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凤山同志离开我们已有十五个年头了.这些年来常常想着他,翻看与他在一起的最后合影,回忆昔日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工作,迎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欢欣的时刻,以及在运10飞机研制过程中的日日夜夜.他的言谈身影还是那么清晰.我们是同时代的人,青少年时有类似的经历:国弱民贫,在日本飞机狂轰滥炸下,人民遭受着深重的苦难.这激发我们选择了学习航空,立志造自己的、比别人更好的飞机.老马在实现他的志向上是认真的,在学校里,他学习十分努力,勤奋踏实,同学们选他当学习委员;参加工作后,无论从事技术挡案管理还是总体气动设计,他都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地去做,注意向当时的专家、工人师傅和一起工作的同志学习.除京剧、电影等爱好外,他以读书为乐,深入钻研业务,不在其他娱乐上花费时间.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再次相聚并在一起工作时,接触多了,我对马凤山同志的了解更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2.
怀念父亲     
我最亲爱的父亲,国产运10飞机总设计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马凤山,离开我们将要十五年了.父亲一生对工作严谨、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同志真诚、朴实,对家人严格要求.他从不贪图享受,从不夸夸其谈,他无愧于他所钟爱的航空事业,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3.
梅龙安是我国早期杰出的飞机设计家、飞机制造家、航空工厂管理家,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他为开拓祖国的航空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近代航空发展史上,有他光荣的一页.我们永远缅怀这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祖国航空工业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忆老马     
马凤山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和他共事的日子仍然历历在目.老马作为一个党培养的知识分子,立志献身祖国的航空事业,坚持真理,坚持科学,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高贵品质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航空世界》2011,(12):62-67
关于一战期间优秀的英国飞机设计师杰弗呈·德·哈维兰和他的作品,我们此前已经介绍过他那独具匠心采用后推进式发动机布局的DH.2战斗机,今天,笔者将继续介绍他以爱尔科飞机制造公司首席设计师身份推出的另一项出色设计,那就是DH.4单发双座双翼轰炸机.在于1917年加入英国陆军皇家飞行团和皇家海军航空兵服役后,德·哈维兰DH....  相似文献   

6.
1969年9月奉空军司令部的命令,我们空军第一研究所的四十多位技术人员被派往西安飞机制造厂参加运8中型运输飞机的设计研制工作.9月14日我们到达阎良,西安飞机制造厂的领导接见了我们.同时,运8飞机总设计师马凤山向我们介绍了运8飞机的用途和性能要求等指标,他像一位斯文的大学教授,这就是我初次见到马凤山同志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记者卢宇光     
Deck 《北方航空》2004,(6):38-41
每一次世界重大危机事件发生的现场,总少不了优秀记者们的身影,是他们在险峻的环境中为我们带来了零距离的报道,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时差.可以列入2004年头号重大恐怖事件的俄罗斯别斯兰人质绑架事件现场,就有一位我们勇敢的中国记者的身影--卢宇光.作为凤凰卫视派驻莫斯科的常驻记者,他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又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点,成为目击人质解救过程的唯一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24日,老马离开我整整十五周年.在人生征途中我们风雨同舟走过了三十二个春秋.回忆那些和他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日日夜夜,心里有抑制不住的悲痛.老马啊,你呕心沥血,奉献一生,可惜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你走得太早了,太急了.我还有许多话没有来得及向你诉说,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做.今天只有靠这一篇短文来寄托我的哀思.  相似文献   

9.
在运10飞机总设计师马凤山同志逝世十五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怀他对开展我国适航研究、引进消化国外先进适航标准和领导编制我国相应法规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0月26日,我前往北京军区空军“劲松干休所”,专程登门访问了段祥录副军长,他是我在《东北老航校》时的同学,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我们共同执行过“轰炸大和岛”的战斗任务,是比翼齐飞,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现在,他多年患病,身体虚弱,知我立志要编撰《人民空军之最》的航空历史故事,要将他试飞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的事迹编写成历史故事,以激励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忱,他虽身体不适,仍热情地介绍了当年试飞国产雅克—18的详细情况.连续说了近两个小时,精神饱满,思路清晰,并表示弄不清以后还可以说.他的革命精神深深地鼓舞着我,同时也把我的思路带回到建国初期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袖毛主席领导下,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沸腾时代.  相似文献   

11.
哀悼马翼周     
惊闻马老去世,我们失去一位创建我国高等航空教育的元老之一而悲痛万分!马老先生在九十年代初就想回国来探望,我们热切地等待着,现在成为泡影,甚憾!马老是一位可敬的长者,我们航空界的前辈.他的去世,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我国失去了一份有力的航空栋梁.要在马老精神的鼓舞下,化悲痛为力量,尽力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马老,安息吧!  相似文献   

