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简述了欧空局哥伦布实验舱有效载荷标准化的原则、使用标准件的类别及有关要求,提出了有效载荷标准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和分析了标准化对象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瑞典空间公司研制的200kg空间有效载荷(如:导弹弹头,再入飞行器头部等)的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中降落伞采用高强度,轻重量凯夫拉材料制作,重量(不包括伞舱)不到7kg,采用这种回收系统后,有效载葆的着地速度不超过8m/s。文中介绍了两种回收方案,一种是常规方案,采用锥形带条稳定减速伞和轻型十字形主伞的二级降落伞回收系统,另一种是改进方案,采用具有高阻力系数的旋转伞作稳定伞和主伞的二级降落伞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情形下,我国直播卫星系统的上马条件已日趋成熟。进一步增加卫星电视广播节目频道并提高覆盖率,同时确保2008年奥运会节目的高质量广播将是我国第一代直播卫星系统所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从代表用户的卫星运营者的角度看直播卫星,主要关注的是直播星有效载荷的外特性。卫星平台的特性对于运营者而言,并不是十分重要,起码不是至关重要的,能保证有效载荷稳定正常地运行即可。而从卫星研制者的角度来看,对于采用成熟平台的卫星而言,在其研制过程中,最需要加以小心的分…  相似文献   

6.
刘刚  康健 《航天器工程》2008,17(5):32-37
采用有限元方法、结构灵敏度分析技术及序列线性/二次规划方法进行隔舱减重优化设计。文章叙述了优化模型的确定、载荷工况及边界条件的选取,对优化设计中用到的敏度分析方法和优化算法进行了简介;对设计方案选取,优化结果的比较进行重点论述。通过分析验证及试验验证表明,隔舱结构减重优化设计效果显著,优化设计在航天器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载人飞船飞行任务中搭载的有效载荷设备质量、体积大并且安装要求苛刻,而返回舱内空间狭小且舱内环境复杂。针对这个问题,文章提出了通过改装返回舱座椅作为有效载荷搭载安放的方案。经过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案对飞船的影响很小,并且满足有效载荷设备搭载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美国NASA标准NASA-STD-5002“航天器和有效载荷分析”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1 概述 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行有效载荷和航天器载荷分析的方法、做法与要求。 1.2 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采用太空拖船(CTV)或者类似飞行器的重型有效载荷实现轨道机动控制的有关问题,带或不带重型有效载荷的太空拖船其六自由度(6DOF)控制需要可调的推力室结构来妥善处理,大的质量或力矩的变化对反作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是可以提供六自由度控制。本文描述并讨论了在带有重型有效载荷或不带重型有效载荷时,满足六自由度工作性能要求的推力室结构。本文详细地叙述了实现这些性能要求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采用前置推进装置,另一种是采用36个喷射器的独特布局。  相似文献   

10.
韩增尧 《航天器工程》2001,10(3):67-74,77
介绍了美国NASA有效载荷声振试验准则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准则的应用范围、声振试验的具体技术要求以及声振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器设计中的可维修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维修性技术是载人航天器的主要特点之一,载人航天器总体布局和安装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航天员营造出优良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通过可维修性技术提高载人航天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制造成本。在设计初期就需将可维修性技术考虑其中,制定、编写相关可维修性技术的标准、规范及专项要求文件,通过相关专项地面试验,研制载人机动装置及专用工具,设计符合航天员信息感知机能特性的操作界面,逐步实现我国未来载人航天器在轨可维修性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并在后续不断累积的在轨实际飞行试验中通过航天员操作,进一步完善、改进可维修性技术内容,最终形成具有适应我国特色的可维修性技术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器系统重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的重量设计和控制贯穿于载人航天器研制的全过程,在型号研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载人航天器型号研制实践,描述了载人航天器系统重量构成、重量控制流程、不同研制阶段的重量控制要点、系统重量控制体会以及轻量化设计措施,为未来载人航天器型号设计和减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器密封系统漏率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为航天员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的环境,对密封舱及其环控生保系统、热控制系统、推进控制系统等中各管路的密封性能有严格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漏率设计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漏率检测系统,并依据该方法制定了密封舱体和各管路的漏率设计和指标分配的流程。本流程可用作载人航天器舱体密封系统、管路密封系统的漏率设计,对保证载人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载人航天器高压系统的设计难点,从系统层面自顶向下地提出了载人航天器系统高压安全控制措施并得到验证,实现了载人航天器供电、配电、用电系统的安全性设计规范化和在轨运行安全,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平台奠定了电源系统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载人航天器人机界面任务需求分析不全面、总体设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工程的载人航天器人机界面总体设计方法。以一个载人航天器人机界面设计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过程反复,使人机界面设计更加合理、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污染控制体系的完善,控制技术的成熟,对航天器研制至关重要,本文简要说明了污染控制的重要性,以及由于污染造成航天器失效的例子,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航天器项目各阶段污染控制的一些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污染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减轻飞船返回舱结构重量、使结构形式更为合理,对返回舱主要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在不降低结构可靠性、满足与其他设备接口匹配性等4项优化原则的基础上,合理选取优化对象,确定了优化目的和约束条件,并以前端框、滚动发动机舱和贮箱隔舱3个主要部件为例分别进行阐述。通过优化设计,3个主要部件的结构重量减轻了0.25~10kg,...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载人航天电源系统的技术发展成就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季军  何小斌  涂浡 《上海航天》2021,38(3):207-218
载人航天电源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状态复杂、可靠性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本文在阐述我国载人航天电源系统组成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电源系统架构、太阳电池翼、储能电池组、并网控制以及在轨维修与更换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载人航天电源系统的各阶段技术突破和技术引领,并对后续载人月球探测提出展望,梳理了能源系统重点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顺利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