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航天任务的发射及早期轨道段,由于有应急指令发送以及定初轨的迫切需求,能否快速、稳定、可靠地完成测量船对目标探测器的双向捕获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败。本文介绍了常规地球卫星任务的测量船统一测控设备双捕流程,分析了该流程不适用于后续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的原因,并针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器的测控需求和器上应答机特点(由S 频段发展为X 频段,由模拟应答机发展为数字应答机) ,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测量船双向捕获策略,即对模拟应答机采用多普勒预置情况下的三角波扫描法,对数字应答机采用常数多普勒预置法或拐点平滑扫描法。文中提到的策略在我国嫦娥五号任务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地测控对接试验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将在任务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8097单片机在高精度干涉仪应答机测试设备中的应用情况及其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飞行试验证明,该单片机在干涉仪应答机测试设备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风云二号测控应答机是风云二号卫星定点前的唯一测控通道,卫星定点后是卫星工程测控的主要通道。在地面测控站的配合下,完成卫星的火箭飞行段轨道的测量及传送遥测信号;过渡轨道、准同步轨道、定点轨道段的跟踪测轨任务。 风云应答机按国际C统一测控体制工作。互为备份的两台应答机工作在不同的频点上。两台应答机由行波管放大器提供的下行发射功率为4W。定点前两台应答机同时工作,定点后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关机备份。两台应答机工作状态可通过地面指令切换。应答机主机工作原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测控应答机的现状及研究背景,并对研制中的困难及今后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用化测控应答机的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可供通用化测控应答机设计和批量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遥控应答机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指出了在制造过程中工艺技术的难点,重点介绍了遥控应答机机架和天线壳体的加工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卫星扩频应答机抗单粒子效应的方法进行分析,设计了采用反熔断丝工艺的FPGA (A54SX32),通过回读比对功能对FPGA 进行监控和处理。此方法大大降低了单粒子效应造成卫星扩频应答机发生功能性故障的可能性,并在系统中通过内部高可靠单机对易发生单粒子效应的扩频应答机进行监控,诊断出故障后进行修复,同时设计定时复位对应答机进行复位、开机操作,确保卫星在轨扩频应答机的正常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雷达系统的正常工作,跟踪应答机必须具有高的发射机输出功率和高的接收机灵敏度。一部使用高Q因子磁控管、以注入锁定方式工作的C波段脉冲相参应答机系统,将提供400W输出功率及-60dBm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星载测控应答机中嵌套环路的仿真模型,对测控应答机中嵌套锁相环路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分析发现,存在一个最佳环路带宽,使接收机锁定时间最快;嵌套结构与单环结构相比,可以获得更优的噪声特性。这些结果已用于微小型化星载测控应答机设计中,并得到实验的验证。本文建立的仿真模型可用于测控应答机的设计、调试过程,以寻求最佳设计参数、提高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
嫦娥二号卫星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作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进行飞行试验,并试验探月工程二期的部分关键技术,以深化月球科学探测。文章介绍了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设计、高灵敏度X频段深空应答机等6方面的技术特点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调频调相(FM-PM)体制测控系统距离校零是一大关键性技术难题。国外采用宽带调制器(调制频偏在较大范围变化,其时延变化很小)作信号源测量FM-PM应答机的时延,它给出的FM-PM应答机的时延中包括宽带调制器从“测量”调制度(例如为7.2)到“自校”调制度(例如为0.6)的时延变化增量。我们提出的测量FM-PM应答机时延的方法没有这一缺点。1989年以来,我们的FM-PM应答机距离零值测量方法和设备成功地应用于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烽火一号、北斗一号和神通一号等系列卫星的距离零值测量。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1][2][3],走出了我国自己的路。本文是FM-PM应答机距离零值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对星载扩频应答机抗单粒子翻转(SEU)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单机层面提出了扩频应答机基带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抗SEU的方法,包括配置存储区回读校验、"看门狗"、三模冗余、动态刷新和程序区巡检等设计方法;从系统层面提出了由星上特定设备根据规定的原则对扩频应答机进行关机和开机操作的有效解除单粒子故障的方法。根据我国S频段非相干扩频应答机在轨飞行试验结果,单机发生SEU后自主恢复的概率超过99%,其余1%采用系统级的方法进行了恢复,验证了文章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新一代深空探测器载测控应答机的一种设计方案,这种应答机既能工作在残余载波体制,又能工作在抑制载波体制,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捕获时间短、测控与数据兼容等特点,它适应我国近期月球探测的需要,也能适应将来我国深空探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秦伟泽  李秉尚 《上海航天》2005,22(Z1):61-64
阐述了风云二号(FY-2)C星测控分系统应答机子系统的功能,以及载频中心频率、工作体制、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馈线损耗、发射性能和功耗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C星应答机的倍频链电路、调制器、选用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以及功率合成器放电余量增大等设计改进.试验验证及在轨运行状况表明,C星应答机工作正常,所作技术改进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引言 DME是有源脉冲式近程测距导航系统,是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标准测距系统。本文通过对长春机场THOMSON公司721型DME应答机故障的检修分析,介绍了721型DME应答机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维修心得。  相似文献   

15.
