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胡辉 《上海航天》2007,24(2):30-32
提出了一种在单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平台上实现的扩维并行快速离散Hadamard变换(FHT)算法。在证明离散Hadamard变换具有扩维并行性的基础上,将N点的一维离散Hadamard变换(DHT)分解成N0×N1点的二维DHT(N=N0×N1),通过减少数据相关性消除了在单DSP中高效求解FHT的问题规模受片内内存容量限制,降低了编程的复杂性。在TMS320C80单处理单元中实现了该算法。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2.
胡辉 《上海航天》2008,25(1):21-25
为提高正交算法的运算速度,提出了一种将N点的一维正交变换分解成N0×N1点的二维正交变换(N=N0N1)和运算量较少的附加运算的并行扩维正交变换算法.在定义正交变换算法扩维并行性的基础上,讨论了离散傅里叶变换(DFT)、Hadamard变换和Hartley变换等算法的实现及性能.在TMS320C80多处理机平台上不同算法实现的试验结果表明:算法可有效减少数据的相关性、降低编程的复杂性,消除了处理单元片内内存容量的限制,适于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处理单元的多处理机平台的并行实现.  相似文献   

3.
时差估计精度直接影响测向精度,传统时差估计算法受到采样时间间隔和解模糊算法的限制,无法进一步提高精度。对于宽带信号,通过时-频关系将时差估计转换为频率估计,继而采用基于时差搜索的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进行时差估计,其估计精度不受采样时间间隔的限制,能够适应较低信噪比。该算法运算简单,适于工程实现,可以实时进行处理。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带宽条件下,该算法能达到较高的测向精度。  相似文献   

4.
PRI变换可以有效地用于以TOA参数为标准的PDW分选算法,然而该变换比较复杂,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改变传统PRI变换的运算过程,提出了新的PRI变换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运算速度,而且适用于DSP并行处理,并且不影响其运算精度.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验证了这种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相比,费尔马数论变换(FNT)用移位代替乘法,因此其运算速度更快,但是快速费尔马数变换算法(FFNT)的变换长度有限且与位宽成比例,而基于Good-Thomas映射的多维分解技术在增加变换长度的同时会使模运算中出现坏因子,伪费尔马变换虽能剔除坏因子却不便用FPGA实现FNT模运算。将艾森斯坦余数系统(ERNS)与多维映射结合,提出改进的FFNT算法(MFFNT),并在Virtex6 FPGA平台上实现了长复数序列的卷积。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FFT的卷积算法相比,基于MFFNT的卷积算法运算时间较短,乘法器资源消耗较少。  相似文献   

6.
胡辉  刘建辉 《航天控制》2007,25(6):62-65
针对离散Fourier变换(DFT)在实时信号处理中具有广泛应用、而其运算速度又受到DSP器件性能限制的情况,进行了DFT的并行性研究及并行性能分析;并在基于并行多处理机平台-TMS320C80的编程结构基础上,实现了两种并行DFT算法。基于TMS320C80进行的试验表明:所开发的并行DFT算法的运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该并行算法的速度和精度都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捷联惯导在大角度机动等场合下姿态精确求解问题,论文根据四元数微分方程的毕卡级数解法,提出一种新的求解姿态更新的数值算法。新算法利用角增量建立角速度多项式拟合,再根据多项式四元数的乘法特点将其变换为多项式的卷积运算,求得更新四元数的幂级数解。新算法在推导过程中未做任何近似和假设,不存在原理性误差。在大幅值圆锥运动和大角度机动环境下,新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试验,校验了新算法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 SPCE061A 的运算能力,提出了基于 Lagrange一次插值开平方算法,讨论了算法精度与单片机运算精度、节点数据表容量的关系.给出了算法在 SPCE061A 单片机上快速实现的方法.算法以最多两次乘法运算和少量的数据表存储容量计算出开平方近似结果,在十六位微控制器上实现,得到万分之一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研究某国产数字信号处理器(XX-DSP)体系结构、DSP地面测试方法和空间环境对DSP的典型影响,设计了一种针对国产DSP类器件的在轨验证方法。验证系统硬件平台采用1∶1热备份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验证方法借鉴当前地面应用广泛的功能测试方法,覆盖DSP的全部功能单元;另外考虑空间环境中的电离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效应影响,对DSP的片内RAM和内部寄存器的单粒子翻转(SEU)进行统计,并最终给出单粒子翻转率,同时检测DSP单粒子锁定(SEL);最后通过运行DSP典型应用算法——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滤波算法验证DSP的系统功能,全面考核国产DSP的空间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任务分解的多星成像规划模型建立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多星成像规划模型中求解算法任务分配不合理、运算效率较低等问题,根据卫星性能指标和遥感器成像能力等约束条件,建立多星成像规划模型。求解该模型时,基于免疫算法设计任务分配方案,并基于图的最长路径算法设计单轨道圈次调度方案,使卫星能够尽可能多地对分配至该轨道圈次的点目标成像。将单轨道圈次调度结果作为反馈信息,调整任务分配方案,并通过多次迭代使得出的结果接近全局最优解。以多颗卫星对不同数量的点目标成像为条件,对模型进行测试,并与现有的规划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模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求解多星成像规划问题,得出较优的成像方案。  相似文献   

