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NASA网站2017年12月19日报道,利用已在ISS上成功验证的微型基因扩增仪(miniPCR)和纳米孔测序仪(MinION)设备,空间中的基因-3(Genes in Space-3)实验首次在国际空间站(ISS)完成了从微生物样品制备到基因测序的完整微生物鉴定流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能够实时鉴定ISS上的微生物而无需将其带回地面进行鉴定,将改变空间探索过程中的微生物学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6月5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新型激光通信设备成功地从"国际空间站"(ISS)向地球传送了一段高清视频,此举将有助于极大提升未来深空任务的通信传输速率。回顾21世纪以来空间激光通信领域整体发展情况,欧洲和日本频繁开展多项演示和试验计划,俄罗斯也在2012年首次实现了"国际空间站"到地面的星地激光通信试验,而美国在演示试验方面稍显沉寂。自2013年底开始,美国开展多次星地激光通信试验,最长通信距离近  相似文献   

3.
正自1998年11月"国际空间站"(ISS)第一个基础组件—俄罗斯曙光号(Zarya)功能货舱成功发射以来,ISS已成功在轨运行近21年,目前计划延期运营至2024年,并对站上设备进行全面评估,研究其是否具备延期工作至2024年以后的可能性。ISS俄罗斯舱段现阶段仍处于建造之中,目前由五部分组成,后续计划再发射3个舱段,对现有舱段进行补充,待ISS退役后,俄罗斯计划以部分在轨舱段为基础建造本国独立轨道站。为充分开展在轨应用,俄罗斯在ISS建造之初便制定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计划开展的科学应用研究与实验长期规划》,确定了十个研究领域,此后不定期对规划内容进行更新,用以指导ISS俄罗斯舱段开展应用研究。俄罗斯发布的2018年版科学应用研究与实验长期规划中明确了六大研究领域,同时公布了299项计划开展及已经完成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4.
正1整体概况"国际空间站" (ISS)是由美国、俄罗斯主导,共有16个国家参与建造和运行的大型国际合作空间基础设施,是目前在轨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支持微重力环境下的科学实验和长期的人类活动。自1998年正式开始建站以来,ISS已成功在轨运行二十余年。ISS于2011年基本完成大规模组件的组装工作,后续继续部署少量舱段进一步扩展其在轨能力。其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5.
徐清 《国际太空》2013,(9):29-32
欧洲气象卫星是从研制静止气象卫星起步的,目的是观测欧洲区域复杂的天气变化,现已发展了两代,正在研制第三代。1概述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的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有7颗:第一代气象卫星-1~7(MFG-1~7),其中,1977年11月,欧洲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第一代气象卫星-1升空。"第一代气象卫星"的主要有效载荷为可见光和红外成像仪(MVIRI)、数据收集平台(DCS)和气象数据分发(MDD)。可见光和红外成像仪首次在静止气象卫星上获得水汽图像,每帧图像成像时间25min。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世界载人航天活动有一些新的亮点,但也发生了2次重大事故。美国除了在"国际空间站"(ISS)首次试验成功3D打印,恢复暂停了1年多的太空行走,以及发射商用载货型"龙"(Dragon)飞船外,商用"天鹅座"(Cygnus)货运飞船也开始正式执行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其"猎户座"(Orion)飞船的首次成功发射在全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天鹅座"货运飞船和太空船-2(Space Ship Two)亚轨道空间旅游飞行器各出现了1次发射爆炸  相似文献   

7.
正11月3日,俄罗斯联盟2-1b/"弗雷盖特"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一颗格罗纳斯-M型导航卫星,代号"宇宙"2529。卫星由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建造,发射质量1415千克,设计工作寿命7年。截至本次发射前,该系统共有26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23日,欧洲QB50项目8颗立方体卫星成功搭乘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进入太空,至此完成规划的第2批QB50立方体卫星的发射。此前,在2017年4月18日,28颗QB50立方体卫星搭乘美国宇宙神-5(Atlas-5)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由轨道-ATK公司的"天鹅座"(Cygnus)货运飞船运抵"国际空间站"(ISS),陆续利用立方体卫星部署装置释放入轨。QB50项目将开展迄今最大规模的地球大气低热层多点原位探测。  相似文献   

