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3 机敏性(或称敏捷性) 3.1机敏性定义正如机动性最初才提出时的情况一样,对什么是机敏性?如何衡量它?它与飞机的作战效能有多大关系?设计战斗机时怎样来保证机敏性等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通常的说法是:机敏性是飞机的机动性和机动能力变化速率的综合评价。或者说飞机改变机动状态和转动机动平面的能力。对飞机的机敏性要求都是从如何取得空战优势的角度考虑的。例如,在战斗机1对1空战时,与空战胜负的直接有关因素为:(1)两机的相对速度、我机的角点速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国外机敏性研究的情况,分析了机敏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机敏性的概念和含义。介绍美国与德国合作的增强战斗机机动性(BFM)计划,两国共同研制的X-31A验证机,苏-27飞机的超机动性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讨论了满足机敏性要求的关键技术——超机动性。最后介绍国外有关机敏性尺度的研究情况和相应的绪论。  相似文献   

3.
纵向机动载荷设计系统是按国军标计算飞机纵向机动载荷的有效的系统软件,主要用于L8飞机及同类飞机的飞行载荷计算。该系统包含5个部分:(1)基本参数处理;(2)机动载荷计算;(3)压力分布计算;(4)严重载荷筛选;(5)实验修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些机敏性度量尺度,研究了它们的分类,并试图对轴向和俯仰机敏性进行量化。用了功率攻击参数和功率损失参数量化轴向机敏性;用了上仰速率和下俯速率量化俯仰机敏性。因此,本文所引入的和所研究的内容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机敏性时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第四代战斗机飞行品质及其试飞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强 《飞行力学》1996,14(2):17-23
在介绍第四代战斗机将采用的新技术的基础上,讨论了并提出了一些评定飞机飞行品质的新标准和相应的试飞方法及飞驾驶技术,以满足飞机过失速机动飞行和机敏性飞行试验的需要。这些标准和试飞驾驶技术概念清楚,操作简便,而且易于测量,适用于新一代战斗机的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6.
朱宇 《试飞研究》1997,(2):10-17
旋翼飞行器机敏性生存灵敏度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相对于机敏性变化的旋翼机生存灵敏度,目的是要鉴定有助于提高机敏性的那些性能参数,这些性能参数一经确定,许多在数就与具体的设计参数相关了,因此,研究了有不同的机敏性和设计重量的九种改型直升机设计。通常用战斗模拟分析结果检验机敏性,重量和生存力之间的折衷方案。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防科工委评选出“2003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1)“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2)秦山三期工程提前112天全面建成投产;(3)新型歼击机“枭龙”和高级教练机“山鹰”首飞成功;(4)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5)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在上海正式开工建设;(6)  相似文献   

8.
苏-37是俄罗斯最新研制的具有推力矢量控制的多功能、全天候、高机动性的空中优势战斗机.苏-37战斗机以其杰出的超机动飞行表演轰动了1996年范堡罗国际航空博览会.它不仅使用推力矢量完成了可控制的“眼镜蛇”机动.而且还能完成极小半径的空中筋斗(Kulbit)以及被称为“钟”(Bell)的机动动作.虽然它还是一种实验用原型机,但是它比美国/德国联合研制的X-31“增强战斗机机动性验证机”在1995年巴黎国际航展上的机  相似文献   

9.
自从1989年苏-27完成“布加乔夫·眼镜蛇” 超机动飞行动作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这种超机动飞行动作到底有没有实际使用价值.而苏-37完成了新的“库尔彼特” 斤斗(原地小斤斗)后,这种争论又进入到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第31届学术交流年会拟于2016年8~9月举行,该会议由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国防口飞行力学协作攻关办公室9510和总装备部飞行力学研究与学术交流小组联合主办,由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承办。一、征文范围:(1)飞行器(含固定翼、旋翼机、特种飞行器)飞行特性及飞行品质研究;(2)现代战机能力要求及典型任务动作(如超视距空战、敏捷性、过失速机动及近距格斗等)飞行力学问题研究;(3)人-机系统飞行品质及评价技术研究;(4)舰载机飞行动力学研究;(5)导弹攻击区及弹丸、弹头落点精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机载单站只测向定位最优机动求解算法,研究了基于最大方位角变化率准则下的观测机机动轨迹,得到理论上的最优定位机动,并结合实际运用,分析出两种近似最优的机动:“一”形(直线形)机动和S形机动,通过仿真,验证了这2种机动方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等效于最优机动,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战术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超机动性”和“过失速机动性”的新概念。 所谓“超机动性”是指战斗机在迎角超过最大升力迎角以后控制侧滑执行战斗机动的能力。 “过失速机动性”是指在“失速后”仍能充分控制飞机机动作战的能力。它涉及迎角大于最大升力迎角后的大迎角机动。 要实现超机动性或过失速机动性需要汇集多方面的技术发展成就,使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先进的战斗机武器系统,取得空中优势。  相似文献   

