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星图仪检测卫星本身方位的工作原理,并列出了由获得的时间信息量求卫星自旋方位角的公式.为了满足所需的检测精度,星图仪在星上的安装要求是很高的.但本文指出,只要精确测定星图仪在星上相对于卫星自旋轴的方位角,可降低星图仪在星上的安装要求.这样仅需修正卫星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仍可精确求得卫星的自旋方位角.这里推导了各种情况下的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星敏感器是敏感卫星姿态的精密仪器,它分为两大类:(1)星跟踪器,(2)星图仪,星图仪通常用于自旋卫星,由于卫星的自旋运动,星图仪在空间扫出一条环带,探测在环带内超过一定星等的恒星,测定恒星通过视场的时刻,地面设备将遥测到的星图仪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就能确定卫星的姿态。 卫星上安装星图仪除了可以确定不同时刻的卫星姿态之外,同时还可以用来确定宇宙X射线源和太阳X射线源的方位。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利用地球敏感器和太阳敏感器作为测量仪器的自旋卫星姿态确定方法存在系统误差和安装误差等,从而导致自旋姿态确定误差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星敏感器获取的连续星图估计卫星自旋姿态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卫星的自旋轴和旋转角速度作为状态变量,通过星敏感器连续跟踪拍摄的恒星的成像位置作为观测量,利用无迹卡尔曼滤波估计出卫星的自旋姿态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星敏感器的精度为3″时,该方法的自旋轴估计精度为0.3448″,自旋角速度估计精度为10-4(°)/s数量级。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三正交主轴平面的快速星图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地面上进行星图模拟以测试星图识别算法和星敏感器性能, 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星图模拟方法. 该方法利用截面圆和固定区域的性质, 将单位天球按照三个正交主轴平面进行等分, 根据赤纬值求解恒星矢量与主轴平面夹角来确定选星条件, 进而根据坐标变换原理进行星图模拟. 为验证所提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的优势, 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与现有星图模拟方法相比, 本文方法在保证星图模拟精度的条件下, 选星速度提高了3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绝大多数都是自旋稳定的。卫星本体为圆筒形,取角速度方向为其正向的自旋轴ρ与卫星本体几何纵轴相重合。在卫星沿自旋轴正向端面上装有消旋通信天线。另一端为远地点发动机喷管出口端(只有意大利SIRIO卫星为例外,而国防通信卫星Ⅱ和ATS-F卫星没有远地点发动机)。卫星进入同步轨道后,自旋轴垂直轨道平面(即赤道平面)正向指北。天线位置是处于轨道平面的北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近地卫星自旋运动规律,建立了近地卫星在受摄动影响的轨道上运行并受重力梯度力矩作用下的姿态运动模型,推导了自旋角速率满足一定条件下自旋运动的进动角、章动角、自旋角的解析解,对重力梯度作用下的自旋姿态运动规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用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在轨道面缓慢进动情况下,当卫星绕最大主惯量轴自旋时,给出了自旋角速率取值范围表达式,在该取值范围内卫星自旋运动能够跟随轨道面一起进动,自旋轴以恒定的平均角速率进动,章动角在小范围内波动。建立的自旋姿态运动模型和分析结论可用于近地卫星姿态失控后的姿态确定和预测、在轨姿态设计及在轨备份等。  相似文献   

7.
三轴稳定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轨运行期间温度会有周期性变化.其上装载的远紫外电离层成像仪与卫星之间的热应力变化造成机械传递,导致仪器指向与装星时的初始位置发生偏差.恒星在惯性坐标系中的位置保持不变,可以将其作为电离层成像仪在轨几何定标的定标源.本文建立了基于恒星的电离层成像仪在轨几何定标模型,通过拍摄所筛选恒星图像,得出仪器在轨指向相对于初始值的偏离程度,从而提高电离层成像仪的成像几何精度.通过模拟试验,验证了运用此技术进行在轨几何定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电离层成像仪常态化自动在轨几何定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1 任务概述 “盖亚”任务于2000年10月被确定为科学项目.该卫星在对银河系绘制期间,将对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的每颗恒星的移动轨迹进行探测和精确测量.每颗恒星的运行轨迹在产生时已经被确定,因此通过研究其运行可以使天文学家及时推断银河系最初形成的情况.通过构建一个详细的恒星三维图,“盖亚”卫星将为银河系形成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探测近地空间自旋稳定小卫星姿态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问题,探测任务对该卫星姿态控制有着特殊要求。建模中特别考虑了自旋小卫星双侧伸杆扰动对其姿态运动的影响。利用自旋卫星的章动特性,设计了姿态一章动联合控制器,根据星体横向角速度相位和喷气力矩在惯性空间的方位来确定喷气时刻,采取先章动粗控与进动控制,后章动精控的策略。当卫星受空间扰动力矩长期作用产生较大章动角而需调姿进行轨道机动时,可以应用本控制器方便地调整自旋轴的指向。  相似文献   

10.
<正> 对日定向卫星的天线方向图,往往在4π立体角范围内,存在一定角度的盲区。例如某一对日定向并绕其定向轴自旋的科学试验卫星,其天线方向图在卫星顶部就存在一个顶角为40°的盲区,加上卫星自旋,故形成一个盲锥(如图1所示)。当卫星天线盲锥对准卫星地面台站时,地面台站就无法跟踪卫星。同时,因为卫星的  相似文献   

