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某新型隔绝式氧烛呼吸自救器的研制.其呼吸保护装置主要由防护头罩、氯酸钠氧烛和CO2吸附3个单元组成,利用氧烛产生的O2通过文丘里管推动头罩内的空气循环,采用LiOH吸附剂吸附循环气体中的CO2.该装置进行了适用性试验,人体感觉良好.文章对该装置用于空间站火灾逃生自救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其适用于空间站火灾逃生.  相似文献   

2.
在原子氧剥蚀效应地面模拟设备中对一种抗原子氧复合材料β布进行了原子氧剥蚀效应试验、试样湿度升高对原子氧效应的影响试验以原子氧与紫外辐射复合效应试验研究,对试验前后β布试样的质量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在材料在设备中的反应特点以及温度变化、紫外辐射对材料的原子氧效应的影响规律。另外对这种材料与原子氧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固体贫氧推进剂与固冲组合发动机组成一种新的推进系统,可使推进系统比冲成倍增加,固体贫氧推进剂具有氧化剂含量低,金属燃料添加量增加的特点。目前,固体贫氧推进剂可分为贫氧烟火推进剂和贫氧复合推进剂两大类,每类各有其优缺点,文中讨论了固体贫氧推进剂的评价指标并对其配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轴源型原子氧模拟装置,对11种热控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效应的筛选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前后外观,质量、太阳吸收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比较,选出了5种耐原子氧性能较好的热控涂层。  相似文献   

5.
富氧预燃室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中富氧预燃室的点火以及燃烧特性,对点火方案和预燃室方案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多种预燃室结构形式和点火方式的比较,提出了适合于富氧预燃室初步试验要求的点火方案,研制了热表面谐振点火器并采用间接点火方式研制了氢氧火炬点火器。点火器的试验结果表明氢氧火炬点火器能够多次可靠地点火并生成稳定的点火火炬。由于不受谐振产生条件的限制,氢气和氧气的流量和混合比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生成点火火炬的温度范围也很宽。对确定的富氧预燃室方案进行了设计加工,经过三个阶段的热试车,富氧预燃室的关键参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结构无烧蚀,工作可靠,完全可以满足全流量补燃循环发动机系统对富氧预燃室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镁铝贫氧推进剂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冲压发动机热力计算程序,对镁铝中能贫氧推进剂的能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高能级分对该类贫氧推进剂能量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镁铝中能贫氧推进剂中增加镁粉含量(或减少铝粉含量)贫氧推进剂的比冲下降,在一定空燃比范围内,增加空燃比有助于提高冲压发动机的比冲。提高贫氧推进剂中CL-20和硼粉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共能量,而采用叠氮类含能粘合剂取代惰性粘合剂时贫氧推进剂的比冲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聚类和LSTM网络,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运载火箭发动机氧涡轮泵数据异常分析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对工况复杂,标签不完整的数据样本进行预分类,得到完整的标签并且分析特征贡献度,为LSTM网络的特征筛选和训练打下基础;通过LSTM网络对氧涡轮泵数据进行预测,并计算预测结果与原始数据之间的平均误差,再根据非参数阈值计算方法计算的阈值判据来判断设备是否异常,最终实现了氧涡轮泵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报警,相较于红线阈值检测方法准确率提升7%。  相似文献   

8.
在原子氧侵蚀地面模拟设备中对Kapton和利用反应溅射制备的Al2O3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并采用XPS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pton试样遭受了严重的侵蚀,质量损失较大;Al2O3涂层质量变化很小,对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XPS分析结果表明,Kapton的羰基与原子氧作用时形成CO2,随后CO2气体脱附。反应溅射的Al2O3涂层是富Al的,初始暴露时由于氧化反应而质量有少许增加,随时间延长,涂层变得完全符合化学计量。  相似文献   

