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入遥测信道是一个变参信道。它明显地存在不同深度和不同速率的衰落现象。造成再入遥测信道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弹头运动造成传输媒质特性的动态变化。本文将多径衰落信道的基本理论运用于再入遥测。分析表明,除恒参信道中的加性噪声外,乘性噪声对再入遥测系统的设计具有更大的影响。因此,基于恒参信道的传输理论不能简单地用于再入遥测,特别是再入遥测的传输速率受到很大限制,从而给再入遥测系统带来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再入遥测的“黑障”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国外在战略武器的研制过程中就发现地-地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时,无线电遥测信号有严重的中断现象,此即文献中所说的“黑障现象”。美国在1957年就公开报道过导弹飞行试验的黑障问题,随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变质心控制方式的再入弹头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鹏  周凤岐  周军 《航天控制》2007,25(2):16-20
弹头变质心机动控制是通过移动弹头的质心位置,利用气动配平力矩改变弹头的飞行姿态和攻角,从而可实现弹头机动控制。本文在推导变质心弹头的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方程组的特点并结合弹头再入过程中的气动、速度等参数变化规律,给出了变质心弹头再入过程中宜采用的控制模式,为变质心弹头控制律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的“再入微波综合测量系统”是一个在飞行器上采用一个载波调制若干种不同特点的测量信号以完成遥测、外测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无线电再入测量系统。再入微波综合测量系统能完成飞行器再入时的常规信号、触地信号及特快波形的遥测任务。飞行器上的发射机实现FM/AM双重调制,它除了完成规定的遥测任务外,能同时用于再入段,特别是10km高度以下的外弹道参数测量。为了确保工作可靠,不论是再入遥测或外测,地面站都不采用跟踪。再入微波综合测量系统的提出,使再入遥测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提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望在再入测量以外的其它某些测控领域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再入弹头非对称气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六自由度弹道方程数值模拟了再入弹头非对称气动力和非对称静、动导数对弹头滚转异常的影响;阐述了非对称气动力及非对称静、动导数产生的机理。本文利用作者建立的近似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典型的非对称再入弹头的气动力,定性分析了非对称气动力随弹头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再入弹头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中从再入大气层弹道导弹弹头运动的解析解着手,找出了在再入点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弹头运动状态的唯一因素是弹头的弹道系数。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弹头伴随重诱饵的方法,按此方法设计锈饵,可使得在整个再入段,诱饵即使不带小型发动机调整姿态,也能保持与弹头相同的运动状态,以此达到掩护弹头突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2)弹头机动再入技术白杨-M 弹头的核爆炸失效距离为0.5km,显著提高了抗核爆炸拦截的能力。同时,俄罗斯还多次称,白杨-M 弹头具有机动再入能力或特殊飞行弹道,使国  相似文献   

8.
洲际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经受着严重的气动加热和气动力的作用,端头周围附面层空气温度通常高达10000°F以上,这样高的温度,再加上表面的气动剪切力,就造成了极为严峻的再入环境。为保护导弹弹头内部的主要部件,必须采用烧蚀热高和热结  相似文献   