11.
罗昕  王庆超 《宇航学报》1994,15(4):35-40
针对多机系统结构,本文提出了在大粒度级并行划分串行程序的算示。该算法通过识别并行循环任务以及通过确定调用上下文关系识别过程任务,来划分串行程序中的并行成份。该算法是对串行程序实施并行分解的基础。本文还给出了该算法的正确性证明。  相似文献   

12.
胡辉  姚磊 《上海航天》2002,19(1):23-27
揭示了快速小波变换(FWT)算法内在固有的并行性,并基于多处理机平台TMS320C80进行了两种不同问题规模的FWT算法并行实现的研究,结果表明:理论的分析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并且算法的速度和精度都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航空、航天领域中有许多问题非常适合并且需要使用并行处理,尤其可以利用SIMD计算机,以提高处理速度,如流场计算,FFT,矩阵运算等。但并行程序设计与串行程序设计相比较在实现上要更复杂。有许多影响并行程序效率的复杂因素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以不断优化算法。本文实现了一个在串行机上运行的适用于SIMD并行程序设计及性能评价的模拟环境—SIMDP2(SIMDProgrammingandPerformanceevaluatingenvironment)。该系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廉价而灵活的SIMD计算机的并行算法研究及性能评价的实验环境。在该环境下,用户可分析、优化并行算法及评价所定义的SIMD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4.
矩阵向量乘积运算是数值分析领域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文基于单元分组技术,提出了在有限元结构分析中,当不形成总刚度矩阵而进行矩阵向量乘积的EBE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仅预处理过程简单,实现容易,而且其并行化、向量化处理都极为直接。同时,数值试验结果还表明了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精确制导武器多源信息高速、实时处理需求,从国内外发展现状、需要重点开展研究的并行流水线处理机系统结构、实时多任务并行处理硬件实现、先进总线运用、小型集成化功能模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YH-F2是速度快、精度高、仿真能力强的全数字仿真计算机。本文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扼要阐明银河仿真Ⅱ型(YH-F2)机采用的同步和并行处理技术,并指出这是YH-F2高速、高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图象处理中潜在的各种并行算法,给出了它们相应实现的并行结构,并阐述了评价这些算法的性能标准。这些研究对于并行图象处理机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星敏感器图像处理系统的并行流水线操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天文导航和航天测控领域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星敏感器的动态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详细分析了星敏感器CCD处理模块输出信号的时序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CD和DSP并行流水线的处理机制以提高星图处理的效率,并利用CPLD和DSP的HOLD方式实现了CCD和DSP的并行流水线操作。通过星光模拟器的静态测试表明:利用该处理机制能实现每秒10帧的处理速度。只要合理地安排好行场有效期和消隐期的时间,会进一步提高姿态捕获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由于数字计算机的时序工作方式,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连续系统仿真,要做到实时,常常在频带上受到限制。以Transputer为基础的数字仿真器,采用了并行处理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结合,使仿真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