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希望号试验件飞行试验地点即将选定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伍默拉飞行试验中心有可能被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选作自动着陆飞行试验机(Alflex)空投试验的地点。该试验机是宇宙开发事业团希望号航天飞机的1/3尺寸模型。希望号是一种无人驾驶的小型...  相似文献   

2.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1978年通过的宇宙开发政策大纲中就已谈到了航天飞机的利用问题,设想利用航天飞机进行材料实验、生命科学实验以及科学工程实验等。1979年已开始着手第一次材料实验的准备工作,如包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研制“大和”小型航天飞机上,采用了一种碳/碳耐高温复合材料。该材料拟用在发动机喷管和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承受高温的壳体主翼底面等处。此种复合材料采用将碳纤维浸入碳粒子之中的方式,使烧蚀趋近于零,强度也相当  相似文献   

4.
费用因素正促使日本科技厅考虑在1999年希望号的技术验证飞行器希望X发射之后不再另外研制一架这种飞行器。由于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正在把精力放在H-2火箭的商业活动上,它发射不载入希望号小型航天飞机的职责似乎不那么令人关注了。实际上,22吨重的希望号是H-2火箭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5.
因第一级发动机LE-7研制困难,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H-2火箭研制进度已被推迟,发射试验时间也向后推迟了一年。 LE-7的研制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曾自行研制了H-1火箭第二级发动机LE-5,从中取得了研制液氢液氧发动机的技术和经验。LE-5采用燃气发生器(一级循环)方式,而LE-7发动机则采用了与美国航天飞机主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许勃 《中国航天》1993,(12):22-24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运载火箭的尺寸和有效载荷能力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有两个机构目前正在研制大型火箭。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即将发射的H—2火箭将主要用于发射新型应用卫星,而日本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正在研制的M—5火箭将用于发射新型科学卫星。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机构都认为,利用现有的固体火箭技术研究小型运载器不仅很容易实现,而且也将是有益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的协助下开始了J—1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国际宇航联1989年年会上首次介绍了它的H-2火箭的改进型(又名H-2A)和可回收运载器“火箭飞机”,后者将在日本高超音速航天飞机问世前接替H-2火箭。预计H-2火箭于1993年投入使用,H-2A大约在1999年投人使用,火箭飞机在2001年左右使用,航天飞机则在2010年前后投入使用。H-2A和火箭  相似文献   

8.
简讯     
2月初,日本空间官员说,由于“挑战者”号爆炸,原定利用美国航天飞机所作的一系列空间活动预计将推迟,但不会取消任何计划,同时还将继续研制自己的无人航天飞机.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官员说,“挑战者”失事对日本已决定参与的美国空间站计划也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未名 《中国航天》2000,(5):25-26,31
日本M-5固体运载火箭2月10日发射一颗天文观测卫星时失败,使日本两大航天机构——宇宙开发事业团和宇宙科学研究所的合并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日本人做事一贯以精准可靠而著称。然而近6年来,日本的航天计划却接连遭受失败的挫折,而且既有发射失败,也有卫星在轨报废和航天器回收失败。这些失败主要包括:1994年价值5亿美元的工程试验卫星(ETS)6在轨报废,1996年价值4500万美元的高超音速飞行试验件(HYFLEX,一种小型航天飞机试验机)海上回收失败,1997年耗资10f乙美元的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DEOS)l因太阳能帆板问题而…  相似文献   

10.
常玉燕 《中国航天》1997,(6):39-40,45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现有4名航天员,其中一名曾搭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参加过空间实验。到2000年前后,当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加拿大和日本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升空后,日本将有数十名航天员与其他几个国家的航天员联合编组,每次连续在空间站上工作几个月。日本宇宙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日本其它的航空航天集团正在为载人航天活动建立一个广泛而深厚的基础。他们打算花6~7年的时间让航天员进入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工作。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可能决定继不载人Hz轨道飞行器(HOPE)之后制造载人空间飞行器。 在设计、制造、操纵日本实验舱及其辅助设备的同时,要制定廉价研制载人航天活动基础设施的计划。由于对美国航天飞机的依赖,日本的航天员飞行计划耽搁了很久,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使日本航天员的第一次航天飞行拖延到了1992年。  相似文献   