12.
问:加兰德先生,请说说你的童年和家庭情况.加兰德:我1912年3月19日出生在威斯特法里亚一个叫威斯特赫尔特的小村庄,今年(1994)已经整整81岁了.家里共有4个儿子,我排行第二.我的父亲是一名私人地产登记官,他为人公允但很严厉.我的妈妈很好,战争期间她一直祈祷我们的基地被大雾覆盖,这样我们就无法升空作战了.问:你有...  相似文献   

13.
主编寄语     
一直以来,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办好<航空科学技术>这份刊物?我想,一份刊物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不同于其他刊物的特色.要办好<航空科学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追求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马凤山同志与我是交大先后班的同学,在校未交往,只知道他毕业后就到哈尔滨122厂与屠基达同志在一起工作.1960年初,当时航空工业局徐昌裕副局长请了一批苏联中央航空流体动力研究院的专家来对我们搞的歼击机进行方案评审.因为机会难得,所以我们顺便就把当时航空工业局搞的强击机和民机方案都拿出来,请苏联专家评议.当时马凤山同志是自行设计客机(和平402)的主管,带了方案来沈阳和我们一起与苏联专家讨论.我的印象是马凤山同志对飞机结构相当熟悉.  相似文献   

15.
《大飞机》2021,(5):14-21
1926年底和1927年底,周恩来两次到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并于1928年中共六大后实际主持中共中央日常事务,开始了他"苦难辉煌"人生之旅的新征程.梳理青年周恩来在风云变幻、生死存亡情形下的这段革命生涯,有助于我们对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对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所应持有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魏岳江 《航空世界》2011,(10):58-65
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伦在评价2011年6月29日中国空军两架苏-27歼击机拦截侵犯中方领空的美国U-2侦察机事件时声称,美国飞机将会继续在中国边界上空侦察飞行.他说:“中国想让我们停止侦察飞行.我们不会这么做,因为这种飞行非常重要.”近期,中国歼击机越来越频繁地拦截美国侦察机,而在十年前的2001年4月1日,美国间谍飞机在...  相似文献   

17.
记邹耀坤     
我和邹耀坤同志相识已经50年了,1949年在“东北老航校”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时,我们同在一个中队工作,他是C-46机组的飞行教官,我是双发高练机组的飞行员;1950年成立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4混成旅时,我在第12轰炸团1大队当飞行员,他在3大队当中队长.以后相继成立空8师、空10师两个轰炸师,我调到空8师,他留在空10师,但因为都是轰炸机部队,工作交往较多,彼此的情况大家心中都有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都是“古稀”之年的离休老翁,分别住在北京和广州,彼此见面的机会减少了.1997年11月,我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他是东道主,我们又见面了,老战友相会,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半个世纪前的许多往事又浮现在脑海中.我觉得邹耀坤同志的经历,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凡,掂量起来又很伟大,所以我产生了撰写邹耀坤的念头.谁料,平凡的人留下的历史资料极少,费了九牛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0月俄罗斯米里设计局前总设计师、俄罗斯直升机协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马拉特·尼古拉耶维奇·季申科前来我国讲学。季申科的大名与俄罗斯许多举世瞩目的战斗直升机和民用直升机紧密相联。以前,我们只是从西方和俄罗斯的航空报刊上以及通过他撰写的直升机专著知道了他的名字并略知他的生平和成就,而现在,这位大名鼎鼎的直升机专家就坐在我们的面前,与我们亲切  相似文献   

19.
美国L.M.约翰逊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他所著的《质量保证大纲评审》(Quality Assurante Program Evaluation)一书(1986年第4版)中,分章列出了评审中常见的不足(Deficiency),书中内容对我们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航空港》2015,(1)
<正>儿子奚哲铭(出生于2002年)5岁便开始在华山美校学习儿童画,10岁开始学习水粉画,用色大胆,作品充满想象力,充满阳光和童趣。老师们对他的画的评价多认为:"其对色彩具有强烈的敏感度,作品富有感染力。画风具有印象派和野兽派的风格。"我和孩子他爸听了都很高兴,为了支持他对画画的热爱,加上他个人也非常喜欢旅行,在他很小的时候开始,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会带着他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感受不同的风光。希腊,一直就是传说中最美的旅游度假胜地,将全世界蓝色都用尽的美丽国度,众神所居住的神圣之地,也是我们全家向往的地方,这一次我们决定让儿子带着画笔去希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