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两端铰支输流管道在脉动内流作用下的参数共振问题。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各种参数共振的响应曲线,其存在区域以及响应频率与脉动流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组合共振区域内发生两种不同的拟周期运动和组合周期运动。而且第一振型次谐波共振曲线延伸到组合共振区域。因此,在同一脉动频率下存在可发生多种不同运动的参数区域。  相似文献   

2.
两端铰支输流管道在脉动内流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参数共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基铎  杨晓东  尹峰 《航空学报》2003,24(4):317-322
 研究了两端铰支输流管道在脉动内流作用下的参数共振问题。用平均法导出了失稳判据和3 种参数共振区域的边界曲线方程,并据此讨论了系统参数对不稳定区域的影响。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各种参数共振的响应曲线,其存在区域以及响应频率与脉动流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组合共振区域内发生两种不同的拟周期运动和组合周期运动, 而且第1 振型次谐波共振曲线延伸到组合共振区域。因此,在同一脉动频率下存在可发生多种不同运动(第1 振型次谐波振动、拟周期振动和组合周期振动等) 的参数区域。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两端铰支输流管道在脉动内流作用下的参数共振问题。根据数值分析中发现的参数共振响应特性,给出了第一和第二振型运动相互解耦的控制方程,并用谐波平衡法导出了参数共振响应曲线的近似解析解。算例表明,第一振型近似解与数值解吻合得很好,而第二振型解在共振点附近与数值解略有差距,但二者的整体走向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飞机输流管道振动的最优控制问题。对于具有弹性支承和非线性运动约束的悬臂输流管道 ,使用压电片作为控制执行元件 ,推导了受控输流管的运动方程 ,设计了振动的最优控制器 ,并对输流管运动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单元体受力分析推导出了弹性地基输流管道的振动微分方程,应用分离变量法和数值方法计算了弹性地基输流管道在两端铰支情况下的模态和固有频率。研究了固有频率与管道内输送流体流速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弹性地基、质量比、轴向力对固有频率与流速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系数对于输流管道的振动特性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管道轴向流固耦合振动的行波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建亭  林磊  姜节胜 《航空学报》2006,27(2):280-284
基于梁模型,考虑泊松耦合与连接件耦合的影响,研究了输流管道轴向振动的波传播方程及节点散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波法分析管道流固耦合振动。以轴向位移为基本变量,推导了输流管道轴向振动的波导方程;通过节点散射模型,组集了管道流固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管道在几种不同边界条件约束下,泊松耦合、连接耦合对管道振动的影响。文中算例表明行波法具有建模简单且数值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应用到复杂管道的建模与控制中。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两端支承输流管道发生内共振的条件.考虑管道变形的非线性因素,建立了两端简支的输流管道,当简支端简谐运动时的非线性运动方程.通过对其线性部分系数矩阵的分析,发现系统发生几种内共振时流速uo与质量比mi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了流速诱发两端支承输流管道内共振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讨论了两端固支输流管在其支承简谐运动激励下的稳定性及混沌运动,推导了管道运动方程,运用相平面图,Lyapunov指数,Poincare映射以及运动时间历程等分析手段重点考察了系统参数u(流体流速)和n(激振频率)变化对管道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系统中存在发生混沌运动的参数区域,而且发现有3条通向混沌运动的途径,即:(1)周期倍化;(2)间歇阵发混沌;(3)概周期运动。  相似文献   

