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压气机叶栅中应用弯曲叶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弯曲叶片控制叶栅二次流的机理出发,讨论了压气机叶栅中应用弯曲叶片的特殊性,并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和通过实验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压气机叶栅中应用弯曲叶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实际应用情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冲角对正弯曲叶片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在平面叶栅低速风洞上,对具有可控扩散叶型(CDA)的直叶片,正弯曲15°和20°弯曲叶片压气机叶栅在0°,±6°和±10°冲角下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不同冲角下不同弯曲角度叶栅出口流场的能量损失系数和叶片表面静压系数等的分布。与直叶栅相比,叶片正弯曲后叶栅总损失在所有冲角下均得到了降低,在正冲角下,叶栅端部流动状况得到改善,在负冲角下,叶栅流道中的流动相对于直叶栅改善不明显。直叶栅在10°冲角下发生了遍布整个流道的分离流动,而正弯曲叶片的采用则削弱了流动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利用数值和实验方法对气动弯掠在压气机叶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网格数目和网格类型,进、出口边界条件和湍流模型对计算和实验结果吻合的影响要大。叶片前掠改变了叶栅的三维压力场,使得低能流体重新分配。正弯与前掠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控制作用,为叶片设计提供了一个自由度。  相似文献   

4.
叶片正弯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叶片不同正弯曲角度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在平面叶栅低速风洞上 ,对具有可控扩散叶型 (CDA)的直叶片和 15° ,2 0° ,2 5°正弯曲叶片压气机叶栅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不同弯曲角度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的能量损失系数、涡量以及叶片表面静压系数等的分布。结果表明 ,叶片正弯曲 2 0°时叶栅总损失降低最多 ,达16 15 %。正弯曲叶片吸力面形成“C”型压力分布 ,且这种分布随着叶片弯曲角度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5.
叶片加工误差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气机叶片在加工过程中会造成加工成型的叶片与设计者的初衷有一定的偏差。为了获知偏差对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结合我国现有的叶片检测方法,采用单因素法数值研究了叶片扭转、轮廓度、前后缘半径、前后缘形状及弦长误差对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误差对性能影响不一,其中叶型扭转、轮廓度及前缘(半径、形状)误差是影响性能的主要参数,而尾缘(半径、形状)误差对性能影响不明显。其中0.5°的扭转误差会恶化性能高达46.56%,0.1mm的轮廓误差最高恶化性能达20.40%。所获得的误差影响规律可以用于提供合理的加工技术要求及制定叶片质量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6.
叶片弯曲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压气机中采用弯曲叶片对叶栅流场气动性能的影响,本文应用Beam-Warming近拟隐式因子分解格式以及MML代数湍流模型,采用拟压缩性方法求解雷诺平均拟压缩N-S方程组,对弯曲叶片压气机叶栅内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条件下,三种叶栅内涡系结构具有某种相拟似性。反弯叶栅吸力面/端壁角区分离严重,中部流动较为理想;正弯叶栅基本消除了吸力面/端壁角区分离,但中部分离较明显;这些又导致三种叶栅流道中涡的大小和强弱存在明显的不同。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稠度对弯叶片压气机叶栅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钟兢军  王苇  苏杰先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2):163-166,219-220
对压气机叶栅中采用弯曲叶片后,叶栅气动特性与叶栅稠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叶栅稠度的增加,叶栅损失在大部分冲角下呈增高的趋势。在正弯曲叶栅中,对应最小损失的冲角出现在正冲角下;在反弯曲叶栅中,对应最小损失的冲角为负冲角。为了降低损失,正弯曲叶栅的稠度应低于直叶栅,而反弯曲叶栅在与直叶栅相当的稠度下,具有良好的冲角特性且叶栅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直孔射流对压气机叶栅的影响,通过实验方法,结合流场显示技术和流场测试技术,对无控叶栅和直孔射流方案下的压气机平面叶栅在正攻角下的流场结构和气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控叶栅中吸力面存在三个螺旋点,而不同射流方案下螺旋点的数量和位置变化明显;无控叶栅端壁存在一个从吸力面起始的分离区,布置射流孔后,在射流孔前发展出马蹄涡,马蹄涡的两个分支的发展情况及其对流场影响随着不同射流方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射流孔的位置对控制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最佳方案减小了3.2%的总压损失,增大了1.86%的通流流量;在最佳方案下,吸力面螺旋点数量减少到了1个,端壁没有明显的尾迹出现,出口处高损失区的欠偏转和端区的过偏转均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
压气机叶栅叶片表面附面层流态变化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波  王掩刚  肖敏 《推进技术》1999,20(3):64-68
以平面叶栅中的二元叶栅模型为试验对象,测量了在不同来流条件下叶片表面流场分布情况及栅后气流参数,分析了不同来流条件下叶片表面附面层流动状态的变化。并借助数值模拟手段重点研究了在不同来流马赫数和冲角下,叶片表面压力梯度对层流附面层向紊流附面层转捩过程的影响,通过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研究来流条件对转捩过程的影响,为从机理上更深刻地认识叶片表面粘性附面层转捩机制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高压压气机四个叶片截面的平面叶栅吹风试验情况,在详细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设计工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周正贵  胡骏 《推进技术》2003,24(5):436-439
提出一种壁面正交、尾迹区网格节点分布逐渐均匀化叶栅通道网格生成方法。为了研究壁面处网格正交性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推导出壁面附近流动参数一阶导数离散误差与网格线交角的数学关系。采用N-S方程分别对平板紊流附面层流和叶栅通道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壁面处网格正交性对附面层内流动计算预测精度影响较大,而对势流区流动影响很小;尾迹区切向网格节点逐渐均匀化分布能更准确计算尾迹区流动。  相似文献   

