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起登月的"月球人",人们总是习惯地想起在月面上留下了第一个足迹的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但其实最早到达月宫区域的,却是"阿波罗"8号上的三名航天员:弗兰克·博尔曼、詹姆斯‘洛弗尔、威廉·安德斯.  相似文献   

2.
在天体物理学中,虫洞的意思,按照史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的通俗解释是这样的: "虫洞就是一个时空细管,它能把几乎平坦的、相隔遥远的区域连接起来.……因此,虫洞正和其他可能的超光速旅行方式一样,允许人们到过去旅行."直白一点,就是从理论上说,虫洞可以让人从一个世界(时空)到达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X射线脉冲星脉冲到达航天器时间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X射线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TOA)的空间测量是航天器自主导航和用脉冲星钟作航天器时间标准的基础.在简要介绍地面射电观测TOA测量方法基础上,重点研究了X射线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空间测量方法和算法.讨论了利用X射线脉冲星辐射光子到达时间观测,建立X射线脉冲轮廓的方法;给出了通过观测得到的X射线脉冲轮廓与标准脉冲轮廓比较,精确确定TOA的测量方法和实用算法.讨论了削弱多普勒效应对TOA测量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蒋建平 《飞碟探索》2007,(12):47-4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能够制造一种高速太空飞船,在几分钟内就能到达月球,到达火星只需2.5小时,而到达有11光年之遥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也只需80天.两位德国的物理学博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他们认为,只要我们借助于各种力的相互作用,进入不同的空间,这种不可思议的旅行是能够实现的.美国极为重视德国科学家提出的设想,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已开始制造一种跨越时空的时间机器.  相似文献   

5.
用传统到达条件综合而成的滑模控制系统不能保证所有出发于滑动模态邻域的相轨线都能直接到达邻近的滑动模态分支,导致状态转移过程超调,这对于某些控制工程是不允许的.为使滑模控制过程单向收敛,提出了直达滑模控制方法.通过对传统到达条件表述中的不足的分析,介绍了直达函数的定义和直达条件的建立.直达条件是用直达滑模控制法综合滑模控制系统的依据.直达滑模控制系统由指令模态及开关型直达滑模控制组成.与传统到达条件不同,满足直达条件的控制,可保证所有出发于滑动模态邻域的相轨线都能直接到达邻近的滑动模态分支,沿滑动模态趋向零态,状态转移过程快速而无超调.将直达滑模控制应用于示例系统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符合对直达滑模控制性能的预期.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3,(10):47-47
1.着陆舱到达火星2.着陆舱着陆在火星表面3.到达火星基地4.备份系统及火星车5.火星基地6.火星基地前哨站7.离开火星8.与地球返回系统对接美国航宇局未来火星计划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015年,在星际探测迷的眼中,彗星已经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矮行星却冉冉升起。3月,美国航宇局的"黎明"号探测器将到达谷神星。谷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最大的一颗矮行星。人们认为谷神星表层之下蕴藏着水冰。此外,在航行了50亿千米后,9年多前发射的美国  相似文献   

8.
直立人是极为成功的流动群体,事实上,他们的旅行十分顺利,人们最初发现的直立人化石距离他们原来的非洲家园有好几千公里.在19世纪90年代,尤基尼·多布尔斯,一位富于冒险精神的荷兰物理学家,他加入了荷兰军队以此为藉口到达了荷兰属的东印度群岛(即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多布尔斯同意查理·达尔文的理论,认为早期人类与大猿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东印度群岛上有猩猩存在,所以多布尔斯认为这里可能拥有“丢失链”的化石.  相似文献   

9.
基于ASUKF的火星探测器脉冲星自主导航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脉冲星导航可靠、稳定、精度高, 是实现火星探测器自主导航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脉冲星导航中脉冲到达时间的微小误差会引起巨大的位置估计误差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扩维Unsented卡尔曼滤波(ASUKF,Augmented State Unscented Kalman Filter)的火星探测器脉冲星自主导航方法,建立了以位置、速度和脉冲到达时间的常值测量误差作为状态量的导航系统数学模型,可在对探测器位置、速度进行估计的同时有效估计并修正脉冲到达时间的常值测量误差,并降低随机测量误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导航定位精度可达350m以内,可以满足火星探测自主导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林石群之迹     
现在,一般认为林石群——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大石块组成的大圆圈—约在公元前1900年开始建造,比大金字塔的落成约晚800年.不久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林石群是凯尔特人的祭局所建,是用作为拜日的圣庙和献人的祭坛,但是近代考古学家考证出这种神秘的结构早在凯尔特人祭司前1000年就存在,而且实际上是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分成几个阶段筑成的.环绕这一复杂结构物的是一条沟渠和两道堤岸,据说这是由公元前3000年到达英国的新石器时代的人首先建成的.大约在150年后,石器时代后期至青铜时代高度进化的比克族人,为此立下丰功伟绩.他们拖来约有82个原始青石块,并把它们竖立起来,每块巨石重达5吨.  相似文献   