13.
马玉香 《试飞研究》2000,(2):2-10,19
本文介绍一套固定翼飞机操纵品质验证机动动作的制定。首先回顾了过去25-30年重大的飞机操纵品质研究,并且汇编和分类列出了有关的飞行试验机动作。通过使用一种面向任务的方法,根据要求的精确度和进取性对机动动作进行了分类。根据这种汇编,用现有的、经过改进的和新确定的机动动作制定了一个初步的验证机动动作集。目的是在试飞环境中尽可能多地评价这些机动动作。为此,采用了一项投资计划和许多“附属”计划来评价各种不同的机动动作。本文概述了这些计划的最主要方面。另外,详细描述了一个典型机动动作-探管锥套式空中加油机动动作的制定。由于这项计划的限制,不可能在合适的试习环境中评价所提出的全部机动动作,文章最后概括了计划的完成情况和对未来试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多跑道机场日益增多,研究此类机场机动区滑行道运行方案的优化设计及评估方法,对促进机场场面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给出多跑道机场机动区滑行道运行方案“固定、单向、顺向、循环”的设计原则,以及面向平行跑道隔离运行场景的“单侧运行”和“双侧运行”滑行道运行方案设计范式;基于“航班备选滑行路径库”和所给滑行道运行方...  相似文献   

15.
李中华 《飞行力学》2000,18(1):54-57
依据机载测试记录和飞行体会,介绍了Su-27飞机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的动作过程,完成该机动的条件、驾驶技术要领、动作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讨论了过失速机动的战术意义。可供从事过失速飞行试验。战术机动动作研究的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种典型过失速机动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飞机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出发,结合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三种典型过失速机动(“眼镜蛇”,尾冲,Herbst机动)的数值仿真,主要研究了每一种机动的操纵规律;失速迎角后大迎角不对称气动力和力矩及气动迟滞对完成过失速机动的影响;推力矢量在实现过失速机动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对不同初始飞行状态也给予了讨论.仿真结果表明:推力矢量是实现过失速机动的有效手段;在设计操纵规律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到不对称气动力矩的影响;气动迟滞、进入速度对过失速机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企业     
六○八所“三大规范”编制工作进展顺利我所高度重视“三大规范”编制工作,为保证按合同规定的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编制任务(共76项),我所采取了以下措施:(1)成立以所长李上福为主任的“三大规范”编制委员会和以标准化人员为主的规范编制办公室;(2)聘请7名已退休的老专家为常务编委,对承编单位编制的规范进行技术把关;(3)将“三大规范”编制项目列入所年度综合科研生产计划,所内自筹部分资金作为编制“三大规范”的补充经费;(4)规范编制办公室与各承编单位签订了规范编制合同,明确了各承编单位的责、权、利,并落实到人;(5)由所总质量师陈豪…  相似文献   

18.
陶涛  王培德 《航空学报》1993,14(1):27-34
 通过对目标的不确定机动分析和对不确定机动的模式分类(非机动、临界机动、弱机动、强机动),建立了一种新的目标状态自适应估计器——交互作用的双自适应模型估计器。它通过具有机动识别特性的二阶自适应模型和具有机动水平特性的三阶自适应模型,以及它们之间交互作用自适应组合方式的结合,达到了跟踪估计目标各种运动的“全面”自适应能力。应用新估计器对目标的5种基本运动进行了Monto-carlo仿真。仿真表明,它具有所期望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机动目标“当前”统计模型与自适应跟踪算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周宏仁 《航空学报》1983,4(1):73-86
本文提出机动目标“当前”统计模型的概念并建议用修正的瑞利-马尔科夫过程描述目标随机加速机动的统计特性。文中指出了在机动目标运动模型中状态(机动加速度)估值与状态噪声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机动加速度均值及方差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一维和三维的情形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仅对目标位置进行观测的情况下,这类自适应估值算法无论对高度机动或无机动的目标均可绘出较好的位置、速度及加速度估值。  相似文献   

20.
陈毅  侯磊  林荣洲  杨洋  陈予恕 《航空学报》2022,43(1):395-405
以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高低压转子双频不平衡激励、中介轴承间隙以及机动载荷,通过Lagrange方程,建立了水平盘旋机动飞行环境下双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双转子系统的主共振特性,分析了水平盘旋机动载荷对双转子系统主共振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机动飞行环境下中介轴承间隙对双转子系统主共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转子系统存在振动突跳和双稳态等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水平盘旋机动载荷增大会对双转子系统产生“刚度增强效应”,中介轴承间隙增大会对双转子系统产生“刚度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