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态势感知一致性的UAV集群分布式协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杨  李东生 《宇航学报》2018,39(10):1148-1156
针对现有无人机集群分布式协同方法没有细致考虑态势感知过程,忽略了对抗环境下态势信息的不确定性对集群协同的影响,对协同性能缺乏量化分析等问题,提出基于态势感知一致性的无人机集群分布式协同方法,并分析协同性能。从集群协同作战角度分析协同方法的实质,考虑态势信息不确定性,给出集群态势感知一致性分析,建立态势觉察一致性、态势理解一致性等概念,并设计协同方法;建立协同时间、协同信息量等指标,分析指标特性,量化分析协同性能;在给定的仿真场景下,对比分析各协同方法性能。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协同性能较好,更切合对抗环境,对集群协同作战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论述了热冲击理论与LED封装的关系的同时,分析了浸锡和焊接工艺中产生的热冲击,并对该热冲击对支架式LED可靠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采用ANSYS软件对浸锡工艺中的热冲击进行分析,分析其热应力的分布情况,同时探讨了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支架结构来消除该热冲击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张建伟  孙冰 《宇航学报》2006,27(5):871-875
非线性分析是药柱结构分析中的难点,针对其对结构分析的影响,基于不可压缩材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应用完全拉格朗日(T.L)法的虚功方程,综合考虑药柱的近似不可压缩性和几何非线性,推导了三维粘弹性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增量方程,编写了有限元程序对星型药柱在受压力载荷以及固化降温载荷作用下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线性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大载荷作用下,非线性对药柱结构分析的影响比较显著,计算时考虑非线性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单脉冲平面阵列天线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吕善伟 《宇航学报》1996,17(4):91-96
文中介绍波导宽边纵向缝隙构成的单脉冲平面阵列的设计结果。以14×14元平面阵列为例,分析单脉冲阵列天线主要组成部分的误差对天线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了缝隙位置与长度的加工数据的误差,馈电(和差器)的幅度、相位误差,馈电缝阵的误差,以及工作频率等对方向图的影响。文中计算和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和较好,误差分析结果可作为该类天线对加工公差要求和实验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FPGA的实际工作温度是决定FPGA时序分析可靠性的决定因素。为了克服FPGA结温难以获取的问题,充分保证FPGA时序分析的可靠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分析的FPGA时序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整机设备内热环境分析和建模来获取FPGA的实际工作温度,在此基础上进行FPGA时序分析和温度余量分析,准确获取FPGA时序信息。该方法包含热分析和建模、FPGA时序温度参数获取、FPGA时序分析、温度余量调整等4个过程。文章还结合具体应用,对该方法进行了过程说明和应用结果分析。通过该文提出的基于热分析的FPGA时序分析方法,可以准确计算获取FPGA器件的实际结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时序分析,从而有效保证了FPGA时序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星载雷达发射微波功率合成的关键部件,巴特勒矩阵的微放电性能直接决定了雷达载荷的功率容量。因此,有必要对其微放电特性进行分析与验证。针对该需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功率动态合成网络的星载巴特勒矩阵,并对其在真空条件下的微放电特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第一,提出了一款用于星载雷达的大功率巴特勒矩阵,对其功率合成性能进行了分析。第二,为了对巴特勒矩阵微放电性能进行详细研究,对提出的巴特勒矩阵进行了微放电功率阈值仿真和自由电子分布分析。第三,为了验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对该巴特勒矩阵进行了峰值功率14kW的真空微放电试验,验证了其在大功率真空环境下的微波传输功率容量。提出的巴特勒矩阵性能优良,为未来的星载雷达大功率微波部件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工艺误差对空间遥感器反射镜面形精度造成影响的原因,并结合CAE(工程分析)技术,求解强行装配后产生的应力表达式,建立反射镜有限元模型,计算面形精度。通过分析可知,工艺误差对光学系统有一定影响,设计时应尽量满足光学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战术导弹所采用的垂直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垂直发射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重点论述了战术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对其作战使用性能的影响、对舰艇作战能力的影响,并对垂直发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本文旨在对垂直发射技术在武器系统作战使用中的作用作客观、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战术导弹所采用的垂直发射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垂直发射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重点论述了战术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技术对其作战使用性能的影响,对舰艇作战能力的影响,并对垂直发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对垂直发射技术在武器系统作战使用中的作用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调研分析,论述了国外在航天器动态质量特性方面研究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航天器动态质量特性分析的思路、方法,并以返回式卫星为例,对静态分析结果和动态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动态分析结果比静态分析结果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航天器飞行任务期间质量特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遥感载荷的空间站平台相比卫星平台具有很大的优势,吸引了包括俄罗斯、美国和欧空局在内的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争相进行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研究。文章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观测方式和特点,结合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应用情况,从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空间遥控作业系统的自适应无源控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遥控作业系统是实现空间危险环境中作业的有力手段。由于空间工作站和地面控制站之间的通讯时延,造成了遥控作业系统的不稳定和操作性能的降低。本文利用二端口网络理论,提出了可定量评价系统操作性能的指标函数,并导出操作性能最优(临场感状态)的无源控制算法,同时针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给出参数自调节的自适应无源控制器的结构。