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印制电路板环境应力筛选试验要求,为减小夹具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以电路板尺寸、筛选效率以及固有频率等为约束的电路板工装设计优化方法,并以某型电路板为例进行电路板工装设计与迭代优化;继而开展模态仿真分析验证了工装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设计工装振动特性并固化电路板环境应力筛选测试方案,采用设计工装及固化方案完成电路板随机振动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工装的一阶固有频率高于试验规定频率上限,满足工装夹具刚度特性要求。通过合理装夹和调整传感器布局等可使得电路板安装位置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及均方根值满足GJB 1032A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
多星分离是一箭多星成功发射之关键技术,为保障卫星在轨顺利分离,需要在地面开展相关的分离试验及其仿真验证。本文针对带橡胶夹层的卫星自旋分离过程,进行了卫星分离地面试验方案设计和数值仿真。首先,给出了卫星分离地面试验设计方案;其次,采用自然坐标法分别对不带工装和带有工装的在轨卫星分离过程进行动力学建模及动态仿真分析;最后,研究了卫星-工装整体动力学建模及分离过程中带工装结构和不带工装结构对卫星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量级随机振动试验提出了一种利用工装谐振原理在振动台上实现高量级振动的试验方法。首先在理论上分析振动台系统的圆盘工装的振动特性,利用谐振原理设计了结构响应放大装置,并在理论上分析了该装置的结构响应放大的可行性,最后应用该装置成功完成了伺服机构高量级步进随机振动试验,验证了其在高量级随机振动试验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王鹏  王亮 《火箭推进》2012,(1):57-61
主要介绍了应用UG三维软件进行工装一键设计的思想,并结合工作实际详细地阐述了某一类结构相似、尺寸不同的被加工零件的工装从模型到图纸一键设计的整个过程以及这种设计理念为工装设计带来的高效、便捷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态法L形工装结构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形工装常用来转接被试结构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冲击试验。首先通过模态试验获取L形工装固定于振动台状态下的模态频率、模态振型及模态阻尼比,然后建立、修正L形工装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态法对L形工装进行冲击响应谱试验的仿真模拟,并根据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差异对模态阻尼比作进一步的调整。从调整后模型冲击环境下的加速度响应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结果来看:修正后的L形工装动力学模型可以正确预示冲击响应谱试验的响应。最后,通过对在不同位置安装有被试结构的L形工装进行冲击仿真分析,得到结论如下:为避免过试验或欠试验,保证被试结构所承受的冲击响应谱与试验条件一致,建议把控制点移到被试结构安装处。  相似文献   

6.
浅议多芯片焊接工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微波功率多芯片真空焊接试验用工装(2Z-6P)设计为例,阐述了工装功能构件设计思路及其关键细节。提出了依据TRIZ冲突解决原理,在明确设计的输入、输出要求的前提下,分析了工装设计的构成要素,从中梳理核心冲突要素,再寻求具有针对性的冲突要素有效解的实效方法。展示工装工程验证结果,旨在于促进精密工装设计水平提升和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卫星结构模型,开展基于实测卫星结构加速度的卫星基础激励和星-箭连接界面动载荷反演试验研究.首先,根据卫星结构和试验条件,设计了用于测量星-箭界面传递载荷的工装;其次,基于卫星结构模态试验和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获取了卫星结构的高保真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开展基础激励下的卫星结构模型振动试验,利用动载荷识别技术获取振动...  相似文献   

8.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振动工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提出了惯导系统振动工装设计方法,使用UG软件建立振动工装的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振动工装进行了模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振动工装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星冕仪的成像性能,文章针对中国空间站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CPI-C)的光学基板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首先,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方法获取光学基板的最优结构设计方案;然后,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评估;最后,对试验工装夹具进行设计,并试验测试加工完成的光学基板的力学性能。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光学基板重8.6 kg,轻量化率为70.19%,一阶固有频率为322.46 Hz;试验工装和光学基板耦合后的一阶固有频率为269.63 Hz(>150 Hz)。以上表明光学基板的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能够用于CPI-C模块。  相似文献   