9.
液体火箭发动机氧腔流动分析及均流板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真  王红梅  张银波  呼浩 《宇航学报》2005,26(6):698-701,803
采用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某型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氧腔流动,计算分析了节流板表面的总、静压分布及其畸变指数。依据压力畸变提出了氧腔均流孔板改进方法,并通过多次分析-设计循环得到了新的均流板。最后对所设计的均流板进行了详细地计算分析和实验验证。分析和验证表明新设计的均流板使氧腔出口节流板表面压力畸变降低了30.4%,显著提高了氧腔压力均匀性,进而可以大大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针对高超声速绕流钝锥体再入飞行器,研究有烧蚀气体产物影响的化学非平衡反应粘性流NS方程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带有化学源项的NS方程对流动作数值模拟,总的连续方程由单个组元守恒方程组代替。对13个化学组元,26个气相化学反应,以及2个气相-固相化学反应,研究烧烛碳-空气的化学反应系统,并与纯空气化学反应系统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利用二阶迎风TVD差分格式和激波捕捉法,计算球锥体头部和身部化学非平衡粘性流场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特点及其对贫氧推进剂的要求,对国内外铝镁贫氧推进剂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评述,指出了铝镁贫氧推进剂当前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高低机行星轮系齿轮氧氮化工艺进行详细的描述。工作经氧氮化处理后,表层形成致密的磁性氧化膜,具有较强的防锈能力,硬度高,韧性好,附磨,抗咬合。而且与纯氨氮化相比,氧氮化周期缩短1/3 ̄1/2。因此能节省能源和化工品。  相似文献   

13.
硅氧烷原子氧防护膜工艺及防护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氧是对低地球轨道航天器构成重要影响的空间环境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航天器在轨的安全运行。文章重点介绍了制备工艺对六甲基二硅氧烷原子氧防护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防护膜的聚合原理,并对其结构、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从而获得了防护膜的工艺参数。最后对防护膜进行了原子氧辐照实验与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方法制备的原子氧防护膜具有很好的耐原子氧性能。  相似文献   

14.
硅有机物提高航天器树脂材料抗原子氧剥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鑫  赵小虎  沈志刚 《宇航学报》2006,27(5):1113-1117
为了提高航天器树脂材料的抗原子氧剥蚀的性能,把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并对所制成的环氧树脂试样进行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试验。对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表面成分和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硅烷可以有效地提高环氧树脂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试样的质量损失和剥蚀率明显下降。60小时实验之后,添加11.8%有机硅烷材料的剥蚀率约为纯环氧树脂的34%。  相似文献   

15.
含硼贫氧推进剂燃烧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了多种实验测试手段,对不同类型的含硼贫氧推进剂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它的热分解,点火性能,能量特性、燃烧现象及流场温度分布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原子氧对航天器热控材料的影响是航天器热控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文章对航天器舱外常用热控涂层和外用复合膜两类材料进行了地面原子氧及原子氧+远紫外辐照试验,试验获取了不同原子氧积分通量下涂层和复合膜的影响数据,并对热控材料实施部位性能退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将为航天器热控设计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含硼贫氧推进剂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所用推进剂为贫氧推进剂,故其热力计算与普通固体火箭发动机不同,但也有相似的地方。简述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基于布林克莱法的热力计算原理,并以含硼贫氧推进剂为便,对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进行了不同情况的热力、流动和性能计算。得出了发动机比冲与推进剂中硼粒子含量、飞行高度及飞行马赫数之间的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外利用小卫星进行原子氧环境效应研究的情况,从两个方面叙述了原子氧环境和小卫星的关系:(1)小卫星做为原子氧环境效应飞行试验的工具;(2)原子氧环境对低地球轨道小卫星的环境效应影响。我国小卫星计划的正式启动将对我国原子氧环境效应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5t级氢氧膨胀循环发动机推力室氧腔流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维鹏  谢恒 《火箭推进》2022,48(1):30-37
为提高25 t级氢氧膨胀循环发动机推力室氧喷嘴出口流量均匀性,采用CFD方法对氧腔内流场进行了三维稳态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造成出口流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并据此设计了4种改进结构的氧腔,对每种结构进行了细节优化。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不同方案氧腔内的流场分布以及喷嘴出口流量分布,对比分析了均流板和液氧入口结构对出口流量均匀性的...  相似文献   

20.
原子氧与飞行器表面撞击的束流强度和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飞行器经受的重要环境因素。作用到不同姿态表面的原子氧的束流强度和能量不同。文章采用热力学统计物理方法,考虑了飞行器的运动和原子氧的热运动速度,建立了原子氧与飞行器表面作用的模型;对不同攻角的原子氧束流强度和作用能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美国长期空间暴露试验装置实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