9.
程代姝  张悦 《推进技术》2018,39(8):1744-1752
为了对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内多道连续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进行有效控制,提出了一种壁面鼓包/次流循环的组合控制方法,并对相关流动机理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小尺度鼓包迎风侧弱压缩波束的预增压效应,实现对第一道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同时,在压差力的驱动下,鼓包下游第二道唇罩激波作用导致的边界层分离包内的低能流进入次流循环装置,并从上游压缩面上的吹气缝喷出,实现对第二道唇罩入射激波的控制。在鼓包与次流循环装置的共同作用下,两道唇罩激波产生的边界层分离被有效隔离并分别控制。同时,本控制方案不会造成进气道捕获流量的损失。相较于无控制方案,鼓包/次流循环组合控制方案可以在来流马赫数为3.95~6.95内实现对多道连续唇罩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控制,改善内通道中的流动,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性能,最大改善幅度可以达到15.7%。此外,为保证控制效果,应选择合适的吹气缝和引气缝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两端受扭转弹簧约束的简支输流管在其支承简谐运动激励下的振动特性问题进行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流速下激振频率f变化对输流管道振动响应形态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在某些频率段上管道会发生多周期的复杂运动,并通过倍周期发岔而进行了混沌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宽频噪声的控制,提出一种兼有Helmholtz共振和弹簧质量系统共振的声学超材料及其控制方法。将双局域共振系统等效为两个弹簧质量系统的串联,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双局域共振声学超材料能够产生两个局域共振带隙,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对比分析共振腔腔体体积和薄膜张力对系统传递损失影响的基础上,选择通过气压调整薄膜张力实现系统传递损失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当驱动气压从0增加至2 kPa时,系统传递损失第一个峰值基本保持不变,第二个峰值向高频偏移150 Hz。所设计的局域共振型声学超材料在带隙范围内对低频噪声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为宽频噪声自适应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发动机谐振可能与箭体弹性振动之间发生耦合共振,从而引起姿态控制系统不稳定的问题,首先将发动机谐振特性简化为一个二阶环节,建立了包含发动机谐振方程的火箭姿态动力学模型;然后分析了发动机谐振对箭体模态极点频率和阻尼比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出现负阻尼比时发动机和箭体模态间的耦合共振机理,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导致姿态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The methodology for adaptive control of helicopter ground resonance with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is presented. The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method is used to control the output damping force of MR damper and the range of the damping force is given. Through the adaptive inverse control, the damping force of MR damper is fit to a desired damping forc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applying MR damper to control of helicopter ground resonance, a model of loss force and an adaptive arithmetic for stabilization of the coupled rotor/fuselage system are presented.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controller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stabilize the rotor/fuselage coupling system quickly and control the helicopter ground resonanc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型火箭发动机喷管刚度低、伺服系统呈半闭环结构导致的伺服系统谐振和快速性之间难以调和的问题,以上面级电动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机构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谐振抑制控制方法,引入力矩反馈使伺服机构具有力矩控制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力矩反馈控制方法具有比陷波算法更优的谐振抑制能力,运算量并未增加,且涉及的参数均可通过测试得到,调试难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气体二次喷射SRM推力矢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气体二次喷射推力矢量控制方案,基于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通过对不同二次喷射工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探索了气体二次喷射位置、喷射流量、喷射角度对推力矢量控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管二次喷射位置靠近其扩散段中部时,推力矢量控制性能最优,就计算模型而言,侧向力和轴向力之比约达4%;推力矢量控制性能随气体二次喷射流量的增大而提高,但存在临界参数;二次喷射角度对推力矢量控制性能也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效果较弱。的研究结果可为气体二次喷射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栾孝驰  柳贡民  沙云东  郭小鹏 《推进技术》2020,41(12):2840-2847
为了精准监测复杂工作环境下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特征,并满足对试验器改装小和测试装置易安装的技术要求。建立了基于刚性壁声波导管技术的导出式噪声测量方法和基于替代法原理的动态特性标定方法,研制了导出式噪声测量系统和数字式闭环控制声喇叭行波管装置动态标定系统,解决了复杂环境下的齿轮行波共振声信号测量与数据修正的问题。完成了基于噪声和应力同步测试的某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锥齿轮行波共振特性试验,对从动锥齿轮的行波共振频率、共振转速及节径振动声辐射量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导出式噪声测量方法及系统和动态标定方法及系统有效提高了齿轮行波共振特性的测量精度,可实现高温高油雾环境下齿轮行波共振频率和共振转速的精准识别和有效监测,行波共振频率误差小于0.04%,共振转速误差小于0.005%。四节径后行波共振时的齿轮辐板振动辐射的声压能量是三节径前行波共振时的4.5倍,说明齿轮在高转速发生行波共振会更危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机抖激光陀螺稳频系统性能测试的两种新方法:压电扫频和光强扫频。通过两种方法实现对稳频抓卡系统进行动、静态测试,描绘出稳频系统在工作频率段(5KHz~18KHz)范围内的谐振峰特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尤其是光强扫频,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有助于稳频电路调试参数的选择,从而有效的避开谐振峰,提高激光陀螺工作的稳定性及环境适应性,也为稳频系统电路设计提供了改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GUAN Changbina  b  JIAO Zongxiaa  b  a 《中国航空学报》2012,25(5):776-783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3-DOF) Helmholtz resonator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cylindrical necks and cavities connected in series (neck-cavity-neck-cavity-neck-cavity) is suitable to reduce flow pulsation in hydraulic system. A novel lumped parameter model (LPM) of 3-DOF Helmholtz resonator in hydraulic system is developed which considers the viscous friction loss of hydraulic fluid in the necks. Applying the 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 to the equivalent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resonator, closed-form expression of transmission loss and resonance frequency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LPM, an optimal design method which employs rotate vector optimization method (RVOM) is proposed. The purpose of the optimal design is to search the resonator’s unknown parameters so that its resonance frequencies can coincide with the pump-induced flow pulsation harmonics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design method is realized to design 3-DOF Helmholtz resonator for a certain type of aviation piston pump hydraulic system. The optimization result show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and the simulation under optimum parameters reveals that the LPM can get the same precision as transfer matrix method (TMM).  相似文献   

19.
含间隙球轴承-转子系统的主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亮  陈予恕 《航空学报》2013,34(6):1356-1362
 为了深刻揭示球轴承-转子系统的共振机理,考虑了重力、装配等因素引起的非对称轴承间隙以及滚珠与滚道之间的Hertz接触,建立了球轴承-转子系统的运动方程,首次应用平均法求得了系统在主共振情况下的解析解,并讨论了系统参数对主共振的影响。根据奇异性理论方法计算得到了系统参数平面上的转迁集,研究了不同参数域内共振解的分岔模式,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从而为球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唯一稳态消谐法是近年出现的消除非线性系统谐振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非线性系统存在一个非谐振的正常解,并且该系统具有唯一的稳态,则此时对应的条件就是系统不发生谐振的条件。将这一方法应用在中性点接地电力系统铁磁谐振的分析中,以向量比较原理为工具,得到相应的消谐条件。结果表明,消除谐振的条件可以用一个常数矩阵的HURWITZ条件来决定,并用数值模拟进行验证,表明结果是正确的,同时也说明唯一稳态消谐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