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色星球黏土起源有新解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通过演化模型发现,火星黏土可能由火星岩浆海冷却期间释放的稠密水汽与火星壳反应而形成。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登陆火星前预先了解红色星球的土壤构成十分重要。特朗普宣布美国航天员将重返月球美国总统特朗普12月11日签署第一份太空政策指令,宣布美国航天员将重返月球并最终前往火星。他表示,美国不仅要在月球上插旗并留下脚印,  相似文献   

2.
动态新闻     
《航天器工程》2009,18(4):108-112
“月球与火星探测数据处理与科学应用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 2009年6月22日至6月26日,“月球与火星探测数据处理与科学应用国际会议”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中国澳门等地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协办。本次会议是为加强月球与火星探测数据处理和科学应用领域的国内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3.
简要描述深空探测的发展态势(月球探测、火星探测);21世纪初空间科学和空间探测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开展空间探测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月球基地建设,载人火星飞行;并提出2020年前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4.
晓春 《航天》2012,(2):37-37
在2011年10月18日于北京举行的月球与火星探测科技高层论坛上,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教授布兰德里。乔立夫对美国航宇局(NASA)未来+年行星探测计划作出详细介绍。乔立夫曾参与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登陆车与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5.
晓春 《航天》2010,(2):26-26
2009年9月和11月,美国科学家两次发布月球上确实存在水并在火星赤道附近的陨石坑内也存在水冰的重大发现,对人类探索和登陆月球、远征火星增添新的希望与动力。  相似文献   

6.
重返月球     
自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对月球20%的表面进行物理特征测绘后,随着火星观测计划的成功,美国航宇局(NASA)产生了希望对月球其余80%表面的物理特征进行测绘的想法。 借助火星观测计划,NASA可以重温旧梦,即建造两艘宇宙飞船,分别对火星和月球进行探测。若是预定1992年发射的第一颗火星观测宇宙飞船成功了,  相似文献   

7.
深空探测的进展与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深空探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对深空探测的五个重点领域-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水星和金星探测,巨行星及其卫星探测,小行星及彗星探测的进展和探测成果分别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根据国际上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目前深空探测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入认识太阳系各类天体,探讨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深空探测的重点是月球与火星,而对巨行星的卫星,小行星与彗星侧重探测水体与生命活动信息,探讨太阳系生命的起源与变化,我国深空探测近期应以月球探测为主导,取得突破性进展,筹备火星探测的预研究,选准科学目标,水星与金星、巨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不是深空探测的主潮流,可适当参加国际合作,以期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8.
庞之浩 《中国航天》1991,(10):27-31
自人类登上月球之后,下一个要征服的目标将是火星。本文介绍了目前科学家研究出的三种载人火星飞行方案,及美国、苏联和欧空局的载人火星计划,最后提出了载人火星飞行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月球(火星)中子(水冰)探测仪初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子(水冰)探测仪在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其它天体的水冰存在和含量分布的探测中有重要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在月球、火星水冰探测中的中子探测仪的使用情况和探测结果,以及搭载于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上的中子谱仪、高能中子探测仪和"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上的月球勘测中子探测仪、计划搭载于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上的中子反射动能测量仪的主要原理。最后提出了我国的一种中子探测仪的初步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09,(8):32-35
在月球上着陆是登月式飞船的关键技术,因为在月球上着陆与在火星和金星上着陆不同,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有靠大气阻力的着陆手段都无法应用,只能依靠反向推力制动。  相似文献   