11.
围绕对卫星导航信号实施转发式欺骗所需的卫星导航信号提纯要求,提出了一种数字波束形成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向阵列天线接收信号的数据协方差矩阵加载由非目标卫星方向信息和阵列布局构造的“虚拟”干扰信号协方差矩阵,增大了协方差矩阵特征值的差异。用新构造的协方差矩阵计算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的加权向量,使波束指向方向的目标卫星信号无失真通过,并同时零陷其他非目标卫星的信号。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引言自从1960年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已经25年了。这25年来气象卫星技术及其应用都有了很大发展,在全球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监视、海洋和水文环境监测、农业和交通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气象卫星的功能可以大致概括为: (一)利用遥感探测仪器对卫星下垫面进行探测。探测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成象仪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冲量变轨原理的地球同步卫星有限推力变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力有限时,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远地点变轨的弧段很长,会导致较多的燃料消耗。基于冲量变轨原理,研究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远地点有限推力多次变轨问题,提出了具有星下点约束的最省燃料变轨方案,给出了每次变轨的推力方向和点火起止时刻及最优中间过渡轨道。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推力较小时,通信卫星在远地点变轨的弧段很长,从而导致较大的速度损失。文章采用极大值原理,研究了在远地点采用多次变轨的最优变轨过程。给出了推力方向的最优变化规律及中间轨道的最优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脉冲星导航试验卫星是我国发射的一颗专用试验卫星.经过4个多月的在轨观测,该卫星已成功获取了大量观测数据.介绍利用该卫星搭载的掠入射聚焦型X射线探测器在近4个月中对PSR B0531+21获得的观测数据第一批处理结果.本文详细阐述掠入射聚焦型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模式,给出脉冲星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脉冲星参数的拟合过程,利用基于第一手观测数据的脉冲星精化参数验证掠入射聚焦型探测器在轨工作性能,得以回答使用国产X射线探测器是否能够“看得见”脉冲星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high precision of estimated station coordinates and Earth rotation parameters (ERP) obtained from satellite geodetic techniques is based on the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the satellite orb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orbit parameterizations on the accuracy of station coordinates and the ERPs derived from DORIS observations.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the DORIS data from the complete year 2011 were processed with different orbit model settings. First, the impact of precise modeling of the non-conservative forces on geodetic parameters was compared with results obtained with an empirical-stochastic modeling approach. Second, the temporal spacing of drag scaling parameters was tested. Third, the impact of estimating once-per-revolution harmonic accelerations in cross-track direction was analyzed. And fourth,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SRP) handling were compared, namely adjusting SRP scaling parameter or fixing it on pre-defined values.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星载GPS接收机直接确定卫星星历成为卫星定位的一个重要手段.GPS接收机获取的卫星星历数据是某一时刻的瞬时状态,要获取连续的卫星星历数据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几何法与动力学法.在GPS接收机给定瞬时星历频率较低的情况下,几何法的计算误差比较大,特别是只有一组瞬时星历时,无法用几何法进行轨道的外推.在分析地球资源卫星轨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轨道缩减动力模型,该模型将卫星运动在直角坐标系中分解为简谐运动,利用模型实现了轨道外推的算法.通过试验验证,该算法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一种卫星天文自主定轨定姿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安装在卫星上的太阳敏感器和紫外敏感器测量出的卫星—太阳、卫星—地球和卫星一月球方向矢量,并利用雷达测高仪测出的地心距作为观测量,提出采用广义卡尔曼滤波方法实时地确定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同时确定出卫星的对地姿态.对自主定轨进行了数学仿真,分析比较了采样周期、轨道倾角、轨道偏心率和轨道高度等因素对定轨精度的影响.总结了其变化规律,该方法可用于提高卫星自主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折射方向矢量的地球卫星星光折射导航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星光折射导航中,星光折射视线包含星光折射的大小和星光折射方向两种折射信息,传统的星光折射导航量测量只利用了星光折射大小的信息。但实际上,星光折射方向也是卫星位置矢量的函数,含有卫星位置的重要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同时使用两种折射信息的星光折射导航新方法,该方法以星光折射方向矢量为量测量。详细介绍了基于折射方向矢量地球卫星星光折射导航方法的量测量的获取和量测模型的建立,同时对不同影响因素对导航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导航精度优于折射视高度和星光折射角两种传统的星光折射导航量测量。  相似文献   

20.
对于采用空间惯性定向姿态的卫星,其在数传设备工作期间不能保证固定安装在星体上的发射天线波束准确指向地面站,这给有效载荷高速数传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研究了这类卫星在轨运行时其姿态相对地面站的变化规律,利用STK软件提供的卫星轨道仿真分析结果,寻找数传天线波束中心轴的较好指向,得到不同天线波束宽度能够实现的卫星对地数传时间. 通过研制140°波束范围内0dBi增益天线,在链路设计上保证了传输速率85Mbit·s-1时有足够的余量. 在星载设备小型化约束(质量10kg、功耗80W)条件下,采用小型化宽波束天线以及固态功放解决了空间惯性定向姿态卫星的有效载荷数据传输问题,设计方案满足相关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