9.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6):648-648
<正>欧洲空间局(ESA)于2017年7月27日发布研究概念征集文件,邀请欧洲科学界就拟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的深空门户(DSG)近月载人空间飞船上开展的研究提出建议,并围绕该平台可能提供的科学研究机遇以及为了开展科学研究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咨询。ESA提出,深空门户是国际空间站(ISS)各合作国航天局正在筹备中的战略性平台,将作为在近地轨道以远开展载入深空探测的下一步,有望在21世  相似文献   

10.
正2024年"国际空间站"(ISS)即将结束运行,尽管美俄两国都有延长其寿命的意愿,但专家们已经开始思考后"国际空间站"(ISS)时代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201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出建设现代化美国近月空间站的想法,希望以此来取代"国际空间站",成为下一个载人航天发展平台。自2017年以来,NASA一直在研究月球轨道站的概念,起初近月空间站名为"深空之门"(DSG),NASA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5日,欧洲航天局(ESA)的"凡尔纳"自动转移飞行器(ATV)成功脱离了"国际空间站".这次任务的成功为欧洲太空探索奠定了基础,欧洲必将在该领域大踏步迈进.  相似文献   

12.
欧空局(ESA)、欧洲委员会(EC)以及欧洲航行安全局(Eurocontrol)三方,在"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GNSS)的开发协调上取得了具体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4月2日,由欧洲萨瑞航天中心(SSC)负责研制的"碎片移除"(Remove Debris)试验卫星搭载猎鹰-9(Falcon-9)火箭上的货运"龙"(Dragon)飞船运送至"国际空间站"(ISS)。2018年6月20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使用空间站实验舱遥控机械臂系统成功在轨释放Remove Debris试验卫星,试验卫星也成功  相似文献   

14.
1 有惊无险 □□2003年5月4日莫斯科时间清晨06∶11,俄罗斯联盟 TMA-1飞船返回舱载着“国际空间站”(ISS)第6批常驻考察组成员(俄罗斯的N.Budarin, 美国的K. Bowersox和D. Pettit)在哈萨克斯坦降落,但是偏离了原定着陆地点约500km,救援队在他们着陆后2h才到达着陆地区。由于有  相似文献   

15.
江燕 《国际太空》2006,(3):21-24
1引言 欧洲航天局(ESA)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欧洲和平与科学目的开展欧洲国家之间的航天研究与技术合作"的方针,将空间探测放在重要位置.自1970年代以来,完成了多项太阳系内天体的探测,取得的成就可与美俄比肩.  相似文献   

16.
正ESA网站2018年2月7日报道,ESA与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Airbus)就巴托洛梅奥商用研究平台(Bartolomeo)的制造、发射和管理事宜签署"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协议。该平台将于2019年5月发射,安装在ISS哥伦布号(Columbus)舱外部Airbus投资4000万欧元用于平台研发、建造和发射,ESA负责将平台安装到ISS。Bartolomeo将搭  相似文献   

17.
<正>3月31日,俄罗斯"呼啸"KM型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信使"M11~M13民用通信卫星和一颗军事卫星。"信使"M11~M13是"信使"D1M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第11~13颗卫星,由信息卫星系统(ISS)-列舍特涅夫公司研制。该系统拟由12颗卫星构成星座,用于俄偏远地区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为存储-转发式系统。"信使"M卫星采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空间站"(ISS)运营期,如何有效地利用其实验载荷,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用并回馈社会,同时减少对国家财政资助的依赖,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空间科学促进中心(CASIS)作为美国航天局授权管理"国际空间站"美国国家实验室的非盈利性组织,自2011年运营以来,在"国际空间站"实验项目的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世界航天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的世界航天活动比较平稳.其中美国、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都有一些亮点,尤其是美国航天飞机恢复建造"国际空间站"、第1位太空女游客上天和欧洲斯玛特-1探测器撞月等活动,在全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过,俄罗斯和印度的航天活动因失败蒙上了一些阴影.  相似文献   

20.
国际空间站 (ISS)是有史以来的第 10个空间站 ,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空间站。目前处在边建设边利用阶段。空间生物科学技术是空间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开展其研究也是进行载人空间活动的一个主要因素。美国航宇局 (NASA)将在 ISS上进行生物科学技术研究 ,为此提出了其全面计划 ,该计划涉及生命科学与微重力科学两个领域。1 生命科学领域该领域的计划分为 6个方面 :基础生物学、重力生物学与生态学、生物医学研究与防护措施、空间生理学、三维肿瘤组织培养和离心机生活舱。1.1 基础生物学计划该计划支持基础生物学研究 ,从亚细胞、细胞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