11.
电磁波经过电离层传播时会受到电离层折射的影响而产生延迟, 星载接收机探测到的时间是信号延迟之后的到达时间. 某次实验数据显示, 一些波段的瞬态电测辐射信号的群时延之差可达105ns数量级, 这在对信号源进行时差定位时是不能直接运用的. 为有效消除电离层延迟的影响, 将双频修正法应用于某项工程中, 利用接收到的实验数据求解出电离层的TEC(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并在此基础上对信号到达星载接收机的时间进行修正. 最后,对修正结果进行了验证, 给出了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中、新王中时期的宗教典籍说明奥西里斯的取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来世的观念.法老仍去他的天堂,但普通百姓现在居住在比较宽敞和更加明确的冥界.冥界与尼罗河谷并行,一部分在河谷之下,它与埃及只隔一道山岭和一条狭窄的峡谷,太阳和亡灵可以通过其间.死者如果想到达冥界,首先得通过一段黑暗阴森的地带,这里恶魔和鬼怪经常出没,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会被擒获然后倍受折磨,最后被吞掉或烧毁.在这片黑暗的土地上,每个恶魔统治着各自的区域或省.  相似文献   

13.
能量粒子进入磁层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来自行星际的能量粒子进入磁层的过程一直是磁层研究的热点,也是空间天气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以往的工作大都集中在讨论不同行星际条件下粒子进入磁层的统计规律.本文在T89磁层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太阳能量粒子进入磁层运动的程序,计算了几种不同能量的质子从不同方位角入射到磁层的运动轨迹.模拟结果表明,能量粒子沿着磁力线方向才可能穿越磁层到达地球表面,越偏离这个方向,则越早被反弹.能量越高的粒子进入到地球磁层上空的角度范围越大,但仍然只有沿着磁力线入射的粒子才能到达地球表面.这些结果与理论预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在分布式流媒体分送系统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骨干网络带宽的消耗.通过在网络的边缘部署代理服务器,由代理负责响应本地客户的请求并转交从服务器来的媒体数据流.将服务器的批处理补丁调度技术与代理服务器分段缓存策略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批处理补丁预先缓存算法(BPP).根据当前客户请求到达的分布情况,代理服务器提前分配相应的缓存空间,对正在进行的组播多媒体数据流实行分段缓存,使后续到达的客户请求能够共享代理服务器中缓存的数据段.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能够明显降低骨干网络带宽的消耗,并对客户请求到达速率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正>在文学作品中,太空旅行除了娱乐功能,还起到了两点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人类主流观点认为太空旅行或到达其他星球是遥不可及的,但太空旅行之梦却一直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并且几个世纪以来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一直照亮着人们探索太空奥秘的道路。其次,它还像一面镜子,不仅反映公众对太空旅行的兴趣度,还反映各个时期航天科技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采用NASA兰利实验室开发的一种通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改良非线性纵向模型,针对输入/输出线性化模型,以指数趋近律作为到达条件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不确定性问题,而且对外界干扰不敏感.仿真在高超声速巡航条件下进行,通过对跟踪高度和速度阶跃指令的仿真验证,并与符号函数作为到达条件设计的滑模控制器进行对比,发现前者在速度阶跃和高度阶跃响应速度上较后者分别提高了50%和70%左右,并且以符号函数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存在稳态误差,而以指数趋近律作为到达条件设计的滑模控制器可以达到0误差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7.
并联机构进行单支链驱动时,由于受到其他支链的约束,不能实现全行程范围运动.为了分析并联机构单支链驱动受限的本质原因,采用旋量互易积的方法,计算单支链驱动的轴向速度分量.从计算结果可知,轴向速度为零时,单支链驱动到达边界.并联机构在输入空间发生驱动奇异,同时在工作空间发生位姿奇异,因此并联机构的驱动奇异就是位姿奇异.通过分析输入输出速度关系,并联机构到达输入空间边界.最后给出了并联机构单支链驱动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5-2004年ICME驱动的强烈磁暴(SA型)、强磁暴(SB型)和延迟型主相暴(SC型)三种磁暴类型,对1AU处太阳风动压、太阳风速度、行星际磁场、EK-L电场以及极光沉降能量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并分别与-vBz耦合函数和Newell耦合函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种磁暴在ICME到达前期的太阳风动压较稳定,背景太阳风、极光沉降能量、行星际磁场和磁层存在相对平静期. ICME到达前期SA型磁暴的背景太阳风速度、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以及极光沉降能量的均值高于另外两种磁暴类型,这说明大型日冕物质抛射在ICME到达前就对行星际磁场、背景太阳风和HP产生了影响.磁暴急始后,SC型磁暴的EK-L电场斜率小,峰值延后且行星际磁场北向分量增强,这些都是磁暴主相延迟的表现,极光沉降能量随着行星际磁场转为南向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一维太阳风磁流体(MHD)数值模拟中, 应用时空守恒元和解元(Conservation Element/Solution Element, CE/SE)方法, 建立了一个行星际激波扰动传播模型(1D-MHD (CE/SE)模型), 用来预报行星际激波到达时间. 收集了1997年2月至2002年8月间的137个激波事件, 对激波到达地球轨道附近的传播时间进行了预测, 并将预报结果与STOA, ISPM, HAFv.2以及SPM模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对于相同的样本事件, 1D-MHD (CE/SE)模型给出的渡越时间平均绝对值误差并不大于其他4个模型, 且该模型预报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的事件占25.6 %, 小于30 %的事件占69.3 %, 小于50 %的事件占87.6 %, 其预报精度与其他模型相比基本相当. 这表明该模型在空间天气的激波到达时间预报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外线也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电磁辐射.它的波长比可见光短,波长范围在0.7微米至1000微米之间.地球大气对大部分红外线都有吸收作用,能够穿透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的红外线只有7个特殊的波长,它们分别是1.2微米、1.6微米、2.2微米、3.6微米、5.0微米、11.0微米、20.0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