10.
微振动试验中为了模拟航天器的在轨自由边界,需要建立具备大承载低刚度的试验工装。文章提出一种简化的航天器与微振动工装组合体模型,引入考虑初始变形的模态分析理论对组合体模态频率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将某型号卫星微振动试验工装设计指标与试验测试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简化后的组合体模型计算得到的准刚体模态频率与实测值相近,简化模型提供的第六阶频率计算误差仅为0.3%,从而验证了分析模型与校核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隔舱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刚  康健 《航天器工程》2008,17(5):32-37
采用有限元方法、结构灵敏度分析技术及序列线性/二次规划方法进行隔舱减重优化设计。文章叙述了优化模型的确定、载荷工况及边界条件的选取,对优化设计中用到的敏度分析方法和优化算法进行了简介;对设计方案选取,优化结果的比较进行重点论述。通过分析验证及试验验证表明,隔舱结构减重优化设计效果显著,优化设计在航天器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振动台是振动试验系统的主体结构。文章以某大型振动台结构设计为例,探讨了有限元法在振动台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工程实践表明,有限元法在大型振动台结构分析设计中,可以解决复杂结构的力学计算问题,有助改进结构设计,提高振动台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星载感应式磁力仪电控学箱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感应式磁力仪电子器件在轨运行期间具备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承受卫星发射过程中的载荷冲击,需设计散热性能优异、力学性能良好、抗辐射的感应式磁力仪电控学箱。文章综合考虑电控学箱的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和热设计,各系统设计同时进行,交互协调优化,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热、力学仿真分析对设计方案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电控学箱在热设计和结构设计上均满足相关设计指标要求。文中所探讨电控学箱设计方法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的设计研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半流伞是一种典型的超声速减速伞,结构设计和气动特性分析是研究其工作性能的基础。文章结合某超声速减速伞设计实践,论述了超声速伞型的选择和半流伞结构设计方法。通过低速风洞试验、高速风洞试验和高速飞行投放试验,对半流伞气动特性、开伞特性及最大开伞动载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半流伞的摆角参数和阻力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半流伞超声速段阻力系数减小是前置体尾流效应、伞形状变化及充气不稳定等综合因素造成的。火工动力开伞与倒拉法程序结合是开伞程序设计的关键。由于颤振和气动热的影响,超声速段开伞动载计算与亚声速段有明显不同。研究结果对超声速伞的稳定减速机理、结构优化设计和性能试验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相关标准对于具有主动热控的星载CCD相机单机热真空试验方法一直没有明确定义,相机在试验中的温度设置值如何确定是其关键问题。文章认为此值应与相机的热设计温度范围相同;如果不以温度作为验证热设计的唯一条件,那么相机的热设计也可以同相机结构、光学设计一起,在真空热环境条件下,对相机进行光学性能检测验证。可以通过相机的热真空试验,一方面验证相机的温度适应性;另一方面,设置相应的真空热试验工况,通过光学性能检测来验证热设计。从而减少相机的热平衡试验项目,简化了研制流程。在实施过程中,为了解决相机的光学窗口热流模拟的困难,可在相机光学窗口正对、具有一定距离的位置设置反射镜,并在其背部和周边设置加热回路。文章最后结合某CCD相机的应用实例对相机的真空热试验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国际空间站”系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嵬娜 《航天器工程》2012,21(2):94-100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分析了"国际空间站"系统设计的特点和不足,其中包括重视成熟技术和冗余设计,众多系统故障暴露出技术薄弱性,机器人系统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以及许多先进技术规划未能实施;提出了发展中国空间站的启示与建议,如借鉴国外协力合作系统先进设计经验和科学评估安全性方法,权衡技术继承性与先进性,注重空间站系统设备的设计、维修、机器人开发和延寿问题。  相似文献   

17.
鉴于火工装置研制现在缺少一套完整的可靠性设计、试验、评估方法与程序,文章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总结了一套方法和程序,主要介绍火工装置可靠性模型,各个环节的可靠性设计、试验方法,并叙述了现型号使用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器初样研制阶段的系统级地面试验是为了充分验证系统总体设计的正确性以及技术要求和指标要求的满足情况,以此完善和修正系统总体方案。文章给出载人航天器初样的试验规划、试验方案、试验流程等,为后续载人航天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 离心机设计(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 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计算方法;下篇通过一个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制报告作为实例,提供读者进行具体设计时参考。 文中,作者对多年累积的技术资料与实践心得进行了系统整理与归纳,力求梳理出一条研制稳态加速度模拟用离心机的设计思路与实用程序,使其兼具资料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该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将有一定启发与助益,对其他类同设备设计也有某些触类旁通作用,对该专业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作为参考读物。 文章主要探讨的对象是中型、大型、特大型航空航天离心机,土工离心机和载人离心机。 在第7章中介绍了离心机半径、功率、结构布置、实验室建设等总体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心机设计(1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3篇10章详细介绍了稳态加速度模拟试验设备——离心机的设计.上篇对稳态加速度环境及其效应、试验方法和相关标准作了阐述;中篇(上)系统介绍国内外该类离心机发展的基本历程、概貌及典型离心机结构细节,并对其适当予以小结与点评;中篇(下)对离心机运动学进行基本理论分析,研究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问题,提出离心机设计原则及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