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月 《中国航天》1994,(6):18-19
一九九三年发射的卫星轨道参数本文用表格形式列出了世界各国在1993年内发射的卫星的轨道参数,主要包括:卫星名称、发射日期、运载火箭的名称,卫星运行轨道近地点与远地点的高度、轨道倾角及周期的参数。表中所列参数均引自《空间飞行》月刊1993年4月~199...  相似文献   

2.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宇宙神运载火箭将于今年年中进行首次商业发射,其有效载荷是一颗科学卫星CRRES。到1995年将发射32次,预计1991年发射6次,有效载荷是静地轨道环境观测卫星1(GOES-1)、银河卫星、国际通信卫星K和3颗美国空军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DSCS)卫星3;1992年发射5次,有效载荷为两颗未来型DSCS和一颗GOES—J、另一颗银河卫星及美国海军的第一颗特高频(UHF)舰队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3.
原苏联曾计划将潜射型弹道导弹(SLBM)SSN-8 V ysota和Shetal用于商业发射服务。 巴西环境卫星SCD-1曾打算于1992年用Vysota发射,后来因故未能实现。V ysota潜射型弹道导弹能将115~130公斤重的有效载荷送入高度为200×250公里、倾角为0°~25°的圆轨道;也可以将卫星发射到近地点在170至220公里之间,远地点在1000公里至1.5万公里之间的椭圆轨道。 Shetal火箭能将550公斤重的卫星发射到一条高800公里、倾角为0°~25°之间的圆轨道。  相似文献   

4.
钻石卫星     
何兴 《中国航天》1992,(3):31-31
1991年3月31日,前苏联发射了钻石-1雷达卫星。卫星轨道高度近300公里,轨道倾角72.7°。预计工作寿命到1992年12月26日结束。 该星原定的在轨寿命为2到2年半,由于太阳活动的变化,可能减少其实际寿命,而且消耗的燃料也比预计的要多。  相似文献   

5.
1992年,中国制造的运载火箭长征二号C(CZ-2C,也即LM-2C)将同时发射中国制造的返回式卫星和瑞典制造的科学卫星FREJA,两颗卫星将分别进入各自预定的轨道。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1990年7月16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将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巴基斯坦搭载星BADR—A送入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低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使长征系列火箭可以发射世界上大部分商业卫星。这种火箭1992年又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澳星-B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美国轨道成像公司研制并已经发射的Orbview-1和Orbview-2卫星和将要发射的Orbview-3和Orbview-4卫星的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8.
简讯     
1992年航天飞机最后一次飞行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于1992年12月2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24分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经过7天多的太空飞行后,于12月9日13时30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这是1992年航天飞机的第8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是1981年4月美国航天飞机投入使用以来的第52次飞行。这次发现号航天飞机的任务是释放一颗大型军用卫星,卫星代号为DOD-1,其有效载荷总重(包括卫星和辅助设备)为10.6吨。这颗卫星应在20分钟的发射窗口内,即在航天飞机发射后6小时内释放,由设在美国和英国各地的跟踪站跟踪。它将被送入一条高度约370公里、倾角57度的圆轨道。 (谢武)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美国轨道成像公司研制并已经发射的Orbview-1和Orbview-2卫星和将要发射的Orbview-3和Orbview-4卫星的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7月9日19时59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随后将"钟子"卫星星座02组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钟子"卫星星座02组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属于新一代无毒、无污染低温液体快速发射三级火箭,可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支持单星发射、多星发射和搭载发射,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t。  相似文献   

11.
FY-2C星发射轨道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绿萍  南树军  李卿 《上海航天》2005,22(Z1):12-15
根据卫星发射窗口的一般性和风云二号(FY-2)C气象卫星特定限制条件,计算了2004年10月19日符合要求的发射窗口.在比较上午和晚上发射窗口的基础上,确定C星选择上午发射窗口.给出了影响卫星定点捕获所需速度增量的入轨轨道参数和点火姿态等因素,并仿真计算了轨道半长轴、近地点高度、倾角和近地点幅角与速度增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卫星发射窗口的确定与星、地、日间的位置密切相关.入轨偏差越小,定点捕获所需肼燃料消耗也越少.  相似文献   

12.
返回式卫星轨道设计方法,是在我国发射并回收成功16颗卫星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参考了已经制定的各类有关轨道设计标准,包含了有轨道控制和无轨道控制返回式卫星轨道设计方法。对涉及的各项工作,都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包括轨道设计任务、设计依据、轨道参数的选择、摄动因素的考虑、轨道控制策略的制定、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以及发射窗口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雨水 《航天》2012,(2):64-64,F0003
2011年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人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2011年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首次航天发射。这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一、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程序通信卫星是一种静止轨道卫星,它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轨道面和赤道面重合。由于发射场的位置不在赤道上,发射静止轨道卫星,必须经过轨道变換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对它的发射弹道进行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15.
《空间飞行》1990年11月报道: 欧空局计划于1991年末或1992年初由航天飞机发射的尤里卡卫星目前正在德国进行系统质量检验。欧空局已任命了任务专家,负责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的第一天进行尤里卡卫星的部署工作。 在6~9个月的飞行中,尤里卡将进行大量的、不同的微重力试验。其它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包括:太阳观测、电推进和利用欧空局的奥林帕斯卫星进行轨道内通信试验。完成飞行后,卫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社报导,实践8号航天育种卫星已于2006年9月9日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预定的运行轨道,中星22号甲通信卫星也于2006年9月13日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携带下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实践8号卫星和中星22号甲卫星的发射入轨,不仅使进入太空轨道的中国人造卫星的总数达到81颗,而且使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发射总次数突破了两位数、达到100次。实践8号卫星和中星22号甲卫星发射入轨@李大耀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新的卫星经营者的涌现以及小型卫星在管理上取得突破等因素,1992年商业卫星市场看好。但与此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火箭制造商却屡经挫折,如俄罗斯火箭正式进入发射市场,大力神火箭的发射失败以及几项小型火箭发射计划的推迟。 1992年美国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销售额估计达50亿美元,比1991年增长14%,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卫星地面站设备和  相似文献   

18.
NASA发射第三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TDRS- J。它将能以比计算机的 5 6 K modem快 5 0 0 0倍的速度从地球轨道航天器下传数据 ,传输近实时的视频或高分辨的数字图像信息。2 0 0 2年 12月 5日 ,美国空军在东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使用宇宙神 2 A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系统卫星 (TDRS- J) ,这是美国空军自从 1983年第一次发射 TDRS卫星以来的第十次发射。两周后 ,TDRS- J卫星将从现在的转移轨道升入大约 35 90 0 km的地球同步轨道。TDRS- J卫星是第二代 TDRS卫星中的第三颗 ,卫星发射重量 3196 kg,由波音卫星系统公司…  相似文献   

19.
1992年8月25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返回式卫星,该星是8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卫星在轨运行16天,工作正常,顺利返回。这是我国继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后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卫星,继续保持了100%的回收成功率。 这颗卫星属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它基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新开发的近地轨道控制技术,在卫星结构、星上探测有效载荷、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星体二次分离、星体留轨再用试验和返回回收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卫星的探测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获取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20.
1998年9月4日,朝鲜宣布发射了其第一颗卫星光明星一号,并公布了该卫星的轨道参数。之后,俄罗斯证实已经探测到这颗卫星。但西方的跟踪系统始终没有发现它,并且没有收到该卫星发出的信号。美国国防部认为朝鲜的卫星发射失败,并没有入轨。西方分析家普遍认为这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