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无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由于受各种空间因素的影响,其运行轨道会随时间逐渐偏离地球赤道面.轨道倾角由0°逐渐增大。这种轨道倾角漂移会导致对地通信的固定波束天线指向偏离地面站,引起天线指向失配误差,造成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丧失。文章分析了轨道漂移对天线指向的影响,并给出了天线指向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微纳卫星发展现状及在光学成像侦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前微纳卫星在空间环境感知、新技术空间演示验证、空间科学试验、通信与数据传输、对地或对空间目标进行光学成像观测等方面的主要应用形态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采用微纳卫星实施光学成像侦察的优势,给出了应用实例,并提出在航天侦察应用中大力发展光学成像侦察微纳卫星的相关建议。从而为后续微纳卫星在航天光电侦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Bi-directional ground-to-satellite laser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between the optical ground station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ICT), located in Koganei City in suburban Tokyo, and a low earth orbit (LEO) satellite, the “Kirari” Optical Inter-orbit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Test Satellite (OICET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 and called the Kirari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s with the NICT optical ground station (or KODEN). The ground-to-OICETS laser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 was the first in-orbit demonstration involving the LEO satellite. The laser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since March 2006.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artificial laser source in space, such as Stokes parameters, and th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were measured through space-to-ground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paths, which results contribute to the link estimation for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via space and provide the potential for enhancements in quantum cryptography on a global scale in the future. The Phase-5 experiment, international laser communications experiments were also successfully conducted with four optical ground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Spain, Germany, and Japan from April 2009 to September 2009. The purpose of the Phase-5 experiment was to establish OICETS-to-ground laser communication links from the different optical ground stations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es such as the normalized power, scintillation index,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auto-covariance function, an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were performed. Thu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atellite laser communications was demonstrated, aiming not only for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LEO links but also for ground-to-LEO optical link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KODEN experiments and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mmon analyses among the different optical ground stations.  相似文献   

16.
在深空通信中,由于信号传输距离遥远,功率受限的下行链路信号衰减巨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分析地球大气层和外层自由空间的传输特性差异,提出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中继站的下行链路的构想,根据每一段链路特性的不同选择载波频率。仿真结果表明,中继链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信噪比、增大信道容量、降低误码率,提高了深空通信下行链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火星探测极远的通信距离以及行星遮挡,使得探测车与地面站的通信需要构建火星临近空间网络传输信息。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提高传输效率,重点研究基于分布式前向纠删编码的多个火星探测车通过中继轨道器向地面站传输的场景。考虑探测节点的周期性加入和退出的特性,设计了源节点使用弱鲁棒孤波LT码,中继随机转发/异或的中继随机决策编码方案,并推导了转发概率的理论最优值。仿真验证了新方案与已有的分布式喷泉方案相比,降低了约50%的信源编码开销,并通过复杂度与译码冗余的折衷,达到了99.9%的译码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作为目标飞行器的重要功能系统,主要完成目标飞行器内部信息管理以及与地面和载人飞船的通信管理,确保目标飞行器的健康和稳定运行,支持目标飞行器各项任务的完成。文章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策略进行了概述,包括信息管理需求、设计原则、系统组成、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策略经过首次无人和有人交会对接任务验证,满足任务要求,为后续空间站信息系统详细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机场导航设备集中监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了对机场导航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实时控制。该系统软件基于Window s95 操作系统,采用VisualC+ + 高级语言编程,具有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据应用的发展,用户对数据传输的精确性、时效性、广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ORBC()MM、Argos、Aprize等几个国外典型数据微小卫星星座的发展情况,阐述了发展数据微小卫星系统的意义及必要性,从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和商业应用等方面列举了系统的应用需求,分析了实时转发和储存转发两种业务发展模式,给出了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