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佳力 《国际航空》2004,(9):57-59
30多年来日本发射了70多颗不同卫星,其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日本自行研制的H系列火箭的主要性能可以同欧美国家的运载火箭媲美;日本参加了国际空间站项目,负责建立空间实验舱;日本于1998年发射了"希望"号火星探测器,虽未获得成功,但显示了深空探测技术的实力。2003年,日本多次航天发射失败,航天业受到重创,迫使日本重新审视航天开发政策,调整航天机构和启动载人航天计划  相似文献   

2.
据塔斯社莫斯科1月16日消息,苏联已用一枚火箭发射了六颗卫星。这些卫星将继续用于空间研究。苏联最高记录是一枚火箭发射八颗卫星。  相似文献   

3.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50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了21世纪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即充分利用和改进现有火箭发动机,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提高性能和适应性;研制和发展新型可重复使用的先进的火箭发动机,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预研,以适应人类开发空间资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推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50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历程,展望了21世纪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即充分利用和改进现有火箭发动机,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提高性能和适应性;研制和发展新型可重复使用的先进的火箭发动机,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预研,以适应人类开发空间资源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15日,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用8号HZ大型火箭发射MTSAT卫星。火箭发射约4分钟后第一级火箭主发动机停火,第二级火箭虽已点火,但不能正常工作。为保证安全,火箭发射7分41秒后发射站发出指令,火箭在约46千米高空处自爆落人海中,其卫星失踪。HZ是日本国产化大型双级火箭,直径为4米,全长为50米,重约260吨,能将重2吨的卫星送人预定的同步轨道。该火箭的承包商主要是三菱重工、尼桑汽车、石川岛播磨重工、川崎重工等。开发费用2500亿日元。1994年1号HZ发射成功,1998年…  相似文献   

6.
简讯     
韩国将建卫星跟踪地面站2005年7月14日,韩国科学技术部宣布,将在该国最南部的Jeju岛建一卫星跟踪地面站。这是韩国为具备本土的航天发射能力,近日推出的又一举措。Jeju岛的地面跟踪站获得了330亿韩币(3千万美元)的经费支持,将于2006年建成。届时该地面站将可跟踪高度为3000km的卫星,可接收2000km外的卫星信号。2003年,韩国批准了1500亿韩元,用于建设Goheung火箭发射场。该火箭发射场位于韩国本土的南部海岸。目前运载火箭正由韩国宇航研究院开发,该火箭可将重100kg的卫星送入低地球轨道。韩国的首次发射计划暂定于2007年。Spacenews2005年…  相似文献   

7.
11月5日,日本在用自制的HZ火箭发射一颗多功能卫星时,在火箭升空3分59秒后,第一节火箭的主机比预定时间提前2分钟停止运转,当第一节火箭分离后,机体位置、速度等一切数据突然消失,卫星无法进人预定轨道,地面控$忡心不得不下达指令将第二I节主机引爆。在日本航天史上,被迫引爆主机尚属首次,这次发射失败造成的损失达3。36亿美元。HZ火箭是日本宇航界花费了10年0血、耗资近26亿美元自行研制的,火箭全长50米、重260吨,能够把重2吨的卫星送人太空,自1994以来已连续5次发射成功,但在今年2月的一次…  相似文献   

8.
《航空动力学报》2011,(8):1921-1922
2011年7月26日至30日,受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委托,由湖北三江航天江河有限公司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承办的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本次专业委员会新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相似文献   

9.
欧洲航天部门正努力争取尽快使“阿里安”5的一揽子改进计划得到批准,以便使这一重要的运载工具不致于在与美俄火箭项目抢占发射服务市场的竞争中被甩到后面.通过这些改进将使“阿丽亚娜”5的有效载荷能力提高,同时也能使其用于发射非静地轨道通信卫星.如果这些改进不能尽快落实,这种火箭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一些新型或改进型火箭的竞争能力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 (NASAD)对CCSDS文档传输协议 (CFDP)进行了研究。从 1 998年初开始 ,NASDA一直参与并支持CCSDS 1F小组的文档传输协议研究。作为CCSDS研究活动的一部分 ,NASDA进行了一系列由NEC东芝空间系统公司支持的CFDP实现活动。对CFDP的研究有两个目的 :一是作为CCSDS的成员机构对CCSDS的标准化进程做出贡献 ;二是在空间与地面数据系统中建立文档传输和处理方式。NASDACFDP软件已经对CCSDS做出了贡献 ,该软件与其他空间局开发的软件一起用于评估CFDP指标。NASDA开发了两种测试工具。一种是用于空…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NASDA自 1969年创业就开始研制运载火箭,以支持日本应用卫星和一些实用的航天技术研制计划。N-1、N-2 是日本的第一批火箭,它们是以转让给日本的美国德尔它火箭技术为基础的,GTO 有效载荷分别为260kg和680~715kg。1975~1978年,日本共发射了15枚N系列火箭。  相似文献   

