,分成三大核心模块及功能扩展模块,并定义一种高效的模块级内总线接口形式及协议。总线包含一次供电、二次供电及内部交联信号的输入输出,信号的交互采用半双工总线形式,各模块均可在线访问总线,在线编辑总线。经设计与实验验证,采用该总线的设计方法使得弹载测控设备对外接口交互简单,在线生成遥测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码流便捷高效,功能扩展模块可自由地叠加或减少,不增加总线接口的硬件负担,使得弹载测控设备通用化程度很高。  相似文献   

15.
国外深空探测器着陆缓冲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国外月球和行星探测器的着陆缓冲系统的特点与应用。着陆缓冲系统的基本类型包括软着陆机构、气囊缓冲装置和空中悬吊机结构。其中:软着陆机构由着陆架(腿)、缓冲器和展开锁定机构组成,具有质量较大,结构较简单、可靠的特点,在美国“勘测者”、“阿波罗”、“梦神”和苏联月球号等着陆器中得到了应用;气囊缓冲装置由气体发生器、气囊组件,以及缩回与展开机构组成,具有质量小、包装容积小和着陆稳定性好的特点,在美国“火星探路者”、“火星探测巡视器”,苏联早期月球号着陆器,以及欧洲“贝皮一哥伦布”水星探测器中得到了应用;空中悬吊机结构由空中悬吊机及其推进系统等组成,具有着陆速度低、冲击小和安全可靠的特点,在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好奇心号巡视器上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霍尔推力器点火过程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总结霍尔推力器点火启动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梳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分析了霍尔推力器点火启动过程及其关键研究点,总结了霍尔推力器点火启动过程中阴极电子源效应、点火启动条件、点火启动过程及等离子体演化过程、点火冲击电流、抑制方法以及点火过程向稳态转换过程的基本概况和发展趋势。面向未来深空探测、商业航天等空间推进任务,提出了霍尔推力器点火启动过程值得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种具有复合侦察定位功能的雷达对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侦察定位系统是采用有源/无源多手段侦察、定位技术,集情报、监视、侦察、干扰、定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雷达对抗装备.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及数据融合处理等问题,并对其在作战、训练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太阳帆航天器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太阳帆航天器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太阳帆航天器的构型与材料、姿态控制、轨道控制及任务分析、试验验证及动力学仿真分析等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太阳帆航天器轻质高强度帆体、折叠储存与展开控制、结构设计、姿态控制、地面试验及在轨演示验证,以及测试与诊断等关键技术,分析了未来太阳帆航天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简化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蜂窝结构面外的等效热导率、比热容、密度和弹性系数的表达式,并给出了算例验证;其次,建立了包括外层蜂窝、中间防热层、内层蜂窝、应变隔离层和承力结构的完整模型,研究了外表面受高温加热情况下结构的热力学响应及弯曲模态;最后,提出了带金属热防护系统的结构弯曲热模态计算...  相似文献   

20.
姜宇 《宇航学报》2020,41(7):889-900
对太阳系尘埃动力学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包括尘埃的种类、成分、尺寸、密度、形状和生命周期。介绍了近年来在尘埃的来源与生成机制方面的力学过程、主要理论、模型与方法,包括冲击溅射、表面喷射、风化、滑坡、质量脱落、旋转断裂等,阐述了尘埃的充电过程与磁场环境,简要概述了航天任务的尘埃探测结果,介绍了尘埃受力模型、单个尘埃颗粒的运动以及大量尘埃的分布特征、动力学现象及内在规律方面的最新研究结论。最后对太阳系尘埃动力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