12.
孙广 《中国航天》1995,(1):27-2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及其它宇航团体正在逐步地为未来的载人航天活动建立起广泛的基础。目前他们正在为6至7年后日本宇航员能在国际空间站的日本实验舱内例行工作而积极准备着。不仅如此,日本宇航界还在瞄准另一个更长远的目标,那就是继不载人希望号航天飞机之后研制有.人驾驶的空间飞行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未来载人舱JEM将停靠在美国空间站上,美国航天飞机和日本的H2火箭以及日本航天飞机HOPE每年需要向空间站运送10~15吨货物,并把5~10吨货物送回地面。H2火箭可把10吨有效载荷送往低轨道,6吨有效载荷送往极地轨道。日本目前正在研制小型航天飞机HOPE,它不仅可以作为运载工具,还可用于回收有效载荷,并将为研制日本未来单级航天飞机进行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4.
苏联于1983年12月27日进行了未来小型航天飞机样机的第三次轨道飞行试验,这次发射和回收的卫星代号为“宇宙-1517”。苏联两年来已进行过两次试验。前两次飞行试验的卫星代号为“宇宙-1374”和“宇宙-1445”,它们是分别于1982年6月3日和1983年3月15日发射的。“宇宙-1374”和“宇宙-1445”是从伏尔加格勒附近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2005,(5):42-42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4月6日向宇宙开发委员会提交了20年宇宙开发长期计划.内容包括日本宇航员在月面进行资源调查和用观测卫星网及早了解地震受灾情况等。长期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开发出探月所需的机器人和纳米技术.并设计出能够载运货物和人员的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行器.还计划用20年时间开发出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机。2015年前,日本将就是否具体实施载人航天飞行以及是否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基地进行评审。关于灾害对策.长期计划提出将有效利用观测卫星和通信卫星,如用多颗卫星为调查受灾地区的范围和灾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航天技术取得进展日本目前正在继续开发其未来的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所需的技术。其中载人航天器技术包括将由日本宇航员在美国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上进行的空间试验技术。有关航天飞机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在进展之中。在不载人航天器方面,日本正在实施所谓的...  相似文献   

17.
发射消息     
<正>俄乌合造第聂伯火箭2014年11月6日在亚斯内发射了日本的5颗卫星。这5颗卫星是:1)"新系统体系先进观测卫星"(ASNARO)1,又称"地球认知小型先进卫星"(SASKE),日本宇宙系统开发利用推进机构(原无人宇宙实验系统研究开发机构(USEF))技术与对地观测卫星,由日本电气公司(NEC)采用"下一代星"(NX)300L平台建造,发射重量约400公斤,载有  相似文献   

18.
<正>据日本《产经新闻》2015年4月18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制定了2018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的方针。20日,宇宙政策委员会小组和文部科学省的专家们召开会议,对月球探测器SLIM的情况予以说明,预计日政府将于2015年夏天正式决定。此计划是日本继前苏联、美国和中国之后挑战月球探测器软着陆,以掌握将来探测月球和火星资源的技术。报道称,SLIM将由小型运载火箭"艾普斯龙"从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位于鹿儿岛县)发射升  相似文献   

19.
日希望2022年前发射航天飞机或载人飞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宇 《中国航天》2012,(11):20-21
日本希望在2022年前用载人飞船或小型航天飞机送宇航员上天,并着眼于在更长远的未来发展点到点的亚轨道运输系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官员在10月份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的第63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介绍该局载人航天方案时说,这种飞船或小型航天飞机可乘坐3人,并可携带重达400公斤货物。其中的小型航天飞机可能类似于美国内华达山脉公司在研的“追梦者”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20.
东旭 《中国航天》2000,(6):36-37
日本人很喜欢用“希望”一词给航天器命名。他们研制中的不载人小型航天飞机叫希望号。他们用于探测火星的行星B探测器在上路后也改称希望号(尽管这两个“希望号”在用词和含义上是有区别的)。但在旧世纪逝去、新千年到来之时,日本航天的前景却笼罩在接连失败的阴云之中。在多起重大航天事故中,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造价高昂的H—2火箭的接连两次发射失败尤为惨痛,因为这两次失败不光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玷污了日本在商业卫星发射能力方面的名声。H-2的首次发射事故发生于1998年2月,造成失败的原因是第二级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