庞丹  南勇摄影 《航天》2010,(11):34-35
高灵敏度X波段深空应答机技术 探月二期工程将采用X波段测控体制,嫦娥二号卫星对此体制将进行先期验证。目前,国内型号中尚无星地X波段测控体制应用的实践,X波段深空应答机的研制涉及设计、器件和工艺等一系列难点,将重点解决低信噪比的载波捕获与跟踪以及在解调损耗紧张、低信噪比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灵敏度等关键技术。其难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型星载S波段测控应答机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伟  金仲和  李灵敏 《宇航学报》2004,25(5):526-530
在改进了传统应答机复杂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皮卫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的新型星载S波段测控应答机。该机采用了数字锁相倍频技术和防误锁技术。整个应答机(包括接收和发射部分)在9×9cm2的电路板上实现,功耗小于1w。测试并获得了较好性能,可满足轨道高度小于1000公里的低轨卫星测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应答式目标旋转运动对雷达速度测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携带应答机的飞行目标,若除了沿其某一轨道运动外,还作自旋运动,应答机天线辐射相位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会使应答机转发信号产生附加的相位调制,因而导致多卜勒测量雷达的测量误差。本文分析了对称安装三天线园柱形应答式目标回波的多卜勒频率调制。得出了附加多卜勒频率及其各阶导数的解析式。研究了目标旋转速度、方向角(目标旋转轴线与雷达视线的夹角)和回波谱线宽度的关系,以及对雷达多卜勒测量精度的影响,它对于研究自旋再入体测量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文章给出了一个典型的三天线园锥目标模拟旋转试验结果。试验中在不同目标转速下由相参雷达跟踪测量目标回波,同时记录中频信号、多卜勒跟踪回路鉴频器输出等有用信息。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目标旋转使回波信号的谱线展宽、测速误差增大,谱线宽度与目标转速成正比,同时谱线宽度随目标方向角增大而加宽,方向角为90°时旋转影响最大。理论分析得出了与试验相同的结果。虽然试验是在静态下进行的,但问题的分析对质心运动的目标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8.
皮卫星上的测控应答机由于受体积、成本和功耗等因素限制,其性能指标比传统测控应答机差,测距、遥控和遥测信号相互干扰较为严重。重点分析了三类信号相互干扰产生的机理,获得相互干扰的不同特征,以及带来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验证了皮卫星测控应答机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深空通信信道具有高动态、低信噪比的特点,传统深空探测器应答机中采用的基于锁相环的载波同步算法,在信噪比低于6dB时无法实现可靠同步。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频偏估计算法。通过一次插值,即可获得频偏的无偏估计值;插值后再进行二分搜索,以提高靠近谱线位置频点的估计精度。文章对此算法的估计精度进行了仿真,同时给出了其在某深空探测器应答机中的实现和验证情况。结果表明:此算法估计精度优于抛物线、Rife等插值算法;当二分搜索迭代次数等于5时,能够实现整个频偏估计范围内的可靠载波恢复。基于算法设计的深空探测器应答机载波同步门限可达2dB,相较于传统应答机,载波同步门限降低4dB。  相似文献   

20.
11月24日,YZR7979执行浦东至卢森堡航班任务,高度8400米,进济南区域时间为19:59。该航班在济南区域飞行过程中,请求上升高度9200米。该航空器具备RVSM能力。当飞行员报告9200米保持后,管制员发现其应答机雷达标牌显示高度为0920,按照标准实际应为0917。管制员立即使用RVSM标准用语向机组证实其高度。后机组承认调错高度。其误以为9200米就是30200英尺,实际上应为30100英尺。随后飞行员按照管制员指示准确转换高度。幸亏值班管制员认真监控雷达,及时正确处置,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