9.
传统再入遥测系统采用点对点信号采集传输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数字化遥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并可在一体化设计中促进系统整体性能提升。介绍1553B数据总线技术在再入遥测系统中的应用方案,并对遥测系统方案中的重点技术环节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再入遥测技术的特征,再入遥测系统应具备实时信号处理的能力和切换工作模式的能力。文中用FPGA控制数据通道,选择PCI作为再入遥测系统与计算机的接口,用浮点DSP实现信号的实时处理。经过仿真测试,该方法符合再入遥测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饶彬  肖顺平  王雪松 《宇航学报》2011,32(8):1813-1818
基于微波暗室静态测量数据,结合弹道学理论,分析了战术弹道导弹(TBM)弹头在再入段的运动学特性和电磁散射特性。研究表明,典型战情下再入舱的RCS比弹头目标的RCS大10~30dB。当采用LFM波形时,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旁瓣遮掩效应,即脉冲压缩后末修舱的旁瓣会遮掩邻近微弱弹头目标的主瓣,导致弹头漏检。从理论和仿真的角度分析了相关设计参数(例如带宽)以及伴随物相关参数(速度、相对距离、相对RCS等)对弹头目标CFAR检测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改善检测性能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2)弹头机动再入技术白杨M弹头的核爆炸失效距离为0.5km,显著提高了抗核爆炸拦截的能力。同时,俄罗斯还多次称,白杨M弹头具有机动再入能力或特殊飞行弹道,使国外目前研制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难于拦截。美国空军声称,根据其对白杨M各次飞行试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2 Mb/s遥测信号的锁相调频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再入遥测系统将要应用2Mb/s遥测信号的调频技术,这些技术包括锁相调频方案、调频特性分析以及S波段压控振荡器和晶振参考源的调频电路。文中简介锁相调频方案的构成及其电路,其次,对调频特性进行数学分析,指出特性成为平坦直线的条件,给出有关的电路。结果表明,两点注入式锁相调频电路具有平坦的宽带调制特性,适用于2Mb/s再入遥测系统的调频发射设备。  相似文献   

14.
基于PCI总线的PC机再入遥测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再入遥测的特点 ,提出基于 PCI总线和 Windows平台的 PC机再入遥测站的体系结构 ,重点对其关键技术即多通道高速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存储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詹氏防务周刊》1985年1月19日报道:据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消息:五角大楼正在研究未来可能实现的各种系统,其中包括先进战略导弹系统(ASMS)计划中的机动再入弹头。为了对付苏联可能的反弹道导弹防御,及在未来攻击苏联超级加固的关键指挥中心,五角大楼认为,继续研究机动弹头是深谋远虑的行动。美国将利用研制 Mk500弹头和试验高级机动再入弹头(AMA-RV)所取得的经验来制订这项研究计划。海军研制的 Mk 500是用于近期作战时代替“三叉戟”I的 Mk4弹头的,以躲避反弹道  相似文献   

16.
双锥弹头在阿诺德工程研制中心的超音速风洞中完成了52个再入弹头鼻锥模型的模拟试验,试验条件是:马赫数10,模拟高度134,000英尺,攻角从-16°~ 16°。试验目的是建立数据库,以支持研制双锥弹头的初步计划,并确定出前锥和后锥连接部位的最佳锥角,以寻求最有利的气动外形。 ABRV弹头在ABRES计划中,安排了4次战略导弹先进弹头的飞行试验,以鉴定弹头所采用的新技术,第二次试验已于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字仿真的再入飞行器滚转异常边界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英  陈士橹 《宇航学报》1997,18(1):18-22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仿真的再入弹头滚转异常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即:首先给出可精确描述考虑各种气动力(矩)系数、各种干扰源作用时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针对各种干扰源及其组合作用,对某弹头的滚转异常现象作了大量的数字仿真。文中采用一种拟合方法,妥善处理了这些仿真结果,拟合出该弹头滚转异常边界条件的近似解析式  相似文献   

18.
高级机动弹头末制导装置开始工作时对弹头飞行速度和姿态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增加了内点约束,从而使机动再入弹道设计问题成为具有内点约束和终端约束更复杂的最优控制问题。利用遗传算法求解该问题,用多段插值方法进行染色体设计,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思想的罚函数和适应度函数来处理各种约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遗传算法效率高,对初值不敏感,能搜索到全局最优解。所设计的再入机动弹道能满足机动弹头对姿态、热流和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利用标准轨迹和遥测数据进行再入动作高度的推算方法 ,即采用落点修正后的标准轨迹作为高度 -时间标尺 ,根据遥测得到的动作时刻数据可完成相应的动作高度推算 ,并对该方法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再入是指飞行器重返稠密大气层,再入高度通常考虑为90公里。低于这个高度时,必须考虑气动阻力和气动加热,在这高度之上遇到的阻力或气动热可以忽略。弹道式导弹上升期间速度逐渐增加,但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大气密度迅速降低;而在再入期间,导弹弹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