12.
美国航天局8月30日晨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2颗卫星,用于研究地球上空的辐射带——范艾伦带。美国东部时间当天清晨4时05分(北京时间16时05分),2颗卫星在一枚宇宙神V-401火箭的运送下升空。78min后,首颗卫星与火箭分离,又过了约13min后,第2颗卫星也与火箭分离。  相似文献   

13.
戴耀松 《推进技术》1986,7(4):69-69
将来空间运输的许多计划曾对先进的氢和碳氢发动机用于单级入(SSTD)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另外,空气喷气发动机具有比火箭发动机高得多的比冲特性,用它作为将来空间运输体系的动力一直就有浓厚的兴趣.最近,英国航天局的HOTOL-计划就采用了这种动力装置.不久的将来,用火箭-空气喷气发动机推进系统发射飞行器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对测量与控制的要求,设计了一套用于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数据采集与控制的便携式测控系统.测控系统硬件基于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开发,集测量与控制功能于一体,便携性好,通用性强;软件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LabVIEW编程环境开发,人机交互界面友好,通用性强,可扩展性好.该测控系统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多次发动机地面试验,能满足多种类型的火箭发动机试验对测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2008年7月7日,“阿里安”-5火箭将2颗通信卫星——ProtoStar I和BADR-6送ty 轨道。火箭有效载荷能力达8639kg,其中,2颗卫星重7530kg,其余为集成硬件和SYLDA5多卫星分配系统。  相似文献   

16.
士元 《国际航空》2001,(12):57-58
日本很早就有N—1、N—2和H—1等多种火箭,但因性能差,未能进入国际市场。H—2火箭多次发生发射故障,使日本航天业蒙受极大打击。最新研制的H-2A火箭虽然也多次发生故障,但日本始终坚持下来,最后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7.
日本将第七枚H-2A火箭的成功发射看作是其航天业重新崛起的契机,希望以此次的发射成功向世界显示日本航天界依然是世界商用火箭发射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但是其火箭的不稳定性已为世人共知,单靠这一次的成功并不能改变太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一批火箭的设计、试验,测量和分析工作失配状态,从综合利用诸火箭的空间和地面测量数据出发,给出了估计批火箭的精确度(主动段)、综合数据处理以解算诸火箭的轨道参数(含自校正)和各测量系统精确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可进一步用于推知未射火箭及其测量的精确度。还能算出未射火箭制导系统硬设备应予校正或改进的各误差值,以便消除落点系统偏差,提高火箭精)确度。此外,解决了火箭与测量中,严重存在的以下重大系统工程问题,即:如何最充分和有机地利用一切有用测量信息,以便最大限度和有效地满足各方面迫切需要。该方法对于测量要求论证和火箭飞行方案制定等工作,也将颇具启发性。文内分析和比较了对火箭逐一处理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误差模型(系统误差的随机性)的概念;为适应多枚火箭的综合数据处理,推广了EMBET方法(轨道的最佳估计);还给出了本文所用测量精度估计的许氏(许宝(马录))模型的形式及其解。本文是《运载火箭制导遥测系统和外测系统数据综合利用方法》的深入和推广,除计算量大(若对五枚火箭,按每秒输入一点数据进行计算,约需30万原始数据)之外,是宜于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德国在现代火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与其他国家一样,均始于二十年代初,当时的目的都纯粹是为了“实现宇宙航行”这一“伟大目标”。 作为德国现代火箭技术之先驱,有必要提及赫尔曼·奥贝尔特教授和马科斯·法利亚。前者致力于液体火箭的开发。1930年试验成功以液氧和石油燃料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后者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从事火箭推进汽车之研究,并在同一年试制成功以液氧和乙醇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10月10日,日本成功地利用火箭将不携带发动机的小型无人超声速试验飞机发射升空,飞机在2万米高空以2倍声速的速度滑翔,并成功着陆。人类高速飞行的梦想也再一次插上了翅膀,翱翔蓝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