12.
实验对不同冲角下三种叶型折转角环形压气机直、弯叶栅进、出口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利用实验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校核,得到了详细的直、弯叶栅流道内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大折转角叶栅流道内旋涡由多涡结构向单一涡结构转变的趋势明显,叶片正弯使得流道内近吸力面的涡系径向掺混作用加强;叶展中部流动分离的加重导致集中涡系破裂,从而引起流道内气流的严重堵塞,这是损失激增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在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中应用正弯叶片,必须有效抑制中部流动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张华良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2007,28(4):362-366,387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叶片周向弯曲对不同转角的压气机叶栅内分离结构和叶栅损失系数的影响。折转角分别为37,°46°和54°;冲角分别为±5°和±10°,弯角分别为±10,°±20°,±30°。结果表明,在不同折转角下,叶片正弯的表现不同:折转角较小时,正弯增强了吸力面的二次流,叶栅总损失增加;中等折转角时,叶片正弯可以有效遏止角区分离,并改善吸力面分离型态;大折转角时,较小的叶片正弯可以改善流动,但弯角大于20°时,流动重新恶化。反弯使得叶栅内角区分离趋势增加,气动性能明显降低。不同冲角下,弯角对损失影响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只是正冲角增强了这种趋势,负冲角减弱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轴对称子午流面上力的平衡关系及其流线曲率、气体绕压气机轴线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和叶片力三个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流动分离的机理和如何对流动分离进行抑制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叶片气动正交的准则。采用气动正交准则对某风扇的第一排静子叶片进行了改型设计,获得了气动正交后的新叶片,并对其进行了全三维粘性流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气动正交叶片的流场结构明显好于原型叶片。从全三维特性计算结果看,采用气动正交的叶片其喘振裕度也要明显好于原型叶片。  相似文献   

15.
为拓宽离心压气机稳定工作范围,以某高负荷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对径向扩压器叶片前缘进行盘侧开槽处理,借助数值模拟手段,探讨了开槽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的影响,并对开槽结构进行了参数化研究,确定了主要开槽参数对离心压气机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径向扩压器前缘盘侧开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离心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但同时伴随着压气机性能的降低.详细对比分析了开槽结构引人前后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场结构,揭示了径向扩压器叶片前缘开槽提高离心压气机稳定工作裕度机理.  相似文献   

16.
掠叶片对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国强  韩万金 《推进技术》2004,25(6):512-516
本文采用某后部加载叶型沿不同的轴向弯曲积叠线生成了前掠10°,20°和后掠10°,20°掠叶片以及直叶片,并对这五种涡轮静叶栅内的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后掠叶片在叶栅流道后部形成了C型压力分布,在此压力梯度作用下,端壁低能流体被吸到主流中,被主流带走,削弱了低能流体在端部的堆积,减小了流动损失。  相似文献   

17.
叶根间隙泄漏流对跨声压气机转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方飞  徐力平 《推进技术》2004,25(4):325-328,342
为研究压气机转子上游叶根轴向间隙泄漏流对转子性能的影响程度以及泄漏流与转子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带有叶根泄漏流的跨声压气机转子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时分别采用了两种模化途径,即耦合求解转子上游叶根间隙内空腔与转子通道内的流场,以及求解将叶根间隙模化为进口边界的转子流场。结果表明:叶根泄漏流可使叶根附近流动堵塞增大,造成转子气动性能的恶化。另外,叶根泄漏流的周向速度分量越大,泄漏流对转子流场的不利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11):79-93
In the current state-of-the-art, high-loss flow in the endwal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compressor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control of endwall corner separation in compressor blade rows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of the Blended Blade and EndWall (BBEW) techniqu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corner sepa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 non-axisymmetric endwall, the full-BBEW technique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further reduce the separation in endwall region. The principle of the unchanged axial passage area is considered to derive the geometric method for this technique. Three models are further classified based on different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echnique: the BBEW model, Inclining-Only EndWall (IOEW) model, and full-BBEW model. The most effective design of each model is then found by performing several optimizations at the design point and relate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ver the entir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rototype,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coefficient decreases by 7%–9% in the optimized full-BBEW at the design point. Moreover, the aerodynamic blockage coefficient over the entire operational range decreases more than the other models, which shows its positive effect for diffusion. This approach has a larger decrease at negative incidence angles where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rner separ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blended blade profile enlarges the dihedral angle and creates a span-wise pressure gradient to move low momentum fluid towards the mainstream. Furthermore, the inclining hub geometry accelerates the accumulated flow in the corner downstream by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gradient. Overall, though losses in the mainstream grow, especially for large incidences, the full-BBEW technique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separation in cor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