11.
沈羡云 《航天》2014,(11):28-31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12名美国阿波罗航天员在月球上生活几天后,安全地返回地面。21世纪,人类的外太空探测目标已经不局限于月球,而是瞄向更远的火星。移民火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美国宇航局将于2008年10月份发射"月球勘测轨道器",该航天器肩负着为人类在月球定居环境进行"摸底"的重大使命。其具体任务包括:探索适宜人类居住的月球环境;探寻地球和宇宙的起源;以月球为基地飞往火星和深空的技术途径;在月球上进行有益人类生活的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正NASA官员5月9日在载人火星探测峰会上表示,作为30年代送人前往火星计划的一部分,该局可能会在20年代末派宇航员在绕月轨道上飞行一年。NASA助理副局长威廉斯说,NASA最近宣布,其眼下的载人火星探测规划包括在月球周围建设一座"深空门廊",以充当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所需操作和技术的试验场。他说,这座月球前哨站最终还会作为载人火星探测飞船的发射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加深,向地外寻求生存空间已是必由之路.由于目前比较看好的地外星球是月球和火星,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已经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大型地面模拟基地,为最终建成月球或火星基地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正>按照10月8日发布的题为《NASA的火星之旅:开拓空间探测下一步》的报告,NASA要首先在低地轨道和月球附近的地月空间"试验场"积累载人航天飞行经验和专长,最终在30年代送人登上火星。NASA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研究这一分三步走的火星载人探测路线。在报告发布仪式上,该局主管载人探测与运行的副局长格斯顿梅尔称,这一战略规划描绘了一条通往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航空周刊》1988年4月11日报道: 1988年4月初美国月球基地会议对约翰逊航天中心提出的登月舱方案进行了审查。这是自美国总统里根正式提出要研究美国重新执行登月计划或飞往火星问题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月球基地会议。图1所示是圆形轨道转移运载器,又称登月舱(图左),用于将登月器(图右)送上月球。图2所示是登月器将登月人员送到月球Rook山附近,增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9,(3):44-44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载人航天计划负责人克拉斯诺夫1月29日称,该局近期将向政府建议建设一座低轨空间站,用以支持未来的月球和火星探测。他说,俄和一些其它国家都在把月球作为中期探测目标。不仅要实现月球往返飞行,还要建设月球基地,以便能在未来开始探测火星。他说,这只是打算。但俄航天局正在努力保证这些计划得到政府经费和立法上的充分支持。  相似文献   

18.
长期载人航天的医学和医学工程问题(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长期航天的辐射危害及防护航天员在飞往火星的途中以及在月球和火星基地上生活,都可能受到宇宙辐射的危害,特别是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往返飞行,遭受辐射的危险性最大。其原因是飞行时间长和防护问题极为复杂。因此,人类在开始火星飞行之前,必须妥善解决辐射危害问...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3月,据新华社报道,在小行星探索作为登陆火星"跳板"的方案遇阻后,美国航天局又提出在月球轨道上打造太空港作为"深空门户"的新计划,以实现送人往返火星。这个太空港建设完成后将由一个小型居住舱、气压过渡舱、大功率电力推进系统以及一个可开展研究的后勤舱组成,并具备对接能力,从而作为通往月球表面和深空目的地的门户。本质上,这个月球轨道太空港将类似一个小型国际空间站,但里面不会有人常驻,且能升降轨道,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加深,向地外寻求生存空间已是必由之路。由于目前比较看好的地外星球是月球和火星,美国、俄罗斯和欧空局已经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大型地面模拟基地,为最终建成月球或火星基地做准备。日本这样一个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但资源匮乏的国家,自然不甘落后,正积极准备向地外扩张,企图建立自己的空间殖民地。要尽早实现这一愿望,针对人的生命保障系统的建立必须先行。因此,12年前日本就开始筹划建立自己的月球/火星基地地面模拟实验系统——密闭生态实验装置(CEEF)。它由日本环境科学研究院下属的CEEF国际委员会负责筹划、施工、运作和管理。GEEF经历了方案筹划(1988年)、方案确定(1993年)、施工修建(1994年)和完工验收(1998年)等四个阶段。这一实验装置位于日本北部青藤省的洛卡石村,其目的在于:(1)研究放射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了解人工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作为一试验平台,了解在如月球或火星基地等如此完全密闭的空间中,其生保机制和物质循环机制对密闭空间中主导环境因子的效应。本文就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